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李坤田专利>正文

结构改良的逃生梯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061851 阅读:191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是关于一种结构改良的逃生梯,其包括一壳体、一梯具及一控制机构等构成,梯具为一主梯及副梯所组成的可伸展长度的伸缩式梯具,其可收置于壳体的中空内部,欲使用逃生梯时,可藉控制机构控制梯具利用重力自动滑出及伸展,梯具不使用时,可完全收置于壳体内部,并可用一盖板封闭,其操作程序简单容易,可在短时间完成架设,毫不影响建筑物观瞻。(*该技术在2007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是关于一种结构改良的逃生梯,尤指一种操作简单容易,可迅速完成架设,且不影响建筑物观瞻的逃生梯结构。一般现有的逃生设备,如台湾专利公报公告编号248055、227262、198377等,其可于发生火灾等紧急危难时,用以协助受困民众逃生离开危险场所,但该等逃生梯免不了存在些问题,例如其摆置严重的影响建筑物的观瞻,且使用时操作程序烦琐,难以轻易的使逃生梯在短时间内伸展架设完成,导致逃生梯不易推广,难为一般消费大众所接受。本专利技术人有感上述缺失可改善,乃潜心研究并配合学理的运用,终于提出一种设计合理且有效改善上述缺失的本技术。本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结构改良的逃生梯,其包括有一主梯及副梯所组成的可伸展长度的伸缩式梯具,平常时可收置于一壳体的中空内部,欲使用逃生梯时,可藉一控制机构控制梯具利用重力自动滑出及伸展,其操作程序简单容易,可在短时间内迅速的使逃生梯伸展架设完成,以便争取逃生的时效,尽量减少人员的伤亡,且在不使用时,可完全的收置于壳体内部,并可用一盖板封闭,毫不影响建筑物观瞻。本技术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1·一种结构改良的逃生梯,其特征在于包括有一壳体,其为一前后贯通的中空状壳体,可固定于建筑物适当处,壳体的中空内部形成一逃生管道;一梯具,其可收置于壳体的中空内部,该梯具由一主梯及一副梯组成,副梯的二侧杆滑移配合于主梯的二侧杆内,主梯的二侧杆底端及副梯的二侧杆顶端设有挡块,副梯向下伸展时,可藉挡块抵制定位,主梯的侧杆后端设有一穿孔,穿孔上方设有一定位槽,主梯前侧锁固一盖板,该盖板与壳体的中空内部相对应,盖板上设有二穿孔,一控制机构,其于壳体内固设有二倾斜状支撑杆,二支撑前端凸出于壳体适当长度,并可由盖板上的二穿孔穿出,二支撑杆贯穿梯具主梯的二侧杆,支撑杆上支撑的梯具可因重力作用向前滑出于壳体,支撑杆前端并设有较大的定位头部;另设有一位于壳体外部的压动件,以及一位于壳体内部的顶杆,藉压动件或顶杆连动一掣动杆向下移动,副梯配合于主梯内部时,可将梯具沿二支撑杆向后推动,使主梯的侧杆的穿孔穿过掣动杆,以掣动杆压掣于主梯的侧杆的定位槽上,使梯具收置于壳体的中空内部。本技术的目的还可由如下措施实现的,其中二支撑杆上可设有弹簧,以藉弹簧顶推前方的梯具;其中二支撑杆各凸设有一挡杆,且梯具的副梯顶端设有相对应的卡槽,该卡槽呈一L型,副梯配合于主梯内部,梯具收置于壳体的中空内部时,二支撑杆的挡杆配合于副梯顶端的卡槽下端的水平部。本技术的效果是,使用操作上极为简单,仅需由按压控制机构的压动件或顶推顶杆一个操作动作,梯具即可利用本身重力自动滑出及伸展,其使用时操作程序简单容易,可在短时间内迅速的使逃生梯伸展架设完成,以便争取逃生的时效,尽量减少人员的伤亡,且本技术在不使用时,可完全的收置于壳体10内部,并可用盖板35封闭,毫不影响建筑物观瞻。本技术的附图图面说明如下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立体外观图。图2为本技术的立体分解图。图3为本技术的侧视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的局部正视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的使用状态侧视示意图。下面将结合实施例及其附图详细说明本技术如下请参见图1、图2及图3,分别为本技术的立体外观图、立体分解图及侧视示意图,本技术提供一种结构改良的逃生梯,其包括有一壳体10、一梯具11及一控制机构12构成,其中的壳体10为一前后贯通的中空状壳体,其可固定于建筑物的墙体等适当处,利用壳体10的中空内部13形成一逃生管道。梯具11是为一可伸展长度的伸缩式结构,其可收置于壳体10的中空内部13内,该梯具11由一主梯14及一副梯15组成,主梯14的二侧杆16间设有多数个梯杆17,副梯15的二侧杆18间亦设有多数个梯杆19,主梯14的二侧杆16内侧形成有滑槽20,以供副梯15的二侧杆18滑移配合于主梯14的二侧杆16内。当副梯15配合于主梯14内部时,可形成一长度较短的梯具11,以便收置于壳体10的中空内部13内,当副梯15伸展于主梯外部时,可形成一长度较长的梯具11,以便于攀爬逃生。主梯14的二侧杆16底端及副梯15的二侧杆18顶端分别设有挡块21及22(如图4所示),以便副梯15向下伸展至定位时,可藉挡块21及22的抵制而停止定位,以避免副梯15向下移动时脱离主梯14。控制机构12是于壳体10内固设有二以倾斜状设置的支撑杆23,二支撑杆23前端凸出于壳体10适当长度,二支撑杆23前后贯穿梯具11的主梯14二侧杆16,二支撑杆23与二侧杆16间为一滑移配合,由于支撑杆23为倾斜状设置,支撑杆23上支撑的梯具11会因重力作用向前滑移,以使梯具11可自动滑出于壳体10前端,另于二支撑杆23前端设有较大的头部37,以避免梯具11向前滑出时脱离支撑杆23。二支撑杆23上可设有弹簧38,可藉弹簧38顶推前方的梯具11,使梯具11要使用时,除以重力作用向前滑移外,亦可藉弹簧38弹力顶推,使梯具11可更快速滑出。控制机构12具有一压动件24,该压动件24位于壳体10外部,压动件24底部连接一连动杆25,连动杆25下端贯穿至壳体10内部,并连接一掣动杆26,掣动杆26固定连接于一支杆27前端,该支杆27连接一枢轴28,枢轴28枢设于壳体10上。当向下按压压动件24,即以连动杆25带动掣动杆26向下移动,掣动杆26以枢轴28为支点移动。另于支杆27后端连接一顶杆29,当向上顶推顶杆29,亦可以枢轴28为支点连动支杆27前端的掣动杆26向下移动。该压动件24及顶杆29皆为驱动控制机构12的元件,使用何者需视逃生者位于壳体10外顶部或壳体10内而决定,如逃生由上层楼逃生至壳体10外顶部时,则以压动件24驱动控制机构12,若逃生者由室内经壳体10的中空内部13逃出时,则以顶杆29驱动控制机构12。梯具11的主梯14一侧杆16后端设有一穿孔30,穿孔30上方设有一定位槽31,当副梯15配合于主梯14内部形成一长度较短的梯具11时,可将梯具11沿二支撑杆23向后推动,以使主梯14之侧杆16的穿孔30穿过掣动杆26,以掣动杆26压掣于侧杆16的定位槽31上,如此即可避免支撑杆23上的梯具11因重力作用向前滑出壳体10外,使梯具11得以收置于壳体10的中空内部13内。另于二支撑杆23外侧各凸设有一挡杆32,且于梯具11的副梯15顶端设有相对应的卡槽33,该卡槽33呈-L型。当副梯15配合于主梯14内部,且梯具11为收置于壳体10的中空内部13时,二支撑杆23外侧的挡杆32配合于副梯15顶端的卡槽33下端的水平部33a(如图3所示),使副梯15因挡杆32的卡掣,而无法向下滑移伸展。当梯具11移出于壳体10时,二支撑杆23外侧的挡杆32配合于副梯15顶端的卡槽33的垂直部33b,使副梯15自然不受挡杆32的卡掣,能顺畅的向下滑移伸展(如图5所示)。梯具11的主梯14前侧可以多数个螺丝34锁固一盖板35,该盖板35与壳体10的中空内部13相对应,盖板35上设有二穿孔36,以供二支撑杆23穿出。当梯具11收置于壳体10的中空内部13时,盖板35恰可封闭于中空内部13前端开口,以增加美观性。请参见图5,本技术的使用状态侧视示意图,当本技术欲使用时,需视逃生者位于壳体10外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结构改良的逃生梯,其特征在于:包括有一壳体,其为一前后贯通的中空状壳体,可固定于建筑物适当处,壳体的中空内部形成一逃生管道;一梯具,其可收置于壳体的中空内部,该梯具由一主梯及一副梯组成,副梯的二侧杆滑移配合于主梯的二侧杆内,主梯 的二侧杆底端及副梯的二侧杆顶端设有挡块,副梯向下伸展时,可藉挡块抵制定位,主梯的侧杆后端设有一穿孔,穿孔上方设有一定位槽,主梯前侧锁固一盖板,该盖板与壳体的中空内部相对应,盖板上设有二穿孔,一控制机构,其于壳体内固设有二倾斜状支撑杆,二 支撑前端凸出于壳体适当长度,并可由盖板上的二穿孔穿出,二支撑杆贯穿梯具主梯的二侧杆,支撑杆上支撑的梯具可因重力作用向前滑出于壳体,支撑杆前端并设有较大的定位头部;另设有一位于壳体外部的压动件,以及一位于壳体内部的顶杆,藉压动件或顶杆连动一掣动杆向下移动,副梯配合于主梯内部时,可将梯具沿二支撑杆向后推动,使主梯的侧杆的穿孔穿过掣动杆,以掣动杆压掣于主梯的侧杆的定位槽上,使梯具收置于壳体的中空内部。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坤田
申请(专利权)人:李坤田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71[中国|台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