牙列运动轨迹的示踪装置及方法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0600202 阅读:45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3-20 06:22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牙列运动轨迹的示踪装置及方法,该装置包括口内固定组件和口外运动标示组件,口内固定组件包括下牙列基托、左侧固位钢丝、右侧固位钢丝与定位钢丝,下牙列基托设于下牙列的舌侧并分别由下颌切牙延伸至左右两侧的最后一颗牙的远中并紧贴舌侧粘膜,左侧固位钢丝、右侧固位钢丝呈左右对称分布;口外运动标示组件包括连接杆和弧形杆。该种牙列运动轨迹的示踪装置,采用了与个体牙列情况相适应的、个性化的,不覆盖上下颌牙列咬合面的口内固定组件。因此,采集牙列运动时,上下牙列的咬合面可直接接触,上下牙列之间无垂直间隙,准确转移了牙列的运动过程,不影响运动轨迹的描记。

Tracing Device and Method of Dental Movement Trajectory

The invention provides a tracing device and method for the movement track of dentition. The device comprises an intraoral fixing component and an extraoral motion marking component. The intraoral fixing component comprises a lower dentition base, a left retaining steel wire, a right retaining steel wire and a positioning steel wire. The lower dentition base is located on the lingual side of the lower dentition and extends from the mandibular incisor to the distal part of the last tooth on the left and right sides. The tongue mucosa, the left retaining steel wire and the right retaining steel wire are symmetrically distributed, and the out-of-mouth movement marking components include connecting rod and arc rod. This kind of tracing device of dentition movement track adopts a personalized internal fixing component which adapts to the individual dentition condition and does not cover the occlusal surface of maxillary and maxillary dentition. Therefore, when collecting the movement of dentition, the occlusal surface of upper and lower dentition can be directly contacted, and there is no vertical gap between upper and lower dentition, which accurately transfers the movement process of dentition and does not affect the description of the motion trajectory.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牙列运动轨迹的示踪装置及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牙列运动轨迹的示踪装置及方法。
技术介绍
牙列运动与口腔颌面部系统功能和结构的健康协调密切相关。分析和观测牙列运动是进行口腔医学诊断、种植修复规划、正畸治疗方案制定以及外科手术效果评估的重要依据。然而,现阶段对于牙列运动的分析,主要依靠医师的临床检查、患者口内牙列的翻制模型和静止状态下患者牙列的各种影像资料。在临床检查中,由于唇部软组织的遮挡,使牙列的运动难以清晰地暴露于医生的视野中。同时,牙列运动是一个复杂的动态过程,通过医师的临床检查与患者口内牙列的翻制模型难以直观准确地显示患者的牙列运动,且静止状态下的影像分析也无法显示牙列连续的运动轨迹。因此,临床上对于牙列运动轨迹的检查仍旧很不直观,医生常常需要凭借临床诊疗经验与牙列的翻制模型,并结合多张静止状态下的牙列影像资料推测牙列的真实运动轨迹,其准确性难以得到保障。现有的中国专利申请CN201710139518.7公开了一种颞下颌关节运动重建方法及系统,利用的是打磨后的保持器来粘固圆丝,两者接触面积有限,易脱落;口内佩戴的是保持器,保持器覆盖了上下颌牙列咬合面,使上下颌牙列无法直接咬合,存在一定垂直距离(保持器的材料厚度),无法精确地显示牙列的运动。因此,设计出一种能够结合光学设备跟踪牙列运动轨迹的指示装置尤为重要。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牙列运动指示装置及方法,其能够将口腔内牙列运动轨迹的示踪于口外,克服了牙列运动轨迹无法直接观察的缺陷,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无法精确地显示牙列的运动的问题。本专利技术的技术解决方案是:一种牙列运动轨迹的示踪装置,包括口内固定组件和口外运动标示组件,口内固定组件包括下牙列基托、左侧固位钢丝、右侧固位钢丝与定位钢丝,下牙列基托设于下牙列的舌侧并分别由下颌切牙延伸至左右两侧的最后一颗牙的远中并紧贴舌侧粘膜,左侧固位钢丝、右侧固位钢丝呈左右对称分布,左侧固位钢丝、右侧固位钢丝均自下牙列基托的左右两端伸出,左侧固位钢丝、右侧固位钢丝分别由下颌第二磨牙的远中延伸至同侧下颌第一磨牙的颊侧颈部倒凹区域的近中;定位钢丝的一端自下牙列基托内伸出,由一侧的尖牙与第一前磨牙的邻间隙延伸至一侧尖牙唇面,并紧贴前牙唇面的中间区域继续延伸至另一侧的尖牙与第一前磨牙的邻间隙,定位钢丝继续延伸并包埋于下牙列基托内;口外运动标示组件包括连接杆和弧形杆,在下颌两侧尖牙位置向口角延伸出一对等长的连接杆,连接杆的一端连接在定位钢丝上,连接杆的另一端连接弧形杆,弧形杆设有若干指示标志点。进一步地,弧形杆采用截面积为正方形的直方体弯曲而成,弧形杆采用凸向远离连接杆的方向设置。进一步地,口内固定组件采用以下步骤制作:S1、选择托盘,用藻酸盐印模材料制取研究对象的上下颌牙列阴模,过程中需配合肌功能修整;S2、用超硬石膏灌制上下颌牙列的阳模,从而获得患者的口内牙列情况,以便弯制示踪装置的口内固定组件;S3、用钢丝弯制出所需形态的钢丝,分别得到左侧固位钢丝、右侧固位钢丝与定位钢丝,并于左侧固位钢丝、右侧固位钢丝与定位钢丝与牙齿接触的部位用蜡固位;S4、涂布分离剂,于定位钢丝与模型间填塞塑料,待塑料固化后抛光,去除飞边及咬合高点,得到下牙列基托。进一步地,下牙列基托采用U形,且下牙列基托的贴合牙齿侧分别设有用于与牙齿贴合的弧形凹槽。一种采用上述任一项所述牙列运动轨迹的示踪装置的牙列运动轨迹的示踪方法,在患者戴用牙列运动轨迹的示踪装置后,利用光学采集设备采集患者的开闭口运动,即缓慢开口到最大,并缓慢闭口,闭口时保证唇部肌肉的放松;结合光学跟踪技术获取标志图案中心点的移动轨迹。进一步地,光学采集设备采用单摄像头、双摄像头或多摄像头,单摄像头采集获取牙列运动的二维轨迹,双摄像头或多摄像头采集结合立体视觉技术获取牙列运动的三维轨迹。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一、该种牙列运动轨迹的示踪装置及方法,采用了无需粘接的口内固定组件,依靠下牙列基托与口内天然倒凹接触,接触面积大,且下牙列基托上的左侧固位钢丝、右侧固位钢丝固位于牙列上,不易松动脱落,稳定性良好。二、该种牙列运动轨迹的示踪装置及方法,采用了与个体牙列情况相适应的、个性化的,不覆盖上下颌牙列咬合面的口内固定组件。因此,采集牙列运动时,上下牙列的咬合面可直接接触,上下牙列之间无垂直间隙,准确转移了牙列的运动过程,不影响运动轨迹的描记。三、本专利技术在口内固定组件创新设计中,采用了下牙列基托增加固位力,覆盖牙列的面积较小,可以减小患者的异物感,提高舒适度,保证牙列运动采集的准确性与稳定性。四、本专利技术在口内固定组件创新设计中,采用了左侧固位钢丝、右侧固位钢丝包绕牙体增加固位力,无需在牙面上粘结固位装置,摘戴方便,牙列运动采集后无需磨除粘结材料,对牙体无创。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牙列运动轨迹的示踪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实施例中口内固定组件和口外运动标示组件的结构示意图;其中:1-左侧固位钢丝,2-右侧固位钢丝,3-定位钢丝,4-第一前磨牙,5-尖牙,6-第一磨牙,7-第二磨牙,8-连接杆,9-弧形杆,10-指示标志点,11-下牙列基托,12-弧形凹槽。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详细说明本专利技术的优选实施例。实施例一种牙列运动轨迹的示踪装置,如图1和图2,包括口内固定组件和口外运动标示组件。口内固定组件包括下牙列基托11、左侧固位钢丝1、右侧固位钢丝2与定位钢丝3,下牙列基托11设于下牙列的舌侧并分别由下颌切牙延伸至左右两侧的最后一颗牙的远中并紧贴舌侧粘膜,左侧固位钢丝1、右侧固位钢丝2呈左右对称分布,左侧固位钢丝1、右侧固位钢丝2分别自下牙列基托11的左右两端伸出,左侧固位钢丝1、右侧固位钢丝2分别由下颌第二磨牙7的远中延伸至同侧下颌第一磨牙6颊侧颈部倒凹区域的近中;定位钢丝3的一端自下牙列基托11内伸出,由一侧的第一前磨牙4与尖牙5的邻间隙延伸至一侧尖牙5的唇面,并紧贴前牙唇面的中间区域继续延伸至另一侧的第一前磨牙4与尖牙5的邻间隙,定位钢丝3继续延伸并包埋于下牙列基托11内。口外运动标示组件包括连接杆8、弧形杆9和若干直方体细棒,在下颌两侧尖牙5位置向口角延伸出一对等长的连接杆8,连接杆8的一端连接在定位钢丝3上,连接杆8的另一端连接弧形杆9,弧形杆9设有若干指示标志点10,优选为8个,直方体细棒与第一指示标志点10一一对应衔接。该种牙列运动轨迹的示踪装置,采用了无需粘接的口内固定组件,依靠下牙列基托11与口内天然倒凹接触,接触面积大,且下牙列基托11上的左侧固位钢丝1、右侧固位钢丝2固位于牙列上,不易松动脱落,稳定性良好。如图1,左侧固位钢丝1自下牙列基托11的左端伸出,左侧固位钢丝1由左侧下颌第二磨牙7的远中延伸至同侧下颌第一磨牙6颊侧颈部倒凹区域的近中;右侧固位钢丝2自下牙列基托11的右端伸出,右侧固位钢丝2由右侧下颌第二磨牙7的远中延伸至同侧下颌第一磨牙6颊侧颈部倒凹区域的近中。其中,倒凹区域为牙齿表面最突出点连线以下的区域。实施例中,左侧固位钢丝1与右侧固位钢丝2可以不和定位钢丝3两端连接,能够实现左侧固位钢丝1与右侧固位钢丝2、定位钢丝3的分别弯制,使得制作更便捷,安装时相互不干涉,且能够节省钢丝用量,可以通过包埋材料制成的下牙列基托11实现左侧固位钢丝1与右侧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牙列运动轨迹的示踪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口内固定组件和口外运动标示组件,口内固定组件包括下牙列基托、左侧固位钢丝、右侧固位钢丝与定位钢丝,下牙列基托设于下牙列的舌侧并分别由下颌切牙延伸至左右两侧的最后一颗牙的远中并紧贴舌侧粘膜,左侧固位钢丝、右侧固位钢丝呈左右对称分布,左侧固位钢丝、右侧固位钢丝分别自下牙列基托的左右两端伸出,左侧固位钢丝、右侧固位钢丝分别由下颌第二磨牙的远中延伸至同侧下颌第一磨牙的颊侧颈部倒凹区域的近中;定位钢丝的一端自下牙列基托内伸出,由一侧的尖牙与第一前磨牙的邻间隙延伸至一侧尖牙唇面,并紧贴前牙唇面的中间区域继续延伸至另一侧的尖牙与第一前磨牙的邻间隙,定位钢丝继续延伸并包埋于下牙列基托内;口外运动标示组件包括连接杆和弧形杆,在下颌两侧尖牙位置向口角延伸出一对等长的连接杆,连接杆的一端连接在定位钢丝上,连接杆的另一端连接弧形杆,弧形杆设有若干指示标志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牙列运动轨迹的示踪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口内固定组件和口外运动标示组件,口内固定组件包括下牙列基托、左侧固位钢丝、右侧固位钢丝与定位钢丝,下牙列基托设于下牙列的舌侧并分别由下颌切牙延伸至左右两侧的最后一颗牙的远中并紧贴舌侧粘膜,左侧固位钢丝、右侧固位钢丝呈左右对称分布,左侧固位钢丝、右侧固位钢丝分别自下牙列基托的左右两端伸出,左侧固位钢丝、右侧固位钢丝分别由下颌第二磨牙的远中延伸至同侧下颌第一磨牙的颊侧颈部倒凹区域的近中;定位钢丝的一端自下牙列基托内伸出,由一侧的尖牙与第一前磨牙的邻间隙延伸至一侧尖牙唇面,并紧贴前牙唇面的中间区域继续延伸至另一侧的尖牙与第一前磨牙的邻间隙,定位钢丝继续延伸并包埋于下牙列基托内;口外运动标示组件包括连接杆和弧形杆,在下颌两侧尖牙位置向口角延伸出一对等长的连接杆,连接杆的一端连接在定位钢丝上,连接杆的另一端连接弧形杆,弧形杆设有若干指示标志点。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牙列运动轨迹的示踪装置,其特征在于:弧形杆采用截面积为正方形的直方体弯曲而成,弧形杆采用凸向远离连接杆的方向设置。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牙列运动轨迹的示踪装置,其特征在于:口内固定组件采用以下步骤制作:S1、选择托盘,...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谢理哲赵桢祺严斌张淬锋张静露吴大明周广超王林杨迷芳胡轶宁
申请(专利权)人: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口腔医院东南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