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胃肠漏封堵引流装置,包括封堵片、引流管、环形凸起和固定片,所述封堵片的右侧安装有引流管,所述引流管的外壁上设有环形凸起,所述引流管的外壁上套接有固定片,所述引流管的右侧安装有输送管,所述输送管的外壁上套接有固定装置,所述固定装置包括下固定环,所述下固定环的前后两侧顶端均安装有第三螺栓,所述第三螺栓与下固定环螺纹相连。该胃肠漏封堵引流装置,将矩形块固定在矩形槽内,从而将上固定环和下固定环固定在一起对输送管进行固定,从而将引流管固定住,避免引流管发生晃动的现象导致封堵片跟随引流管晃动,防止给病人带来不适的现象,保证了使用时的安全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胃肠漏封堵引流装置
本技术涉及医疗器具
,具体为一种胃肠漏封堵引流装置。
技术介绍
在临床胃漏、肠漏的治疗中,需要对漏口进行封堵,以减少消化液的外漏,促使漏口创面缩小,形成瘘道,最终漏口愈合,在临床的实际工作中,由于漏口的大小以及漏口与腹壁之间的距离千变万化,目前没有一种装置可以有效的应对各式各样复杂的漏,给胃肠漏的治疗带来了极大的困难,也给患者造成消化液外漏,创面不易保护,漏口愈合时间长等痛苦,例如申请号为201520705586.1的技术,包括封堵片、引流管和固定片,封堵片中部与引流管固定连接并相通,引流管管体上设有若干间隔排列的环形凸起,固定片中部设有穿孔,虽然使用方便,能有效应对各式各样的胃肠漏,但是在安装好之后,引流管暴露在外容易发生晃动的现象,导致封堵片跟随引流管晃动,会给病人带来不适的现象。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胃肠漏封堵引流装置,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胃肠漏封堵引流装置,包括封堵片、引流管、环形凸起和固定片,所述封堵片的右侧安装有引流管,所述引流管的外壁上设有环形凸起,所述引流管的外壁上套接有固定片,所述引流管的右侧安装有输送管,所述输送管的外壁上套接有固定装置,所述固定装置包括下固定环,所述下固定环的前后两侧顶端均安装有第三螺栓,所述第三螺栓与下固定环螺纹相连,所述下固定环的上表面前后两侧均设有矩形槽,所述下固定环的顶端安装有上固定环,所述上固定环的底端前后两侧均安装有矩形块,所述矩形块与矩形槽相匹配,所述矩形块的外壁上设有螺孔,所述螺孔与第三螺栓螺纹相连,所述固定片的上下两侧均安装有调节装置,所述调节装置包括卡座,所述卡座的内腔安装有圆柱,所述卡座通过第二螺栓与圆柱相连,所述圆柱的右侧安装有连接杆,所述连接杆的右侧安装有矩形箱,所述矩形箱的外壁上安装有第一螺栓,所述第一螺栓与矩形箱螺纹相连,所述矩形箱的内侧安装有矩形杆,所述矩形杆分别与上固定环和下固定环相连。优选的,所述封堵片的左侧贴合有抗菌层,所述抗菌层包括纳米二氧化钛触媒抗菌纤维,所述纳米二氧化钛触媒抗菌纤维的下表面压合有桑蚕丝纤维层,所述桑蚕丝纤维层的下表面压合有竹炭纤维层。优选的,所述竹炭纤维层的下表面压合有木纤维纱层。优选的,所述上固定环和下固定环的内侧均贴合有橡胶条。优选的,所述第三螺栓的外侧焊接有省力杆。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该胃肠漏封堵引流装置,松动第一螺栓向输送管的方向拉动上固定环和下固定环,可以带动矩形杆在矩形箱内滑动,通过矩形块与矩形槽相匹配,可以使上固定环带动矩形块进入矩形槽内,通过第三螺栓与下固定环和螺孔螺纹相连,顺时针转动第三螺栓可以将其转动进螺孔内,将矩形块固定在矩形槽内,从而将上固定环和下固定环固定在一起对输送管进行固定,从而将引流管固定住,避免引流管发生晃动的现象导致封堵片跟随引流管晃动,防止给病人带来不适的现象,保证了使用时的安全性。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固定装置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的调节装置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的抗菌层结构示意图。图中:1、封堵片,2、固定装置,201、上固定环,202、矩形块,203、省力杆,204、第三螺栓,205、下固定环,206、橡胶条,207、矩形槽,208、螺孔,3、调节装置,301、卡座,302、圆柱,303、矩形箱,304、第一螺栓,305、矩形杆,306、连接杆,307、第二螺栓,4、引流管,5、环形凸起,6、输送管,7、抗菌层,701、纳米二氧化钛触媒抗菌纤维,702、桑蚕丝纤维层,703、竹炭纤维层,704、木纤维纱层,8、固定片。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请参阅图1-4,本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胃肠漏封堵引流装置,包括封堵片1、引流管4、环形凸起5和固定片8,封堵片1的右侧安装有引流管4,引流管4的外壁上设有环形凸起5,引流管4的外壁上套接有固定片8,引流管4的右侧安装有输送管6,输送管6的外壁上套接有固定装置2,固定装置2包括下固定环205,下固定环205的前后两侧顶端均安装有第三螺栓204,第三螺栓204与下固定环205螺纹相连,第三螺栓204的外侧焊接有省力杆203,通过省力杆203可以更方便的转动第三螺栓204,下固定环205的上表面前后两侧均设有矩形槽207,下固定环205的顶端安装有上固定环201,上固定环201和下固定环205的内侧均贴合有橡胶条206,通过橡胶条206可以防止输送管6磨损,上固定环201的底端前后两侧均安装有矩形块202,矩形块202与矩形槽207相匹配,通过矩形块202与矩形槽207相匹配,可以使上固定环201带动矩形块202进入矩形槽207内,通过第三螺栓204与下固定环205和螺孔208螺纹相连,顺时针转动第三螺栓204可以将其转动进螺孔208内,将矩形块202固定在矩形槽207内,矩形块202的外壁上设有螺孔208,螺孔208与第三螺栓204螺纹相连,固定片8的上下两侧均安装有调节装置3,调节装置3包括卡座301,卡座301的内腔安装有圆柱302,卡座301通过第二螺栓307与圆柱302相连,不使用时,将上固定环201和下固定环205分离开,向外侧拉动上固定环201和下固定环205可以带动圆柱302在卡座301内转动,可以将上固定环201和下固定环205转动到合适的位置避免封堵片1的安装使用,圆柱302的右侧安装有连接杆306,连接杆306的右侧安装有矩形箱303,矩形箱303的外壁上安装有第一螺栓304,第一螺栓304与矩形箱303螺纹相连,松动第一螺栓304向输送管6的方向拉动上固定环201和下固定环205,可以带动矩形杆305在矩形箱303内滑动,矩形箱303的内侧安装有矩形杆305,矩形杆305分别与上固定环201和下固定环205相连,封堵片1的左侧贴合有抗菌层7,抗菌层7包括纳米二氧化钛触媒抗菌纤维701,纳米二氧化钛触媒抗菌纤维701的下表面压合有桑蚕丝纤维层702,桑蚕丝纤维层702的下表面压合有竹炭纤维层703,竹炭纤维层703的下表面压合有木纤维纱层704,通过纳米二氧化钛触媒抗菌纤维701具有优越的抗菌效果,能减少细菌的滋生,桑蚕丝纤维702有利于提高吸湿透气,并具有抑菌抗菌的性能,进一步提升了抗菌效果,通过竹炭纤维纱层703和木纤维纱层704可以抗菌,可以使病人更加的舒适和安全。松动第一螺栓304向输送管6的方向拉动上固定环201和下固定环205,可以带动矩形杆305在矩形箱303内滑动,可以使上固定环201带动矩形块202进入矩形槽207内,顺时针转动第三螺栓204可以将其转动进螺孔208内,将矩形块202固定在矩形槽207内,从而将上固定环201和下固定环205固定在一起对输送管6进行固定,从而将引流管4固定住,避免引流管4发生晃动的现象导致封堵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胃肠漏封堵引流装置,包括封堵片(1)、引流管(4)、环形凸起(5)和固定片(8),所述封堵片(1)的右侧安装有引流管(4),所述引流管(4)的外壁上设有环形凸起(5),所述引流管(4)的外壁上套接有固定片(8),其特征在于:所述引流管(4)的右侧安装有输送管(6),所述输送管(6)的外壁上套接有固定装置(2),所述固定装置(2)包括下固定环(205),所述下固定环(205)的前后两侧顶端均安装有第三螺栓(204),所述第三螺栓(204)与下固定环(205)螺纹相连,所述下固定环(205)的上表面前后两侧均设有矩形槽(207),所述下固定环(205)的顶端安装有上固定环(201),所述上固定环(201)的底端前后两侧均安装有矩形块(202),所述矩形块(202)与矩形槽(207)相匹配,所述矩形块(202)的外壁上设有螺孔(208),所述螺孔(208)与第三螺栓(204)螺纹相连,所述固定片(8)的上下两侧均安装有调节装置(3),所述调节装置(3)包括卡座(301),所述卡座(301)的内腔安装有圆柱(302),所述卡座(301)通过第二螺栓(307)与圆柱(302)相连,所述圆柱(302)的右侧安装有连接杆(306),所述连接杆(306)的右侧安装有矩形箱(303),所述矩形箱(303)的外壁上安装有第一螺栓(304),所述第一螺栓(304)与矩形箱(303)螺纹相连,所述矩形箱(303)的内侧安装有矩形杆(305),所述矩形杆(305)分别与上固定环(201)和下固定环(205)相连。...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胃肠漏封堵引流装置,包括封堵片(1)、引流管(4)、环形凸起(5)和固定片(8),所述封堵片(1)的右侧安装有引流管(4),所述引流管(4)的外壁上设有环形凸起(5),所述引流管(4)的外壁上套接有固定片(8),其特征在于:所述引流管(4)的右侧安装有输送管(6),所述输送管(6)的外壁上套接有固定装置(2),所述固定装置(2)包括下固定环(205),所述下固定环(205)的前后两侧顶端均安装有第三螺栓(204),所述第三螺栓(204)与下固定环(205)螺纹相连,所述下固定环(205)的上表面前后两侧均设有矩形槽(207),所述下固定环(205)的顶端安装有上固定环(201),所述上固定环(201)的底端前后两侧均安装有矩形块(202),所述矩形块(202)与矩形槽(207)相匹配,所述矩形块(202)的外壁上设有螺孔(208),所述螺孔(208)与第三螺栓(204)螺纹相连,所述固定片(8)的上下两侧均安装有调节装置(3),所述调节装置(3)包括卡座(301),所述卡座(301)的内腔安装有圆柱(302),所述卡座(301)通过第二螺栓(307)与圆柱(302)...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曾永红,
申请(专利权)人:重庆医科大学附属永川医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重庆,50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