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装箱转运用悬吊机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0576869 阅读:28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3-16 03:05
本发明专利技术属于物流运输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集装箱转运用悬吊机构。该悬吊机构包括中心销和牵引球铰,其中:所述中心销的一端穿过转向架,所述中心销的另一端用于与车体连接;所述牵引球铰设置在所述转向架被所述中心销穿过的部位上,所述牵引球铰包括第一套柱、第二套柱以及弹性层,所述第一套柱用于固定穿过所述转向架,所述第二套柱位于所述第一套柱内,所述弹性层填充在所述第二套柱和所述第一套柱之间,所述第二套柱供所述中心销活动穿过。本发明专利技术不仅可以实现平面方向的载荷传递,同时具备减振功能,以满足集装箱空中轨道运输的要求。

Container switching suspension mechanism

The invention belongs to the technical field of logistics transportation, in particular to a container transfer suspension mechanism. The suspension mechanism comprises a center pin and a traction spherical hinge, in which one end of the center pin passes through the bogie and the other end of the center pin is used to connect with the car body; the traction spherical hinge is arranged on the part through which the bogie is passed by the center pin, and the traction spherical hinge comprises a first set of columns, a second set of columns and an elastic layer, and the first set of columns is used for fixing the steering through the bogie body. The second set of pillars is located in the first set of pillars, the elastic layer is filled between the second set of pillars and the first set of pillars, and the second set of pillars is provided for the center pin to move through. The invention not only can realize load transfer in plane direction, but also has vibration reduction function to meet the requirements of container air rail transportation.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集装箱转运用悬吊机构
本专利技术属于物流运输
,尤其涉及一种集装箱转运用悬吊机构。
技术介绍
目前,我国港口集疏体系主要依靠公路完成(公路占比高达84%),公路运输环境污染大、运输成本高,特别是对集装箱港口最后一公里的设施衔接问题,已经成为我国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发展的首要难题。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现有技术中新兴了一种应用于港口集装箱物流的空中轨道运输设备,空中轨道运输线路可能跨越公路、河流、厂区等,以解决最后一公里的集装箱运输问题。在实现本专利技术的过程中,申请人发现现有技术中至少存在着以下不足:现有技术中,集装箱空中轨道运输设备所采用的悬吊机构为客运单轨车辆运输所用的悬吊机构,客运单轨车辆运输具有载重小、舒适性高的特性,但集装箱空中轨道运输相比客运单轨运输车辆,为了要满足集装箱的运输需求,集装箱空中轨道运输存在载重大、舒适性要求不高的特点。因此,需对现有技术进行改进,设计一种适应集装箱空中轨道运输的悬吊机构。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集装箱转运用悬吊机构,以适应集装箱空中轨道运输。本专利技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上述目的:一种集装箱转运用悬吊机构,所述悬吊机构包括中心销和牵引球铰,其中:所述中心销的一端穿过转向架,所述中心销的另一端用于与车体连接;所述牵引球铰设置在所述转向架被所述中心销穿过的部位上,所述牵引球铰包括第一套柱、第二套柱以及弹性层,所述第一套柱用于固定穿过所述转向架,所述第二套柱位于所述第一套柱内,所述弹性层填充在所述第二套柱和所述第一套柱之间,所述第二套柱供所述中心销活动穿过。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套柱和所述第二套柱同轴设置。进一步地,所述弹性层沿所述中心销的轴向的中部向两侧的密度依次减小。可选地,所述弹性层的材质为橡胶。进一步地,所述中心销的一端的端部设置有帽檐。进一步地,所述悬吊机构还包括缓冲件,所述缓冲件设置有多个,多个所述缓冲件绕所述中心销的轴向设置在所述帽檐和所述转向架之间。进一步地,所述悬吊机构还包括备用支撑板,所述备用支撑板设置在多个所述缓冲件之间的中心销上。进一步地,所述悬吊机构还包括连接座和防护组件,所述连接座设置在所述中心销上,所述连接座在所述车体的宽度方向的两侧分别设置有所述防护组件,每个所述防护组件均包括钢丝绳,所述钢丝绳的中部穿设在所述连接座的侧部,所述钢丝绳的两端分别用于和所述车体连接。进一步地,所述中心销的另一端设置有连接孔,所述连接孔供销轴穿过,所述销轴将所述中心销的另一端同所述车体连接。进一步地,位于所述车体和所述转向架之间的中心销和车体的宽度方向两侧之间分别通过减震器连接。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至少包括:本专利技术的一种集装箱转运用悬吊机构,由于中心销的一端穿过转向架,中心销的另一端用于与车体连接,因此,通过中心销可以将转向架和车体连接;由于中心销穿过转向架的部位上设置有牵引球铰,而牵引球铰包括第一套柱、第二套柱以及弹性层,第一套柱用于固定穿过转向架,第二套柱位于第一套柱内,弹性层填充在第二套柱和第一套柱之间,第二套柱供中心销活动穿过,这样可以使中心销在第二套柱内进行一定角度范围的锥形摆动,不仅可以实现平面方向的载荷传递,同时具备减振功能,以满足集装箱空中轨道运输的要求。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集装箱运输设备在运输集装箱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中的车体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图1中的集装箱转运防坠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图3中的连接组件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具有防坠装置的集装箱运输设备的实施示意图;图6为图1的转向架的结构示意图;图7为图6中的制动机构的示意图;图8为图1中的悬吊机构的结构示意图;图9为图8所示的悬吊机构的装配示意图;图10为图9的侧视图;图11为图8中的牵引球铰的结构示意图;图12为中心销在第二套柱内进行一定角度范围的锥形摆动的示意图;图13为图10中的防护组件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本专利技术实施例通过提供一种集装箱运输设备,解决了现有技术中为了提高装卸作业效率,需要配置更多的车辆和堆场、配置更多的生产人员,导致码头拥堵、场地不足的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总体思路如下: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集装箱运输设备,位于车体上方和且和车体连接的转向架可以行走轨上移动,集装箱装载在车体上,以对集装箱进行转运,从而无需采用更多的车辆对货物装载器件进行转运,解决了现有技术中为了提高装卸作业效率,需要配置更多的车辆和堆场、配置更多的生产人员,导致码头拥堵、场地不足的技术问题。为了更好的理解上述技术方案,下面将结合说明书附图以及具体的实施方式对上述技术方案进行详细的说明。实施例一: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集装箱运输设备在运输集装箱的结构示意图,参见图1,该运输设备主要包括车体1和转向架2,车体1的底部设置有用于连接集装箱4的锁具3,而转向架2设置有多个,多个转向架2沿车体1的长度方向依次设置,每个转向架2均位于车体1的上方,每个转向架2均通过悬吊机构和车体1连接。上述实施例一所公开的集装箱运输设备,其中的转向架可以在行走轨上移动,转向架的构架通过悬吊机构和车体连接,而车体底部的锁具可以连接集装箱,即集装箱可以和转向架同步移动时,以达到对集装箱进行空中转运的目的,是一种空中轨道运输装置,从而无需采用更多的车辆对货物装载器件进行转运,解决了现有技术中为了提高装卸作业效率,需要配置更多的车辆和堆场、配置更多的生产人员,导致码头拥堵、场地不足的技术问题,具有转运效率高、安全可靠的特点。实施例二:在上述实施例一的基础上,实施例二对车体的结构进一步展开。图2为图1中的车体的结构示意图,结合图1及图2,该车体1包括基础框架,而基础框架又包括纵梁1.1和多根横梁1.2,其中:多根横梁1.2依次间隔平行设置,多根横梁1.2的中部通过纵梁1.1连接,纵梁1.1是主承载梁,因此,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车体是一种单承重梁的车体,具有轻量化的特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每根横梁1.2的中部均设置有凹槽,纵梁1.1固定嵌设在多根横梁1.2的中部的凹槽中,嵌设后,再通过焊接的方式,实现纵梁1.1和多根横梁1.2的固定连接,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用于控制集装箱运输的电气化设备29可以设置在相邻两根横梁1.2之间的纵梁1.1的侧部上,当电气化设备出现故障需要维修、调试以及检修时,工作人员借用检修平台等登高设备,攀爬至和故障出现的部位等高即可,而不必攀爬至基础框架上,以方面维修、调试以及检修。结合图1及图2,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横梁1.2包括两根相对设置的第一横梁,两根第一横梁位于纵梁1.1的中部,两根第一横梁的两端底部均设置有用于连接集装箱4的第一锁具,第一锁具用于连接长度尺寸较小的2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集装箱转运用悬吊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悬吊机构包括中心销和牵引球铰,其中:所述中心销的一端穿过转向架,所述中心销的另一端用于与车体连接;所述牵引球铰设置在所述转向架被所述中心销穿过的部位上,所述牵引球铰包括第一套柱、第二套柱以及弹性层,所述第一套柱用于固定穿过所述转向架,所述第二套柱位于所述第一套柱内,所述弹性层填充在所述第二套柱和所述第一套柱之间,所述第二套柱供所述中心销活动穿过。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集装箱转运用悬吊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悬吊机构包括中心销和牵引球铰,其中:所述中心销的一端穿过转向架,所述中心销的另一端用于与车体连接;所述牵引球铰设置在所述转向架被所述中心销穿过的部位上,所述牵引球铰包括第一套柱、第二套柱以及弹性层,所述第一套柱用于固定穿过所述转向架,所述第二套柱位于所述第一套柱内,所述弹性层填充在所述第二套柱和所述第一套柱之间,所述第二套柱供所述中心销活动穿过。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集装箱转运用悬吊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套柱和所述第二套柱同轴设置。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集装箱转运用悬吊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层沿所述中心销的轴向的中部向两侧的密度依次减小。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集装箱转运用悬吊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层的材质为橡胶。5.根据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集装箱转运用悬吊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中心销的一端的端部设置有帽檐。6.根据权利5所述的集装箱转运用悬吊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悬吊...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全虎黄恒苏利杰胡跃明孙博候建云梅琨叶繁张楠周欢刘爱文沈鹏
申请(专利权)人:中车长江车辆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湖北,4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