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有筛光布面的百叶帘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055749 阅读:253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具有筛光布面的百叶帘,其特征在于,包含有:    一上横杆,用以横向设置于窗户顶缘位置;    一下横杆,呈横向位于该上横杆下方;    至少二定位绳组,各定位绳组包含有一前绳及一后绳,该前绳及该后绳均呈纵向连结于该上横杆及该下横杆之间;    若干遮光叶片,材质为布类,各呈长条片状,是分别呈左右向延伸而并列于该上横杆及该下横杆之间,且是介于各该定位绳组的前绳及后绳之间;各该遮光布片的二长侧边设有一沿缘边延伸的支撑骨,该二支撑骨分别与各该定位绳组的前绳及后绳形成连结;    若干筛光垂片,材质为布类,各呈长条片状,长度约与该遮光叶片相等,各该筛光垂片的一长侧边连接于其中一该遮光叶片的前缘或后缘,布面自然下垂,使该等筛光垂片在该等遮光叶片的前侧或后侧至少其中一侧接续成一纵向延伸的布面;以及    一控制装置。(*该技术在2013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是与窗帘有关,更详而言之,是关于一种具有筛光布面的百叶帘
技术介绍
横叶式百叶帘除了可供使用者控制叶片往下伸展或往上缩合,通常还可供人控制叶片的倾斜角度,借以调整成所需的遮蔽效果。一般百叶帘的叶片大多是以塑胶或竹片等不透光(或透光率低)的材质制成,当叶片被调整成叶面直立时即形成全面遮蔽,当叶片并非直立时,叶片间的空隙呈现透空状态,光线仍可直接射入,室内外亦可直接通视,因此,已有百叶帘有时难以调整出适切的遮蔽效果。图13、图14所示是一种已有的具有筛光布面的百叶帘90(注该二图分别为其分解及组合图),该百叶帘90是在塑胶(或木质)叶片91上分别接合一透光率较高的布片92,各布片92具有一叠合于叶片91顶面的接合面93,以及一由接合面93前缘往下垂展的筛光面94;借此,如图14所示,而该等布片92的筛光面94可接续成一罩覆于该等叶片91前侧的轻薄布面,借此达到适切的筛光及遮蔽效果,并为室内营造一种高雅别致的格调。然而,上述已有百叶帘90的叶片91及布片92是以异类材料分别制作,再以交错方式依序套接组装,其结构较为复杂、组制较为麻烦;而且,各布片92是以一面积同于叶片91的接合面93叠合在叶片91上方,用料方面较为浪费;总而言之,上述已有百叶帘90虽能达到预期效果,但其生产成本较高,有待进一步改进。再者,上述已有百叶帘90当中的叶片91不外乎是以塑胶、木材(竹材)或金属等低透光率的材料所制成,其会将光线(及视线)完全阻隔,因此使用者调整窗帘状态时,基本上仅是在决定窗户预定局部在某角度下透光与否,此般遮蔽效果可谓非黑即白——看得到或看不到,并无法呈现柔和朦胧的透光感。新型内容本技术的主要目的即在提供一种具有筛光布面的百叶帘,其结构较为筒单、生产成本较低。本技术的另一目的乃在提供一种具有筛光布面的百叶帘,其筛光、遮蔽效果较为柔和,能使视觉感受较为劲松舒缓,室内气氛更显优雅别致。为达成前揭目的,本技术提供的具有筛光布面的百叶帘,包含有一上横杆,用以横向设置于窗户顶缘位置;一下横杆,呈横向位于该上横杆下方;至少二定位绳组;各定位绳组包含有一前绳及一后绳,该前绳及该后绳均呈纵向连结于该上横杆及该下横杆之间;若干遮光叶片,材质为布类,各呈长条片状,是分别呈左右向延伸而并列于该上横杆及该下横杆之间,且是介于各该定位绳组的前绳及后绳之间;各该遮光布片的二长侧边设有一沿缘边延伸的支撑骨,该二支撑骨分别与各该定位绳组的前绳及后绳形成连结;若干筛光垂片,材质为布类,各呈长条片状,长度约与该遮光叶片相等,各该筛光垂片的一长侧边连接于其中一该遮光叶片的前缘或后缘,布面自然下垂,使该等筛光垂片在该等遮光叶片的前侧或后侧至少其中一侧接续成一纵向延伸的布面;一控制装置,可供使用者控制而将该下横杆拉高或降低,借以使该等遮光叶片往上缩合或往下伸展,并可控使各该定位绳组的前绳及后绳沿纵向相对错移,借以带动该等遮光叶片偏斜。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第一较佳实施例的立体局部分解图;图2是本技术第二较佳实施例的立体组合图;图3是本技术第一较佳实施例对应图2状态的侧视图,其中的遮光叶片的布面呈水平状态;图4是本技术第一较佳实施例的侧视图,显示遮布横片的布面呈倾斜的状态;图5是本技术第一较佳实施例的侧视图,显示遮光叶片叠合的状态;图6是本技术第二较佳实施例的立体局部分解图;图7是本技术第二较佳实施例的侧视图;图8是本技术第三较佳实施例的立体图; 图9是本技术第三较佳实施例对应图8状态的侧视图,其中的遮光叶片的布面呈水平状态;图10是本技术第三较佳实施例的侧视图,显示遮光叶片的布光面呈倾斜的状态;图11是本技术第三较佳实施例的侧视图,姬示遮光叶片卷收过程中的状态;图12是本技术第四较佳实施例的侧视图;图13是一种已有的窗帘的立体分解图;以及图14是第图的已有的窗帘的立体组合图。具体实施方式兹配合附图举若干较佳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详细说明如下请先参阅图1至图3,本技术『具有筛光布面的百叶帘』的第一较佳实施例在图中的代表符号为10,其包含有一上横杆12,为一中空框条,横向固定于墙壁上的窗户顶缘位置。一下横杆14,呈横向位于该上横杆12下方。二定位绳组16,各包含纵向延伸且前后相对的一前绳17及一后绳18,前绳17及后绳18的顶端均设于该上横杆12内部(后详),底端则固定于该下横杆14。该二定位绳组16相对于上、下横杆12、14是呈一左一右对称设置;依窗户横宽尺寸,亦可设置更多定位绳组。若干遮光叶片22,材质为透光率相对较低的布料,各呈长条片状。该等叶片22是分别呈左右向延伸而并列于该上横杆12及该下横杆14之间,且介于该二定位绳组16的前绳17及后绳18之间。各叶片22的二长侧边均利用车缝方式造出一沿缘边延伸的管袋23,各管袋23内分别容置一塑胶材质支撑骨24,使得布质叶片22的长侧边能大致维持直形;当然,支撑骨亦可用粘接等其他方法固定于遮光叶片缘边。该二支撑骨24分别与前绳17及后绳18形成连结,在本实施例中,遮光叶片22的管袋23于适当位置形成缺口(图中未示)以使支撑骨24局部露出,而前绳17及后绳18的绳身上形成有若干等间分布的小环圈(图中未示)一一透过前述缺口环套于支撑骨24(注此为常用结构),借此与支撑骨24连结,使该等叶片22得以受该二定位绳组16维持而呈等间并列,且叶片22的布面得以保持撑张状态。各叶片22的布面上设有左右二穿孔25。若干筛光垂片26,数量与遮光叶片22相等,材质为透光率相对较高的布料,亦呈长条片状,且长度同于遮光叶片22。各垂片26是将其中一长侧边缝合于一叶片22的前缘(意指朝向室内的侧缘),另一长侧边则亦借车缝方式造出一管袋27并包容一支撑骨28。请参阅图3,各垂片26的布面自然下垂,且其布面宽度(D1)略大于相邻二叶片22之间距(D2)(亦即前绳、后绳上的前述环圈的间隔),换言之,垂片26下垂时其底缘是略低于下方的叶片22前缘,亦即局部叠接于次一垂片26的顶缘前方,借此,该等垂片26可在该等叶片22前侧(室内一侧)接续成一沿竖向延伸的筛光布面29,如图2所示。同理,本技术亦可在各遮光叶片后缘接合一筛光垂片,以在叶片后侧(靠窗一侧)形成一布面。二悬吊绳32,一左一右对称设置,各悬吊绳32是纵向贯穿该等遮光叶片22的穿孔25,顶端设于该上横杆12内部(后详),底端固定于该下横杆14。一控制装置34,包含一升降控制机构35及一倾斜控制机构36,其中,该升降控制机构35能供使用者控制而将该下横杆14拉高或降低,借以使该等遮光叶片22往上缩合或往下伸展,该倾斜控制机构36能供控制而使该二定位绳组16的前绳17及后绳18沿纵向相对错移,借以带动该等遮光叶片22偏斜。本实施例中的控制装置为已有结构,即,该上横杆12内部枢设有二连动杆(图中未示),各连动杆上设有左右二卷筒,前述二悬吊绳32的顶端是连结于其中一连动杆的二卷筒上,各定位绳组16的前绳17及后绳18则连结于另一连动杆的卷筒相对二侧,此外,该上横杆12一端设有可分别驱转该二连动杆的拉绳组37及珠链组38,如此构成前述升降控制机构35及倾斜控制机构36(注此控制装置为已有结构,且非关本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粘铭
申请(专利权)人:亿丰综合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