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李泽朋专利>正文

工程车辆翻车和落物保护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0557563 阅读:31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3-14 03: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工程车辆翻车和落物保护装置,包括架体,顶部护板,顶板槽,中间固定槽,固定夹块,活动夹块,内边槽,固定槽,架轮槽,架轮卡块,辅助轮,自锁转轴,线轮,车斗夹扣和夹扣挂钩;所述架体外端顶部一体式设置有顶部护板,且顶部护板顶部内侧开设有顶板槽;所述架体一侧中间开设有中间固定槽,且中间固定槽顶部一体式设置有固定夹块,且固定夹块底部通过螺纹连接设置有活动夹块;通过设置有顶部挡板,伸缩挡板和减震器A,为保护装置提供了良好的减震抗砸的能力,提升了车辆的安全性,且通过减震减少了顶部挡板的损伤,有利于延长顶部挡板的使用寿命,并且,通过配合伸缩挡板可以调整保护面,适用于不同的车型。

Protective device for overturning and falling objects of construction vehicles

The invention provides a protective device for overturning and falling objects of Engineering vehicles, including a frame, a top guard plate, a roof slot, a middle fixing slot, a fixing clamp block, a movable clamp block, an inner slot, a fixing slot, a frame wheel slot, a frame wheel clamp block, an auxiliary wheel, a self-locking rotating shaft, a wire wheel, a bucket clamp and a clamping hook; the top of the outer end of the frame is integrally provided with a top guard plate and a top guard plate top. The inner part of the frame body is provided with a roof groove; the middle fixed groove is arranged in the middle of one side of the frame body, and the top of the middle fixed groove is integrated with a fixed clamp block, and the bottom of the fixed clamp block is connected by threads with a movable clamp block; by setting a top baffle, a telescopic baffle and a shock absorber, the protection device provides a good shock absorption and anti-smash ability, and improves the safety of the vehicle. The damage of the top baffle is reduced by shock absorption, and the service life of the top baffle is prolonged. Moreover, the protective surface can be adjusted by matching the expansion baffle, which is suitable for different types of vehicles.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工程车辆翻车和落物保护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工程车辆防护
,更具体地说,特别涉及一种工程车辆翻车和落物保护装置。
技术介绍
在工地建筑施工过程中,需要通过工程车辆将建筑材料运输至施工地,在施工过程中,施工建筑可能掉落坠物造成车辆损坏,并且,车辆在行驶中可能因为建筑地的凹凸不平造成侧翻,因此,建筑中逐渐开设使用翻车和落物保护装置。基于上述,本专利技术人发现,常用的翻车和落物保护装置主要通过外部安装设置于车辆顶部,通过挡板保护车辆避免落物撞击,这种方法防护能力一般,且对于挡板的损伤较大,需要频繁更换,并且对于翻车的保护能力有限,保护结构占用较多空间,且不能根据车辆的行驶地点进行结构改变。于是,有鉴于此,针对现有的结构及缺失予以研究改良,提供一种工程车辆翻车和落物保护装置,以期达到更具有更加实用价值性的目的。
技术实现思路
(一)技术问题综上所述,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工程车辆翻车和落物保护装置,通过结构与功能性的改进,以解决防护能力一般,且对于挡板的损伤较大,需要频繁更换,并且对于翻车的保护能力有限,保护结构占用较多空间,且不能根据车辆的行驶地点进行结构改变的问题。(二)技术方案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工程车辆翻车和落物保护装置,用于对工程车辆进行防护和扶持。在本专利技术提供的工程车辆翻车和落物保护装置中,具体包括:架体,顶部护板,顶板槽,中间固定槽,固定夹块,活动夹块,内边槽,固定槽,架轮槽,架轮卡块,收线孔,顶部挡板,伸缩挡板,减震器A,间隙挡板,伸缩挂钩板,架体固定块,伸缩夹块,螺栓夹块,伸缩杆,插块,减震轮架,减震器B,辅助轮,自锁转轴,线轮,车斗夹扣和夹扣挂钩;所述架体外端顶部一体式设置有顶部护板,且顶部护板顶部内侧开设有顶板槽;所述架体一侧中间开设有中间固定槽,且中间固定槽顶部一体式设置有固定夹块,且固定夹块底部通过螺纹连接设置有活动夹块;所述架体外端底部两侧开设有两组内边槽,且架体外端贯穿内边槽开设有两组固定槽。优选地,所述顶板槽内活动设置有顶部挡板,且顶部挡板外端通过顶丝固定设置有伸缩挡板;所述顶部挡板底部与顶部挡板顶部中间通过焊接固定设置有多组减震器A。优选地,所述架体顶部内侧通过转轴活动设置有间隙挡板,且间隙挡板一端通过开设方形槽活动设置有伸缩挂钩板。优选地,所述内边槽内均通过螺栓穿过固定槽活动设置有架体固定块,且架体固定块外端均开设方形槽并通过顶丝固定设置有伸缩夹块,且伸缩夹块顶部均通过螺栓固定设置有螺栓夹块。优选地,所述架体后侧底部外端通过转轴活动设置有两组伸缩杆,且伸缩杆外端通过顶丝固定设置有两组插块;所述架体与伸缩杆连接处外端均开设有两组架轮槽。优选地,所述伸缩杆外端均通过螺栓固定设置有减震轮架,且减震轮架外端均通过焊接固定设置有两组减震器B,且减震器B外端均通过焊接固定设置有辅助轮。优选地,所述架体两侧均一体式设置有架轮卡块,且架轮卡块中间开设有通孔;所述减震轮架一侧均一体式设置有卡扣结构,且卡扣中间均开设有通孔,且减震轮架可通过螺栓穿过架轮卡块通孔与卡扣通孔固定连接。优选地,所述架体后侧顶端均开设有两组收线孔,且收线孔外侧均活动设置有自锁转轴,且自锁转轴外端均通过过盈配合固定设置有线轮;所述车斗夹扣外端均活动设置有两组夹扣挂钩,且夹扣挂钩均通过捆绑设置吊带穿过收线孔活动设置于线轮外。(三)有益效果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工程车辆翻车和落物保护装置,通过设置有顶部挡板,伸缩挡板和减震器A,为保护装置提供了良好的减震抗砸的能力,提升了车辆的安全性,且通过减震减少了顶部挡板的损伤,有利于延长顶部挡板的使用寿命,并且,通过配合伸缩挡板可以调整保护面,适用于不同的车型。其次,间隙挡板和伸缩挂钩板的设置,进一步增加了保护装置的防护面,且伸缩挂钩板的结构无需调节,方便安装,有利于适应并保护不同车型的车头连接处。再者,固定夹块,架体固定块和车斗夹扣的设置,为保护装置提供了多种固定方式,有利于保护装置在不同车型的固定使用,为保护装置带来便利。另外,伸缩杆,插块,减震器B和辅助轮的设置,为保护装置提供了方便有效的防翻车功能,可以有效防止车辆侧翻,且通过伸缩杆和插块的配合方便调节辅助轮的受力宽度以及收放状态,方便保护装置根据适用场合自由选择,并且减震器B有利于保护装置在路况较差的地点使用。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主视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左视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架体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防翻车状态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A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B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图7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C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图8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安装结构示意图;在图1至图8中,部件名称或线条与附图编号的对应关系为:1-架体,101-顶部护板,102-顶板槽,103-中间固定槽,104-固定夹块,105-活动夹块,106-内边槽,107-固定槽,108-架轮槽,109-架轮卡块,110-收线孔,2-顶部挡板,201-伸缩挡板,202-减震器A,3-间隙挡板,301-伸缩挂钩板,4-架体固定块,401-伸缩夹块,402-螺栓夹块,5-伸缩杆,501-插块,6-减震轮架,601-减震器B,602-辅助轮,7-自锁转轴,701-线轮,702-车斗夹扣,703-夹扣挂钩。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专利技术,但不能用来限制本专利技术的范围。在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术语“上”、“下”、“左”、“右”、“内”、“外”、“前端”、“后端”、“头部”、“尾部”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专利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在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专利技术中的具体含义。请参考图1至图8。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工程车辆翻车和落物保护装置防护能力一般,且对于挡板的损伤较大,需要频繁更换,并且对于翻车的保护能力有限,保护结构占用较多空间,且不能根据车辆的行驶地点进行结构改变的问题,本专利技术提出了一种工程车辆翻车和落物保护装置,用于对工程车辆进行防护和扶持,包括:架体1,顶部护板101,顶板槽102,中间固定槽103,固定夹块104,活动夹块105,内边槽106,固定槽107,架轮槽108,架轮卡块109,收线孔110,顶部挡板2,伸缩挡板201,减震器A202,间隙挡板3,伸缩挂钩板301,架体固定块4,伸缩夹块401,螺栓夹块402,伸缩杆5,插块501,减震轮架6,减震器B601,辅助轮602,自锁转轴7,线轮701,车斗夹扣702和夹扣挂钩703;架体1外端顶部一体式设置有顶部护板101,且顶部护板101顶部内侧开设有顶板槽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工程车辆翻车和落物保护装置,用于对工程车辆进行防护和扶持,其特征在于,包括:架体(1),顶部护板(101),顶板槽(102),中间固定槽(103),固定夹块(104),活动夹块(105),内边槽(106),固定槽(107),架轮槽(108),架轮卡块(109),收线孔(110),顶部挡板(2),伸缩挡板(201),减震器A(202),间隙挡板(3),伸缩挂钩板(301),架体固定块(4),伸缩夹块(401),螺栓夹块(402),伸缩杆(5),插块(501),减震轮架(6),减震器B(601),辅助轮(602),自锁转轴(7),线轮(701),车斗夹扣(702)和夹扣挂钩(703);所述架体(1)外端顶部一体式设置有顶部护板(101),且顶部护板(101)顶部内侧开设有顶板槽(102);所述架体(1)一侧中间开设有中间固定槽(103),且中间固定槽(103)顶部一体式设置有固定夹块(104),且固定夹块(104)底部通过螺纹连接设置有活动夹块(105);所述架体(1)外端底部两侧开设有两组内边槽(106),且架体(1)外端贯穿内边槽(106)开设有两组固定槽(107)。

【技术特征摘要】
1.工程车辆翻车和落物保护装置,用于对工程车辆进行防护和扶持,其特征在于,包括:架体(1),顶部护板(101),顶板槽(102),中间固定槽(103),固定夹块(104),活动夹块(105),内边槽(106),固定槽(107),架轮槽(108),架轮卡块(109),收线孔(110),顶部挡板(2),伸缩挡板(201),减震器A(202),间隙挡板(3),伸缩挂钩板(301),架体固定块(4),伸缩夹块(401),螺栓夹块(402),伸缩杆(5),插块(501),减震轮架(6),减震器B(601),辅助轮(602),自锁转轴(7),线轮(701),车斗夹扣(702)和夹扣挂钩(703);所述架体(1)外端顶部一体式设置有顶部护板(101),且顶部护板(101)顶部内侧开设有顶板槽(102);所述架体(1)一侧中间开设有中间固定槽(103),且中间固定槽(103)顶部一体式设置有固定夹块(104),且固定夹块(104)底部通过螺纹连接设置有活动夹块(105);所述架体(1)外端底部两侧开设有两组内边槽(106),且架体(1)外端贯穿内边槽(106)开设有两组固定槽(107)。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工程车辆翻车和落物保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顶板槽(102)内活动设置有顶部挡板(2),且顶部挡板(2)外端通过顶丝固定设置有伸缩挡板(201);所述顶部挡板(2)底部与顶部挡板(2)顶部中间通过焊接固定设置有多组减震器A(202)。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工程车辆翻车和落物保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架体(1)顶部内侧通过转轴活动设置有间隙挡板(3),且间隙挡板(3)一端通过开设方形槽活动设置有伸缩挂钩板(301)。4.根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泽朋邓正泉伏高印
申请(专利权)人:李泽朋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