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感控智能化通风的建筑门窗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0541274 阅读:37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3-09 14:03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建筑门窗设备领域,具体为一种感控智能化通风的建筑门窗结构,包括门窗框架、微型电动推杆、中控器、温度感应器、湿度感应器和显示器,所述门窗框架的内侧均匀排列调节扇叶,所述调节扇叶的内侧横侧固定插接转动轴,所述转动轴的两端均活动插接在支撑壳体的内侧,所述转动轴的左端均活动连接传动杆,所述传动杆的顶端连接微型电动推杆,所述微型电动推杆安装在门窗框架的内侧左顶端,所述门窗框架的上、下两组横架内侧设置为坡度架,本发明专利技术能够有效的通过控制调节扇叶智能化控制作用实现对通风效果的控制作用,并且实现门窗框架的排水清洗作用,能够保证门框的长久使用效果。

A Sensory-Controlled Intelligent Ventilation Architectural Door and Window Structure

The invention relates to the field of building doors and windows equipment, in particular to a sensitized and intelligent ventilation structure of building doors and windows, which comprises a door and windows frame, a micro electric push rod, a central controller, a temperature sensor, a humidity sensor and a display. The inside of the door and window frame is evenly arranged with adjusting fan blades, and the inside and lateral sides of the adjusting fan blades are fixed and inserted with rotating shafts, and both ends of the rotating shaft are movable. Inserted in the inner side of the supporting shell, the left end of the rotating shaft is movably connected with the transmission rod, and the top end of the transmission rod is connected with the micro-electric push rod. The micro-electric push rod is installed at the inner left top of the door and window frame. The inner side of the upper and lower two groups of cross frames of the door and window frame are arranged as gradient frames. The invention can effectively realize the intelligent control of the regulating fan blade. The control function of ventilation effect and the drainage and cleaning function of the door and window frame can ensure the long-term use effect of the door fram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感控智能化通风的建筑门窗结构
本专利技术涉及建筑门窗设备领域,具体为一种感控智能化通风的建筑门窗结构。
技术介绍
门窗按其所处的位置不同分为围护构件或分隔构件,有不同的设计要求要分别具有保温、隔热、隔声、防水、防火等功能,新的要求节能,寒冷地区由门窗缝隙而损失的热量,占全部采暖耗热量的25%左右。门窗的密闭性的要求,是节能设计中的重要内容。门和窗是建筑物围护结构系统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作用之二:门和窗又是建筑造型的重要组成部分(虚实对比、韵律艺术效果,起着重要的作用)所以它们的形状、尺寸、比例、排列、色彩、造型等对建筑的整体造型都要很大的影响。现在门窗的基本设计要求:坚固耐久,开启灵活,关闭严密,便于维修、清洁,规格类型应符合建筑工业化的需求。例如中国专利申请号CN201420497840.9公开了一种用于建筑门窗过滤空气颗粒物的通风结构,建筑门窗中设有开孔,通风结构包括多层用于过滤空气中颗粒物的过滤层以及设于建筑门窗内侧且与开孔对齐布置的通风机;多层过滤层设置在建筑门窗的外侧上,且与开孔对齐布置,沿室外至室内的延伸方向,多层过滤层呈层叠布置,但是上述技术方案仍存在缺陷,首先通风结构控制缺少智能化控制效果,其次,门窗的排水结构存在缺陷,无法及时的排出雨水,基于此,本专利技术设计了一种感控智能化通风的建筑门窗结构,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感控智能化通风的建筑门窗结构,以解决上述技术方案存在的第一、通风结构控制缺少智能化控制效果;第二、门窗的排水结构存在缺陷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感控智能化通风的建筑门窗结构,包括门窗框架、微型电动推杆、中控器、温度感应器、湿度感应器和显示器,所述门窗框架的内侧均匀排列调节扇叶,所述调节扇叶的内侧横侧固定插接转动轴,所述转动轴的两端均活动插接在支撑壳体的内侧,所述转动轴的左端均活动连接传动杆,所述传动杆的顶端连接微型电动推杆,所述微型电动推杆安装在门窗框架的内侧左顶端,所述门窗框架的上、下两组横架内侧设置为坡度架,所述门窗框架上横架均匀设置有水流通孔,所述门窗框架的上横架表侧设置有十字槽,所述十字槽的两端均活动连接排出装置,所述门窗框架的下横架内侧设置有中控器,所述门窗框架的左侧从上而下依次设置有温度感应器、显示器和湿度感应器。优选的,所述排出装置包括外卡板、折形卡板、弹性件和擦板,所述外卡板的上表侧固定连接折形卡板,所述折形卡板的下端通过两组弹性件固定连接擦板。优选的,所述擦板的下表侧设置有一层橡胶擦。优选的,所述十字槽的中部外侧通过螺钉固定连接卡位板。优选的,所述温度感应器、湿度感应器和显示器均通过导线与中控器电性连接。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专利技术通过门窗框架、调节扇叶、支撑壳体、转动轴、传动杆、微型电动推杆、中控器、温度感应器、湿度感应器和显示器之间的连接配合,实现对门窗感控智能化通风的控制作用,能够有效的通过控制调节扇叶实现对通风效果的控制作用;通过水流通孔、坡度架、排出装置、外卡板、折形卡板、弹性件、擦板和十字槽之间的连接配合作用,实现门窗框架的排水清洗作用,能够保证门框的长久使用效果。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专利技术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剖视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门横架结构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排出装置结构图。附图中,各标号所代表的部件列表如下:1-门窗框架,2-调节扇叶,3-支撑壳体,4-转动轴,5-传动杆,6-微型电动推杆,7-水流通孔,8-坡度架,9-排出装置,91-外卡板,92-折形卡板,93-弹性件,94-擦板,10-十字槽,11-中控器,12-温度感应器,13-湿度感应器,14-显示器,15-卡位板。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请参阅图1-4,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感控智能化通风的建筑门窗结构,包括门窗框架1、微型电动推杆6、中控器11、温度感应器12、湿度感应器13和显示器14,门窗框架1的内侧均匀排列调节扇叶2,调节扇叶2的内侧横侧固定插接转动轴4,转动轴4的两端均活动插接在支撑壳体3的内侧,转动轴4的左端均活动连接传动杆5,传动杆5的顶端连接微型电动推杆6,微型电动推杆6安装在门窗框架1的内侧左顶端,门窗框架1的上、下两组横架内侧设置为坡度架8,门窗框架1上横架均匀设置有水流通孔7,门窗框架1的上横架表侧设置有十字槽10,十字槽10的两端均活动连接排出装置9,门窗框架1的下横架内侧设置有中控器11,门窗框架1的左侧从上而下依次设置有温度感应器12、显示器14和湿度感应器13。更进一步说明,排出装置9包括外卡板91、折形卡板92、弹性件93和擦板94,外卡板91的上表侧固定连接折形卡板92,折形卡板92的下端通过两组弹性件93固定连接擦板94,擦板94的下表侧设置有一层橡胶擦,有利于实现对门窗框架1的上横架内侧的清理作用,达到较好的门窗排水、清理效果;十字槽10的中部外侧通过螺钉固定连接卡位板15,有利于实现对排出装置9的限位移动作用,保护装置的完整稳定作用;温度感应器12、湿度感应器13和显示器14均通过导线与中控器11电性连接,实现稳定的电性连接作用,达到较有效的自动化控制作用。本实施例的一个具体应用为:接通电源,温度感应器12将室内温度的感应数据传递中控器11,中控器11将数据传递至显示器14,若室内温度偏高,中控器11控制微型电动推杆6伸缩运动,带动传动杆5上、下移动,传动杆5带动转动轴4转动,转动轴4的两端均活动插接在支撑壳体3的内侧,实现调节扇叶2的开启、闭合的通风作用;湿度感应器感应门窗框架1内腔的湿度,当湿度达到一定设定的程度时,湿度传感器将检测的数据传递给显示器14,显示器14将数据显示,表明门窗框架1的内腔湿度偏高,对门框框架1的结构具有腐蚀危害作用,梯形工作人员手动推动两组外卡板91,实现左、右推动清理作用,擦板94开始清出残留的预后水分,门窗框架1的上、下两组横架内侧设置为坡度架8,折形卡板92的下端通过两组弹性件93固定连接擦板94,实现对门窗框架1有效的清理作用;本专利技术能够有效的通过控制调节扇叶智能化控制作用实现对通风效果的控制作用并且实现门窗框架的排水清洗作用,能够保证门框的长久使用效果。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专利技术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以上公开的本专利技术优选实施例只是用于帮助阐述本专利技术。优选实施例并没有详尽叙述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感控智能化通风的建筑门窗结构,包括门窗框架(1)、微型电动推杆(6)、中控器(11)、温度感应器(12)、湿度感应器(13)和显示器(14),其特征在于:所述门窗框架(1)的内侧均匀排列调节扇叶(2),所述调节扇叶(2)的内侧横侧固定插接转动轴(4),所述转动轴(4)的两端均活动插接在支撑壳体(3)的内侧,所述转动轴(4)的左端均活动连接传动杆(5),所述传动杆(5)的顶端连接微型电动推杆(6),所述微型电动推杆(6)安装在门窗框架(1)的内侧左顶端,所述门窗框架(1)的上、下两组横架内侧设置为坡度架(8),所述门窗框架(1)上横架均匀设置有水流通孔(7),所述门窗框架(1)的上横架表侧设置有十字槽(10),所述十字槽(10)的两端均活动连接排出装置(9),所述门窗框架(1)的下横架内侧设置有中控器(11),所述门窗框架(1)的左侧从上而下依次设置有温度感应器(12)、显示器(14)和湿度感应器(13)。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感控智能化通风的建筑门窗结构,包括门窗框架(1)、微型电动推杆(6)、中控器(11)、温度感应器(12)、湿度感应器(13)和显示器(14),其特征在于:所述门窗框架(1)的内侧均匀排列调节扇叶(2),所述调节扇叶(2)的内侧横侧固定插接转动轴(4),所述转动轴(4)的两端均活动插接在支撑壳体(3)的内侧,所述转动轴(4)的左端均活动连接传动杆(5),所述传动杆(5)的顶端连接微型电动推杆(6),所述微型电动推杆(6)安装在门窗框架(1)的内侧左顶端,所述门窗框架(1)的上、下两组横架内侧设置为坡度架(8),所述门窗框架(1)上横架均匀设置有水流通孔(7),所述门窗框架(1)的上横架表侧设置有十字槽(10),所述十字槽(10)的两端均活动连接排出装置(9),所述门窗框架(1)的下横架内侧设置有中控器(11),所述门窗框架(1)的左侧从上...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崔庆
申请(专利权)人:合肥吴亦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安徽,3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