刹车片称料机立式绞龙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0558158 阅读:25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3-14 03:5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刹车片称料机立式绞龙装置,包括壳体、传动组件、绞龙驱动装置、一根精加绞龙和两根粗加绞龙;壳体的进料端设置有进料室,两根粗加绞龙和一根精加绞龙轴线平行可转动的安装在壳体上,且精加绞龙的叶片旋向与粗加绞龙的叶片旋向相反;两根粗加绞龙朝向出料端的一端均插装在粗加绞龙管内,精加绞龙朝向出料端的一端插装在精加绞龙管内;绞龙驱动装置安装在壳体的一端且其输出转轴与精加绞龙转轴同轴固连;传动组件包括主动齿轮和两个从动齿轮,主动齿轮固装在输出转轴上,且与分别安装在两根粗加绞龙转轴上的从动齿轮相啮合。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用于解决现有技术中现有的刹车片称料机绞龙占用空间大,不便于实现自动化控制的问题。

Vertical Winch Device of Brake Pad Weighing Machine

The utility model provides a vertical winch device of a brake pad weighing machine, which comprises a shell, a transmission component, a winch driving device, a fine winch and two coarse winches; the feeding end of the shell is provided with a feeding chamber, two coarse winches and one fine winch are installed on the shell with parallel and rotational axes, and the blade rotation direction of the fine winch is opposite to the blade rotation direction of the coarse winch. Two rough winch toward the outlet end are inserted in the rough winch tube, and one end of the fine winch toward the outlet end is inserted in the fine winch tube; the winch driving device is installed at one end of the shell and its output shaft is coaxially connected with the fine winch shaft; the transmission components include the driving gear and two driven gears, and the driving gear is fixed on the output shaft and is installed separately with the fine winch shaft. The driven gears mounted on two rough winch shafts engage each other. The utility model is used to solve the problem that the winch of the existing brake pad weighing machine in the prior art occupies large space and is not easy to realize automatic control.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刹车片称料机立式绞龙装置
本技术涉及刹车片称料领域,尤其是一种刹车片称料机立式绞龙装置。
技术介绍
在刹车片制作领域,多通过刹车片称料机绞龙来将混合好的摩擦材料投放到模腔内,现有的刹车片称料机绞龙加料装置多为单条绞龙加料或多条绞龙并排加料,这种绞龙加料装置都有多个驱动装置控制,占用空间大,能耗高,检修维护不方便,也不便于实现自动化控制。尤其是现有的刹车片称料机绞龙加料装置,无法在转速不变的情况下实现输送量的调节,输送效率和称量精度也无法兼顾,因此需要一种新的刹车片称料机绞龙加料装置来提高输送效率的同时兼顾称量精度。
技术实现思路
鉴于以上所述现有技术的缺点,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刹车片称料机立式绞龙装置,用于解决现有技术中现有的刹车片称料机绞龙占用空间大,能耗高,也不便于实现自动化控制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及其他相关目的,本技术提供一种刹车片称料机立式绞龙装置,包括壳体、传动组件、绞龙驱动装置、一根精加绞龙和两根粗加绞龙;所述壳体的进料端设置有进料室,两根所述粗加绞龙和一根所述精加绞龙轴线平行可转动的安装在所述壳体上,且所述精加绞龙的叶片旋向与所述粗加绞龙的叶片旋向相反;两根所述粗加绞龙朝向所述出料端的一端均插装在所述粗加绞龙管内,所述精加绞龙朝向所述出料端的一端插装在所述精加绞龙管内;所述绞龙驱动装置安装在所述壳体的一端且其输出转轴与精加绞龙转轴同轴固连;所述传动组件包括主动齿轮和两个从动齿轮,所述主动齿轮固装在所述精加绞龙转轴或所述输出转轴上,且与分别安装在两根粗加绞龙转轴上的从动齿轮相啮合。优选地,所述壳体的出料端还固连有储料仓,所述粗加绞龙管和所述精加绞龙管的排料口均与所述储料仓相连通。进一步地,所述储料仓的下部设置有出料口,所述出料口上安装有能够在直线移动驱动装置驱动下直线移动将所述出料口打开或关闭的插板。更进一步地所述直线移动驱动装置为气缸。更进一步地,所述刹车片称料机立式绞龙装置装置还包括称量控制系统,所述称量控制系统包括称量传感器和控制器,所述称量传感器与所述控制器通讯连接,所述控制器分别与所述绞龙驱动装置和所述直线移动驱动装置通讯连接。更进一步地,两个所述粗加绞龙的轴线位于同一水平面上,所述精加绞龙位于两粗加绞龙的下方,所述粗加绞龙管伸入所述储料仓内的长度大于所述精加绞龙管伸入所述储料仓内的长度。更进一步地,所述插板关闭时对应所述精加绞龙管端部的位置设置有排料小口。更进一步地,所述精加绞龙管端部的前方设置有与所述排料小口相对应的挡料板。优选地,所述主动齿轮和所有的所述从动齿轮外部还设置有齿轮箱。优选地,两粗加绞龙上的叶片错位咬合。如上所述,本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本技术可以通过同一绞龙驱动装置的正反转来使壳体内的粗加绞龙和精加绞龙分别工作,从而实现同一绞龙驱动装置对粗加绞龙和精加绞龙的分时段分批控制,节约了空间,提高了效率,并且便于实现自动化控制。本技术中的粗加绞龙管和精加绞龙管均可以独立排料,但考虑到绞龙驱动装置的启停有惯性,会对称料机的精度有影响,在所述壳体的出料端还设置有储料仓。粗加绞龙管与精加绞龙管的排料口均与所述储料仓相连通,所述储料仓的下部设置有出料口,所述出料口上安装有能够直线移动将所述出料口打开或关闭的插板。这样可以保证当控制器收到称料系统的重量反馈信号时,立即关闭插板,并停止绞龙驱动电机,由于惯性落入储料仓的多余物料被隔离在储料仓内,待下次称料时使用。下次称料时,先打开插板,下落这部分料,然后粗加绞龙运转,精加绞龙再运转。然后信号反馈满足重量后,关闭插板,停止绞龙驱动电机运转,形成控制循环。这样可以实现同一绞龙驱动装置在不同的时段分别驱动粗加绞龙组和精加绞龙,满足不同时段的不同输送需求和精度需求。为了更好的实现自动化控制,本技术中的所述插板通过直线移动驱动装置驱动,并且本技术还设置有称量控制系统,所述称量控制系统包括称量传感器和控制器,所述称量传感器为外购件,其型号和安装位置不受限定,只要能对储料仓排出的物料量进行称重并进行信号反馈即可,所述称量传感器与所述控制器通讯连接,所述控制器分别和所述直线移动驱动装置、所述绞龙驱动装置通讯连接。这样当储料仓内的称量传感器达到设定的预警重量之前,可以通过绞龙驱动装置驱动输送量较大的两个粗加绞龙工作,当称量传感器达到设定的预警重量时,称量传感器向控制器发出信号,控制器接收称量传感器的信号,从而控制绞龙驱动装置反向旋转,输送量较大的两粗加绞龙停止工作,输送量较小的精加绞龙开始工作,直至摩擦材料达到设定的重量。这样既可以保证在未达到设定预警重量之前能够快速大输送量输送,又能保证在达到设定预警重量时能够启动小输送量的精加绞龙工作,既能保证输送效率又能保证称量精度。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的主剖视图;图3为图2中的A-A向剖视图。图中:1、壳体2、传动组件3、绞龙驱动装置4、精加绞龙5、粗加绞龙6、气缸11、进料室12、粗加绞龙管13、精加绞龙管14、储料仓21、主动齿轮22、从动齿轮23、齿轮箱31、输出转轴141、插板142、挡料板1411、排料小口具体实施方式说明书附图所绘示的结构、比例、大小等,均仅用以配合说明书所揭示的内容,以供熟悉此技术的人士了解与阅读,并非用以限定本技术可实施的限定条件,故不具技术上的实质意义,任何结构的修饰、比例关系的改变或大小的调整,在不影响本技术所能产生的功效及所能达成的目的下,均应仍落在本技术所揭示的
技术实现思路
所能涵盖的范围内。同时,本说明书中所引用的如“上”、“下”、“前”、“后”、“中间”等用语,亦仅为便于叙述的明了,而非用以限定本技术可实施的范围,其相对关系的改变或调整,在无实质变更
技术实现思路
下,当亦视为本技术可实施的范畴。如图1-3所示,本技术为一种刹车片称料机立式绞龙装置,包括壳体1、传动组件2、绞龙驱动装置3、一根精加绞龙4和两根粗加绞龙5;壳体1的进料端设置有进料室11,壳体1的出料端设置有粗加绞龙管12和精加绞龙管13,两根粗加绞龙5和一根精加绞龙4轴线平行可转动的安装在壳体1上,且精加绞龙4的叶片旋向与粗加绞龙5的叶片旋向相反;两根粗加绞龙5朝向出料端的一端均插装在粗加绞龙管12内,精加绞龙4朝向出料端的一端插装在精加绞龙管13内;绞龙驱动装置3安装在壳体1的一端且其输出转轴31与精加绞龙4转轴同轴固连;传动组件2包括主动齿轮21和两个从动齿轮22,主动齿轮21固装在输出转轴31上,且与分别安装在两根粗加绞龙5转轴上的从动齿轮22相啮合。本技术在绞龙驱动装置3正转时,两根粗加绞龙5的叶片旋向与旋转方向相匹配从而将壳体1进料室11内的摩擦材料经粗加绞龙管12快速排出,而精加绞龙4的叶片旋向与旋向不向匹配,起不到输送效果,当输送的摩擦材料量达到一定值时,使绞龙驱动装置3反转,从而使两根粗加绞龙5停止输送,使精加绞龙4工作从而实现小输送量输送。本技术可以通过同一绞龙驱动装置3的正反转来使壳体1内的粗加绞龙5和精加绞龙4分别输送,从而实现同一绞龙驱动装置3对粗加绞龙5和精加绞龙4的分时段分批控制,节约了空间,提高了效率,并且便于实现自动化控制。本技术中的粗加绞龙管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刹车片称料机立式绞龙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传动组件、绞龙驱动装置、一根精加绞龙和两根粗加绞龙;所述壳体的进料端设置有进料室,所述壳体的出料端设置有粗加绞龙管和精加绞龙管,两根所述粗加绞龙和一根所述精加绞龙轴线平行可转动的安装在所述壳体上,且所述精加绞龙的叶片旋向与所述粗加绞龙的叶片旋向相反;两根所述粗加绞龙朝向所述出料端的一端均插装在所述粗加绞龙管内,所述精加绞龙朝向所述出料端的一端插装在所述精加绞龙管内;所述绞龙驱动装置安装在所述壳体的一端且其输出转轴与精加绞龙转轴同轴固连;所述传动组件包括主动齿轮和两个从动齿轮,所述主动齿轮固装在所述精加绞龙转轴或所述输出转轴上,且与分别安装在两根粗加绞龙转轴上的从动齿轮相啮合。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刹车片称料机立式绞龙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传动组件、绞龙驱动装置、一根精加绞龙和两根粗加绞龙;所述壳体的进料端设置有进料室,所述壳体的出料端设置有粗加绞龙管和精加绞龙管,两根所述粗加绞龙和一根所述精加绞龙轴线平行可转动的安装在所述壳体上,且所述精加绞龙的叶片旋向与所述粗加绞龙的叶片旋向相反;两根所述粗加绞龙朝向所述出料端的一端均插装在所述粗加绞龙管内,所述精加绞龙朝向所述出料端的一端插装在所述精加绞龙管内;所述绞龙驱动装置安装在所述壳体的一端且其输出转轴与精加绞龙转轴同轴固连;所述传动组件包括主动齿轮和两个从动齿轮,所述主动齿轮固装在所述精加绞龙转轴或所述输出转轴上,且与分别安装在两根粗加绞龙转轴上的从动齿轮相啮合。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刹车片称料机立式绞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的出料端还固连有储料仓,所述粗加绞龙管和所述精加绞龙管的排料口均与所述储料仓相连通。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刹车片称料机立式绞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储料仓的下部设置有出料口,所述出料口上安装有能够在直线移动驱动装置驱动下直线移动将所述出料口打开或关闭的插板。4.根据权利要求...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贾忠民高春玲王振艾宪亭刘卫亮路和平
申请(专利权)人:山东金麒麟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