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自动寻迹小车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0610379 阅读:35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3-20 09:5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自动寻迹小车,包括小车本体、支撑腿、滚轮、第一伞齿轮、第二伞齿轮、第一电动机、第二电动机、电机放置壳、第一弹簧、连接架、转轴、GPS定位器、控制板、红外线传感器、连接筒、第二弹簧、连接杆、挡板、聚风罩、发电机、扇叶、固定框、连接管、电池放置壳、顶盖和蓄电池。该种自动寻迹小车结构简单、设计新颖,实现小车进行自动移动,同时通过设置的红外线传感器对路况进行检测,通过控制板控制第二电动机工作,通过第二电动机控制小车移动的方向,实现小车进行自动寻迹,在使用时,便于在小车移动时,通过设置的聚风罩,扇叶以及发电机的配合作用下,实现对蓄电池进行自动供电,节省电量,适合推广使用。

An Automatic Tracking Car

The utility model discloses an automatic tracing trolley, which comprises a trolley body, a supporting leg, a roller, a first bevel gear, a second bevel gear, a first motor, a second motor, a motor placement case, a first spring, a connecting frame, a rotating shaft, a GPS positioner, a control plate, an infrared sensor, a connecting cylinder, a second spring, a connecting rod, a baffle, a gathering hood, a generator, a fan blade, and a motor placement case. Fixed frame, connecting tube, battery placement shell, top cover and battery. This kind of auto-tracing car has simple structure and novel design. It realizes the auto-moving of the car. At the same time, it detects the road condition by setting infrared sensors, controls the second motor by the control board, and controls the direction of the car's moving by the second motor. It realizes the auto-tracing of the car. When the car moves, it is convenient to use the windshield. With the combination of fan blade and generator, the battery can be supplied automatically, which saves electricity and is suitable for popularization.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自动寻迹小车
本技术涉及一种寻迹小车,具体是一种自动寻迹小车,属于寻迹小车应用

技术介绍
电动小汽车是指以车载电源为动力,用电机驱动车轮行驶,符合道路交通、安全法规各项要求的车辆。电动小汽车主要是指纯电动小汽车,全部使用电能行驶,该类产品噪音小,行驶稳定性高,并且实现零排放。在小车的移动过程中存在很多的问题,如现有一些小车在移动过程中,无法根据现有路况进行改变方向进行行驶,且在行驶的过程中,发生碰撞可能导致小车碰损的情况,同时在小车自动移动的过程中,蓄电池工作产生较多的热量,影响使用寿命。因此,针对上述问题提出一种自动寻迹小车。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就在于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而提供一种自动寻迹小车。本技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上述目的,一种自动寻迹小车,包括小车本体、支撑腿、电机驱动机构、电机转向机构以及发电机构;所述小车本体底部一侧固定连接有两个支撑腿,且小车本体底部另一侧固定连接有电机放置壳;两个所述支撑腿之间连接有转轴;所述小车本体一侧固定连接有连接筒,且连接筒内弹性连接有第二弹簧;所述第二弹簧末端与连接杆固定连接,且连接杆末端固定连接有挡板;所述电机驱动机构包括第一电动机、第一伞齿轮以及第二伞齿轮,且第一电动机固定连接在小车本体底部;所述支撑腿底端设有套接在转轴表面的滚轮,且转轴中部套接有第一伞齿轮;所述第一电动机输出轴末端套接有第二伞齿轮,且第二伞齿轮与第一伞齿轮啮合连接;所述电机转向机构包括第二电动机、连接架以及第二弹簧,且第二电动机固定连接有电机放置壳;所述第二电动机输出轴末端固定连接有连接架,且连接架内转动连接有滚轮;所述第二电动机输出轴表面套接有第一弹簧;所述发电机构包括固定框、发电机、扇叶以及聚风罩,且固定框固定连接在小车本体一侧;所述固定框内固定连接有发电机,且发电机输出端连接扇叶;所述固定框一侧固定连接有聚风罩,且固定框内腔通过连接管与固定在小车本体顶部的电池放置壳内腔固定连通;所述电池放置壳内放置有蓄电池,且电池放置壳顶部卡合连接有顶盖。优选的,所述电机放置壳一侧设有与小车本体固定连接的红外线传感器,所述红外线传感器与控制板电性连接,且控制板与固定在小车本体底部的GPS定位器电性连接。优选的,所述固定框与所述连接筒位于所述小车本体同一侧。优选的,所述第一弹簧一端与电机放置壳底部贴合,且第一弹簧另一端与连接架顶部贴合。优选的,所述蓄电池与第一电动机、第二电动机、控制板、红外线传感器以及GPS定位器电性连接。优选的,所述电池放置壳一侧开设有散热孔,且散热孔均匀开设在电池放置壳一侧表面。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1.该种自动寻迹小车结构简单、设计新颖,实现小车进行自动移动,同时通过设置的红外线传感器对路况进行检测,通过控制板控制第二电动机工作,通过第二电动机控制小车移动的方向,实现小车进行自动寻迹,便于使用。2.在使用时,便于在小车移动时,通过设置的聚风罩,扇叶以及发电机的配合作用下,实现对蓄电池进行自动供电,节省电量,同时便于对安装蓄电池的电池放置壳进行热量消减,保障蓄电池的使用寿命,实用性价值较高,适合推广使用。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整体底部表面连接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整体底部连接侧视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工作原理示意图。图中:1、小车本体,2、支撑腿,3、滚轮,4、第一伞齿轮,5、第二伞齿轮,6、第一电动机,7、第二电动机,8、电机放置壳,9、第一弹簧,10、连接架,11、转轴,12、GPS定位器,13、控制板,14、红外线传感器,15、连接筒,16、第二弹簧,17、连接杆,18、挡板,19、聚风罩,20、发电机,21、扇叶,22、固定框,23、连接管,24、电池放置壳,25、顶盖,26、蓄电池。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请参阅图1-4所示,一种自动寻迹小车,包括小车本体1、支撑腿2、电机驱动机构、电机转向机构以及发电机构;所述小车本体1底部一侧固定连接有两个支撑腿2,且小车本体1底部另一侧固定连接有电机放置壳8,设置的电机放置壳8便于第一电动机6的安装放置;两个所述支撑腿2之间连接有转轴11;所述小车本体1一侧固定连接有连接筒15,且连接筒15内弹性连接有第二弹簧16;所述第二弹簧16末端与连接杆17固定连接,且连接杆17末端固定连接有挡板18,设置的挡板18,便于保护小车本体1不受碰损的情况;所述电机驱动机构包括第一电动机6、第一伞齿轮4以及第二伞齿轮5,且第一电动机6固定连接在小车本体1底部;所述支撑腿2底端设有套接在转轴11表面的滚轮3,且转轴11中部套接有第一伞齿轮4,设置的滚轮3,便于小车本体1的移动;所述第一电动机6输出轴末端套接有第二伞齿轮5,且第二伞齿轮5与第一伞齿轮4啮合连接,设置的第一电动机6便于驱动第二伞齿轮5带动第一伞齿轮4转动;所述电机转向机构包括第二电动机7、连接架10以及第二弹簧16,且第二电动机7固定连接有电机放置壳8,设置的电机放置壳8,便于第二电动机7的放置;所述第二电动机7输出轴末端固定连接有连接架10,且连接架10内转动连接有滚轮3;所述第二电动机7输出轴表面套接有第一弹簧9;所述发电机构包括固定框22、发电机20、扇叶21以及聚风罩19,且固定框22固定连接在小车本体1一侧,设置的固定框22,便于发电机20的放置;所述固定框22内固定连接有发电机20,且发电机20输出端连接扇叶21;所述固定框22一侧固定连接有聚风罩19,且固定框22内腔通过连接管23与固定在小车本体1顶部的电池放置壳24内腔固定连通,设置的聚风罩19,便于聚风;所述电池放置壳24内放置有蓄电池26,且电池放置壳24顶部卡合连接有顶盖25,设置的顶盖25,便于电池放置壳24的封闭。所述电机放置壳8一侧设有与小车本体1固定连接的红外线传感器14,所述红外线传感器14与控制板13电性连接,且控制板13与固定在小车本体1底部的GPS定位器12电性连接,便于路况检测,同时便于小车本体1移动方向的控制;所述固定框22与所述连接筒15位于所述小车本体1同一侧,便于保护发电机20使用;所述第一弹簧9一端与电机放置壳8底部贴合,且第一弹簧9另一端与连接架10顶部贴合,保障第一弹簧9放置紧凑,提高小车本体1的减震性能;所述蓄电池26与第一电动机6、第二电动机7、控制板13、红外线传感器14以及GPS定位器12电性连接,便于供电;所述电池放置壳24一侧开设有散热孔,且散热孔均匀开设在电池放置壳24一侧表面,提高电池放置壳24的散热效果。本技术在使用时,首先将该装置中的电器元件均与蓄电池26电性连接,通过第一电动机6驱动第一伞齿轮4转动,第一伞齿轮4驱动第二伞齿轮5进行转动,第二伞齿轮5进而带动转轴11转动,转轴11进而带动滚轮3进行转动,同时通过红外线传感器14进行路况探测,并将信号传递给控制板13,通过控制板13控制第二电动机7工作,第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自动寻迹小车,其特征在于:包括小车本体(1)、支撑腿(2)、电机驱动机构、电机转向机构以及发电机构;所述小车本体(1)底部一侧固定连接有两个支撑腿(2),且小车本体(1)底部另一侧固定连接有电机放置壳(8);两个所述支撑腿(2)之间连接有转轴(11);所述小车本体(1)一侧固定连接有连接筒(15),且连接筒(15)内弹性连接有第二弹簧(16);所述第二弹簧(16)末端与连接杆(17)固定连接,且连接杆(17)末端固定连接有挡板(18);所述电机驱动机构包括第一电动机(6)、第一伞齿轮(4)以及第二伞齿轮(5),且第一电动机(6)固定连接在小车本体(1)底部;所述支撑腿(2)底端设有套接在转轴(11)表面的滚轮(3),且转轴(11)中部套接有第一伞齿轮(4);所述第一电动机(6)输出轴末端套接有第二伞齿轮(5),且第二伞齿轮(5)与第一伞齿轮(4)啮合连接;所述电机转向机构包括第二电动机(7)、连接架(10)以及第二弹簧(16),且第二电动机(7)固定连接有电机放置壳(8);所述第二电动机(7)输出轴末端固定连接有连接架(10),且连接架(10)内转动连接有滚轮(3);所述第二电动机(7)输出轴表面套接有第一弹簧(9);所述发电机构包括固定框(22)、发电机(20)、扇叶(21)以及聚风罩(19),且固定框(22)固定连接在小车本体(1)一侧;所述固定框(22)内固定连接有发电机(20),且发电机(20)输出端连接扇叶(21);所述固定框(22)一侧固定连接有聚风罩(19),且固定框(22)内腔通过连接管(23)与固定在小车本体(1)顶部的电池放置壳(24)内腔固定连通;所述电池放置壳(24)内放置有蓄电池(26),且电池放置壳(24)顶部卡合连接有顶盖(25)。...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自动寻迹小车,其特征在于:包括小车本体(1)、支撑腿(2)、电机驱动机构、电机转向机构以及发电机构;所述小车本体(1)底部一侧固定连接有两个支撑腿(2),且小车本体(1)底部另一侧固定连接有电机放置壳(8);两个所述支撑腿(2)之间连接有转轴(11);所述小车本体(1)一侧固定连接有连接筒(15),且连接筒(15)内弹性连接有第二弹簧(16);所述第二弹簧(16)末端与连接杆(17)固定连接,且连接杆(17)末端固定连接有挡板(18);所述电机驱动机构包括第一电动机(6)、第一伞齿轮(4)以及第二伞齿轮(5),且第一电动机(6)固定连接在小车本体(1)底部;所述支撑腿(2)底端设有套接在转轴(11)表面的滚轮(3),且转轴(11)中部套接有第一伞齿轮(4);所述第一电动机(6)输出轴末端套接有第二伞齿轮(5),且第二伞齿轮(5)与第一伞齿轮(4)啮合连接;所述电机转向机构包括第二电动机(7)、连接架(10)以及第二弹簧(16),且第二电动机(7)固定连接有电机放置壳(8);所述第二电动机(7)输出轴末端固定连接有连接架(10),且连接架(10)内转动连接有滚轮(3);所述第二电动机(7)输出轴表面套接有第一弹簧(9);所述发电机构包括固定框(22)、发电机(20)、扇叶(21)以及聚风罩(19),且固定框(22)固定连接在小车本体(1)一侧;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闫恬
申请(专利权)人:万诺电子苏州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