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模具顶出防滑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0609359 阅读:25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3-20 09:3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模具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模具顶出防滑结构,包括底板,底板的上方设有顶板,所述顶板上设有模仁,所述模仁内设有产品,所述顶板的底部两侧均与底板之间连接有垫块,两个所述垫块之间滑动安装有顶针底板,所述顶针底板的上部固定连接有顶针面板,所述顶针底板的上部两侧均垂直连接有顶针,所述顶针穿过顶针面板、顶板和模仁且顶端与产品底面相接触,所述顶针的上端设有斜面,所述斜面与产品底面相抵,所述斜面上等距设有防滑槽。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在顶针的端部设置了防滑槽,能够有效的达到了防滑的效果。

A kind of anti-skid structure for die ejection

The utility model relates to the technical field of dies, in particular to an anti-skid structure for the ejection of dies, including a bottom plate, a top plate above the bottom plate, a die core on the top plate, a product in the die core, a cushion block is connected between the bottom sides of the top plate and the bottom plate, a top needle bottom plate is slidingly installed between the two cushions, and the top of the top needle bottom plate is fixedly connected. An ejector pin panel is vertically connected on both sides of the upper part of the ejector pin bottom plate. The ejector pin passes through the ejector pin panel, the roof plate and the die and the top contacts with the bottom surface of the product. The upper end of the ejector pin is provided with an inclined surface, which is offset with the bottom surface of the product, and the inclined surface is equidistant with an anti-skid groove. The anti-skid groove is arranged at the end of the ejector pin of the utility model, which can effectively achieve the anti-skid effect.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模具顶出防滑结构
本技术涉及模具
,尤其涉及一种模具顶出防滑结构。
技术介绍
顶出机构是注塑成型模具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随着近些年来工业的迅速发展,模具的顶出结构千变万化,其中常用顶出机构包括顶针,推板,推块,气顶等等。具体使用何种顶出结构是由产品的形状来决定,其中由于使用顶针顶出的结构最简单,实用性强等特点,被广泛使用于各种形状的塑胶产品中。但是当遇到斜度比较大的产品时,顶针顶出的时候有可能会出现产品往边上滑溜的情况(如图1所示),从而导致顶出不顺,出模困难。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产品容易滑溜的缺点,而提出的一种模具顶出防滑结构。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设计一种模具顶出防滑结构,包括底板,底板的上方设有顶板,所述顶板上设有模仁,所述模仁内设有产品,所述顶板的底部两侧均与底板之间连接有垫块,两个所述垫块之间滑动安装有顶针底板,所述顶针底板的上部固定连接有顶针面板,所述顶针底板的上部两侧均垂直连接有顶针,所述顶针穿过顶针面板、顶板和模仁且顶端与产品底面相接触,所述顶针的上端设有斜面,所述斜面与产品底面相抵,所述斜面上等距设有防滑槽。优选的,所述防滑槽截面为矩形,且防滑槽相互平行。优选的,所述防滑槽截面为三角形。优选的,所述顶针包括顶针主体和顶杆,所述顶针主体的下端与顶针底板连接,所述顶针主体的上端同轴设有螺纹孔,螺纹孔内螺纹安装有螺杆,所述螺杆与顶杆同轴连接,所述斜面设在顶杆的上端,所述防滑槽截面为半圆形。本技术提出的一种模具顶出防滑结构,有益效果在于:本技术在顶针的端部设置了防滑槽,能够有效的达到了防滑的效果,这一结构特征工作原理简单,易加工,但实用性好。由于有效的防止了类似于斜度大的产品顶针顶出时出现打滑现象,从而使注塑成型的生产更加稳定顺畅,提高工作效率。附图说明图1为现有技术中模具顶出结构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提出的一种模具顶出防滑结构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图2中A处的第一种结构示意图;图4为图2中A处的第二种结构示意图;图5为图2中A处的第三种结构示意图。图中:产品1、模仁2、顶板3、垫块4、底板5、顶针面板6、顶针底板7、顶针8、斜面9、防滑槽10、螺杆11、顶杆12、顶针主体13。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参照图1-3,一种模具顶出防滑结构,包括底板5,底板5的上方设有顶板3,顶板3上设有模仁2,模仁2内设有产品1,顶板3的底部两侧均与底板5之间连接有垫块4,两个垫块4之间滑动安装有顶针底板7,顶针底板7的上部固定连接有顶针面板6,顶针底板7的上部两侧均垂直连接有顶针8,顶针8穿过顶针面板6、顶板3和模仁2且顶端与产品1底面相接触,其特征在于:顶针8的上端设有斜面9,斜面9与产品1底面相抵,斜面9上等距设有防滑槽10。防滑槽10截面为矩形,且防滑槽10相互平行。产品1的底部为倾斜面,在实际应用中,将斜面9的倾斜角度与产品1的底部倾斜角保持一致,这样增加接触面积,提高摩擦力,另外依靠防滑槽10也能够提高摩擦力,从而有效避免产品打滑。参照图4,作为本技术的又一优选实时例,其与上一实施例的唯一区别在于,防滑槽10截面为三角形。参照图5,作为本技术的又一优选实时例,其与上一实施例的唯一区别在于,顶针8包括顶针主体13和顶杆12,顶针主体13的下端与顶针底板7连接,顶针主体13的上端同轴设有螺纹孔,螺纹孔内螺纹安装有螺杆11,螺杆11与顶杆12同轴连接,斜面9设在顶杆12的上端,防滑槽10截面为半圆形。顶杆12能够单独拆卸,这样便于根据产品的倾斜角度替换具有不同倾斜角度的斜面9的顶杆12。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
的技术人员在本技术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及其技术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模具顶出防滑结构,包括底板(5),底板(5)的上方设有顶板(3),所述顶板(3)上设有模仁(2),所述模仁(2)内设有产品(1),所述顶板(3)的底部两侧均与底板(5)之间连接有垫块(4),两个所述垫块(4)之间滑动安装有顶针底板(7),所述顶针底板(7)的上部固定连接有顶针面板(6),所述顶针底板(7)的上部两侧均垂直连接有顶针(8),所述顶针(8)穿过顶针面板(6)、顶板(3)和模仁(2)且顶端与产品(1)底面相接触,其特征在于:所述顶针(8)的上端设有斜面(9),所述斜面(9)与产品(1)底面相抵,所述斜面(9)上等距设有防滑槽(10)。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模具顶出防滑结构,包括底板(5),底板(5)的上方设有顶板(3),所述顶板(3)上设有模仁(2),所述模仁(2)内设有产品(1),所述顶板(3)的底部两侧均与底板(5)之间连接有垫块(4),两个所述垫块(4)之间滑动安装有顶针底板(7),所述顶针底板(7)的上部固定连接有顶针面板(6),所述顶针底板(7)的上部两侧均垂直连接有顶针(8),所述顶针(8)穿过顶针面板(6)、顶板(3)和模仁(2)且顶端与产品(1)底面相接触,其特征在于:所述顶针(8)的上端设有斜面(9),所述斜面(9)与产品(1)底面相抵,所述斜面(9)上等距设有防滑槽(...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林思成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鑫丰顺塑胶五金模具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