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代玉川专利>正文

一种心内科防脱落吸氧头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0572409 阅读:24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3-16 01:44
一种心内科防脱落吸氧头,它涉及医疗设备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心内科防脱落吸氧头,它包含它包含塞体、输氧管、外扩翼、弹簧、海绵体,所述塞体为中空结构,所述塞体包含外壳和通气孔,两个塞体的底部连接有输氧管,两个塞体的外侧分别设置有外扩翼,外扩翼与塞体之间设置有弹簧,塞体的侧边设置有海绵体,海绵体位于两个塞体之间。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后,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有益效果为:它结构简单,便于生产,通过外扩翼这一设计,外扩固定,解决了吸氧头从鼻孔内脱落的问题,同时增加了海绵垫、橡胶垫等,使得吸氧头不直接接触皮肤,佩戴起来更加舒适安全。

An Anti-falling Oxygen Inhaler for Cardiology

The utility model relates to the field of medical equipment, in particular to an anti-falling oxygen inhalation head in the Department of cardiology, which comprises a plug, an oxygen pipeline, an outer expanding wing, a spring and a sponge body. The plug body is a hollow structure. The plug body comprises a shell and an air vent. The bottom of the two plugs is connected with an oxygen pipeline, and the outer expanding wings of the two plugs are respectively arranged. A spring is arranged between the wing and the plug body, a sponge body is arranged on the side of the plug body, and the sponge body is located between the two plugs. After adopting the above technical scheme, the utility model has the advantages of simple structure, easy production, external expansion and fixing through the design of expanding wings, which solves the problem of oxygen absorber falling off from the nostril, and adds sponge pads, rubber pads, etc., so that the oxygen absorber does not directly contact the skin and is more comfortable and safe to wear.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心内科防脱落吸氧头
本技术涉及医疗设备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心内科防脱落吸氧头。
技术介绍
在现代临床医学中,呼吸机作为一项能人工替代自主通气功能的有效手段,已普遍用于各种原因所致的呼吸衰竭、大手术期间的麻醉呼吸管理、呼吸支持治疗和急救复苏中,在现代医学领域内占有十分重要的位置。而吸氧头是呼吸机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工作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但是现有的吸氧头使用起来还存在许多不尽人意的地方,一是无法适用于不同大小的鼻孔,用于鼻孔较大的人时,吸氧头容易从鼻孔脱落,用于鼻孔小的人时,会使鼻部胀痛,增加患者痛苦;二是吸氧头的插入方式一般为直接插入鼻孔,而鼻内皮肤较为细嫩,吸氧头直接插入鼻内,容易损伤鼻内皮肤。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缺陷和不足,提供一种心内科防脱落吸氧头,它结构简单,便于生产,通过外扩翼这一设计,外扩固定,解决了吸氧头从鼻孔内脱落的问题,同时增加了海绵垫、橡胶垫等,使得吸氧头不直接接触皮肤,佩戴起来更加舒适安全。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是:它包含塞体1、输氧管2、外扩翼3、弹簧4、海绵体5,所述塞体1为中空结构,所述塞体1包含外壳11和通气孔12,两个塞体1的底部连接有输氧管2,两个塞体1的外侧分别设置有外扩翼3,外扩翼3与塞体1之间设置有弹簧4,塞体1的侧边设置有海绵体5,海绵体5位于两个塞体1之间。所述的塞体1的直径小于自然状态下人体的鼻孔内径。所述的两个塞体1为左右对称结构。采用左右对称结构,以便满足两个鼻孔是左右对称的人体身体构造,方便使用。所述的外壳11的头部设置有橡胶垫6。橡胶垫6的作用在于避免塞体1塞入鼻内与鼻内皮肤直接接触导致的不适感。所述的海绵垫5头部宽、底部窄。采用此种结构,有利于塞体1固定在鼻子内,不易脱落。所述的两个塞体1之间设有鼻中隔槽道7,鼻中隔槽道为U形结构。鼻中隔槽道7满足人体鼻子构造,使得佩戴舒适。所述的鼻中隔槽道7上设置有隔离垫8。隔离垫8的作用在于使吸氧头佩戴起来后鼻中隔槽道7不会直接顶住鼻子,避免不舒适感。本技术的工作原理:使用时,手指捏住外扩翼3的尾部,弹簧4受力向鼻塞1内挤压,使得外扩翼3与鼻塞1的距离缩小,然后将两个塞体1分别塞入人体两个鼻孔,再松开手,使得弹簧4向外扩张带动外扩翼3向外张开,固定住吸氧头,防止吸氧头脱落。外扩翼3与鼻塞1之间仅通过一根细小弹簧4连接,之间留有足够通道,使得鼻孔不会被塞体1完全堵住,避免人们的正常呼吸受阻。同时,通过海绵体5、橡胶垫6的设计使得塞体1不会直接与鼻内皮肤接触,鼻中隔槽道7和隔离垫8的设计符合人体身体构造,这些都使得人们佩戴吸氧头时更加舒适安全。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后,本技术有益效果为:它结构简单,便于生产,通过外扩翼这一设计,外扩固定,解决了吸氧头从鼻孔内脱落的问题,同时增加了海绵垫、橡胶垫等,使得吸氧头不直接接触皮肤,佩戴起来更加舒适安全。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说明:塞体1、输氧管2、外扩翼3、弹簧4、海绵体5、外壳11、通气孔12、橡胶垫6、鼻中隔槽道7、隔离垫8。具体实施方式参看图1所示,本具体实施方式采用的技术方案是:它包含塞体1、输氧管2、外扩翼3、弹簧4、海绵体5,所述塞体1为中空结构,所述塞体1包含外壳11和通气孔12,两个塞体1的底部连接有输氧管2,两个塞体1的外侧分别设置有外扩翼3,外扩翼3与塞体1之间设置有弹簧4,塞体1的侧边设置有海绵体5,海绵体5位于两个塞体1之间。所述的塞体1的直径小于自然状态下人体的鼻孔内径。所述的两个塞体1为左右对称结构。采用左右对称结构,以便满足两个鼻孔是左右对称的人体身体构造,方便使用。所述的外壳11的头部设置有橡胶垫6。橡胶垫6的作用在于避免塞体1塞入鼻内与鼻内皮肤直接接触导致的不适感。所述的海绵垫5头部宽、底部窄。采用此种结构,有利于塞体1固定在鼻子内,不易脱落。所述的两个塞体1之间设有鼻中隔槽道7,鼻中隔槽道为U形结构。鼻中隔槽道7满足人体鼻子构造,使得佩戴舒适。所述的鼻中隔槽道7上设置有隔离垫8。隔离垫8的作用在于使吸氧头佩戴起来后鼻中隔槽道7不会直接顶住鼻子,避免不舒适感。本技术的工作原理:使用时,手指捏住外扩翼3的尾部,弹簧4受力向鼻塞1内挤压,使得外扩翼3与鼻塞1的距离缩小,然后将两个塞体1分别塞入人体两个鼻孔,再松开手,使得弹簧4向外扩张带动外扩翼3向外张开,固定住吸氧头,防止吸氧头脱落。外扩翼3与鼻塞1之间仅通过一根细小弹簧4连接,之间留有足够通道,使得鼻孔不会被塞体1完全堵住,避免人们的正常呼吸受阻。同时,通过海绵体5、橡胶垫6的设计使得塞体1不会直接与鼻内皮肤接触,鼻中隔槽道7和隔离垫8的设计符合人体身体构造,这些都使得人们佩戴吸氧头时更加舒适安全。以上所述,仅用以说明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所做的其它修改或者等同替换,只要不脱离本技术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均应涵盖在本技术的权利要求范围当中。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心内科防脱落吸氧头,其特征在于:它包含塞体(1)、输氧管(2)、外扩翼(3)、弹簧(4)、海绵体(5),所述塞体(1)为中空结构,所述塞体(1)包含外壳(11)和通气孔(12),两个塞体(1)的底部连接有输氧管(2),两个塞体(1)的外侧分别设置有外扩翼(3),外扩翼(3)与塞体(1)之间设置有弹簧(4),塞体(1)的侧边设置有海绵体(5),海绵体(5)位于两个塞体(1)之间。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心内科防脱落吸氧头,其特征在于:它包含塞体(1)、输氧管(2)、外扩翼(3)、弹簧(4)、海绵体(5),所述塞体(1)为中空结构,所述塞体(1)包含外壳(11)和通气孔(12),两个塞体(1)的底部连接有输氧管(2),两个塞体(1)的外侧分别设置有外扩翼(3),外扩翼(3)与塞体(1)之间设置有弹簧(4),塞体(1)的侧边设置有海绵体(5),海绵体(5)位于两个塞体(1)之间。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心内科防脱落吸氧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塞体(1)的直径小于自然状态下人体的鼻孔内径。3.根据权利...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代玉川张猛张宗雷刘根利
申请(专利权)人:代玉川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