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硅钢极薄带生产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0580963 阅读:42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3-16 04:28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硅钢极薄带生产方法,其包括以下步骤:S1、对板材进行表面处理:将酸液涂覆在原始板材的表面或将原始板材浸入酸液中10s~10min;S2、冷轧:利用多辊可逆式轧机对无底层的板材进行多次往返轧制,经过多次往返冷轧得到厚度为0.05mm~0.18mm的冷轧板材,轧制过程根据冷轧板材的板厚度自动控制辗轧的深度和力度;S3、再结晶退火:将所述冷轧板材在惰性气体气氛的退火炉中再结晶退火,得到退火的板材;S4、涂覆涂层:在所述退火的板材的表面涂覆厚度为0.1μm~2μm的涂层,得到硅钢极薄带。本申请提供的制备方法工艺简单,工业上容易实现,能够提高超薄硅钢板材产品的品质和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

A Production Method of Extremely Thin Silicon Steel Strip

The invention provides a method for producing ultra-thin silicon steel strip, which includes the following steps: S1, surface treatment of sheet metal: coating acid solution on the surface of original sheet metal or immersing original sheet metal in acid solution for 10 s to 10 minutes; S2, cold rolling: rolling the sheet without bottom layer by multi-roll reversible rolling mill for many times, and obtaining cold rolling with thickness of 0.05 mm to 0.18 mm by repeated cold rolling. Plate, rolling process according to the thickness of cold-rolled sheet automatically control the depth and strength of rolling; S3, recrystallization annealing: the cold-rolled sheet in inert gas atmosphere annealing furnace recrystallization annealing, annealed sheet; S4, coating: the surface of the annealed sheet is coated with a thickness of 0.1 micron to 2 micron coating, silicon steel very thin strip is obtained. The preparation method provided in this application is simple in process and easy to realize in industry. It can improve the quality and production efficiency of ultra-thin silicon steel plate products and reduce production costs.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硅钢极薄带生产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硅钢薄带生产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硅钢极薄带生产方法。
技术介绍
硅钢是军事工业和电力、电子最重要软磁材料。按晶粒取向分类,硅钢可分为无取向、单取向和双取向硅钢;无取向硅钢的晶粒取向随机,在各个方向上具有均匀的磁性特征,大中型电机和发电机的铁芯多采用无取向硅钢作为铁芯材料;如今,随着变频电动机的出现,电机的工作方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电机转速随频率的增高而加快,转速由原来的几千rpm提高到最高可达几万rpm;高频状态下无取向硅钢的铁损主要以涡流损耗(Pe)为主,涡流损耗与工作频率和钢板厚度的平方成正比,减小硅钢片的厚度是降低铁芯损耗的一种重要手段;因此,无取向硅钢极薄带在中高频下铁芯损耗低、磁感应强度高、磁噪音小等优点得到广泛关注;薄带连铸过程以两个反向旋转的冷却辊为结晶器,钢液浇注后快速凝固,同时承受一定的塑性变形,由钢液直接形成1~5mm厚的薄带,是一种典型的近终形成形工艺。薄带连铸制备出的原始铸带织构存在大量的{001}&lt;uvw&gt;取向的晶粒,可以优化最终成品板织构,且组织较均匀,可提高最终成品板的磁性能;由此可见,双辊薄带连铸技术在生产无取向硅钢极薄带上具有一定的优势。称为“钢铁产品中工艺品”的取向硅钢是一种具有高斯(Goss)织构({110}<001>)强烈择优取向、电磁性能优异的3%Si-Fe合金软磁材料,其已广泛应用到电力、电子及军工等各行各业。随着取向硅钢的广泛应用,有效地降低取向硅钢的铁损成为当前的迫切需求。降低取向硅钢的铁损的措施包括提高Goss织构取向度、减少夹杂物、晶体缺陷、内应力、改善表面质量、厚度减薄以及采用细化磁畴等技术改善磁畴结构和磁化行为等。取向硅钢的厚度减薄虽有助于降低铁损,但在制备薄规格取向硅钢过程中,较大的冷轧变形量会使形变组织及织构明显区别于厚规格硅钢,使后续的高温退火Goss晶粒充分成长更加困难。研究表明,当一次冷轧变形量超过70%时,板材的形变组织及织构明显区别于厚规格硅钢,会使Goss取向易转变成其他取向,Goss取向组分所占比例明显减少,使高温退火二次再结晶过程中Goss晶粒异常长大竞争优势不足;过大的变形量会使{111}<112>向{111}<110>织构转动,使有利于Goss织构成长的{111}<112>织构减少,且内部可能形成黄铜取向,对二次再结晶Goss长大产生不利影响。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克服极薄硅钢的技术的缺陷,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硅钢极薄带生产方法,其具有高磁感、厚度小的特点。具体地,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硅钢极薄带生产方法,其包括以下步骤:S1、对板材进行表面处理:将酸液涂覆在原始板材的表面或将原始板材浸入酸液中10s~10min;S2、冷轧:利用多辊可逆式轧机对无底层的板材进行多个往返轧制,经多次冷轧得到厚度为0.05mm~0.18mm的冷轧板材;轧制过程控制辗轧的深度和力度,控轧范围由轧钢技师根据成品板厚需要自行掌握,S3、再结晶退火:将所述冷轧板材在惰性气体气氛的退火炉中再结晶退火,得到退火的板材;S4、涂覆涂层:在所述退火的板材的表面涂覆厚度为0.1μm~2μm的涂层,得到硅钢极薄带。优选地,所述硅钢极薄带的厚度为0.05-0.18mm。优选地,步骤S3中退火温度为850-1000摄氏度。优选地,所述涂层为磷酸二氢铝、磷酸二氢镁、磷酸二氢锌和磷酸二氢钙中的一种。优选地,步骤S2中连续往返轧制的次数为3-5次。优选地,多辊可逆式轧机依次设置有多对轧压辊,多对轧压辊的辊缝依次减小。优选地,步骤S3中的退火炉为环形退火炉。优选地,步骤S2中连续往返轧制的次数为3次,第一次轧制温度为100~400℃,第一次轧制压下率为45~95%,第二次轧制温度为100~350℃,第二次轧制压下率为85~95%,第三次轧制温度为50~350℃,第三次轧制压下率为85~96%。优选地,步骤S2中连续往返轧制的次数为4次,第一次和第二次的轧制温度为100~400℃,轧制压下率为45~95%,第三次轧制温度为100~350℃,第三次轧制压下率为85~95%,第四次轧制温度为50~350℃,第四次轧制压下率为85~96%。优选地,步骤S2中连续往返轧制的次数为5次,第一次和第二次的轧制温度为100~400℃,轧制压下率为45~95%,第三次和第四次的轧制温度为100~350℃,轧制压下率为85~95%,第五次轧制温度为50~350℃,第五次轧制压下率为85~96%。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硅钢极薄带生产方法,其具有高磁感、厚度小的特点。本申请提供的制备方法工艺简单,工业上容易实现,能够提高超薄硅钢板材产品的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得到的超薄硅钢板材能够应用于多个行业。具体实施方式以下将说明本专利技术的示例性实施例、特征和方面。具体地,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硅钢极薄带生产方法,其包括以下步骤:S1、对板材进行表面处理:将酸液涂覆在原始板材的表面或将原始板材浸入酸液中10s~10min;S2、冷轧:将无底层的板材经冷轧得到厚度为0.05mm~0.18mm的冷轧板材;S3、再结晶退火:将所述冷轧板材在惰性气体气氛的连续退火炉中再结晶退火,得到退火的板材;S4、涂覆涂层:在所述退火的板材的表面涂覆厚度为0.1μm~2μm的涂层,得到硅钢极薄带。优选地,所述硅钢极薄带的厚度为0.05-0.18mm。优选地,步骤S3中退火温度为850-1000摄氏度。优选地,步骤S2中连续往返轧制的次数为3次,第一次轧制温度为100~400℃,第一次轧制压下率为45~95%,第二次轧制温度为100~350℃,第二次轧制压下率为85~95%,第三次轧制温度为50~350℃,第三次轧制压下率为85~96%。优选地,步骤S2中连续往返轧制的次数为4次,第一次和第二次的轧制温度为100~400℃,轧制压下率为45~95%,第三次轧制温度为100~350℃,第三次轧制压下率为85~95%,第四次轧制温度为50~350℃,第四次轧制压下率为85~96%。优选地,步骤S2中连续往返轧制的次数为5次,第一次和第二次的轧制温度为100~400℃,轧制压下率为45~95%,第三次和第四次的轧制温度为100~350℃,轧制压下率为85~95%,第五次轧制温度为50~350℃,第五次轧制压下率为85~96%。具体实施例1一种硅钢极薄带生产方法,其包括以下步骤:S1、对板材进行表面处理:将酸液涂覆在原始板材的表面或将原始板材浸入酸液中1min;S2、冷轧:利用多辊可逆式轧机对无底层的板材进行多个往返轧制,经多次冷轧得到厚度为0.05mm~0.18mm的冷轧板材;轧制过程控制辗轧的深度和力度,控轧范围由轧钢技师根据成品板厚需要自行掌握,S3、再结晶退火:将所述冷轧板材在惰性气体气氛的连续退火炉中再结晶退火,得到退火的板材;S4、涂覆涂层:在所述退火的板材的表面涂覆厚度为0.1μm的涂层,得到硅钢极薄带。步骤S3中退火温度为850摄氏度。步骤S2中连续往返轧制的次数为3次,第一次轧制温度为100~400℃,第一次轧制压下率为45~95%,第二次轧制温度为100~350℃,第二次轧制压下率为85~95%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硅钢极薄带生产方法,其特征在于:其包括以下步骤:S1、对板材进行表面处理:将酸液涂覆在原始板材的表面或将原始板材浸入酸液中10s~10min;S2、冷轧:利用多辊可逆式轧机对无底层的板材进行多个连续往返轧制,经多次冷轧得到厚度为0.05mm~0.18mm的冷轧板材,轧制过程根据冷轧板材的板厚度自动控制辗轧的深度和力度;S3、再结晶退火:将所述冷轧板材在惰性气体气氛的退火炉中再结晶退火,得到退火的板材;S4、涂覆涂层:在所述退火的板材的表面涂覆厚度为0.1μm~2μm的涂层,得到硅钢极薄带。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硅钢极薄带生产方法,其特征在于:其包括以下步骤:S1、对板材进行表面处理:将酸液涂覆在原始板材的表面或将原始板材浸入酸液中10s~10min;S2、冷轧:利用多辊可逆式轧机对无底层的板材进行多个连续往返轧制,经多次冷轧得到厚度为0.05mm~0.18mm的冷轧板材,轧制过程根据冷轧板材的板厚度自动控制辗轧的深度和力度;S3、再结晶退火:将所述冷轧板材在惰性气体气氛的退火炉中再结晶退火,得到退火的板材;S4、涂覆涂层:在所述退火的板材的表面涂覆厚度为0.1μm~2μm的涂层,得到硅钢极薄带。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硅钢极薄带生产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硅钢极薄带的厚度为0.05-0.18mm。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硅钢极薄带生产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3中退火温度为850-1000摄氏度。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硅钢极薄带生产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涂层为磷酸二氢铝、磷酸二氢镁、磷酸二氢锌和磷酸二氢钙中的一种。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硅钢极薄带生产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2中连续往返轧制的次数为3-5次。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硅钢极薄带生产方法,其特征在于:多辊可逆式轧机依次设置有...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志杰
申请(专利权)人:武汉万实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湖北,4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