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防止仪表板射出光导致炫目的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0606908 阅读:43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3-20 08:36
一种防止仪表板射出光导致炫目的装置,包括转向柱护罩及在其上设置的消光区,其中,转向柱护罩包括依次围成一圈的前罩面、左侧罩面、后罩面、右侧罩面,以及与它们的顶边同时相连接的同一个顶罩面,所述前罩面上近前罩面、顶罩面交接处的部位设置有消光区,该消光区内设置有消光装置,该消光装置优选为多根相互平行的消光条。本设计不仅炫目问题解决的效果较好,而且应用成本较低。

A device to prevent dazzling from the light emitted from the dashboard

The utility model relates to a device for preventing dazzling caused by the light emitted from the dashboard, which comprises a steering column cover and an extinction area arranged thereon. The steering column cover comprises a front cover, a left cover, a rear cover, a right cover and the same top cover which is connected with the top side of the dashboard in turn. The parts of the front cover near the front cover and the junction of the top cover face are provided with elimination. A light extinction device is arranged in the light extinction area, and the light extinction device is preferably a plurality of parallel extinction strips. This design not only solves dazzling problems better, but also has lower application cost.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防止仪表板射出光导致炫目的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防驾驶员炫目装置,尤其涉及一种防止仪表板射出光导致炫目的装置,具体适用于提高炫目问题的解决效果,且降低应用成本。
技术介绍
目前,汽车仪表板上射出的光主要包括两种来源,一种是车外光在仪表板上的反射光,另一种是仪表板自身发出的光,如越来越多的液晶仪表。这两种光都会导致驾驶员产生炫目,引发驾驶事故。对此,现有的主要应对措施就是加装表皮包覆,即遮光垫,但它具有以下缺陷:a、加遮光垫不仅成本高,而且影响驾驶室仪表板造型外观,影响驾驶体验;b、遮光垫使用一段时间会在仪表板上留下粘胶痕迹或皮纹印记,处理困难;c、对于仪表板小局部出现的反光,以及液晶仪表自身发出的光,无法通过加遮光垫解决问题。授权公告号为CN207931495U,授权公告日为2018年10月2日的技术专利申请公开了一种汽车仪表外遮光罩结构,所述外遮光罩呈环状,外遮光罩的底面固定于汽车仪表板上方,所述外遮光罩包括顶部设有开口的呈C形的第一零件,所述第一零件的内侧面为向外扩散的斜面,第二零件设于所述开口内且与所述第一零件间通过卡扣固定,第二零件的内侧面为向内偏转的斜面,所述第一零件与所述第二零件的顶面与顶部装饰板固定。虽然该设计通过将原先为一体式的外遮光罩拆分成分体式,以降低装配难度,但其仍旧具有以下缺陷:首先,该设计没法解决仪表板小局部出现的反光,以及液晶仪表自身发出的光所引起的炫目问题,从而降低炫目问题解决的效果;其次,该设计会引入较多的额外部件,不仅会增加成本,而且会对其余零部件的装配造成干扰,导致应用成本提高。公开该
技术介绍
部分的信息仅仅旨在增加对本专利申请的总体背景的理解,而不应当被视为承认或以任何形式暗示该信息构成已为本领域一般技术人员所公知的现有技术。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炫目问题解决的效果较差、应用成本较高的缺陷与问题,提供一种炫目问题解决的效果较好、应用成本较低的防止仪表板射出光导致炫目的装置。为实现以上目的,本专利技术的技术解决方案是:一种防止仪表板射出光导致炫目的装置;所述装置包括转向柱护罩及在其上设置的消光区;所述转向柱护罩包括前罩面、后罩面、左侧罩面、右侧罩面与顶罩面,所述前罩面的两侧分别与左侧罩面、右侧罩面的一个侧边相连接,左侧罩面、右侧罩面的另一个侧边均与后罩面的两侧相连接,所述顶罩面的四周侧边分别与前罩面、后罩面、左侧罩面、右侧罩面的顶边相连接,所述前罩面上近前罩面、顶罩面交接处的部位设置有消光区,该消光区内设置有消光装置。所述消光区包括上斜区与下斜区,所述上斜区的顶边经上斜面与前罩面的顶边相连接,上斜区的底边与下斜区的顶边相连接,下斜区的底边与内切面的外端相连接,内切面的内端经下斜面与前罩面的底边相连接;所述上斜区、下斜区上均设置有消光装置。所述上斜区与上斜面的交接处为内凹结构,所述上斜区与下斜区的交接处为外凸结构。所述下斜区的底面与内切面的外端垂直连接,内切面的内端与下斜面的顶边垂直连接。所述消光装置包括多根依次排列、且两两相互平行的消光条,相邻的消光条之间设置有长条间隙,该长条间隙与消光条相互平行。所述消光条的横截面为三角形、多边形、圆形或椭圆形。所述消光条的颜色为黑色、褐色或灰色。所述上斜区包括上外斜区与上内斜区,且上外斜区宽于上内斜区设置,所述下斜区包括下外斜区与下内斜区,且下外斜区宽于下内斜区设置,所述上外斜区依次经上内斜区、下内斜区后与下外斜区相连接;所述上内斜区、下内斜区的一侧共设有同一个一号凹槽,上内斜区、下内斜区的另一侧共设有同一个二号凹槽。所述一号凹槽、二号凹槽均位于上斜区、下斜区的交接处,且均夹于上外斜区、下外斜区之间。所述顶罩面上近顶罩面、前罩面交接处的部位开设有顶安装孔,该顶安装孔与方向盘总成进行插入连接。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为:1、本专利技术一种防止仪表板射出光导致炫目的装置中,将解决炫目问题的着眼点放在炫目光产生的直接来源——外来光在转向柱护罩上的漫反射,而不是现有技术中着眼的仪表板,如此,只需在转向柱护罩中的前罩面上设置消光区,就能降低外来光在转向柱护罩上的漫反射,从而大大减少漫反射后的光进入驾驶员眼中的数量,最大程度上避免炫目情况的发生,提高炫目问题解决的效果。因此,本专利技术炫目问题解决的效果较好。2、本专利技术一种防止仪表板射出光导致炫目的装置中,只需在现有的转向柱护罩上设置消光区即可,而不需要增设额外的零部件,避免额外安装空间的需求,从而避免与现有的零部件产生干扰,大大降低了应用的成本。因此,本专利技术的应用成本较低。3、本专利技术一种防止仪表板射出光导致炫目的装置中,前罩面上的消光区并不是一整个平面,而是将前罩面上的消光区分为上斜区与下斜区,同时,对“上斜区、上斜面之间,上斜区、下斜区之间,下斜区、内切面的之间,内切面、下斜面之间”的连接方式都进行了独特的设定,以使消光区,以及前罩面均呈起伏结构,尤其是在上斜区、下斜区的交接处,更设定为一种上凸结构,以最大程度上降低仪表板上射出光在转向柱护罩上的漫反射,提高防炫目的效果。因此,本专利技术炫目问题解决的效果较好。4、本专利技术一种防止仪表板射出光导致炫目的装置中,消光装置包括多根依次排列、且两两相互平行的消光条,相邻的消光条之间设置有长条间隙,该长条间隙与消光条相互平行,该设计不仅能够通过消光条构成的消光面以减缓漫反射,而且结构简单,十分容易实施,制造成本、工艺难度都较低,消光条可在零件模具成型过程中,一同完成,几乎无成本增加,而且应用后对零件外观影响不大,不影响驾驶员视野。因此,本专利技术不仅炫目问题解决的效果较好,而且成本较低,应用价值较高。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中消光区的俯视图。图3是图2在横向的剖视图。图4是本专利技术的应用示意图。图中:方向盘总成1、转向柱护罩2、前罩面21、上斜面211、内切面212、下斜面213、后罩面22、左侧罩面23、右侧罩面24、顶罩面25、顶安装孔251、消光区3、上斜区31、上外斜区311、上内斜区312、下斜区32、下外斜区321、下内斜区322、一号凹槽33、二号凹槽34、消光装置4、消光条41、长条间隙42。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说明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参见图1至图4,一种防止仪表板射出光导致炫目的装置;所述装置包括转向柱护罩2及在其上设置的消光区3;所述转向柱护罩2包括前罩面21、后罩面22、左侧罩面23、右侧罩面24与顶罩面25,所述前罩面21的两侧分别与左侧罩面23、右侧罩面24的一个侧边相连接,左侧罩面23、右侧罩面24的另一个侧边均与后罩面22的两侧相连接,所述顶罩面25的四周侧边分别与前罩面21、后罩面22、左侧罩面23、右侧罩面24的顶边相连接,所述前罩面21上近前罩面21、顶罩面25交接处的部位设置有消光区3,该消光区3内设置有消光装置4。所述消光区3包括上斜区31与下斜区32,所述上斜区31的顶边经上斜面211与前罩面21的顶边相连接,上斜区31的底边与下斜区32的顶边相连接,下斜区32的底边与内切面212的外端相连接,内切面212的内端经下斜面213与前罩面21的底边相连接;所述上斜区31、下斜区32上均设置有消光装置4。所述上斜区31与上斜面211的交接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防止仪表板射出光导致炫目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包括转向柱护罩(2)及在其上设置的消光区(3);所述转向柱护罩(2)包括前罩面(21)、后罩面(22)、左侧罩面(23)、右侧罩面(24)与顶罩面(25),所述前罩面(21)的两侧分别与左侧罩面(23)、右侧罩面(24)的一个侧边相连接,左侧罩面(23)、右侧罩面(24)的另一个侧边均与后罩面(22)的两侧相连接,所述顶罩面(25)的四周侧边分别与前罩面(21)、后罩面(22)、左侧罩面(23)、右侧罩面(24)的顶边相连接,所述前罩面(21)上近前罩面(21)、顶罩面(25)交接处的部位设置有消光区(3),该消光区(3)内设置有消光装置(4)。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防止仪表板射出光导致炫目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包括转向柱护罩(2)及在其上设置的消光区(3);所述转向柱护罩(2)包括前罩面(21)、后罩面(22)、左侧罩面(23)、右侧罩面(24)与顶罩面(25),所述前罩面(21)的两侧分别与左侧罩面(23)、右侧罩面(24)的一个侧边相连接,左侧罩面(23)、右侧罩面(24)的另一个侧边均与后罩面(22)的两侧相连接,所述顶罩面(25)的四周侧边分别与前罩面(21)、后罩面(22)、左侧罩面(23)、右侧罩面(24)的顶边相连接,所述前罩面(21)上近前罩面(21)、顶罩面(25)交接处的部位设置有消光区(3),该消光区(3)内设置有消光装置(4)。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防止仪表板射出光导致炫目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消光区(3)包括上斜区(31)与下斜区(32),所述上斜区(31)的顶边经上斜面(211)与前罩面(21)的顶边相连接,上斜区(31)的底边与下斜区(32)的顶边相连接,下斜区(32)的底边与内切面(212)的外端相连接,内切面(212)的内端经下斜面(213)与前罩面(21)的底边相连接;所述上斜区(31)、下斜区(32)上均设置有消光装置(4)。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防止仪表板射出光导致炫目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斜区(31)与上斜面(211)的交接处为内凹结构,所述上斜区(31)与下斜区(32)的交接处为外凸结构。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防止仪表板射出光导致炫目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斜区(32)的底面与内切面(212)的外端垂直连接,内切面(212)的内端与下斜面(213)的顶边垂直连接。5.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意一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邓广张远骏李兰张阳张昱胡美龄
申请(专利权)人:东风商用车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湖北,4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