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红轨样品检验的自动输送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0612437 阅读:36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3-20 10:3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用于红轨样品检验的自动输送系统,包括取料框、运行轨道、双钩升降系统以及料框支座;其中,所述行走轮下方还设置有平衡压紧轮,所述平衡压紧轮与行走轮之间形成用于对运行轨道限位的限位空间,所述电控箱与变频控制系统连接并通过遥控控制动作,所述变频控制系统内采用开环双脉冲前馈控制算法;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在不改变现有生产设备布局的前提下,充分利用工厂空间,通过技术改造,在设备上方空中安装了红轨样品自动输送系统,既满足了红轨从取样到送检的时间要求,又改善了工人的劳动强度,降低了安全风险。

An Automatic Transport System for Red Rail Sample Inspection

The utility model relates to an automatic conveying system for the sample inspection of red rails, which comprises a feeding frame, a running track, a double hook lifting system and a feeding frame support. A balanced compacting wheel is also arranged under the walking wheel, and a space for the limit of the running track is formed between the balanced compacting wheel and the walking wheel. The electronic control box is connected to and passed through the frequency conversion control system. The remote control action adopts the open-loop double-pulse feedforward control algorithm in the frequency conversion control system; the utility model makes full use of the factory space without changing the layout of the existing production equipment, and through technical transformation, installs an automatic red-rail sample conveying system in the air above the equipment, which not only meets the time requirement of the red-rail from sampling to inspection, but also improves the labor of workers. Strength reduces safety risk.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红轨样品检验的自动输送系统
本技术涉及机械设备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用于红轨样品检验的自动输送系统。
技术介绍
通常钢厂轧制的钢轨(红轨)在进入冷床冷却前,需要在红轨的头端或尾端截取一段样品及时送检,以确保产品合格。通常红轨样品的输送工艺如下:由工人将锯切好的红轨样品用长夹钳从取料小车(锯切好的红轨自然落入小车)上取出并送至运输小车上,然后由工人驾驶运输小车送至检测点。由于检测点离取样处的距离达160多米,如不能快速的将取样的红轨样品及时送至检测点,红轨样品的温度会快速下降,这样取样的结果就不准确,将直接影响到产品质量;另外由于红轨样品的温度高达800℃以上,由人工将红轨样品从取料小车取出并通过运输小车运送都存在较大的安全风险。基于此,需要一种满足红轨从取样到送检的时间要求、改善工人的劳动强度、降低安全风险的用于红轨样品检验的自动输送系统被设计出来。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为了在满足现有设备布局不动的前提下克服现有工艺的不足,得到一种满足红轨从取样到送检的时间要求、改善工人的劳动强度、降低安全风险的用于红轨样品检验的自动输送系统。本技术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一种用于红轨样品检验的自动输送系统,包括:取料框;运行轨道,所述运行轨道上对应设置有滑触线装置;双钩升降系统,安装在运行轨道下方,用于将取料框沿着运行轨道运往测量区域,包括吊钩、卷链筒、环链升降电机、行走轮和电控箱,所述吊钩通过环链安装在卷链筒下方,所述卷链筒通过环链升降电机驱动,所述卷链筒上方对称设置有通过行走电机驱动并在运行轨道上滑动的行走轮,所述行走轮之间设置有运行轨道,所述行走轮下方还设置有侧导向轮所述行走轮侧边还设置有用于滑触线装置集电侧拾取电能的集电器,所述电控箱上设置有报警器,所述电控箱分别与行走电机、环链升降电机以及集电器电性连接;以及料框支座,分别对应设置在运行轨道的首端与末端,与运输小车、取料小车相适配;其中,所述行走轮下方还设置有平衡压紧轮,所述平衡压紧轮与行走轮之间形成用于对运行轨道限位的限位空间,所述电控箱与变频控制系统连接并通过遥控控制动作,所述变频控制系统内采用开环双脉冲前馈控制算法。本技术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变频控制系统采用PLC进行控制。本技术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运行轨道的首端与末端均设置有缓冲装置。本技术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运行轨道上末段还对应设置有安全检修平台,所述安全检修平台包括平台、设置在平台下方的支架、设置于平台上方两侧与平台形成容纳空间的护栏、设置在护栏上端之间的轨道安装座以及设置在平台侧边的爬梯。本技术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运行轨道由工字钢轨道以及用于支撑工字钢轨道的轨道支架组成,所述滑触线装置包括滑触线以及滑触线支架,所述滑触线对应同向设置在工字钢轨道上。本技术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取料框上设置有若干通孔,所述取料框上端边缘对侧设置有加强角钢,所述加强角钢通过吊耳轴与取料框连接。本技术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料框支座包括连接座,所述连接座上前后对称设置有前定位导向板和后定位导向板,左右对称设置有左定位导向板和右定位导向板,所述前定位导向板、后定位导向板、左定位导向板、右定位导向板和连接座形成容纳支撑取料框的空间,所述后定位导向板外侧设置有立板,所述立板上端通过铰链可转动设置有盖板,所述盖板侧对应设置有取料小车或运输小车。本技术更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前定位导向板、后定位导向板分别与连接座呈倾角设置以使前定位导向板、后定位导向板与连接座组成的腔体从上往下形成有渐缩通道。本技术更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行走轮的速度与起升的高度呈线性相关。与现有的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1、本技术中通过系统自动化控制,最大运行速度达80m/min,采用双脉冲前馈防摇摆控制,防止承载红轨的取料框在高空快速运行时发生剧烈摇摆,避免了红轨从吊篮甩出的风险,使红轨运行平稳,保障了系统运行安全;2、本技术在不改变现有生产设备布局的前提下,充分利用工厂空间,通过技术改造,在设备上方空中安装了红轨样品自动输送系统,既满足了红轨从取样到送检的时间要求,又改善了工人的劳动强度,降低了安全风险。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系统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双钩升降系统3的系统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中运行轨道2及滑触线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中取料框1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中料框支座4的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技术中安全检修平台5的结构示意图;图7为没有防摇摆功能的曲线示意图;图8为采用了防摇摆功能的曲线示意图。附图标记如下:1、取料框,1-1、通孔,1-2、吊耳轴,1-3、加强角钢,2、运行轨道,2-1、轨道支架,2-2、滑触线支架,2-3、滑触线,2-4、工字钢轨道,3、双钩升降系统,3-1、行走电机,3-2、平衡压紧轮,3-3、环链,3-4、吊钩,3-5、行走轮,3-6、侧导向轮,3-7、集电器,3-8、报警器,3-9、电控箱,3-10、环链升降电机,4、料框支座,4-1、盖板支撑板,4-2、前定位导向板,4-3、左定位导向板,4-4、右定位导向板,4-5、连接座,4-6、后定位导向板,4-7、铰链,4-8、盖板,5、安全检修平台,5-1、爬梯,5-2、平台,5-3、支架,5-4、轨道安装座,5-5、护栏。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请参阅图1至图8,一种用于红轨样品检验的自动输送系统,包括:取料框1;运行轨道2,所述运行轨道2上对应设置有滑触线2-3装置;双钩升降系统3,安装在运行轨道2下方,用于将取料框1沿着运行轨道2运往测量区域,包括吊钩3-4、卷链筒(图示未标出)、环链3-3升降电机、行走轮3-5和电控箱3-9,所述吊钩3-4通过环链3-3对称安装在卷链筒下方,所述卷链筒通过环链3-3升降电机驱动,所述卷链筒上方对称设置有通过行走电机3-1驱动并在运行轨道2上滑动的行走轮3-5,所述行走轮3-5之间设置有运行轨道2,所述行走轮3-5下方还设置有侧导向轮3-6所述行走轮3-5侧边还设置有用于滑触线装置集电侧拾取电能的集电器3-7,滑触线2-3用于给行走机构供电,所述电控箱3-9上设置有报警器3-8,所述电控箱3-9分别与行走电机3-1、环链3-3升降电机以及集电器3-7电性连接;以及料框支座4,分别对应设置在运行轨道2的首端与末端,与运输小车、取料小车相适配;其中,所述行走轮3-5下方还设置有平衡压紧轮3-2,所述平衡压紧轮3-2与行走轮3-5之间形成用于对运行轨道2限位的限位空间,所述电控箱3-9与变频控制系统连接并通过遥控控制动作,所述变频控制系统内采用开环双脉冲前馈控制算法。在上述技术方案中,红轨样品从取样、起升、水平运行、下降等全过程实现自动控制,同时系统设有远程视频监控和无线遥控装置,遥控覆盖范围160m,可人工进行控制。运行速度分三档并自动转换,直线部分高速运行,弯道低速运行,停车位预减速。运行小车与地面取样小车能进行信号交换,自动感应地面小车位置。双钩升降系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用于红轨样品检验的自动输送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取料框(1);运行轨道(2),所述运行轨道(2)上对应设置有滑触线(2‑3)装置;双钩升降系统(3),安装在运行轨道(2)下方,用于将取料框(1)沿着运行轨道(2)运往测量区域,包括吊钩(3‑4)、卷链筒、环链(3‑3)升降电机、行走轮(3‑5)和电控箱(3‑9),所述吊钩(3‑4)通过环链(3‑3)安装在卷链筒下方,所述卷链筒通过环链(3‑3)升降电机驱动,所述卷链筒上方对称设置有通过行走电机(3‑1)驱动并在运行轨道(2)上滑动的行走轮(3‑5),所述行走轮(3‑5)之间设置有运行轨道(2),所述行走轮(3‑5)下方还设置有侧导向轮(3‑6)所述行走轮(3‑5)侧边还设置有用于滑触线装置集电侧拾取电能的集电器(3‑7),所述电控箱(3‑9)上设置有报警器(3‑8),所述电控箱(3‑9)分别与行走电机(3‑1)、环链(3‑3)升降电机以及集电器(3‑7)电性连接;以及料框支座(4),分别对应设置在运行轨道(2)的首端与末端,与运输小车、取料小车相适配;其中,所述行走轮(3‑5)下方还设置有平衡压紧轮(3‑2),所述平衡压紧轮(3‑2)与行走轮(3‑5)之间形成用于对运行轨道(2)限位的限位空间,所述电控箱(3‑9)与变频控制系统连接并通过遥控控制动作,所述变频控制系统内采用开环双脉冲前馈控制算法。...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红轨样品检验的自动输送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取料框(1);运行轨道(2),所述运行轨道(2)上对应设置有滑触线(2-3)装置;双钩升降系统(3),安装在运行轨道(2)下方,用于将取料框(1)沿着运行轨道(2)运往测量区域,包括吊钩(3-4)、卷链筒、环链(3-3)升降电机、行走轮(3-5)和电控箱(3-9),所述吊钩(3-4)通过环链(3-3)安装在卷链筒下方,所述卷链筒通过环链(3-3)升降电机驱动,所述卷链筒上方对称设置有通过行走电机(3-1)驱动并在运行轨道(2)上滑动的行走轮(3-5),所述行走轮(3-5)之间设置有运行轨道(2),所述行走轮(3-5)下方还设置有侧导向轮(3-6)所述行走轮(3-5)侧边还设置有用于滑触线装置集电侧拾取电能的集电器(3-7),所述电控箱(3-9)上设置有报警器(3-8),所述电控箱(3-9)分别与行走电机(3-1)、环链(3-3)升降电机以及集电器(3-7)电性连接;以及料框支座(4),分别对应设置在运行轨道(2)的首端与末端,与运输小车、取料小车相适配;其中,所述行走轮(3-5)下方还设置有平衡压紧轮(3-2),所述平衡压紧轮(3-2)与行走轮(3-5)之间形成用于对运行轨道(2)限位的限位空间,所述电控箱(3-9)与变频控制系统连接并通过遥控控制动作,所述变频控制系统内采用开环双脉冲前馈控制算法。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红轨样品检验的自动输送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变频控制系统采用PLC进行控制。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红轨样品检验的自动输送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运行轨道(2)的首端与末端均设置有缓冲装置。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红轨样品检验的自动输送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运行轨道(2)上末段还对应设置有安全检修平台(5),所述安全检修平台(5)包括平台(5-2)、设置在平台(5-2)下方的支架(5-3)、设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勇
申请(专利权)人:武汉申安智能系统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湖北,4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