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固定铝合金门窗玻璃的夹持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060459 阅读:202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供铝合金门窗玻璃固定的夹持器,其主要特点是它包括一顶面不封闭、中空的铝合金型材件,该型材件的空腔呈缩口状,其内置有一U形状夹合条,若干螺栓通过上述型材件底部的开孔作用于上述U形状夹合条底部。该夹持器可将铝合金门窗玻璃予以固定,从而可代替目前使用的硅酮胶,具有安装、维护方便以及成本造价低的优点,另外,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还具有较好的承载强度。(*该技术在2004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铝合金门窗玻璃的固定装置。现有铝合金门窗玻璃的固定,普遍采用硅酮胶,在玻璃与夹条之间空隙注入一定量的这种胶合剂,待凝结后玻璃即可被固定于其中。这种固定方式存在下列不足一是硅酮胶的凝结力有限,凝结强度差;二是制作时,须待上20个小时以上的凝结时间;三是硅酮胶的价格较高,为此也引起铝合金门窗价格的上扬;四是安装及维护均不方便。本技术的目的是要提供一种供铝合金门窗玻璃固定的夹持器。其目的由以下方案实现该夹持器包括一顶面不封闭、中空的铝合金型材件,该型材件的空腔呈缩口状,其内置有一内底部两侧开有凹槽的U型状夹合条,若干螺栓通过上述型材件底部的开孔作用于上述U型状夹合条底部。采用本装置固定玻璃时,将玻璃一侧伸进U型状夹合条的U型口中,随后,将螺栓从型材件底部孔位迫入,向上作用U型状夹合条底部,使U型状夹合条及玻璃向上移动,当移至一定位置时,由于型材件空腔呈缩口状,该缩口便向U型状夹合条两侧以及玻璃产生一定的向下作用力,当两者平衡时,玻璃便被固定于其中。采用本技术的夹持器,可将铝合金门窗玻璃予以固定,从而可代替目前使用的硅酮胶,具有安装、维护方便以及成本造价低的优点,同时,本技术由于型材件空腔呈缩口状,U型状夹合条的向上进一步移动趋势,将引起型材件空腔缩口对夹合条更大的作用力,因此,本技术还具有较好的承载强度。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一种具体结构示意图。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述参照图1,该夹持器包括型材件1、螺栓2、U型状夹合条3以及橡皮条4,其中,型材件1其顶面不封闭、中间空腔呈缩口,其底部开有螺纹孔,U型状夹合条3在内底部两侧开有凹槽3a,它从型材件1的侧面套入其缩口空腔内,螺栓2通过型材件1底部的螺纹孔旋入顶住U型状夹合条3,另外,在U型状夹合条3的U型口中配置有橡皮条4,可使玻璃受力均匀,并起到密封、防震的作用。权利要求1.一种用于固定铝合金门窗玻璃的夹持器,其特征在于,它包括一顶面不封闭、中空的铝合金型材件,该型材件的空腔呈缩口状,其内置有一内底部两侧开有凹槽的U型状夹合条,若干螺栓通过上述型材件底部的开孔作用于上述U型状夹合条底部。2.根据权利要求1的夹持器,其特征在于,所述U型状夹合条的U型口中配置有橡皮条。专利摘要本技术公开了一种供铝合金门窗玻璃固定的夹持器,其主要特点是它包括一顶面不封闭、中空的铝合金型材件,该型材件的空腔呈缩口状,其内置有一U形状夹合条,若干螺栓通过上述型材件底部的开孔作用于上述U形状夹合条底部。该夹持器可将铝合金门窗玻璃予以固定,从而可代替目前使用的硅酮胶,具有安装、维护方便以及成本造价低的优点,另外,本技术还具有较好的承载强度。文档编号E06B3/58GK2193417SQ9421705公开日1995年3月29日 申请日期1994年7月20日 优先权日1994年7月20日专利技术者谢喜秋 申请人:汕头经济特区龙亨自动门窗有限公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用于固定铝合金门窗玻璃的夹持器,其特征在于,它包括一顶面不封闭、中空的铝合金型材件,该型材件的空腔呈缩口状,其内置有一内底部两侧开有凹槽的U型状夹合条,若干螺栓通过上述型材件底部的开孔作用于上述U型状夹合条底部。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谢喜秋
申请(专利权)人:汕头经济特区龙亨自动门窗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44[中国|广东]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