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吴登城专利>正文

改良结构的具有遮阳帘的三层铝门窗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057387 阅读:157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改良结构的具有遮阳帘的三层铝门窗,铝门窗的顶、底、左、右框内面上设有三层隔间,接近于室内的第一隔间设可拆卸的第一玻璃,接近室外的第三隔间设有固定的第三玻璃,中间的第二隔间设有可纵向或横向移动的遮阳帘,这种结构的铝门窗,利用双层玻璃隔音,利用遮阳帘阻挡阳光照射。(*该技术在2006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属于建筑构件,尤其涉及一种改良结构的具有遮阳帘的三层铝门窗。以往铝门窗仅是嵌入玻璃,以阻挡寒风及噪音进入室内,有的嵌入双层玻璃来加强隔音和隔热效果,但无法抵挡阳光的照射,遮阳须在室内添设布幕拉帘或百叶窗帘,制作费时且不方便。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改良结构的具有遮阳帘的三层铝门窗,使其同时具有隔热、隔音以及遮阳的功能,可在室內控制遮阳帘的卷收或转向,还可取下接近室內的玻璃以利遮阳帘的清洗和更换。本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本技术改良结构的具有遮阳帘的三层铝门窗,由底、顶、左、右框构成,顶、底框分别具有相同平面的三挡体,通过三挡体分隔出三层嵌置空间,其中,顶框的接近室内的第一及第二挡体长度较另一接近室外的第三挡体为长,第一及第二挡体形成第一嵌置空间的间距大于由第三挡体至顶框外缘形成第三嵌置空间的间距,在顶、底框第二及第三挡体形成的第二嵌置空间中设有遮阳帘,铝门窗的左、右框略等于顶、底框的宽度,也分别具有相同平面的两挡体,以分隔成三层与顶、底框相同位置的嵌置空间,第四挡体至左、右框内缘的间距等于顶、底框第一嵌置空间的间距,第四至第五挡体的间距等于顶、底框第二嵌置空间的间距,第五挡体至左、右框外缘的间距等于顶、底框第三嵌置空间的间距,并于左或右框接近室内侧面预定位置设有内外相通的穿孔,铝门窗框接近室外的第三嵌置空间固设有一玻璃,接近室內的第一嵌置空间活设有一玻璃,铝门窗作为左窗扇时,可在左窗扇的左框接近顶端设内外相通的穿孔,并在该左窗扇的右框接近室內侧面设有一右阻挡构件,铝门窗作为右窗扇时,可在该右窗扇的右框接近顶端设內外相通的穿孔,并于该右窗扇的左框接近室外侧面设一左阻挡构件,铝门窗设有一外框,外框具有顶、底、左、右框,该四框分别具有供左、右窗扇顶、底框嵌置而可单独移动的两轨道空间,使左窗扇的左框向左移动嵌置在外框的左框,右窗扇的右框向右移动嵌置在外框的右框。以下结合附图具体叙述实施例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单窗扇实施例的立体组合图图2为图1的II-II线剖视图图3为图1的III-III线剖视图图4为本技术双窗扇实施例的使用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四窗扇实施例的使用示意图图6为图5的VI-VI线剖视图图中,1顶框、11第一挡体、12第二挡体、13第三挡体、14第一嵌置空间、15第二嵌置空间、16第三嵌置空间、2底框、21第四挡体、22第五挡体、23第六挡体、3左框、31第七挡体、32第八挡体、33第一穿孔、34第二穿孔、4右框、41第九挡体、42第十挡体、5外玻璃、6内玻璃、61护条、7百叶窗、71控制杆、72拉绳、8外框、81顶框、82底框、83左框、84右框、85左窗扇、851顶框、852底框、853左框、854和855穿孔、86右宵扇、861顶框、862底框、863右框、864和865穿孔、811,812,821822,83l,832,841,842轨道空间、91左窗扇、911右框、912右阻挡体、92右窗扇、921左框、 、、左阻挡体。如图1~3所示,本技术的单窗扇铝门窗包括,顶框1、底框2、左框3、右框4、外玻璃5、内玻璃6及百叶窗7,顶框1及底框2为一体制成铝挤型框,分别自相对侧相向垂直延伸预定长度的三个第一、第二、第三挡体11、12、13及第四、第五、第六挡体21、22、23,这些挡体须在同一垂线上,通过这两组挡体分隔出三层第一、第二、第三嵌置空间14、15、15,其中,顶框接近室内的第一及第二挡体11、12向下延伸的长度较另一接近室外的第三挡体13延伸的长度为长,相对于底框2的第四、第五及第六挡体12、22、23具有相同长度,由顶框1的第一及第二挡体11、12与底框2的第四及第五挡体21、22围成的第一嵌置空间14的间距大于另一由第三挡体13至顶框1外侧及第六挡体23至底框2外侧围成的第三嵌置空间16的间距,使内玻璃6可置入第一嵌置空间14,外玻璃5则置入第三嵌置空间16,由第二及第三挡体12、13及第五、第六挡体22、23围成中央的第二嵌置空间15中设有百叶窗7,左、右框3和4也为铝挤型框并略等于顶、底框1、2的宽度,分别以其顶、底端连接顶、底框1、2的左、右侧,使围成为一矩形铝门窗框,在左、右框3、4相对侧相向延伸预定长度的两个第七、第八挡体31、32及第九、第十挡体41、42,第七及第九挡体31、41与顶、底框1、2的第二及第五挡体12、22在同一平面上,第八及第十挡体32、42与则顶、底框1、2的第三及第六挡体13、23在同一平面上,分隔左、右框3、4相对成为三层与顶、底框1、2相同位置及大小的嵌置空间,在左框3接近室内的侧面接近顶端位置设有内外相通的第一及第二穿孔33、34,第一穿孔33供控制百叶窗7卷收的拉绳72延伸穿设,第二穿孔34供控制转向的控制杆71延伸穿设,第一及第二穿孔也可设于右框上,外玻璃5的长度略等于顶、底框1、2相对侧面的距离,宽度略等于左、右框3、4相对侧面的距离,可以其四周粘固于顶、底、左、右框1、2、3、4的第三、第六、第八及第十挡体13、23、32、42接近室外的侧面上,使该外玻璃5成为铝门窗框的外层玻璃,内玻璃6的长度略小于顶框1的相对侧面至底框2的第四及第五挡体21、22顶端的距离,宽度略小于左、右框3、4相对侧面的间距,在内玻璃6的顶、底端设有护条61,护条61的厚度略等于顶、底框1、2的第一嵌置空间14宽度,使内玻璃6置入第一嵌置空间14时,以护条61与顶框1的第一及第二挡体11、12及底框2的第四及第五挡体21、22的相对内侧面接触,百叶窗7设置于由顶、底、左、右框1、2、3、4组成的铝门窗框中间的第二嵌置空间15中,其宽度略等于左、右框3、4相对内侧面的距离,其最大方下长度略等于顶、底框1、2相对内侧面的距离,上述构造的铝门窗具有双层玻璃及一百叶窗,双层玻璃有良好的隔音效果,双层玻璃间有一层空气层,也可有效利用该空气层阻绝室外一部分热量传至室內,在室內可控制百叶窗的卷收及转向,以调整阳光进入室内的量及角度,百叶窗设于双层玻璃间,不会被风吹动播摆产生噪音,也不易沾染灰尘,具有相当的便利性与实用性,该铝门窗可拆下室内侧的内玻璃,使清洗百叶窗相当容易,克服以往单层玻璃铝门窗的缺点。本实施例中选用横向百叶窗作为遮阳工具,也可依人们喜好及室内装璜,选择纵向百叶窗、布幕等窗帘。本技术可以用于非固定式窗扇的铝门窗框,作为一种对开的移动式窗扇,如图4所示的一种具有左、右窗扇85、86的实施例,其设在一外框8内,外框8具有顶、底、左、右框81、82、83、84,该四框分别具有供两左、右窗扇85、86顶、底框851、852、861、862嵌置并可单独移动的两轨道空间811、812、821、822、831、832、841、842,使左窗扇85的左框853向左移动嵌置于外框8左框83的一轨道空间831中,右窗扇86的右框863则向右移动嵌置于外框8右框84的一轨道空间842,成为隔绝室内、外的窗扇,左窗扇85在左框853接近顶端设控制百叶窗构件穿设的穿孔854、855,右窗扇86在右框863接近顶端设有穿孔864、865。图5所示,为本技术铝门窗应用于四窗扇的使用示意图,在此应注意的是,如图6中,每两相邻的左右窗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改良结构的具有遮阳帘的三层铝门窗,由底、顶、左、右框构成,其特征在于,顶、底框分别具有相同平面的三挡体,通过三挡体分隔出三层嵌置空间,其中,顶框的接近室内的第一及第二挡体长度较另一接近室外的第三挡体为长,第一及第二挡体形成第一嵌置空间的间距大于由第三挡体至顶框外缘形成第三嵌置空间的间距,在顶、底框第二及第三挡体形成的第二嵌置空间的间距,在顶、底框第二及第三挡体形成的第二嵌置空间中设有遮阳帘,铝门窗的左、右框略等于顶、底框的宽度,也分别具有相同平面的两挡体,以分隔成三层与顶、底框相同位置的嵌置空间,第四挡体至左、右框内缘的间距等于顶、底框第一嵌置空间的间距,第四至第五挡体的间距等于顶、底框第二嵌置空间的间距,第五挡体至左、右框外缘的间距等于顶、底框第三嵌置空间的间距,并于左或右框接近室内侧面预定位置设有内外相通的穿孔。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登城
申请(专利权)人:吴登城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71[中国|台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