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含有氟啶胺和印楝素的杀螨组合物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0598411 阅读:49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3-20 05:51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含有氟啶胺和印楝素的杀螨组合物及其用途。所述组合物含有氟啶胺和印楝素,所述氟啶胺和印楝素的重量比为50:1~1:10。该组合物可应用于防治经济作物、瓜果蔬菜或茶叶等作物害螨的防治。该组合物防治效果好、成本低、残留低,对人、畜、环境等安全。

A miticidal composition containing fluridamine and azadirachtin

The invention relates to an acaricidal composition containing fluazidime and azadirachtin and its use. The composition contains fluazidimide and azadirachtin, and the weight ratio of fluazidimide and azadirachtin is 50:1-1:10. The composition can be applied to the control of harmful mites in cash crops, melons, fruits, vegetables, tea and other crops. The composition has good control effect, low cost and low residue, and is safe to human, livestock and environment.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含有氟啶胺和印楝素的杀螨组合物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杀螨组合物及用途,尤其涉及一种含有氟啶胺和印楝素的杀螨组合物,主要用于刺吸式口器害螨的防治。
技术介绍
氟啶胺(Fluazinam,CAS号为79622-59-6)是苯胺类广谱杀菌剂,对交链孢属、葡萄孢属、疫霉属、单轴霉属、核盘菌属和黑星菌属菌非常有效,如黄瓜灰霉病、霜霉病、炭疽病、白粉病、番茄晚疫病,苹果黑星病,水稻纹枯病,葡萄灰霉病、霜霉病,柑橘疮痂病、灰霉病,马铃薯晚疫病。耐雨水冲刷,持效期长。除了杀菌活性外,氟啶胺还具有一定的杀螨活性,如柑橘红蜘蛛、石竹镌螨、叶螨等。其结构式如下:印楝素(Azadirachtin,CAS号为11141-17-6)印楝素从印楝树的种子、树叶及树皮中提取的一种物质,是一种广谱、高效、低毒、易降解、无残留的杀虫剂,且害虫对之不易抗药性,对几乎所有植物害虫都具有驱杀效果,而对人畜和周围环境无任何污染。其结构式如下:氟啶胺目前主要用于植物真菌病害的防治,作为杀螨剂使用很少,单独作为杀螨剂使用在实际中效果不是很理想。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之一在于克服上述不足,提供一种杀螨效果好、成本低、低毒低残留且具有增效作用的含有氟啶胺和印楝素的杀螨组合物。本专利技术的目的之二在于提供一种含有氟啶胺和印楝素的杀螨组合物防治多种作物害螨的用途。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一种含有氟啶胺和印楝素的杀螨组合物,所述组合物所含有的活性成分为氟啶胺和印楝素,所述氟啶胺和印楝素的重量比为50:1~1:10。所述氟啶胺和印楝素的优选重量比为30:1~1:5;更优选地,二者的重量比为15:1~1:1。所述组合物剂型为农药上允许的任意一种剂型。例如可湿性粉剂、水分散粒剂、悬浮剂、水乳剂、乳油或种衣剂等。所述氟啶胺和印楝素在上述剂型中的重量百分比为5~80%。进一步地,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如上所述的含有氟啶胺和印楝素的杀螨组合物的用途,将所述杀螨组合为用于防治作物害螨;优选地,所述虫害为:柑橘红蜘蛛、红叶螨、绣螨,黄瓜茶黄螨、朱砂叶螨,水稻跗线螨,苹果全爪螨、红蜘蛛,荔枝瘿螨,茶叶茶黄螨、瘿螨,豇豆二斑叶螨、棉花红蜘蛛。优选用于柑橘红蜘蛛、黄瓜茶黄螨、苹果全爪螨、豇豆二斑叶螨和茶叶瘿螨的防治。除非另有说明,本申请中的“%”均为重量百分比。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1)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杀螨组合物在一定配比范围内表现很好的增效作用,组合物的杀螨效果比单剂有了显著提高,其共毒系数至少为120以上,同时降低了农药使用剂量及成本,减少了残留,也减轻了对环境的不良影响;(2)本专利技术中两种活性成分的作用机制不同,组合物的应用可以延缓或克服抗性发展,延长产品的使用寿命;(3)本专利技术组合物可扩大杀螨谱,扩大使用范围。具体实施方式为了是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本专利技术用以下具体实例进行说明,但本专利技术不局限于这些例子。本专利技术的杀螨组合物以氟啶胺和印楝素为有效成分,经室内生物测定试验发现,两者复配之后对多种害虫有明显的协同增效作用,具体用以下生物测定实例加以说明。生物测定实例1:氟啶胺和印楝素复配对柑橘红蜘蛛的毒力测定1、试验对象:柑橘红蜘蛛[拉印学名PanonychuscitriMcGregor],属真螨目叶螨科。2、试验方法:参照《农药室内生物测定试验准则NY/T1154.12-2008》,采用叶螨玻片浸渍法。3、数据统计分析:用SAS统计软件进行分析。根据试验数据计算害虫死亡率(%),求出毒力回归方程式、相关系数(r)、EC50和共毒系数。4、评价方法:参照《农药室内生物测定试验准则NY/T1156.7-2006》,根据孙云沛法的共毒系数法(CTC)来评价药剂混用的增效作用,即CTC≤80为拮抗作用,80<CTC<120为相加作用,CTC≥120为增效作用。5、结果与分析氟啶胺、印楝素及其二者不同比例的混配组合对柑橘红蜘蛛的毒力测定结果见表1,表1中“氟:印”为“氟啶胺:印楝素”的简写。表1氟啶胺与印楝素混配对柑橘红蜘蛛的毒力测定结果室内生测结果表明:氟啶胺与印楝素以1:5、1:2、1:1、5:1、10:1、15:1、20:1、25:1和30:1比例进行混配,其对柑橘红蜘蛛均表现出增效作用,其中以1:1、5:1、10:1和15:1的比例混配增效作用最明显。综合考虑氟啶胺与印楝素对柑橘红蜘蛛的防治以1:1~15:1复配较好。生物测定实例2:氟啶胺和印楝素复配对黄瓜茶黄螨的毒力测定1、试验对象:黄瓜茶黄螨[拉印学名:Polyphagotarsonemuslatus(Banks)],属蜱螨目跗线螨科。2、试验方法:参照《农药室内生物测定试验准则NY/T1154.12-2008》,采用叶螨玻片浸渍法。3、数据统计分析:用SAS统计软件进行分析。根据试验数据计算害虫死亡率(%),求出毒力回归方程式、相关系数(r)、EC50和共毒系数。4、评价方法:参照《农药室内生物测定试验准则NY/T1154.12-2008》,根据孙云沛法的共毒系数法(CTC)来评价药剂混用的增效作用,即CTC≤80为拮抗作用,80<CTC<120为相加作用,CTC≥120为增效作用。5、结果与分析氟啶胺、印楝素及其二者不同比例的混配组合对黄瓜茶黄螨的毒力测定结果见表2,表2中“氟:印”为“氟啶胺:印楝素”的简写。表2氟啶胺与印楝素混配对黄瓜茶黄螨的毒力测定结果室内生测结果表明:氟啶胺与印楝素以1:5、1:2、1:1、5:1、10:1、15:1、20:1、25:1和30:1比例进行混配,其对黄瓜茶黄螨表现出增效或相加作用,其中以1:2、1:1、5:1、10:1、15:1和20:1的比例混配增效作用最明显。综合考虑氟啶胺与印楝素对黄瓜茶黄螨的防治以1:2~20:1复配较好。生物测定实例3:氟啶胺和印楝素复配对苹果全爪螨的毒力测定1、试验对象:苹果全爪螨[拉印学名:Panonychusulmi(Koch)],属真螨目叶螨科。2、试验方法:参照《农药室内生物测定试验准则NY/T1156.8-2007》,采用叶螨玻片浸渍法。3、数据统计分析:用SAS统计软件进行分析。根据试验数据计算死亡率(%),求出毒力回归方程式、相关系数(r)、EC50和共毒系数。4、评价方法:参照《农药室内生物测定试验准则NY/T1154.7-2006》,根据孙云沛法(1960)的共毒系数法(CTC)来评价药剂混用的增效作用,即CTC≤80为拮抗作用,80<CTC<120为相加作用,CTC≥120为增效作用。5、结果与分析氟啶胺、印楝素及其二者不同比例的混配组合对苹果全爪螨的毒力测定结果见表3,表3中“氟:印”为“氟啶胺:印楝素”的简写。表3氟啶胺与印楝素混配对苹果全爪螨的毒力测定结果室内生测结果表明:氟啶胺与印楝素以1:5、1:2、1:1、5:1、10:1、15:1、20:1、25:1和30:1比例进行混配,其对苹果全爪螨表现出增效作用,其中以1:1、5:1、10:1、15:1和20:1的比例混配增效作用最明显。综合考虑氟啶胺与印楝素对苹果全爪螨的防治以1:1~20:1复配较好。生物测定实例4:氟啶胺和印楝素复配对豇豆二斑叶螨的毒力测定1、试验对象:豇豆二斑叶螨[拉印学名:Tetran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含有氟啶胺和印楝素的杀螨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组合物所含有的活性成分为氟啶胺和印楝素,所述氟啶胺和印楝素的重量比为50:1~1:10。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含有氟啶胺和印楝素的杀螨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组合物所含有的活性成分为氟啶胺和印楝素,所述氟啶胺和印楝素的重量比为50:1~1:10。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含有氟啶胺和印楝素的杀螨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氟啶胺和印楝素的重量比为30:1~1:5。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含有氟啶胺和印楝素的杀螨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氟啶胺和印楝素的重量比为15:1~1:1。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任一所述的含有氟啶胺和印楝素的杀螨组合物,其特征在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宋亚华汪静莉潘志孝
申请(专利权)人:江阴苏利化学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