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夜蛾诱捕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0569956 阅读:28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3-16 01:0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夜蛾诱捕器,包括上端盖和两端开口的筒体,所述筒体由两个半筒体组成,所述上端盖上设置有固定上诱芯杆的中心孔,所述上端盖与所述筒体的上端口可拆卸连接,所述筒体的另一端设置漏斗状的下端口,所述筒体上布置有通孔和透气孔,漏斗状插入件通过通孔固定在所述筒体上;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具有操作简单,便于运输,可重复利用,诱捕效率高等特点。

A Noctuidae Trap

The utility model relates to a noctuid trap, which comprises an upper end cover and a cylinder with openings at both ends. The cylinder body is composed of two half cylinders. The upper end cover is provided with a central hole for fixing the upper core rod. The upper end cover is detachably connected with the upper end of the cylinder body. The lower end of the cylinder body is provided with a funnel-shaped port, and the cylinder body is provided with a through hole and a breathing hole. The bucket insert is fixed on the cylinder body through a through hole; the utility model has the advantages of simple operation, convenient transportation, reusable use and high trapping efficiency.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夜蛾诱捕器
本技术属于昆虫诱捕设备
,尤其涉及一种夜蛾诱捕器。
技术介绍
夜蛾是指夜蛾科的一类昆虫,体三角形,粗壮翅展8-305毫米,一般暗灰褐色,常常傍晚及夜间飞行,具有趋光性;多为植食性害虫,少数种类捕食其他害虫。夜蛾在大量发生时,会给农作物造成大害,其中粘虫、小地老虎、黄地老虎、棉铃虫等都是著名的作物害虫。通常采用化学药剂进行防治,但是滥用化学农药,导致农作物农残超标、害虫抗药性上升,对农作物都是潜在威胁;近年来采用昆虫信息素等物理防治手段控制害虫已成为农产品安全生产的发展趋势,这些物理防治技术具有不污染环境、不伤害天敌、不产生抗性,且灵敏度高、操作简单等优点。常见的诱捕器有三角形诱捕器、船形诱捕器、水盆形诱捕器、笼形诱捕器等;其中三角形诱捕器和船形诱捕器若下雨天盘积水或干燥天气盘内灰尘较多时,会影响粘胶的黏性,从而影响诱蛾效果;水盆诱捕器在高温天气里,需要每日加水,较为费工、费时,诱捕率较低,且放置田间容易倒伏,受到日光暴晒也会导致活性成分丧失,缩短有效期,影响诱捕效果;而笼形诱捕器虽然克服了上述诱捕器的缺点,但是现有笼形诱捕器存在诱捕效率低、成本高、零部件较多,组装不方便,重复使用效率低等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运输方便、诱捕效率高、成本低的夜蛾诱捕器。本技术为实现上述目的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本技术包括上端盖和两端开口的筒体,所述上端盖与所述筒体的上端口可拆卸连接,所述筒体的下端口的半径明显小于所述筒体的半径,且筒体与下端口之间为倾斜的斜面,呈漏斗状,便于夜蛾进入连接在下端口的收集装置中;所述上端盖上设置有中心孔,所述中心孔内穿设有上诱芯杆,所述上诱芯杆为长条形,并设置有用于放置诱芯的卡孔,所述上诱芯杆下端布置于所述筒体内,且位于所述筒体的中上部,在所述筒体上还均匀分布有通孔和透气孔;在所述筒体的筒壁上设置有至少一个通孔,以及通过通孔插接固定在筒体上的漏斗状插入件,该插入件包括锥形管道,在所述锥形管道的宽口端设置有凸缘,在靠近所述凸缘的所述锥形管道圆周上等间距设置有3个宽度相同的凸出叶片,所述凸出叶片朝向锥形管道窄口端侧逐渐变薄,当所述插入件插入通孔时,可根据孔径大小,将插入件固定在何时位置,且不易脱落;在另一实施例中,所述插入件包括锥形管道,在所述锥形管道的宽口端设置有凸缘,在靠近所述凸缘的所述锥形管道圆周上沿着锥形管道的方向等间距设置有多条突出筋,相间隔的所述突出筋长度相等,且在所有所述突出筋的末端设置有倒三角块,不同圆周上的倒三角块可将所述插入件固定在所述筒体上,且不易脱落;所述凸缘的圆周边缘向内微凹,整体呈球面状;在所述锥形管道的窄口端内侧或者外侧均设置至少一对柔性纤维束,所述柔性纤维束朝向筒体内侧,且端部靠近或部分搭接,所述柔性纤维束与所述锥形管道一体成型或后期贴附在锥形管道的内外表面;在所述锥形管道的靠近窄口段沿着锥形管道圆周上设置多个细孔,有助于性诱素的扩散,能更好诱捕夜蛾从锥形管道进入筒体中;所述的插入件可由塑料、金属、木头、橡胶等材料制成,优选塑料和橡胶;所述筒体的入口的半径等于锥形管道的平均半径,所述插入件在使用时,只需将锥形管道的细口端对准入口插入,由于锥形管道的宽度不断变大,以及设置的凸出叶片或倒三角,使插入件紧固在筒体上且不会脱落,而凸缘又能提高插入件与筒体之间的密封性,夜蛾从插入件的锥形管道进入筒体后,由于柔性纤维束的存在,可以很好阻挡夜蛾从孔口逃脱的可能性,提高了诱捕器的诱捕效率;所述筒体是由两个半筒体组成,所述半筒体通过门轴枢转连接,两个所述半筒体的另一侧边缘各设置有多个固定件,且一一对应;当两个所述半筒体合并时,对应的固定件拼接,可通过所述固定件上设置的通孔将两个所述半筒体固定为完整的筒体,且合并之后的固定件端部呈U型槽,也便于与支撑杆连接,从而可将诱捕器可立在田地里;所述上端盖与所述筒体采用螺纹、卡口等方式连接;所述下端口可通转换短节分别连接卡口或螺纹口的收集装置;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的夜蛾诱捕器设置为两个半筒体组合的结构,半筒体之间通过门轴枢转连接,并通过设置在半筒体边缘的固定件连接,在运输时,多个半筒体可叠合放置,提高了运输效率,降低了成本;在固定件连接后,端部呈U型槽,在固定两个半筒体时又可以将半筒体与支撑杆连接,工作效率高;在筒体的夜蛾进入口上采用漏斗状插入件插接的方式,省去了常规采用螺丝连接的繁琐,降低了成本,且插入件可重复使用;在插入件的锥形管道窄口段设置有柔性纤维束,不仅便于夜蛾虫锥形管道进入筒体,又可防止夜蛾从锥形管道反向爬出,提高了诱捕器的诱捕效率。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插入件第一实施例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的插入件第一实施例的右视图;图4为本技术的插入件第二实施例示意图。附图标记:1,上端盖;1-1,中心孔;1-2,上诱芯杆;2,筒体;2-1,上端口;2-2,下端口;2-3,门轴;2-4,固定件;3,通孔;4,插入件;4-1,锥形管道;4-2,凸缘;4-3,凸出叶片;4-4,柔性纤维束;4-5,细孔;4-6,突出筋;4-7,倒三角块;5,透气孔;6,收集装置。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如图1所示,本技术包括上端盖1和两端开口的筒体2,所述上端盖1与所述筒体2的上端口2-1可拆卸连接,所述筒体2的下端口2-2的半径明显小于所述筒体2的半径,且筒体2与下端口2-2之间为倾斜的斜面,呈漏斗状,便于夜蛾进入连接在下端口的收集装置6中;所述上端盖1上设置有中心孔1-1,所述中心孔1-1内穿设有上诱芯杆1-2,所述上诱芯杆1-2为长条形,并设置有用于放置诱芯的卡孔,所述上诱芯杆1-2下端布置于所述筒体2内,且位于所述筒体2的中上部,在所述筒体2上还均匀分布有通孔3和透气孔5;如图2-3所示,在所述筒体2的筒壁上设置有至少一个通孔3,以及通过通孔3插接固定在筒体上的漏斗状插入件4,该插入件4包括锥形管道4-1,在所述锥形管道4-1的宽口端设置有凸缘4-2,在靠近所述凸缘4-2的所述锥形管道4-1圆周上等间距设置有3个宽度相同的凸出叶片4-3,所述凸出叶片4-3朝向锥形管道4-1窄口端侧逐渐变薄,当所述插入件4插入通孔3时,可根据孔径大小,将插入件4固定在何时位置,且不易脱落;在另一实施例中,如图4所示,所述插入件4包括锥形管道4-1,在所述锥形管道4-1的宽口端设置有凸缘4-2,在靠近所述凸缘4-2的所述锥形管道4-1圆周上沿着锥形管道4-1的方向等间距设置有多条突出筋4-6,相间隔的所述突出筋4-6长度相等,且在所有所述突出筋4-6的末端设置有倒三角块4-7,不同圆周上的倒三角块4-7可将所述插入件4固定在所述筒体2上,且不易脱落;所述凸缘4-2的圆周边缘向内微凹,整体呈球面状;在所述锥形管道4-1的窄口端内侧或者外侧均设置至少一对柔性纤维束4-4,所述柔性纤维束4-4朝向筒体内侧,且端部靠近或部分搭接,所述柔性纤维束4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夜蛾诱捕器,包括上端盖(1)和两端开口的筒体(2),其特征在于:所述筒体(2)由两个半筒体组成,所述上端盖(1)与所述筒体(2)的上端口(2‑1)可拆卸连接,且所述上端盖(1)上还设置有固定上诱芯杆(1‑2)的中心孔(1‑1),所述筒体(2)的另一端设置成漏斗状的下端口(2‑2),所述筒体(2)上布置有通孔(3)和透气孔(5),漏斗状插入件(4)通过所述通孔(3)插接在所述筒体(2)上。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夜蛾诱捕器,包括上端盖(1)和两端开口的筒体(2),其特征在于:所述筒体(2)由两个半筒体组成,所述上端盖(1)与所述筒体(2)的上端口(2-1)可拆卸连接,且所述上端盖(1)上还设置有固定上诱芯杆(1-2)的中心孔(1-1),所述筒体(2)的另一端设置成漏斗状的下端口(2-2),所述筒体(2)上布置有通孔(3)和透气孔(5),漏斗状插入件(4)通过所述通孔(3)插接在所述筒体(2)上。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夜蛾诱捕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插入件(4)包括锥形管道4-1,在所述锥形管道4-1的宽口端设置有凸缘(4-2),在靠近凸缘(4-2)的所述锥形管道(4-1)圆周向上设置多个卡合装置,用于将所述插入件(4)固定在所述筒体(2)上。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夜蛾诱捕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卡合装置包括多个宽度相同的凸出叶片(4-3),所述凸出叶片(4-3)朝向所述锥形管道(4-1)窄口端的一侧逐渐变薄。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夜蛾诱捕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卡合装置包括在沿着所述锥形管道(4-1)的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史爱民罗艳红王清梅
申请(专利权)人:云南恒草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云南,5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