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指纹识别的移动支付系统及其屏幕结构,其特征在于:该系统包括指纹识别单元和移动设备,所述指纹识别单元设置于所述移动设备上,所述移动设备为全面曲屏手机,所述移动设备的屏幕覆盖手机的正面、左侧面和右侧面,所述屏幕为触控显示装置,所述正面为可视区域,所述左侧面和右侧面为非可视区域;所述指纹识别单元包括指纹采集模块、压力感应模块、数据存储模块及数据处理模块;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设置覆盖移动设备正面和两侧面的曲面屏,通过将曲面屏的正面设置为显示图像文字信息的可视区域,通过将曲面屏的两侧面设置为非可视区域,通过在在非可视区域设置指纹识别单元从而实现用户支付确认。
Mobile Payment System Based on Fingerprint Recognition and Its Screen Structur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基于指纹识别的移动支付系统及其屏幕结构
本技术涉及移动支付
,尤其涉及一种基于指纹识别的移动支付系统及其屏幕结构。
技术介绍
移动支付现在已经成为人们完成交易后进行支付的一种重要方式,现有的手机通常通过数字密码输入的方式完成支付,而如iphoneX则通过面部识别以及双击侧边框的功能按钮的方式完成支付动作,面部识别基于生物体征保障用户账户的安全性,双击侧边框的动作通过用户的主动行为保证了支付行为的确定性,然而,精准的面部识别是一种复杂的技术,成本高昂,国产的手机很难达到苹果公司的技术层次,而且高昂的成本提高了消费的准入门槛,不适合当前国内的主流消费标准,而指纹识别相对于面部识别技术更为成熟,生产成本更低,现有的指纹识别都是通过设置于手机正面的触摸屏完成操作,然而用户手持手机时,通常是手指握着手机侧边框,加之当前曲面屏手机已经逐步投入市场应用,因而,一种将指纹识别单元设置于手机侧面,通过配合压力感应确认用户按压动作,使得生物特征识别与用户主动支付行为确认通过一个操作行为实现成为可能。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旨在解决上述问题,而提供一种将指纹识别单元设置于手机侧面,通过配合压力感应确认用户按压动作,从而实现用户生物特征识别和支付行为确认的基于指纹识别的移动支付系统及其屏幕结构。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一种基于指纹识别的移动支付系统及其屏幕结构,其特征在于:该系统包括指纹识别单元和移动设备,所述指纹识别单元设置于所述移动设备上,其中,所述移动设备为全面曲屏手机,所述移动设备的屏幕覆盖手机的正面、左侧面和右侧面,所述屏幕为触控显示装置,所述正面为可视区域,所述左侧面和右侧面为非可视区域;其中,所述指纹识别单元包括指纹采集模块、压力感应模块、数据存储模块及数据处理模块;其中,所述指纹采集模块设置于所述手机的非可视区域内,所述压力感应模块的位置与所述指纹采集模块的位置相对应,所述数据处理模块集成于手机内的电路主板,所述数据处理模块分别与数据存储模块、指纹采集模块和压力感应模块电性耦接,所述指纹采集模块用于采集用户手机指纹,所述数据存储模块用于存储用户指纹数据,所述压力感应模块用于感应用户手指与非可视区域相接触时施加的压力变化。具体地,该系统还包括云服务器,所述云服务器与所述指纹识别单元通信连接。具体地,所述指纹识别单元还包括通信模块,所述通信模块与所述数据处理模块相连接,所述通信模块将数据存储模块中存储的用户指纹数据上传至云服务器。具体地,所述指纹识别单元还包括加密模块,所述用于将数据存储模块中的用户指纹数据进行加密。具体地,所述指纹识别单元还包括解密模块,所述解密模块用于将已经加密的用户指纹数据进行解密。具体地,所述可视区域包括LCD层、导电膜层及基板层,所述基板层设置于可视区域的底部,所述LCD层设置于可视区域的顶部,所述导电膜层设置于所述LCD层与所述基板层之间。具体地,所述非可视区域包括LCD层、指纹采集模块及压力感应模块,所述LCD层设置于非可视区域的顶部,所述压力感应模块设置于非可视区域的底部,所述指纹采集模块设置于LCD层与压力感应模块之间。具体地,所述指纹采集模块包括第一指纹检测电极层、第一绝缘层和第二指纹检测电极层,所述第一绝缘层设置于第一指纹检测电极层和第二指纹检测电极层之间。具体地,所述压力感应模块包括第二绝缘层、压力感应层及接地层,所述接地层设置于压力感应模块的底部,所述第二绝缘层设置于压力感应模块的顶部,所述压力感应层设置于所述第二绝缘层与接地层之间。具体地,所述接地层为金属层,所述接地层的两端设置有向上凸起的支撑块,所述支撑块与压力感应层相接触,使得压力感应层与接地层之间产生间隙以形成感应电容。本技术的贡献在于,其有效解决了如何提供一种将指纹识别单元设置于手机侧面,通过配合压力感应确认用户按压动作,从而实现用户生物特征识别和支付行为确认的基于指纹识别的移动支付系统的技术问题。本技术通过设置覆盖移动设备正面和两侧面的曲面屏,通过将曲面屏的正面设置为显示图像文字信息的可视区域,通过将曲面屏的两侧面设置为非可视区域,通过在在非可视区域设置指纹识别单元从而实现用户支付确认,替代了传统手机在手机两侧设置机械式功能键的传统方式,使得用户的移动体验更加智能化、便捷、安全;通过在指纹识别单元上设置指纹采集模块和压力感应模块。通过指纹采集模块采集指纹,通过压力感应模块感应用户接触移动设备的压力变化情况,从而实现用户生物特征识别与用户支付动作认证的双重认证,从而确保支付行为的合法性;通过设置第一指纹检测电极层、第一绝缘层和第二指纹检测电极层设置于移动设备的侧面,通过将所述第一绝缘层设置于第一指纹检测电极层和第二指纹检测电极层之间,将所述第一指纹检测电极层与第二指纹检测电极层的电极相互纵横交叉设置,使得用户停放于手机侧边的手指指纹信息能够被实时采集用于身份识别;通过设置第二绝缘层、压力感应层及接地层,通过将所述接地层设置为金属层,在所述接地层的两端设置有向上凸起的支撑块,使得压力感应层与接地层之间产生第一间隙以形成感应电容。【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整体结构框图;图2是本技术的指纹识别单元的连接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的屏幕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的屏幕结构正视图;图5是图4的A处局部放大示意图;图6是图5的B处局部放大示意图;图7是图5的C处局部放大示意图;图8是本技术的接地层结构示意图;图9是本技术的第一指纹检测电极层与第二指纹检测电极层交叉结构示意图;图10是本技术的指纹采集模块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需要说明,本技术实施例中所有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另外,在本技术中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方式对本技术进行详细说明。如图1~图10所示,本技术提供一种基于指纹识别的移动支付系统及其屏幕结构,其特征在于:该移动支付系统01包括指纹识别单元10和移动设备20,所述指纹识别单元10设置于所述移动设备20上,其中,所述移动设备20为全面曲屏手机,所述移动设备20的屏幕21覆盖移动设备20的正面211、左侧面212和右侧面213,其区别于现有技术中屏幕仅覆盖于手机的正面,现有技术中也有自称是曲面屏的手机,然而曲面实质上仍局限于手机的正面,而手机的侧面依然是机械式触发功能键,目前本领域开发全面曲屏手机的难点在于将显示的区域覆盖至手机的侧面,退而求其次的,本技术将图文显示区域依然局限于手机的正面,而在手机的侧面设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屏幕结构,其特征在于,该屏幕(21)覆盖移动设备(20)的正面(211)、左侧面(212)和右侧面(213),所述屏幕(21)为触控显示装置,所述正面(211)为可视区域(22);所述左侧面(212)和右侧面(213)为非可视区域(23);其中,所述可视区域(22)包括LCD层(221)、导电膜层(222)及基板层(223),所述基板层(223)设置于可视区域(22)的底部,所述LCD层(221)设置于可视区域(22)的顶部,所述导电膜层(222)设置于所述LCD层(221)与所述基板层(223)之间;其中,所述非可视区域(23)包括LCD层(221)、指纹采集模块(11)及压力感应模块(12),所述LCD层设置于非可视区域的顶部,所述压力感应模块(12)设置于非可视区域(23)的底部,所述指纹采集模块(11)设置于LCD层(221)与压力感应模块(12)之间;所述指纹采集模块(11)包括第一指纹检测电极层(111)、第一绝缘层(112)和第二指纹检测电极层(113),所述第一绝缘层(112)设置于第一指纹检测电极层(111)和第二指纹检测电极层(113)之间,所述第一指纹检测电极层(111)与第二指纹检测电极层(113)的电极相互纵横交叉设置;所述压力感应模块(12)包括第二绝缘层(121)、压力感应层(122)及接地层(123),所述接地层(123)设置于压力感应模块(12)的底部,所述第二绝缘层(121)设置于压力感应模块(12)的顶部,所述压力感应层(122)设置于所述第二绝缘层(121)与接地层(123)之间;所述接地层(123)为金属层,所述接地层(123)的两端设置有向上凸起的支撑块(1231),所述支撑块(1231)与压力感应层(122)相接触,使得压力感应层(122)与接地层(123)之间产生第一间隙(124)以形成感应电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屏幕结构,其特征在于,该屏幕(21)覆盖移动设备(20)的正面(211)、左侧面(212)和右侧面(213),所述屏幕(21)为触控显示装置,所述正面(211)为可视区域(22);所述左侧面(212)和右侧面(213)为非可视区域(23);其中,所述可视区域(22)包括LCD层(221)、导电膜层(222)及基板层(223),所述基板层(223)设置于可视区域(22)的底部,所述LCD层(221)设置于可视区域(22)的顶部,所述导电膜层(222)设置于所述LCD层(221)与所述基板层(223)之间;其中,所述非可视区域(23)包括LCD层(221)、指纹采集模块(11)及压力感应模块(12),所述LCD层设置于非可视区域的顶部,所述压力感应模块(12)设置于非可视区域(23)的底部,所述指纹采集模块(11)设置于LCD层(221)与压力感应模块(12)之间;所述指纹采集模块(11)包括第一指纹检测电极层(111)、第一绝缘层(112)和第二指纹检测电极层(113),所述第一绝缘层(112)设置于第一指纹检测电极层(111)和第二指纹检测电极层(113)之间,所述第一指纹检测电极层(111)与第二指纹检测电极层(113)的电极相互纵横交叉设置;所述压力感应模块(12)包括第二绝缘层(121)、压力感应层(122)及接地层(123),所述接地层(123)设置于压力感应模块(12)的底部,所述第二绝缘层(121)设置于压力感应模块(12)的顶部,所述压力感应层(122)设置于所述第二绝缘层(121)与接地层(123)之间;所述接地层(123)为金属层,所述接地层(123)的两端设置有向上凸起的支撑块(1231),所述支撑块(1231)与压力感应层(122)相接触,使得压力感应层(122)与接地层(123)之间产生第一间隙(124)以形成感应电容。2.一种基于指纹识别的移动支付...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永庆,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欧雷玛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