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管材退火的缓冲垫板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0539831 阅读:45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3-09 12:01
本发明专利技术介绍了一种用于管材退火的缓冲垫板,它包括底板,所述底板为3‑5mm厚度的不锈钢钢板,在底板的两侧分别设置有斜面,底板两侧的斜面相对于底板中心线对称设置,斜面沿水平方向的倾斜角度为65‑80°;在底板上套有钢丝网,所述钢丝网覆盖在底板上,钢丝网的两侧分别从上往下绕过底板上的斜面后固定在底板的底面上;在底板的上端面与钢丝网之间设置有钢丝缓冲层,钢丝缓冲层的厚度大于钢丝网的厚度,在底板的底面上还设有两个卡槽,卡槽为开口向下的门型结构,卡槽的顶部焊接固定在底板上。本发明专利技术的缓冲垫板采用了多层的复合结构,在保证刚性支撑的同时,还具有较好的韧性和缓冲空间,而且耐高温、不变形,制作成本也较低。

A Buffer Cushion Plate for Tube Annealing

The invention introduces a cushion cushion plate for annealing pipes, which includes a bottom plate, the stainless steel plate with a thickness of 3 5mm is provided with inclined planes on both sides of the bottom plate. The inclined planes on both sides of the bottom plate are symmetrically arranged with respect to the center line of the bottom plate, and the inclined angle of the inclined plane along the horizontal direction is 65 80 degrees. A steel wire mesh is sleeved on the bottom plate, and the steel wire mesh is covered on the bottom plate. The two sides of the wire mesh are fixed on the bottom of the bottom plate after passing the inclined surface of the bottom plate from top to bottom respectively. A steel wire buffer layer is arranged between the upper end face of the bottom plate and the steel wire mesh. The thickness of the steel wire buffer layer is greater than the thickness of the steel wire mesh. There are also two chucks on the bottom surface of the bottom plate. The chucks are door-shaped structures with openings down. The top of the chucks is welded and fixed on the bottom plate. The cushion pad of the invention adopts a multi-layer composite structure, while ensuring rigid support, it also has good toughness and cushion space, high temperature resistance, no deformation, and low production cost.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管材退火的缓冲垫板
本专利技术涉及铜管退火过程中的辅助工具,具体为一种用于管材退火的缓冲垫板,属于铜管加工

技术介绍
高精度铜管在制造业中具有较为广泛的应用,例如在空调冷凝器、射频电缆等领域,而随着铜管应用的越来越广泛,市场对于一些型材也有了更多的需求,例如直管、短管、方形管等。在生产这些型材类的铜管时,退火仍然是其中必不可少的工序之一。目前在对铜管进行退火时,是将拉拔成型后的铜管中间料放置在退火料架上,由退火料架将铜管运送到退火炉内,再进行高温退火处理。由于对铜管产品表面的光洁度具有较高的要求,因此在将铜管放置在退火料架上时,需要对底部的铜管进行防护处理,以防止铜管表面与料架接触而被划伤。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中的上述不足,本专利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解决现目前在将铜管放置在退火料架上时,铜管底部与料架接触挤压后容易被划伤的问题,而介绍一种能够避免铜管被料架划伤的缓冲垫板。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一种用于管材退火的缓冲垫板,其特征在于,包括底板,所述底板为3-5mm厚度的不锈钢钢板,在底板的两侧分别设置有斜面,底板两侧的斜面相对于底板中心线对称设置,所述斜面沿水平方向的倾斜角度为65-80°;在所述底板上套有钢丝网,所述钢丝网覆盖在底板上,钢丝网的两侧分别从上往下绕过底板上的斜面后固定在底板的底面上;在所述底板的上端面与钢丝网之间设置有钢丝缓冲层,所述钢丝缓冲层的厚度大于钢丝网的厚度,在所述底板的底面上还设有两个卡槽,所述的卡槽为开口向下的门型结构,所述卡槽的顶部焊接固定在底板上。本专利技术的缓冲垫板是一种专用于铜管生产中退火工艺的辅助设备,它结合了铜管在高温退火工艺中的耐高温需求、铜管表面的防摩擦需求以及与退火炉料架的精度尺寸匹配需求和企业的成本需求几个方面,通过综合分析和设计后,得到的结构方案,因此它不仅需要结构上的优化设计,同时也需要尺寸精度的匹配,还需要材质的可靠性要求,才能达到实际生产的要求,这也是在该工艺生产中无法用普通垫板来替代的原因,需要各个方面都满足需求的情况下,才能适合铜管高温的退火工艺需求。优化地,在所述钢丝网的两侧分别形成三级阶梯状结构,分别为第一水平层、第二斜面层和第三斜面层,所述第一水平层铺设在钢丝缓冲层的顶部并沿水平方向设置,第二斜面层设于第一水平层和第三斜面层之间,第二斜面层与水平方向的倾斜角度为15°-60°,所述第三斜面层向下延伸到底板的底面位置并紧贴在斜面上,所述第三斜面层沿水平方向的倾斜角度为65-80°。这里采用三级阶梯状结构具有特定的作用,它能够将内部的钢丝缓冲层包裹紧密,即使在高温状态下,也不会松散,这相对于普通的圆弧形包边结构来说,具有更高的工艺制作难度,同时也取得了更好的结构稳定性的效果,这是本领域中没有采用过的技术手段。优化地,所述钢丝缓冲层的厚度为6-8mm。本专利技术中,设计的钢丝缓冲层的厚度是根据所需承重的铜盘管的重量而设计的,它考虑到铜盘管的重量情况下,并计算分析得出钢丝缓冲层在受压状态下的变形程度,综合得出的厚度要求,这样能够避免铜盘管下压时触碰底板而磨损,并且还要保障钢丝缓冲层在释放后能够反弹回位,减小变形量,因此本专利技术中的厚度设计对于整体的工艺需求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优化地,所述钢丝网的粒度为100目,所述钢丝网的孔径为0.1-0.15mm。本专利技术中,由于钢丝网是直接与铜管接触的,因此对于钢丝网的孔径有着高精度要求,如果粒度过小,则会造成钢丝网表面粗糙度增大,可能会划伤铜管,而粒度过大则可能会造成钢丝网表面的过于光滑,铜盘管在受到微小的振动后会缓慢的移位打滑,这会对铜管的吹扫造成较大的负面影响,因此,在本专利技术中对于粒度以及孔径的设计要求达到一个平衡度,而这个平衡度则是需要技术人员需要长期工作在第一线,了解生产环节的各种问题,并结合创新的结构设计才能够解决的技术问题。优化地,所述钢丝网在底板的底面两侧分别形成左折叠段和右折叠段,所述左折叠段和右折叠段的长度相等,所述左折叠段的长度小于底板宽度的1/5。这里通过包边的折叠段来将钢丝网拉紧,并与前述的三级阶梯状结构配合,达到避免高温变形的目的,而对于折叠段的长度设计,则是考虑了制作时的方便性,同时也便于剪裁,特别是在电焊操作时的便利性。优化地,所述左折叠段和右折叠段均与底板点焊焊接固定,所述点焊焊接的密度为20×20mm。这里采用特定的焊接密度是为了保证获得足够的拉伸力,避免出现钢丝网的反弹和变形,而这样的焊接密度设计,是与前述的钢丝网的粒度与孔径设计相匹配的,如果改变钢丝网的粒度以及孔径,则无法在这个焊接密度条件下获得相同的拉伸力效果,显然,在本专利技术中,这些都是要综合考虑的。优化地,所述卡槽开口端的宽度为70-120mm。这里对于卡槽开口的设计,需要与配套的退火料架相结合,而由于退火料架的专用性较强,因此卡槽开口的设计必须要达到安装个后稳定不晃动的效果,因此这也是需要高精度配合的。相对于现有技术,本专利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1、本专利技术的缓冲垫板采用了多层的复合结构,在保证刚性支撑的同时,还具有较好的韧性和缓冲空间,因此在放置铜管时,能够很好的防止铜管与退火料架之前产生摩擦,避免被划伤。2、耐高温、不变形,而且不易损坏,可靠性较好。3、制作成本较低,具有一定的通用性,能够满足不同型材的退火使用需求。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一种用于管材退火的缓冲垫板的立体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一种用于管材退火的缓冲垫板的结构剖视图。图3为图2中I部的放大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缓冲垫板安装在退火料架上的立体图。图中,1—底板,2—斜面,3—钢丝网,31—第一水平层,32—第二斜面层,33—第三斜面层,34—左折叠段,35—右折叠段,4—钢丝缓冲层,5—卡槽,6—退火料架。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说明。如图1-图4所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用于管材退火的缓冲垫板,包括底板1,所述底板1为3mm、3.5mm、4mm、4.5mm或5mm厚度的不锈钢钢板,在底板1的两侧分别设置有斜面2,底板1两侧的斜面2相对于底板1中心线对称设置,所述斜面2沿水平方向的倾斜角度可以为65°、70°、75°、78°或80°。在所述底板1上套有钢丝网3,所述钢丝网3覆盖在底板1上,钢丝网3的两侧分别从上往下绕过底板1上的斜面后固定在底板1的底面上;在所述底板1的上端面与钢丝网3之间设置有钢丝缓冲层4,所述钢丝缓冲层4的厚度大于钢丝网3的厚度,在所述底板1的底面上还设有两个卡槽5,所述的卡槽5为开口向下的门型结构,所述卡槽5的顶部焊接固定在底板1上。参见图1-图4,本专利技术中,在所述钢丝网3的两侧分别形成三级阶梯状结构,分别为第一水平层31、第二斜面层32和第三斜面层33,所述第一水平层31铺设在钢丝缓冲层4的顶部并沿水平方向设置,第二斜面层32设于第一水平层31和第三斜面层33之间,第二斜面层32与水平方向的倾斜角度可以为15°、20°、30°、45°、50°或60°,所述第三斜面层33向下延伸到底板1的底面位置并紧贴在斜面2上,所述第三斜面层33沿水平方向的倾斜角度可以为65°、70°、75°、78°或80°,所述钢丝缓冲层4的厚度可以为6mm、6.5mm、7mm、7.6mm或8mm,所述钢丝网3的粒度为100目,所述钢丝网3的孔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用于管材退火的缓冲垫板,其特征在于,包括底板(1),所述底板(1)为3‑5mm厚度的不锈钢钢板,在底板(1)的两侧分别设置有斜面(2),底板(1)两侧的斜面(2)相对于底板(1)中心线对称设置,所述斜面(2)沿水平方向的倾斜角度为65‑80°;在所述底板(1)上套有钢丝网(3),所述钢丝网(3)覆盖在底板(1)上,钢丝网(3)的两侧分别从上往下绕过底板(1)上的斜面后固定在底板(1)的底面上;在所述底板(1)的上端面与钢丝网(3)之间设置有钢丝缓冲层(4),所述钢丝缓冲层(4)的厚度大于钢丝网(3)的厚度,在所述底板(1)的底面上还设有两个卡槽(5),所述的卡槽(5)为开口向下的门型结构,所述卡槽(5)的顶部焊接固定在底板(1)上。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管材退火的缓冲垫板,其特征在于,包括底板(1),所述底板(1)为3-5mm厚度的不锈钢钢板,在底板(1)的两侧分别设置有斜面(2),底板(1)两侧的斜面(2)相对于底板(1)中心线对称设置,所述斜面(2)沿水平方向的倾斜角度为65-80°;在所述底板(1)上套有钢丝网(3),所述钢丝网(3)覆盖在底板(1)上,钢丝网(3)的两侧分别从上往下绕过底板(1)上的斜面后固定在底板(1)的底面上;在所述底板(1)的上端面与钢丝网(3)之间设置有钢丝缓冲层(4),所述钢丝缓冲层(4)的厚度大于钢丝网(3)的厚度,在所述底板(1)的底面上还设有两个卡槽(5),所述的卡槽(5)为开口向下的门型结构,所述卡槽(5)的顶部焊接固定在底板(1)上。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管材退火的缓冲垫板,其特征在于,在所述钢丝网(3)的两侧分别形成三级阶梯状结构,分别为第一水平层(31)、第二斜面层(32)和第三斜面层(33),所述第一水平层(31)铺设在钢丝缓冲层(4)的顶部并沿水平方向设置,第二斜面层(32)设于第一水平层(31)和第三斜面层(33)之间,...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红安袁玉平李玉林张德志罗江鹏谢泳卢桂焕白洁张贵刘俊彪常俊杰
申请(专利权)人:重庆龙煜精密铜管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重庆,50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