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建筑基础板材,包括板材(1)和玻纤网格布(2),玻纤网格布(2)分别设置在板材(1)表面两侧,板材(1)与玻纤网格布(2)之间呈相互贴合状态,将所述相互贴合状态所形成的表面设置成半平半麻结构。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设置的所述半平半麻结构不仅大幅提高了建筑基础板材的外表面与其它饰面层之间的粘接强度,还能够使建筑基础板材在保证抗折强度的情况下兼具一定韧性,且板表面不产生裂痕。
A Kind of Building Foundation Plate
The invention relates to a building foundation plate, which comprises a plate (1) and a glass fiber mesh cloth (2). The glass fiber mesh cloth (2) is arranged on both sides of the surface of the plate (1). The plate (1) and the glass fiber mesh cloth (2) are in a state of mutual adherence, and the surface formed by the state of mutual adherence is arranged into a semi-flat and semi-hemp structure. The semi-flat Semi-linen structure not only greatly improves the bonding strength between the outer surface of the building foundation plate and other decorative layers, but also enables the building foundation plate to have certain toughness under the condition of guaranteeing the flexural strength, and the plate surface does not produce cracks.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建筑基础板材
本专利技术涉及建筑材料
,尤其涉及一种建筑基础板材。
技术介绍
目前建筑材料市场上普遍使用的板材主要有石膏板、硅酸钙板和水泥压力板。其中,石膏板两面附有牛皮纸,虽然较好地提高了板材的抗折强度,但由于牛皮纸属于有机材料,不耐水,从而影响板材的耐水、耐火性能以及耐久性能。硅酸钙板和水泥压力板属于内部填充散纤维增强,板材脆性较大,抗折强度低,板材易发生脆裂,同时硅酸钙板和水泥压力板的表面比较光滑,后续抹灰或进行外装饰时易发生脱层、起皮现象,且其粘接强度不高。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上述现有建筑复合材料、建筑板材和建筑装饰板材存在的技术缺陷,本专利技术的建筑基础板材优选的第一种技术方案如下:一种建筑基础板材,包括板材和玻纤网格布,所述玻纤网格布分别设置在所述板材表面两侧,所述板材与所述玻纤网格布之间呈相互贴合状态,将所述相互贴合状态所形成的表面设置成半平半麻结构。优选的是,所述半平半麻结构采用将所述玻纤网格布设置在沿所述板材表面向所述板材内部距离其厚度中心0.01mm至2mm位置处,其中,所述板材表面5%-70%的部分为外露的所述玻纤网格布,外露的所述玻纤网格布的玻纤网格丝束另外两侧及底部均被所述板材材料所包围,其顶部为所述玻纤网格布的外露面,其余未外露的30%至95%的所述玻纤网格布的玻纤丝束则完全被包裹在所述板材的内部且距离其表面0.01mm至2mm位置处。在上述任一方案中优选的是,所述玻纤网格布由纤维丝束或金属丝束替代。在上述任一方案中优选的是,所述丝束采用单丝或束丝。在上述任一方案中优选的是,所述板材中灰浆的水灰重量比大于0.5-0.6:1,其中包括减水剂,如含有石英砂则所述水灰重量比中不含石英砂的重量,如含有锯末等植物纤维,则排除植物纤维自身所吸收的水分占比,制作所述板材的浆料采用粥状或稀膏状,如不包括减水剂则所述板材中灰浆的水灰重量比大于0.7:1,所述建筑基础板材的成型采用上下皮带辊压成型。本专利技术的建筑基础板材优选的第二种技术方案如下:一种建筑基础板材,包括板材和玻纤网格布,所述玻纤网格布分别设置在所述板材表面两侧,所述板材与所述玻纤网格布之间呈相互贴合状态,将所述相互贴合状态所形成的表面设置成半平半麻结构。优选的是,所述半平半麻结构采用将所述玻纤网格布设置在沿所述板材表面向所述板材内部距离其厚度中心0.01mm至1mm位置处,所述玻纤网格布一侧表面全部100%外露于所述板材表面,外露的所述玻纤网格布的玻纤网格丝束另外两侧及底部均被所述板材原料所包围,所述玻纤网格布顶部全部100%为外露面。在上述任一方案中优选的是,所述玻纤网格布由纤维丝束或金属丝束替代。在上述任一方案中优选的是,所述丝束采用单丝或束丝。在上述任一方案中优选的是,所述板材中灰浆的水灰重量比为0.3-0.5:1,其中包括减水剂,如不含减水剂则水灰重量比为0.4-0.5:1,水灰比中如含有石英砂则不含石英砂的重量,如含有锯末等植物纤维,则排除植物纤维自身所吸收的水分占比,制作板材搅拌料为松散状,能够攥握成型,所述建筑基础板材的成型采用挤压成型或真空挤压成型。本专利技术的建筑基础板材优选的第三种技术方案如下:一种建筑基础板材,包括板材和玻纤网格布,所述玻纤网格布分别设置在所述板材表面两侧,所述板材与所述玻纤网格布之间呈相互贴合状态。优选的是,所述玻纤网格布设置在沿所述板材表面向所述板材内部距离其厚度中心0.01mm至2mm位置,且所述玻纤网格布100%全部填埋在所述板材两端表面的内部。在上述任一方案中优选的是,所述玻纤网格布由纤维丝束或金属丝束替代。在上述任一方案中优选的是,所述丝束采用单丝或束丝。在上述任一方案中优选的是,所述板材中灰浆的水灰重量比大于0.5-0.6:1,其中包括减水剂,如含有石英砂则所述水灰重量比中不含石英砂的重量,如含有锯末等植物纤维,则排除植物纤维自身所吸收的水分占比,制作所述板材的浆料采用粥状或稀膏状,如不包括减水剂则所述板材中灰浆的水灰重量比大于0.7:1,所述建筑基础板材的成型采用辊压成型。本专利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的有益效果是:本专利技术通过设置的所述半平半麻结构不仅大幅提高了建筑基础板材的外表面与其它饰面层之间的粘接强度,还能够使建筑基础板材在保证抗折强度的情况下兼具一定韧性,且板表面不产生裂痕。附图说明图1作为本专利技术的建筑基础板材的一优选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说明:1板材;2玻纤网格布。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图1详细描述所述建筑基础板材的技术方案:实施例1:一种建筑基础板材,包括板材1和玻纤网格布2,玻纤网格布2分别设置在板材1表面两侧,板材1与玻纤网格布2之间呈相互贴合状态,将所述相互贴合状态所形成的表面设置成半平半麻结构。所述半平半麻结构采用将玻纤网格布2设置在沿板材1表面向板材1内部距离其厚度中心0.01mm至2mm位置处,其中,板材1表面5%-70%的部分为外露的玻纤网格布2,外露的玻纤网格布2的玻纤网格丝束另外两侧及底部均被板材1包围,其顶部为玻纤网格布2的外露面,其余未外露的30%至95%的玻纤网格布2的玻纤丝束则完全被包裹在板材1的内部且距离其表面0.01mm至2mm位置处。玻纤网格布2由纤维丝束或金属丝束替代,所述丝束采用单丝或束丝。板材1中灰浆的水灰重量比大于0.5-0.6:1,其中包括减水剂,如含有石英砂则所述水灰重量比中不含石英砂的重量,如含有锯末等植物纤维,则排除植物纤维自身所吸收的水分占比,制作板材1的浆料采用粥状或稀膏状,如不包括减水剂则板材1中灰浆的水灰重量比大于0.7:1。所述建筑基础板材的成型采用上下皮带辊压成型。所述建筑基础板材经所述上下皮带辊压成型,且后续灰浆料在皮带内放热成型1-5分钟后,利用上下成型皮带以及该成型状态下的玻纤丝束表面灰浆强度相对较低的技术特点,采用上下成型皮带将玻纤丝束表面0.01-2mm的板材灰浆层粘离板材表面,以便露出玻纤丝束,从而形成板材1表面的半平半麻结构。其中,水灰重量比越大,固化成型时间越长,玻纤丝束外露占比会越低,反之,水灰重量比越小,固化成型时间相对较短,则玻纤丝束外露的占比就越大。玻纤丝束外露的占比并非越大越好,也非越小越好。如玻纤丝束外露的占比越大,则板材的抗折强度也会相应降低,如玻纤丝束外露的占比过小,板材表面对于外饰层的附着力也会越低,且在板材受力时,板表面会出现玻纤处的细微裂痕,影响美观,强度性能也不会完全发挥出来。经过反复实验证明,玻纤丝束外露的面积占比以30-50%为宜。实施例2:一种建筑基础板材,包括板材1和玻纤网格布2,玻纤网格布2分别设置在板材1表面两侧,板材1与玻纤网格布2之间呈相互贴合状态,将所述相互贴合状态所形成的表面设置成半平半麻结构。所述半平半麻结构采用将玻纤网格布2设置在沿板材1表面向板材1内部距离其厚度中心0.01mm至1mm位置处,玻纤网格布2一侧表面全部100%外露于板材1表面,外露的玻纤网格布2的玻纤网格丝束另外两侧及底部均被板材1原料所包围,玻纤网格布2顶部全部100%为外露面。玻纤网格布2由纤维丝束或金属丝束替代,所述丝束采用单丝或束丝。板材1中灰浆的水灰重量比为0.3-0.5:1,其中包括减水剂,如不含减水剂则水灰重量比为0.4-0.5:1,水灰比中如含有石英砂则不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建筑基础板材,包括板材(1)和玻纤网格布(2),玻纤网格布(2)分别设置在板材(1)表面两侧,板材(1)与玻纤网格布(2)之间呈相互贴合状态,其特征在于,将所述相互贴合状态所形成的表面设置成半平半麻结构。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建筑基础板材,包括板材(1)和玻纤网格布(2),玻纤网格布(2)分别设置在板材(1)表面两侧,板材(1)与玻纤网格布(2)之间呈相互贴合状态,其特征在于,将所述相互贴合状态所形成的表面设置成半平半麻结构。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建筑基础板材,其特征在于,所述半平半麻结构采用将玻纤网格布(2)设置在沿板材(1)表面向板材(1)内部距离其厚度中心0.01mm至2mm位置处,其中,板材(1)表面5%-70%的部分为外露的玻纤网格布(2),外露的玻纤网格布(2)的玻纤网格丝束另外两侧及底部均被板材(1)材料所包围,其顶部为玻纤网格布(2)的外露面,其余未外露的30%至95%的玻纤网格布(2)的玻纤丝束则完全被包裹在板材(1)的内部且距离其表面0.01mm至2mm位置处。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建筑基础板材,其特征在于,所述半平半麻结构采用将玻纤网格布(2)设置在沿板材(1)表面向板材(1)内部距离其厚度中心0.01mm至1mm位置处,玻纤网格布(2)一侧表面全部100%外露于板材(1)表面,外露的玻纤网格布(2)的玻纤网格丝束另外两侧及底部均被板材(1)原料所包围,玻纤网格布(2)顶部全部100%为外露面。4.一种建筑基础板材,包括板材(1)和玻纤网格布(2),玻纤网格布(2)分别设置在板材(1)表面两侧,板材(1)与玻纤网格布(2)之间呈相互贴合状态,其特征在于,玻纤网格布(2)设置在沿板材(1)表面向板材(1)内部距离其厚度中心0.01m...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潘旭鹏,
申请(专利权)人:潘旭鹏,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内蒙古,15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