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改良型炼钢用吹气耐火元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0561384 阅读:40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3-14 05:43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耐火材料技术领域,特别是一种改良型炼钢用吹气耐火元件,包括圆锥形钢壳和其底部的进气管,圆锥形钢壳内设置有耐火泥料、耐火透气中心座和耐火透气平板,所述圆锥形钢壳的底部设置有底盘,底盘与进气管连接,底盘内侧设置有凹槽与耐火透气中心座形成气室。本发明专利技术的吹气耐火元件,在现有技术的基础上,通过在底盘上设置花瓣形凹槽,增大了耐火透气中心座与底盘间气室的体积,在保证结构强度的前提下提高了提起的流量和通过率;同时在底盘和进气管之间增加一个大直径加强管,保证了底盘和进气管的连接结构强度,防止搬运和使用过程中脱落。

A Modified Blowing Refractory Element for Steelmaking

The invention relates to the technical field of refractories, in particular to an improved type of blowing refractory element for steelmaking, comprising a conical steel shell and an intake pipe at its bottom, a conical steel shell with refractory mud, a refractory gas permeable center seat and a refractory gas permeable plate, a chassis at the bottom of the conical steel shell, a chassis connected with an intake pipe, and a groove and a refractory gas permeable plate at the inner side of the chassis. The central seat forms an air chamber. On the basis of the existing technology, the air blowing refractory element of the invention enlarges the volume of the air chamber between the fire-resistant breathing center seat and the chassis by setting petal grooves on the chassis, improves the lifting flow rate and the passing rate on the premise of guaranteeing the structural strength, and adds a large diameter reinforcing pipe between the chassis and the intake pipe to ensure the strong connection structure between the chassis and the intake pipe. Degree, to prevent the removal and use of the process of falling off.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改良型炼钢用吹气耐火元件
本专利技术属于耐火材料
,具体涉及一种改良型炼钢用吹气耐火元件。
技术介绍
目前广泛使用的炼钢用吹气耐火元件主要有二种结构形式。其中一种是狭缝式结构,主要采用预埋微细的线状塑料类低熔物,通过振动或机压成型,在200-300℃干燥过程中,预埋的微细线状塑料类低熔物熔化,形成微细通道。狭缝式结构的吹气元件缺点是:钢水渗透到狭缝中阻碍了气体的吹入,另外吹出的气泡反扑到砖的表面,严重冲刷砖体表面。第二种是弥散结构,采用振动成型,使气孔率在25-35%左右,形成一种整体弥散结构,以确保气体通过。弥散式结构的缺点是,由于气孔的大小不易控制,会造成透气量不均,吹气不易控制,另外在热冲击和急冷急热的作用下,表面结构易被破坏,结构变的疏松,在钢液及气流的冲刷下产生剥落。这些均不利于炼钢精练新工艺的推广。为此专利号:CN201420107546.2公开了《炼钢用吹气耐火元件》,底部设有进气管的圆锥形钢壳,耐火透气中心座以及耐火透气平板或其组合,所述耐火透气中心座及耐火透气平板或其组合依次连接,通过耐火泥料设置在所述圆锥形钢壳内,所述耐火透气中心座设置于圆锥形钢壳底部并与进气管对应衔接,所述耐火透气平板或其组合下端对应连接所述耐火透气中心座。但是该方案气室体积较小,无法保证气体的流量和通过率,影响吹气效率。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改良型炼钢用吹气耐火元件,旨在解决现有炼钢用吹气耐火元件的气室体积较小,无法保证气体的流量和通过率,影响吹气效率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的一种改良型炼钢用吹气耐火元件采用如下技术方案:包括圆锥形钢壳和其底部的进气管,圆锥形钢壳内设置有耐火泥料、耐火透气中心座和耐火透气平板,所述圆锥形钢壳的底部设置有底盘,底盘与进气管连接,底盘内侧设置有凹槽与耐火透气中心座形成气室。所述凹槽为沿圆周方向均布的多个花瓣形,每个花瓣形成一个气室,相邻花瓣之间设有加强筋。所述凹槽采用一次冲压成型在底盘上制成。所述耐火透气中心座底面对应凹槽处设置有单头或者多头螺旋凹槽。所述耐火透气中心座顶面对应耐火透气平板处设置有同心圆环槽。所述底盘通过加强管与进气管焊接,加强管直径大于进气管直径。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专利技术的吹气耐火元件,在现有技术的基础上,通过在底盘上设置花瓣形凹槽,增大了耐火透气中心座与底盘间气室的体积,在保证结构强度的前提下提高了提起的流量和通过率;同时在底盘和进气管之间增加一个大直径加强管,保证了底盘和进气管的连接结构强度,防止搬运和使用过程中脱落。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主视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底盘的俯视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耐火透气中心座底面图;图4是本专利技术耐火透气中心座顶面图。附图标记:1-圆锥形钢壳、2-进气管、3-耐火泥料、4-耐火透气中心座、5-耐火透气平板、6-底盘、7-凹槽、8-气室、9-螺旋凹槽、10-同心圆环槽、11-加强管。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说明。实施例1。本专利技术一种改良型炼钢用吹气耐火元件的实施例,如图1和图2所示,包括圆锥形钢壳1和其底部的进气管2,圆锥形钢壳1内设置有耐火泥料3、耐火透气中心座4和耐火透气平板5,所述圆锥形钢壳1的底部设置有底盘6,底盘6与进气管2连接,底盘6内侧设置有凹槽7与耐火透气中心座4形成气室8,凹槽7为沿圆周方向均布的多个花瓣形,每个花瓣形成一个气室,相邻花瓣之间设有加强筋,凹槽7采用一次冲压成型在底盘上制成。为了提高底盘和进气管的连接结构强度,防止搬运和使用过程中脱落,底盘6通过加强管11与进气管2焊接,加强管11直径大于进气管2直径。实施例2。参见图3,本实施例的炼钢用吹气耐火元件,与前述实施例不同的是:所述耐火透气中心座4底面对应凹槽处设置有单头螺旋凹槽9,使多个气室8之间的气体联通,使气体流通更均匀,同时增大气室体积,提高通过率。实施例3。参见图4,本实施例的炼钢用吹气耐火元件,与前述实施例不同的是:所述耐火透气中心座4顶面对应耐火透气平板处设置有同心圆环槽10,气体通过耐火中心座4过滤进入同心圆环槽10,使气体分散均匀后再通过耐火平板2吹入钢液中,使气体流通更均匀。本专利技术炼钢用吹气耐火元件,耐火透气中心座5采用铬钢玉材质,经振动成型、干燥、烧成后,气孔率控制在27-35%,以确保有适宜的透气性。梯形耐火透气平板2采用常规的铬钢玉材质,经机压成型、干燥、烧成后,气孔率控制在12-20%,强度控制在70-110Mpa,通过机械磨床在其端面开出螺旋凹槽9和或同心圆环槽10,提高透气均匀性和通过率。具体实施方式是对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说明而非限制,对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专利技术实质内容的情况下对结构做进一步变换,而所有这些变换都应属于本专利技术所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改良型炼钢用吹气耐火元件,包括圆锥形钢壳和其底部的进气管,圆锥形钢壳内设置有耐火泥料、耐火透气中心座和耐火透气平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圆锥形钢壳的底部设置有底盘,底盘与进气管连接,底盘内侧设置有凹槽与耐火透气中心座形成气室。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改良型炼钢用吹气耐火元件,包括圆锥形钢壳和其底部的进气管,圆锥形钢壳内设置有耐火泥料、耐火透气中心座和耐火透气平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圆锥形钢壳的底部设置有底盘,底盘与进气管连接,底盘内侧设置有凹槽与耐火透气中心座形成气室。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改良型炼钢用吹气耐火元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凹槽为沿圆周方向均布的多个花瓣形,每个花瓣形成一个气室,相邻花瓣之间设有加强筋。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改良型炼钢用吹气耐火...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吕培中高志永
申请(专利权)人:河南省伯马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河南,4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