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弱风化岩或中风化岩层区域内人工挖孔灌注桩施工工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0582292 阅读:75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3-16 04:56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在弱风化岩或中风化岩层区域内人工挖孔灌注桩施工工艺,本发明专利技术在弱风化岩或中风化岩层中,采用水磨钻钻孔切割岩层的方法,成功地解决了周边环境及作业进度受到限制的难题,既满足了人工挖孔桩的掘进需要,消除或减少了爆破岩石产生的冲击波影响,还提高了人工挖孔桩的掘进速度,节省了劳动力的消耗。

Construction Technology of Artificially Excavated Cast-in-place Pile in Weathered or Medium Weathered Rock Zone

The invention discloses a construction technology of manual hole digging cast-in-place pile in weak weathered rock or medium weathered rock stratum. In weak weathered rock or medium weathered rock stratum, the method of water grinding drilling hole cutting rock stratum successfully solves the problem that the surrounding environment and operation progress are limited, not only meets the excavation needs of manual hole digging pile, but also eliminates or reduces the generation of blasting rock. The impact of shock wave also improves the driving speed of manual digging pile and saves the consumption of labor forc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在弱风化岩或中风化岩层区域内人工挖孔灌注桩施工工艺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在弱风化岩或中风化岩层区域内采用钻孔切割岩层掘进作业的人工挖孔灌注桩施工工艺,具体是一种在弱风化岩或中风化岩层中,用水磨钻沿人工挖孔桩进行头尾相连的园形钻孔环切割冲击波传导的人工挖孔灌注桩施工工艺。
技术介绍
在全球创导的节能减排的大形势下,建设领域掀起了绿色建筑的革命,其特点是四节(节能、节水、节材、节地)一环保。广大建设者均在建设规划时,重视集约用地、充分利用改造废弃建筑用地等,因此,在建设过程中,必须对现有建筑的保护尢显重要。在弱风化岩或中风化岩层区域内进行掘进工作时,常规的掘进施工方法是利用手持式风镐进行钻孔爆破掘进。此法操作工艺成熟、爆破速度快、工效高,但爆破产生的冲击波会影响到周围建筑物的安全,甚至会造成邻里索赔纠纷等。为了有效地克服爆破冲击波对周边建筑的影响;因此,迫切需要一种适合于在弱风化岩或中风化岩层区域内进行人工挖孔桩掘进的施工方法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在弱风化岩或中风化岩层区域内人工挖孔灌注桩施工工艺。本专利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在弱风化岩或中风化岩层区域内人工挖孔灌注桩施工工艺,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S1:利用GPS全站仪、GPC全站仪测杆组成测量设备系统,定出人工挖孔桩中心线;S2:在人工挖孔桩井口的位置,绑扎井圈钢筋骨架与预留的人工挖孔桩护壁的钢筋头、支设井圈模板;S3:拆除现浇混凝土井圈模板后,形成完整的钢筋混凝土井圈;井圈处安装提升架、安装鼓风机、安装风管并接至人工挖孔桩挖土或凿岩工作面;分次用人工挖出井圈及人工挖孔桩内的土方,并堆放于井口附近土堆;待达到一定量后,用汽车外运;第一段人工挖孔桩土方开挖完成后,立即清理人工挖孔桩内壁及孔底,绑扎第一段护壁钢筋,预留第二段预留护壁钢筋,支设第一段护壁模板,浇筑第一段护壁混凝土,拆除第一段护壁模板,形成第一段钢筋混凝土护壁;第二段人工挖孔桩土方开挖完成后,立即清理人工挖孔桩内壁及孔底,绑扎第二段护壁钢筋,预留第三段预留护壁钢筋,支设第二段护壁模板,浇筑第二段护壁混凝土,拆除第二段护壁模板,形成完成的第二段钢筋混凝土护壁;第三段人工挖孔桩土方开挖完成后,立即清理人工挖孔桩内壁及孔底,绑扎第三段护壁钢筋,预留第四段预留护壁钢筋,支设第三段护壁模板,浇筑第三段护壁混凝土;S4:循环施工,依次进行下一段的挖土、绑扎护壁钢筋、支设护壁模板,浇筑护壁混凝土;S5:拆除护壁模板,形成完整的钢筋混凝土护壁,遇到弱风化岩或中风化岩层,先按人工挖孔桩外周的控制线,划出水磨钻的钻孔切割岩层的作业线;S6:沿划出水磨钻的钻孔切割岩层的作业线,钻孔深为600㎜,且钻孔间相连形成完整的切割岩层环;切割岩层环形成后,内部岩层则利用手电钻分成若干个小块,用井口设置的提升机,将内部岩层吊运至井口,并堆放形成岩石渣,待达到一定量后,用汽车外运;岩层第一段人工挖孔桩岩石渣清运完成后,岩层段第一次接入风管,绑扎岩层第一段护壁钢筋,预留岩层第二段护壁钢筋,支设岩层第一段护壁模板,浇筑岩层第一段护壁混凝土,拆除岩层第一段护壁模板,形成钢筋混凝土护壁;岩层段第二次接入沿划出水磨钻的钻孔切割岩层的作业线,钻孔深为600㎜,且钻孔间相连形成完整的切割岩层环,利用手电钻将内部岩层分成若干个小块,用井口设置的提升机,将内部岩层吊运至井口,并堆放形成岩石渣,待达到一定量后,用汽车外运,岩层第二段人工挖孔桩岩石渣清运完成后,绑扎岩层第二段护壁钢筋,预留岩层第三段护壁钢筋,支设岩层第二段护壁模板,浇筑岩层第二段护壁混凝土;拆除岩层第二段护壁模板,形成第二段钢筋混凝土护壁;岩层段第三次接入通风,沿划出水磨钻的钻孔切割岩层的作业线,钻孔深为600㎜,且钻孔间相连形成完整的切割岩层环,切割岩层形成环后,内部岩层利用手电钻将内部岩层分成若干个小块;用井口设置的提升机,将内部岩层吊运至井口,并堆放形成岩石渣,待达到一定量后,用汽车外运,岩层第三段人工挖孔桩岩石渣清运完成后,绑扎岩层第三段护壁钢筋,预留岩层第四段护壁钢筋,支设岩层第三段护壁模板,浇筑岩层第三段护壁混凝土,拆除岩层第三段护壁模板,形成第三段钢筋混凝土护壁;S7:循环施工,依次进行岩层下一段的挖土、绑扎护壁钢筋、支设护壁模板,浇筑护壁混凝土,直至人工挖孔桩底达到设计标高。S8:拆除岩层最后一段护壁模板,形成完成的钢筋混凝土护壁,通过监理验收后,下放经过验收的人工挖孔桩的钢筋骨架、钢筋笼吊钩、附着于骨架上的排气导管,安装浇筑混凝土工程的导管,浇筑人工挖孔桩的混凝土,直至人工挖孔桩顶达到设计标高。本专利技术的优点:在弱风化岩或中风化岩层中,采用水磨钻钻孔切割岩层的方法,成功地解决了周边环境及作业进度受到限制的难题,既满足了人工挖孔桩的掘进需要,消除或减少了爆破岩石产生的冲击波影响,还提高了人工挖孔桩的掘进速度,节省了劳动力的消耗。附图说明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详细叙述。图1为本专利技术人工挖孔桩定位完成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人工挖孔桩井圈钢筋、模板施工完成图;图2-1为图2的俯视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人工挖孔桩土层段护壁钢筋、模板、混凝土施工完成图;图3-1为图3的俯视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人工挖孔桩岩层段打孔施工完成图;图4-1为图4的俯视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人工挖孔岩层段护壁钢筋、模板施工完成图;图5-1为图5的俯视图;图6为本专利技术人工挖孔桩钢筋笼安装完成图;图6-1为图6的俯视图;图7为本专利技术人工挖孔桩混凝土施工图;图7-1为图7的俯视图;。其中:1、GPS全站仪;2、GPC全站仪测杆;3、人工挖孔桩中心线;4、井口;5、井圈钢筋骨架;6、钢筋头;7、井圈模板;8、井圈;9、提升架;10、鼓风机;11、风管;12、控制线;13、土堆;14、护壁钢筋;15、预留护壁钢筋;16、护壁模板;17、护壁;18、作业线;19、岩层环;20、内部岩层;21、岩石渣;22、第一段护壁钢筋;23、第二段护壁钢筋;24、第三段护壁模板;25、钢筋混凝土护壁;26、钢筋骨架;27、钢筋笼吊钩;28、排气导管;29、导管;30、混凝土。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7所示,在弱风化岩或中风化岩层区域内人工挖孔灌注桩施工工艺,包括以下步骤:S1:利用GPS全站仪1、GPC全站仪测杆2组成测量设备系统,定出人工挖孔桩中心线3;S2:在人工挖孔桩井口4的位置,绑扎井圈钢筋骨架5与预留的人工挖孔桩护壁的钢筋头6、支设井圈模板7;S3:拆除现浇混凝土井圈模板7后,形成完整的钢筋混凝土井圈8,井圈处安装提升架9、安装鼓风机10、安装风管11并接至人工挖孔桩挖土或凿岩工作面;分次用人工挖出井圈及人工挖孔桩内的土方,并堆放于井口附近土堆13;待达到一定量后,用汽车外运;第一段人工挖孔桩土方开挖完成后,立即清理人工挖孔桩内壁及孔底,绑扎第一段护壁钢筋14,预留第二段预留护壁钢筋15,支设第一段护壁模板16,浇筑第一段护壁混凝土,拆除第一段护壁模板16,形成第一段钢筋混凝土护壁17;第二段人工挖孔桩土方开挖完成后,立即清理人工挖孔桩内壁及孔底,绑扎第二段护壁钢筋14,预留第三段预留护壁钢筋15,支设第二段护壁模板16,浇筑第二段护壁混凝土,拆除第二段护壁模板16,形成完成的第二段钢筋混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在弱风化岩或中风化岩层区域内人工挖孔灌注桩施工工艺,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S1:利用GPS全站仪、GPC全站仪测杆组成测量设备系统,定出人工挖孔桩中心线;S2:在人工挖孔桩井口的位置,绑扎井圈钢筋骨架与预留的人工挖孔桩护壁的钢筋头、支设井圈模板;S3:拆除现浇混凝土井圈模板后,形成完整的钢筋混凝土井圈;井圈处安装提升架、安装鼓风机、安装风管并接至人工挖孔桩挖土或凿岩工作面;分次用人工挖出井圈及人工挖孔桩内的土方,并堆放于井口附近土堆;待达到一定量后,用汽车外运;第一段人工挖孔桩土方开挖完成后,立即清理人工挖孔桩内壁及孔底,绑扎第一段护壁钢筋,预留第二段预留护壁钢筋,支设第一段护壁模板,浇筑第一段护壁混凝土,拆除第一段护壁模板,形成第一段钢筋混凝土护壁;第二段人工挖孔桩土方开挖完成后,立即清理人工挖孔桩内壁及孔底,绑扎第二段护壁钢筋,预留第三段预留护壁钢筋,支设第二段护壁模板,浇筑第二段护壁混凝土,拆除第二段护壁模板,形成完成的第二段钢筋混凝土护壁;第三段人工挖孔桩土方开挖完成后,立即清理人工挖孔桩内壁及孔底,绑扎第三段护壁钢筋,预留第四段预留护壁钢筋,支设第三段护壁模板,浇筑第三段护壁混凝土;S4:循环施工,依次进行下一段的挖土、绑扎护壁钢筋、支设护壁模板,浇筑护壁混凝土;S5:拆除护壁模板,形成完整的钢筋混凝土护壁,遇到弱风化岩或中风化岩层,先按人工挖孔桩外周的控制线,划出水磨钻的钻孔切割岩层的作业线;S6:沿划出水磨钻的钻孔切割岩层的作业线,钻孔深为600㎜,且钻孔间相连形成完整的切割岩层环;切割岩层环形成后,内部岩层则利用手电钻分成若干个小块,用井口设置的提升机,将内部岩层吊运至井口,并堆放形成岩石渣,待达到一定量后,用汽车外运;岩层第一段人工挖孔桩岩石渣清运完成后,岩层段第一次接入风管,绑扎岩层第一段护壁钢筋,预留岩层第二段护壁钢筋,支设岩层第一段护壁模板,浇筑岩层第一段护壁混凝土,拆除岩层第一段护壁模板,形成钢筋混凝土护壁;岩层段第二次接入沿划出水磨钻的钻孔切割岩层的作业线,钻孔深为600㎜,且钻孔间相连形成完整的切割岩层环,利用手电钻将内部岩层分成若干个小块,用井口设置的提升机,将内部岩层吊运至井口,并堆放形成岩石渣,待达到一定量后,用汽车外运,岩层第二段人工挖孔桩岩石渣清运完成后,绑扎岩层第二段护壁钢筋,预留岩层第三段护壁钢筋,支设岩层第二段护壁模板,浇筑岩层第二段护壁混凝土;拆除岩层第二段护壁模板,形成第二段钢筋混凝土护壁;岩层段第三次接入通风,沿划出水磨钻的钻孔切割岩层的作业线,钻孔深为600㎜,且钻孔间相连形成完整的切割岩层环,切割岩层形成环后,内部岩层利用手电钻将内部岩层分成若干个小块;用井口设置的提升机,将内部岩层吊运至井口,并堆放形成岩石渣,待达到一定量后,用汽车外运,岩层第三段人工挖孔桩岩石渣清运完成后,绑扎岩层第三段护壁钢筋,预留岩层第四段护壁钢筋,支设岩层第三段护壁模板,浇筑岩层第三段护壁混凝土,拆除岩层第三段护壁模板,形成第三段钢筋混凝土护壁;S7:循环施工,依次进行岩层下一段的挖土、绑扎护壁钢筋、支设护壁模板,浇筑护壁混凝土,直至人工挖孔桩底达到设计标高;S8:拆除岩层最后一段护壁模板,形成完成的钢筋混凝土护壁,通过监理验收后,下放经过验收的人工挖孔桩的钢筋骨架、钢筋笼吊钩、附着于骨架上的排气导管,安装浇筑混凝土工程的导管,浇筑人工挖孔桩的混凝土,直至人工挖孔桩顶达到设计标高。...

【技术特征摘要】
1.在弱风化岩或中风化岩层区域内人工挖孔灌注桩施工工艺,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S1:利用GPS全站仪、GPC全站仪测杆组成测量设备系统,定出人工挖孔桩中心线;S2:在人工挖孔桩井口的位置,绑扎井圈钢筋骨架与预留的人工挖孔桩护壁的钢筋头、支设井圈模板;S3:拆除现浇混凝土井圈模板后,形成完整的钢筋混凝土井圈;井圈处安装提升架、安装鼓风机、安装风管并接至人工挖孔桩挖土或凿岩工作面;分次用人工挖出井圈及人工挖孔桩内的土方,并堆放于井口附近土堆;待达到一定量后,用汽车外运;第一段人工挖孔桩土方开挖完成后,立即清理人工挖孔桩内壁及孔底,绑扎第一段护壁钢筋,预留第二段预留护壁钢筋,支设第一段护壁模板,浇筑第一段护壁混凝土,拆除第一段护壁模板,形成第一段钢筋混凝土护壁;第二段人工挖孔桩土方开挖完成后,立即清理人工挖孔桩内壁及孔底,绑扎第二段护壁钢筋,预留第三段预留护壁钢筋,支设第二段护壁模板,浇筑第二段护壁混凝土,拆除第二段护壁模板,形成完成的第二段钢筋混凝土护壁;第三段人工挖孔桩土方开挖完成后,立即清理人工挖孔桩内壁及孔底,绑扎第三段护壁钢筋,预留第四段预留护壁钢筋,支设第三段护壁模板,浇筑第三段护壁混凝土;S4:循环施工,依次进行下一段的挖土、绑扎护壁钢筋、支设护壁模板,浇筑护壁混凝土;S5:拆除护壁模板,形成完整的钢筋混凝土护壁,遇到弱风化岩或中风化岩层,先按人工挖孔桩外周的控制线,划出水磨钻的钻孔切割岩层的作业线;S6:沿划出水磨钻的钻孔切割岩层的作业线,钻孔深为600㎜,且钻孔间相连形成完整的切割岩层环;切割岩层环形成后,内部岩层则利用手电钻分成若干个小块,用井口设置的提升机,将内部岩层吊运至井口,并堆放形成岩石...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建逵陆曹平孟俭杰杨超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南通三建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