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电梯用曳引轮,所述电梯用曳引轮包括第一轮体,所述第一轮体外侧设有若干限位部,相邻的限位部之间形成有绳槽,第一轮体一侧的限位部上设有第二轮体,第二轮体的外侧设有若干卡齿,所述卡齿设于第二轮体外侧且呈圆周均匀分布,所述限位部及第二轮体一体铸造成型,所述绳槽两侧限位部的断面包括位于外部的第一弧面、与第一轮体相连的垂直平面、及连接第一弧面和垂直平面的第二弧面,所述第二弧面朝向限位部内弯曲,所述第一弧面的曲率半径小于第二弧面的曲率半径。本发明专利技术中的电梯用曳引轮为一体铸造成型,生产成本低,且大大提高了曳引轮的强度,使用中不会造成钢丝绳的串位,固定效果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电梯用曳引轮
本专利技术涉及电梯配件
,特别是涉及一种电梯用曳引轮。
技术介绍
电梯是日常生活频繁使用到的乘用工具。但由于其使用场合的特殊性,需要长期对其进行维护、并适时更换老化或磨损部件,以确保电梯应用的安全性。曳引轮是曳引机上的绳轮,也称曳引绳轮或驱绳轮,曳引轮是电梯传递曳引动力的装置,利用曳引钢丝绳与曳引轮缘上绳槽的摩擦力传递动力。电梯可分为有机房和无机房两种,两者均需要相应的曳引轮。因曳引轮要承受电梯轿厢自重、载重和对重的全部重量,故在材料上多用球墨铸铁,以保证具有一定的强度和韧性。同时,为了减少曳引钢丝绳在曳引轮槽内的损害,除了选择合理的曳引轮槽形外,对绳槽的工作表面的粗糙度、硬度做了一定的规定。但在现有技术中,曳引轮通常通过螺栓等在其侧面固定齿盘,用于进行动力的传递,但曳引轮和齿盘的固定需要保持稳固,定期需进行检查,否则会存在极大的隐患,另外,若绳槽之间距离较短,容易造成钢丝绳的串位,同样具有较大的隐患。因此,针对上述技术问题,有必要提供一种电梯用曳引轮。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梯用曳引轮。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电梯用曳引轮,所述电梯用曳引轮包括第一轮体,所述第一轮体外侧设有若干限位部,相邻的限位部之间形成有绳槽,第一轮体一侧的限位部上设有第二轮体,第二轮体的外侧设有若干卡齿,所述卡齿设于第二轮体外侧且呈圆周均匀分布,所述限位部及第二轮体一体铸造成型,所述绳槽两侧限位部的断面包括位于外部的第一弧面、与第一轮体相连的垂直平面、及连接第一弧面和垂直平面的第二弧面,所述第二弧面朝向限位部内弯曲,所述第一弧面的曲率半径小于第二弧面的曲率半径。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一弧面为圆心角为180°的圆弧面。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一弧面和第二弧面之间呈圆弧形倒角设置。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垂直平面和第二弧面之间呈圆弧形倒角设置。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绳槽顶部对应的张角为30°~40°。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绳槽顶部对应的张角为35°。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二轮体上设有若干用于进行组装的安装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专利技术中的电梯用曳引轮为一体铸造成型,生产成本低,且大大提高了曳引轮的强度,通过垂直平面、第一弧面及第二弧面形成的限位部能够收容钢丝绳,使用中不会造成钢丝绳的串位,固定效果好。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中记载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专利技术一具体实施例中曳引轮的剖视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一具体实施例中第二轮体及卡齿的平面结构示意图;图3为图1中A处的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
的人员更好地理解本专利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应当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在本专利技术的各个图示中,为了便于图示,结构或部分的某些尺寸会相对于其它结构或部分扩大,因此,仅用于图示本专利技术的主题的基本结构。本文使用的例如“左”、“右”、“左侧”、“右侧”等表示空间相对位置的术语是出于便于说明的目的来描述如附图中所示的一个单元或特征相对于另一个单元或特征的关系。空间相对位置的术语可以旨在包括设备在使用或工作中除了图中所示方位以外的不同方位。例如,如果将图中的设备翻转,则被描述为位于其他单元或特征“右侧”的单元将位于其他单元或特征“左侧”。因此,示例性术语“右侧”可以囊括左侧和右侧这两种方位。设备可以以其他方式被定向(旋转90度或其他朝向),并相应地解释本文使用的与空间相关的描述语。参图1、图2所示,本专利技术一具体实施例中的电梯用曳引轮,电梯用曳引轮包括第一轮体10,第一轮体10外侧设有若干限位部11,相邻的限位部11之间形成有绳槽12,第一轮体10最左侧的限位部11上设有第二轮体20,第二轮体20的外侧设有若干卡齿21,卡齿21设于第二轮体20外侧且呈圆周均匀分布。其中,卡齿21的卡合方向和绳槽12的卡合方向相互垂直设置,卡齿21的数量根据外部传动机构对应的齿轮对应设置。本专利技术中的第一轮体10、第二轮体20及限位部11、卡齿21通过多个铸造工艺一体铸造成型,如此,该曳引轮可直接与外部的传动结构进行安装,而现有技术中的曳引轮上不包括卡齿结构,曳引轮需通过螺栓等与第二轮体进行固定组装,本专利技术中的一体曳引轮结构具有较高的连接强度,在使用过程中不会出现现有技术中螺栓松动的情况。进一步地,第二轮体20上设有若干用于进行组装的安装孔201,通过该安装孔可以直接将一体铸造成型的曳引轮直接与外部传动机构进行安装。结合图3所示,本实施例中限位部11的断面包括位于外部的第一弧面111、与第一轮体相连的垂直平面112、及连接第一弧面111和垂直平面112的第二弧面113,第二弧面113朝向限位部内弯曲,且满足第一弧面111的曲率半径小于第二弧面113的曲率半径,限位部111的厚度沿朝向第一轮体方向先增大再保持不变。优选地,第一弧面111和第二弧面113之间呈圆弧形倒角设置,垂直平面112和第二弧面113之间也呈圆弧形倒角设置。参图3所示,本实施例中第一弧面为圆心角为180°的圆弧面,绳槽12顶部对应的张角为30°~40°,优选地,本实施例中的张角为35°,误差不超过1°。参图1-图3所示,本实施例中的电梯用曳引轮在使用时,钢丝绳30固定卡合于两个限位部之间的绳槽中,且钢丝绳固定于两个第二弧面之间。通过第二弧面113的设置,限位部11之间形成的绳槽12能与钢丝绳更好地贴合,能够更好地对钢丝绳进行固定。通过第一弧面111的设置,能够更好地对钢丝绳进行导向,避免使用中钢丝绳串位。由以上技术方案可以看出,本专利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本专利技术中的电梯用曳引轮为一体铸造成型,生产成本低,且大大提高了曳引轮的强度,通过垂直平面、第一弧面及第二弧面形成的限位部能够收容钢丝绳,使用中不会造成钢丝绳的串位,固定效果好。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专利技术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专利技术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专利技术。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专利技术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专利技术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此外,应当理解,虽然本说明书按照实施方式加以描述,但并非每个实施方式仅包含一个独立的技术方案,说明书的这种叙述方式仅仅是为清楚起见,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将说明书作为一个整体,各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也可以经适当组合,形成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其他实施方式。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电梯用曳引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梯用曳引轮包括第一轮体,所述第一轮体外侧设有若干限位部,相邻的限位部之间形成有绳槽,第一轮体一侧的限位部上设有第二轮体,第二轮体的外侧设有若干卡齿,所述卡齿设于第二轮体外侧且呈圆周均匀分布,所述限位部及第二轮体一体铸造成型,所述绳槽两侧限位部的断面包括位于外部的第一弧面、与第一轮体相连的垂直平面、及连接第一弧面和垂直平面的第二弧面,所述第二弧面朝向限位部内弯曲,所述第一弧面的曲率半径小于第二弧面的曲率半径。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梯用曳引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梯用曳引轮包括第一轮体,所述第一轮体外侧设有若干限位部,相邻的限位部之间形成有绳槽,第一轮体一侧的限位部上设有第二轮体,第二轮体的外侧设有若干卡齿,所述卡齿设于第二轮体外侧且呈圆周均匀分布,所述限位部及第二轮体一体铸造成型,所述绳槽两侧限位部的断面包括位于外部的第一弧面、与第一轮体相连的垂直平面、及连接第一弧面和垂直平面的第二弧面,所述第二弧面朝向限位部内弯曲,所述第一弧面的曲率半径小于第二弧面的曲率半径。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梯用曳引轮,其特征在于,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建设,秦汉,
申请(专利权)人:徐州达尔特机械设备制造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