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注塑机顶出机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0575744 阅读:49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3-16 02:44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一种注塑机顶出机构,包括动模板,在动模板一侧固定设置有一顶出油缸,动模板中央设置有对穿的A腔和B腔,A腔横截面积小于B腔的横截面积,B腔设置于靠近所述顶出油缸的一端,A腔设置于B腔远离顶出油缸的一端,顶出油缸的活塞杆朝向B腔,活塞杆的端部固定连接有一顶出杆,在活塞杆的端部一侧还垂直设置有一连接块,A腔和B腔内设置有一贯穿A腔和B腔且平行于顶出杆的导向杆,导向杆远离活塞杆的一端与B腔靠近A腔的一端壁面固定,导向杆靠近活塞杆的一端穿过连接块后与顶出油缸的缸体连接,顶出油缸的下端设置有电子尺,该注塑机顶出机构设置合理、占用面积小、无需将电子尺内置到油缸中,经济实用。

An ejection mechanism of injection moulding machine

The invention discloses an ejection mechanism of an injection moulding machine, which comprises a moving template, a ejection cylinder is fixed on one side of the moving template, and an opposite A cavity and B cavity are arranged in the center of the moving template. The cross-sectional area of A cavity is less than that of B cavity, B cavity is located near the end of the ejection cylinder, A cavity is located at the end of B cavity far from the ejection cylinder, and the piston rod of the ejection cylinder faces to B cavity, and the piston rod faces to B cavity. An ejector rod is fixed at the end of the piston rod, and a connecting block is vertically arranged at one side of the end of the piston rod. A and B cavities are provided with a guide rod running through A and B cavities and parallel to the ejector rod. The guide rod is fixed away from one end of the piston rod and one end of the B cavity near A cavity. The guide rod is connected with the cylinder block of the ejector cylinder after passing through the connecting block, and the ejector cylinder is ejected. The lower end of the injection moulding machine is equipped with an electronic ruler. The ejection mechanism of the injection moulding machine is reasonable, occupies a small area, and does not need to put the electronic ruler in the cylinder. It is economical and practical.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注塑机顶出机构
本专利技术涉及注塑机领域,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注塑机顶出机构。
技术介绍
注塑机是生产塑料制品的主要成型设备,注塑机的注塑过程包括开模、合模、锁模、破模和顶出等过程。顶出机构的作用是将已经成型的塑料制品顶出并脱离模具,以便顺利取出产品。现有的顶出机构如图1所示,主要包括顶出油缸、顶出导板、顶出杆、导向杆组成,油缸用于顶出导板,现有的顶出机构结构简单、经济实用,但需要空间较大,在小型、微型注塑机上安装困难,采用油缸直接顶出时,需要配套内置式电子尺,成本非常高。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上述存在的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占用面积小,适用于微小型注塑机的注塑机顶出机构。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出新的技术方案:一种注塑机顶出机构,包括动模板,在动模板一侧固定设置有一顶出油缸,动模板中央设置有对穿的A腔和B腔,A腔横截面积小于B腔的横截面积,所述B腔设置于靠近所述顶出油缸的一端,所述A腔设置于B腔远离顶出油缸的一端,顶出油缸的活塞杆朝向B腔,活塞杆的端部固定连接有一顶出杆,在活塞杆的端部一侧还垂直设置有一连接块,所述A腔和B腔内设置有一贯穿A腔和B腔且平行于所述顶出杆的导向杆,所述导向杆远离活塞杆的一端与B腔靠近A腔的一端壁面固定,所述导向杆靠近活塞杆的一端穿过连接块后与顶出油缸的缸体连接,所述顶出油缸的下端设置有电子尺,电子尺包括检测部,检测部固定于连接块上。根据上述技术方案:现有的顶出机构虽然结构简单,但是安装时占用面积大,在中大型注塑机中应用广泛,而微小型注塑机由于体型小,安装起来十分困难,在单油缸顶出时,需要配置内置的电子尺,造价十分昂贵,本专利技术将顶出杆与导向杆等内置到动模板内,动模板外只留有顶出油缸和电子尺,占用面积极小,安装起来十分方便,通过固定在活塞杆上的连接块将导向杆、活塞杆与电子尺联动起来,当活塞杆伸出时,连接块随着活塞杆在导向杆上滑行,电子尺的拉杆随着连接块一起运动,从而实时监测活塞杆的位置,活塞杆带动顶出杆将样品顶出动模板,导向杆的设置使活塞杆与顶出杆在移动过程中不会发生偏移,使顶出动作的精确性更高,该注塑机顶出机构设置合理、占用面积小、顶出准确、无需将电子尺内置到油缸中,经济实用。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顶出杆包括杆体和设置于杆体远离活塞杆一端的顶出头,所述顶出头设置于所述A腔中,所述杆体的直径小于所述顶出头的直径,所述杆体沿轴向延伸设置有滑块,所述顶出杆和所述顶出油缸之间设置有导向机构,所述导向机构包括供所述杆体和滑块穿插的导向板,所述导向板固定设置于B腔靠近A腔一端的端部壁面上,所述导向杆靠近导向板的一端与导向板固定。根据上述技术方案:在设置导向杆的基础上增设导向板,导向板用于限位顶出杆不发生偏转,从而限位活塞杆不偏转,导向板与导向杆固定设置,能够避免导向杆受到活塞杆偏转力的影响,使活塞杆、顶出杆以及连接块的运动更加流畅和平稳,从而使顶出杆的顶出作业更加准确和稳定。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滑块沿杆体周向间隔设置有至少2条。根据上述技术方案:多个滑块设置在杆体运动中受力更加均匀,相较于一个滑块杆体滑行更加稳定和流畅。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顶出油缸靠近动模板的一端安装有过渡法兰,所述过渡法兰远离顶出油缸的一端通过紧固螺柱与动模板连接。根据上述技术方案:由于顶出杆与导向杆以及连接块均设置在动模板内,需要定时更换零部件,故顶出油缸需要拆下,过渡法兰的设置方便安装或拆卸顶出油缸。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连接块套设在活塞杆上,在连接块和活塞杆之间安装有防止连接块和活塞杆相对运动的键。根据上述技术方案:由于活塞杆在一般为圆形,在伸出或者回缩过程中会发生偏转,键的设置可以有效防止活塞杆与连接块相对转动。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设置为:连接块上设置有供导向杆穿设的通孔,在导向杆与通孔之间设置有复合轴承。根据上述技术方案:由于连接块会随着活塞杆的伸缩相对导向杆运动,为了避免卡死,复合轴承具有快速滑动的功能,设置复合轴承可以有效避免卡死现象。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电子尺为拉杆式电子尺,所述检测部包括拉杆,所述拉杆朝向连接块,所述拉杆与连接块之间设置有紧固螺母。根据上述技术方案:采用拉杆式电子尺方便与连接块连接来实施检测活塞杆的运动,拉杆通过紧固螺母固定,设置简单,易实施。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连接块远离活塞杆的一端凹陷有一安装槽,所述拉杆穿过所述安装槽后用所述紧固螺母固定。根据上述技术方案:安装槽的设置相对于孔的设置可调性高。本专利技术相对于现有技术的优点:将顶出杆与导向杆等均内置在动模板中,动模板外只只设置顶出油缸和电子尺,减少了动模板外的占用空间,降低了与其它部件的安装难度;通过固定在活塞杆上的连接块将导向杆、活塞杆与电子尺联动起来,在设置导向杆的基础上增设导向板,导向板用于限位顶出杆不发生偏转,从而限位活塞杆不偏转,导向板与导向杆固定设置,能够避免导向杆受到活塞杆偏转力的影响,使活塞杆、顶出杆以及连接块的运动更加流畅和平稳,从而使顶出杆的顶出作业更加准确和稳定;过渡法兰的设置方便安装或拆卸顶出油缸;键的设置防止连接块和活塞杆相对运动;复合轴承的设置可以有效避免导向杆与连接块之间卡死;安装槽的设置可以调节螺纹杆,可调性高;该注塑机顶出机构设置合理、顶出作业准确稳定、占用面积小、安装方便、经济实用。附图说明图1为现有技术中注塑机顶出机构的轴测图;图2为实施例1中一种注塑机顶出机构与动模板配合的剖视图;图3为实施例1中一种注塑机顶出机构与动模板配合的轴测图;图4为实施例2中一种注塑机顶出机构与动模板配合的剖视图;图5为实施例2中一种注塑机顶出机构的轴测图;图6为实施例2中顶出杆、导向板和导向杆配合的轴测图。图中:1、动模板;101、A腔;102、B腔;2、顶出杆;201、杆体;202、顶出头;203、滑块;3、锁紧螺母;4、键;5、顶出油缸;6、活塞杆;7、电子尺;8、连接块;801、安装槽;9、复合轴承;10、导向杆;1001、螺纹;11、拉杆;12、过渡法兰;13、第一紧固螺钉;14、紧固螺母;15、安装座;16、顶出导板;17、导向板;1701、导向通槽;1702、螺纹孔;1703、安装孔。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述,以使本专利技术技术方案更易于理解和掌握。实施例1现有的顶出机构如图1所示,由顶出油缸5、顶出导板16、顶出杆2、导向杆10组成,顶出油缸5作用于顶出导板16后,实现顶出动作,现有的顶出机构占用空间很大,在小型、微小型注塑机中安装困难,在单油缸直接顶出时需要配套内置电子尺7,成本非常高。提供一种注塑机顶出机构,结合图2,该顶出机构设置于动模板1远离定模板的一端,动模板1的中央设置有连通的A腔101和B腔102,A腔101的长度短于B腔102长度,B腔102设置于靠近顶出机构的一端,A腔101设置于B腔102远离顶出油缸的一端,B腔102的横截面积大于A腔101的横截面积,该顶出机构包括顶出油缸5,该顶出油缸5的缸体端部固定有过渡法兰12,该过渡法兰12远离顶出油缸5的一端与动模板1通过第一紧固螺钉13固定,顶出油缸5的活塞杆6朝向B腔102设置,在顶出油缸5的活塞杆6端部连接有顶出杆2,顶出杆2设置于A腔101和B腔102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注塑机顶出机构,包括动模板(1),在动模板(1)一侧固定设置有一顶出油缸(5),其特征在于,动模板(1)中央设置有对穿的A腔(101)和B腔(102),A腔(101)横截面积小于B腔(102)的横截面积,所述B腔(102)设置于靠近所述顶出油缸(5)的一端,所述A腔(101)设置于B腔(102)远离顶出油缸(5)的一端,顶出油缸(5)的活塞杆(6)朝向B腔(102),活塞杆(6)的端部固定连接有一顶出杆(2),在活塞杆(6)的端部一侧还垂直设置有一连接块(8),所述A腔(101)和B腔(102)内设置有一贯穿A腔(101)和B腔(102)且平行于所述顶出杆(2)的导向杆(10),所述导向杆(10)远离活塞杆(6)的一端与B腔(102)靠近A腔(101)的一端壁面固定,所述导向杆(10)靠近活塞杆(6)的一端穿过连接块(8)后与顶出油缸(5)的缸体连接,所述顶出油缸(5)的下端设置有电子尺(7),电子尺(7)包括检测部,检测部固定于连接块(8)上。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注塑机顶出机构,包括动模板(1),在动模板(1)一侧固定设置有一顶出油缸(5),其特征在于,动模板(1)中央设置有对穿的A腔(101)和B腔(102),A腔(101)横截面积小于B腔(102)的横截面积,所述B腔(102)设置于靠近所述顶出油缸(5)的一端,所述A腔(101)设置于B腔(102)远离顶出油缸(5)的一端,顶出油缸(5)的活塞杆(6)朝向B腔(102),活塞杆(6)的端部固定连接有一顶出杆(2),在活塞杆(6)的端部一侧还垂直设置有一连接块(8),所述A腔(101)和B腔(102)内设置有一贯穿A腔(101)和B腔(102)且平行于所述顶出杆(2)的导向杆(10),所述导向杆(10)远离活塞杆(6)的一端与B腔(102)靠近A腔(101)的一端壁面固定,所述导向杆(10)靠近活塞杆(6)的一端穿过连接块(8)后与顶出油缸(5)的缸体连接,所述顶出油缸(5)的下端设置有电子尺(7),电子尺(7)包括检测部,检测部固定于连接块(8)上。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顶出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顶出杆(2)包括杆体(201)和设置于杆体(201)远离活塞杆(6)一端的顶出头(202),所述顶出头(202)设置于所述A腔(101)中,所述杆体(201)的直径小于所述顶出头(202)的直径,所述杆体(201)沿轴向延伸设置有滑块(203),所述顶出杆(2)和所述顶出油缸(5)之间设置有导向机构,所述导向机构包括供...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星欣吴俊胡绘国
申请(专利权)人:海天塑机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