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陈映辉专利>正文

蝴蝶式百叶窗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057261 阅读:216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了一种蝴蝶式百叶窗,包括窗叶、用于安装窗叶的框体、用于控制窗叶角度的调控装置以及用于控制窗叶覆盖面积的收放装置,所述的窗叶由间隔设置的多组叶片组成,所述的叶片由两块长方形薄片组成,所述的长方形薄片边对边活动地连接在一起,并在所述的调控装置作用下,形成V型结构。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中窗叶的长方形薄片在调控装置的作用下,构成一组组V字形状的叶片,相邻上下层的叶片相互镶嵌、渗透,因而能在不透光的情况下保持通风,满足浴室、卧室等需要保持通风及保护隐私的双重要求。(*该技术在2014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窗户,具体涉及一种蝴蝶式百叶窗
技术介绍
传统百叶窗的窗叶都是以一块长方形薄片为一个单元,若干个单元层层叠加对齐后由绳穿、牵组合而成,但它存在着一些不足,如在所有单元薄片非完全重叠闭合的情况下,即是在能通风的情况下,如果以俯视或仰视或平视的角度观察,那么,总存在一种角度能透过百叶窗看到室内的情况,这就不能保护室内的私密性,这对个人隐私较强的空间,如浴室、卧室就相当不便。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蝴蝶式百叶窗,能在不透光的情况下保持通风,满足浴室、卧室等对需要保持通风及保护隐私的双重要求。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提供一种蝴蝶式百叶窗,包括窗叶、用于安装窗叶的框体、用于控制窗叶角度的调控装置以及用于控制窗叶覆盖面积的收放装置,所述的窗叶由间隔设置的多组叶片组成,所述的叶片由两块长方形薄片组成,所述的长方形薄片边对边活动地连接在一起,并在所述的调控装置作用下,形成V型结构。所述的叶片的长方形薄片通过设置在薄片边缘的钢圈枢接在一起,所述的钢圈的中部设有分隔条,长方形薄片设于分隔条两侧。相邻上下层叶片上的钢圈彼此连接在一起,将所述的多组叶片连成一体。所述的叶片中的顶层叶片的钢圈通过调控绳与调控装置连接。所述叶片中的底层叶片通过收放绳与收放装置连接,所述的收放绳贯穿所述的单元叶片中部的穿孔。所述收放绳连接在底层叶片上的第二钢圈上,所述的第二钢圈位于单元叶片中部的穿孔的正下方。所述的穿孔由组成叶片的两长方形薄片边缘上的半圆凹口合成。所述的叶片通过珠绳悬挂在框体的底部。所述的叶片的四角落设有安装孔,所述的珠绳设置在安装孔中,将叶片等间距地悬挂在框体的底部。所述的安装孔附近设有穿绳孔,穿绳孔与安装孔之间由细缝连通。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技术的窗叶的叶片由两块相同的长方形薄片边对边枢接在一起,长方形薄片经调控装置的作用,构成一组组V字形状的叶片,相邻上下层的叶片相互镶嵌、渗透,因而能在不透光的情况下保持通风,满足浴室、卧室等需要保持通风及保护隐私的双重要求。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平面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中A部位的局部放大图。图3本技术的单元叶片的结构示意图。图4本技术的底层叶片的结构示意图。图5本技术的窗叶的组装示意图。图6是本技术工作时的侧面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做进一步详细说明如图1及图2所示,本技术中的蝴蝶式百叶窗主要包括窗叶1、固定在墙上的铝合金框体2、安装在铝合金框2正面左端的调控装置3和安装在铝合金框2正面右端的收放装置4。窗叶1由若干组单元叶片12和一组底层叶片14以层叠方式对齐后由珠绳16和链18组合构成。顶层单元叶片12通过调控绳31与调控装置3连接,底层叶片14通过收放绳41与收放装置4连接,收放绳41贯穿所有组单元叶片12的中部的穿孔。本实施例中,调控装置3和收放装置4均采用手动式,当然,其也可以采用电动式。如图3所示,每组单元叶片12均是由两块相同的长方形薄片121组成,薄片121边对边地由两个不锈钢圈123枢接在一起,钢圈123的中部有分隔条。薄片121两端接近外侧边缘处设有安装孔125,安装孔125旁边设有穿绳孔127,安装孔125与穿绳孔127之间由一条细缝相连通,以便垂直穿过穿绳孔127的细绳可以平移到安装孔125中。接近薄片121内侧边缘处设有用于穿设钢圈123的枢孔129,邻近枢孔129于薄片121的内侧边缘开设有一半圆凹口124。薄片121的两个枢孔129穿过两个不锈钢圈123的两侧,形同活页,使两块薄片121被不锈钢圈123连成一体,对称地穿挂在两个不锈钢圈123的两侧。两块薄片121上相对应的两个凹口124分别合成一个圆孔,以供收放装置4的收放绳41穿过。窗叶1的底层叶片14的结构如图4所示,其与单元叶片12的结构基本相同,但它上面没有单元叶片12上的凹口124,而是在凹口124的正下方设置第二钢圈126,用于将底层叶片14与收放绳41连接。请一同参照图5,本技术的窗叶1组装时,先取四根塑料珠子等距离相间的珠绳16,对应地分别垂直穿过一组底层叶片14和若干组单元叶片12上的四组穿绳孔127后,将珠绳16顶端的珠子卡在铝合金框2的底部,然后将整条珠绳16从穿绳孔127垂直平移至安装孔125。同时,用等长的金属链18将上下相邻层叶片12、14上的不锈钢圈123扣接起来,使叶片12、14连成一体。由于珠绳16的珠子是等距离间隔,且直径大于位于叶片12、14四个角的安装孔125的直径,叶片12、14都被珠绳16等距离隔开,悬吊在铝合金框2的底板上。底层叶片14通过第二钢圈126与收放装置4的收放绳41连接。顶层叶片12则通过不锈钢圈123与调控装置3连接。请一同参照图6,本技术的窗叶1需要调整角度时,施力拉动调控装置3的调控珠绳32,使调控绳31在调控装置4的驱动下向上移动,调控绳31再带动窗叶1的顶层单元叶片12上的不锈钢圈123向上移动。由于所有的叶片都通过不锈钢圈123和不锈钢链18连成一体,所以顶层单元叶片12会带动单元叶片的钢圈123上升,产生连锁反应,使所有组的单元叶片12和底层叶片14都变成倒立的V形结构,能使窗叶1在不透光的同时保持通风。V形角度的大小由调控装置4控制顶层不锈钢圈123的升降幅度来确定。当叶片的V形角度处于180度情况,组成V形结构的两块叶片近成平面(如图4所示),这时窗叶的透光和通风能力达到最大,即能透光能通风。而当V形角度接近0度时,组成V形结构的两块叶片基本贴在一起,这时窗叶的透光和通风能力基本为零,即不透光不通风。所以,调控装置4的作用是控制V形结构叶片角度的大小,从而使窗叶1达到三种效果。本技术的窗叶1需要控制窗叶覆盖面积的大小时,施力拉动收放珠绳42,收放绳41拉着底层叶片14上升,底层叶片14上方的单元叶片12也就不断地叠加在底层叶片14上。底层叶片14下方没有叶片,窗叶1所覆盖的面积以底层叶片14所处的位置来确定的,它只能覆盖底层叶片14位置之上的空间。因而底层叶片14被收放绳41拉得越高,则位置越高,窗叶1所覆盖的面积就越小,反之,底层叶片14被收放绳41放得越低,则位置越低,窗叶1所覆盖的面积就越大。权利要求1.一种蝴蝶式百叶窗,包括窗叶、用于安装窗叶的框体、用于控制窗叶角度的调控装置以及用于控制窗叶覆盖面积的收放装置,所述的窗叶由间隔设置的多组叶片组成,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每组叶片均由两块长方形薄片组成,所述的长方形薄片边对边活动地连接在一起,并在所述的调控装置作用下,形成V型结构。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蝴蝶式百叶窗,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长方形薄片枢接在一起。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蝴蝶式百叶窗,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长方形薄片通过设置在薄片边缘的钢圈枢接在一起,所述的钢圈的中部设有分隔条,长方形薄片设于分隔条两侧,相邻上下层叶片上的钢圈彼此连接在一起,将所述的多组叶片连成一体。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蝴蝶式百叶窗,其特征在于所述叶片中的顶层叶片的钢圈通过调控绳与所述的调控装置连接。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蝴蝶式百叶窗,其特征在于所述叶片中的底层叶片通过收放绳与收放装置连接,所述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蝴蝶式百叶窗,包括窗叶、用于安装窗叶的框体、用于控制窗叶角度的调控装置以及用于控制窗叶覆盖面积的收放装置,所述的窗叶由间隔设置的多组叶片组成,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每组叶片均由两块长方形薄片组成,所述的长方形薄片边对边活动地连接在一起,并在所述的调控装置作用下,形成V型结构。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映辉
申请(专利权)人:陈映辉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94[中国|深圳]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