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装箱运输设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0535937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3-09 06:33
本发明专利技术属于物流运输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集装箱运输设备。该运输设备包括:车体,所述车体包括基础框架,所述基础框架包括两根纵梁和多根横梁,其中:两根所述纵梁相对设置,多根所述横梁依次间隔平行设置,两根所述纵梁之间通过多根所述横梁连接,所述横梁的两端底部均设置有用于连接集装箱的锁具;转向架,所述转向架设置有多个,多个所述转向架沿所述纵梁的长度方向依次设置,每个所述转向架均包括构架和悬吊机构,每个所述转向架的所述构架均位于所述基础框架的上方,每个所述转向架的所述构架均通过所述悬吊机构和所述基础框架连接。本发明专利技术无需采用更多的车辆对集装箱进行转运,具有转运效率高、安全可靠的特点。

Container transport equipment

The invention belongs to the technical field of logistics transportation, in particular to a container transportation equipment. The transport equipment includes: a car body, the car body includes a basic frame, the basic frame includes two longitudinal beams and multiple crossbeams, in which two longitudinal beams are relatively arranged, multiple crossbeams are arranged at parallel intervals in turn, and the two longitudinal beams are connected by a plurality of said crossbeams, and the bottom of both ends of the crossbeams are provided with locks for connecting containers; The bogies are arranged in a plurality of ways, and the bogies are arranged in turn along the length direction of the longitudinal beam. Each bogie includes a frame and a suspension mechanism. The said frame of each bogie is located above the basic frame, and the frames of each bogie are connected through the suspension mechanism and the basic frame. The invention does not need to use more vehicles for transshipment of containers, and ha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high transshipment efficiency, safety and reliability.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集装箱运输设备
本专利技术属于物流运输
,尤其涉及一种集装箱运输设备。
技术介绍
目前,我国港口集疏体系主要依靠公路完成(公路占比高达84%),公路运输环境污染大、运输成本高,特别是对集装箱港口最后一公里的设施衔接问题,已经成为我国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发展的首要难题。目前,90%以上的集装箱码头均采用集装箱卡车进行集装箱的转运与疏散。集装箱卡车属于燃油机动车辆,其大量的尾气排放给港口的空气质量造成极大的污染,且繁忙的转运活动也给码头地面设施造成较大的损毁。对于大量的集装箱卡车,港口难以实现有序、高效的管理,存在拥堵、混乱的问题,且安全隐患也一直是困扰港口管理者的突出难题。如果采用上述方法达到提高装卸作业效率的目标,则需要配置更多的车辆和堆场以保证码头前沿设备的作业效率能够充分发挥,因此,需要配置更多的生产人员,导致码头拥堵、场地不足的问题。因此,需对现有技术进行改进。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集装箱运输设备,以解决最后一公里的集装箱运输问题。本专利技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上述目的:一种集装箱运输设备,所述运输设备包括:车体,所述车体包括基础框架,所述基础框架包括两根纵梁和多根横梁,其中:两根所述纵梁相对设置,多根所述横梁依次间隔平行设置,两根所述纵梁之间通过多根所述横梁连接,所述横梁的两端底部均设置有用于连接集装箱的锁具;转向架,所述转向架设置有多个,多个所述转向架沿所述纵梁的长度方向依次设置,每个所述转向架均包括构架和悬吊机构,每个所述转向架的所述构架均位于所述基础框架的上方,每个所述转向架的所述构架均通过所述悬吊机构和所述基础框架连接。进一步地,多根所述横梁包括两根相对设置的第一横梁,两根所述第一横梁位于所述纵梁的中部,两根所述第一横梁的两端底部均设置有用于连接集装箱的第一锁具。更进一步地,多根所述横梁还包括两根相对设置的第二横梁,两根所述第二横梁分别位于所述纵梁的两端,两根所述第二横梁的两端底部均设置有用于连接集装箱的第二锁具,所述第二横梁端部的底部低于所述第一横梁端部的底部。进一步地,所述转向架还包括行走轮组、驱动电机、齿轮箱以及制动机构,所述行走轮组、所述驱动电机以及所述制动机构一一对应设置,其中:所述行走轮组设置有两个,两个行走轮组沿所述构架的长度方向相对布置,每个所述行走轮组均包括两个行走轮,每个所述行走轮组中的两个所述行走轮分别可转动地设置在所述构架的宽度方向的两侧;所述驱动电机设置有两个,两个所述驱动电机分别设置在所述构架长度方向的两端,每个所述驱动电机的输出轴均沿所述构架的长度方向设置;所述齿轮箱设置有两个,两个所述齿轮箱均固定设置在所述构架上,每个所述齿轮箱均设置在对应的所述驱动电机和行走轮组之间,每个所述齿轮箱均具有一个输入轴和两个输出轴,每个所述齿轮箱的输入轴沿所述构架的长度方向设置,每个所述齿轮箱的输入轴和对应的所述驱动电机的输出轴传动连接,每个所述齿轮箱的两个输出轴分别和对应的所述行走轮组的两个行走轮的转轴传动连接;所述制动机构设置有两个,每个所述制动机构的制动部均设置在对应的所述齿轮箱的输出轴上。更进一步地,每个所述制动机构均包括刹车盘以及制动夹钳,所述刹车盘设置在所述齿轮箱的输出轴上,所述制动夹钳设置在所述构架上,所述刹车盘通过所述制动夹钳制动。进一步地,所述悬吊机构包括中心销和牵引球铰,其中:所述中心销的一端穿过所述构架,所述中心销的另一端和所述纵梁连接;所述牵引球铰设置在所述中心销穿过所述转向架的部位上,所述牵引球铰包括第一套柱、第二套柱以及弹性层,所述第一套柱用于固定穿过所述转向架,所述第二套柱位于所述第一套柱内,所述弹性层填充在所述第二套柱和所述第一套柱之间,所述第二套柱供所述中心销活动穿过。进一步地,所述弹性层沿所述中心销的轴向的中部向两侧的密度依次减小。进一步地,所述中心销的一端的端部设置有帽檐,所述转向架还包括摇枕,所述摇枕位于所述构架的中部上方,所述中心销的一端的帽檐位于所述摇枕的顶部上。进一步地,所述悬吊机构还包括缓冲件,缓冲件设置有多个,多个所述缓冲件绕所述中心销的轴向设置在所述摇枕和所述转向架的构架之间。进一步地,所述悬吊机构还包括备用支撑板,所述备用支撑板设置在多个缓冲件之间的所述中心销上。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至少包括:本专利技术的一种集装箱运输设备,由于该运输设备的车体的两根纵梁通过多根横梁连接,因此,是一种双承重梁的车体;由于横梁的两端底部均设置有用于连接集装箱的锁具,因此,可利用锁具将集装箱挂设在车体上;由于每个转向架的构架均位于基础框架的上方,每个转向架的构架均通过悬吊机构和纵梁连接,因此,转向架可以在行走轨上移动,这样,就可以驱动挂设有集装箱的车体形成,从而无需采用更多的车辆对集装箱进行转运,具有转运效率高、安全可靠的特点。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集装箱运输设备在运输集装箱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的转向架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图2中的制动机构的示意图;图4为图1中的悬吊机构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图4所示的悬吊机构的装配示意图;图6为图5的侧视图;图7为图4中的牵引球铰的结构示意图;图8为中心销在第二套柱内进行一定角度范围的锥形摆动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本专利技术实施例通过提供一种集装箱运输设备,解决了现有技术中为了提高装卸作业效率,需要配置更多的车辆和堆场、配置更多的生产人员,导致码头拥堵、场地不足的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总体思路如下: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集装箱运输设备,位于车体上方和且和车体连接的转向架可以行走轨上移动,集装箱装载在车体上,以对集装箱进行转运,从而无需采用更多的车辆对货物装载器件进行转运,解决了现有技术中为了提高装卸作业效率,需要配置更多的车辆和堆场、配置更多的生产人员,导致码头拥堵、场地不足的技术问题。为了更好的理解上述技术方案,下面将结合说明书附图以及具体的实施方式对上述技术方案进行详细的说明。实施例一: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集装箱运输设备在运输集装箱的结构示意图,参见图1,该运输设备主要包括车体1和转向架2,车体1的底部设置有用于连接集装箱4的锁具3,而转向架2设置有多个,多个转向架2沿车体1的长度方向依次设置,每个转向架2均位于车体1的上方,每个转向架2均通过悬吊机构和车体1连接。上述实施例一所公开的集装箱运输设备,其中的转向架可以在行走轨上移动,转向架的构架通过悬吊机构和车体连接,而车体底部的锁具可以连接集装箱,即集装箱可以和转向架同步移动时,以达到对集装箱进行空中转运的目的,是一种空中轨道运输装置,从而无需采用更多的车辆对货物装载器件进行转运,解决了现有技术中为了提高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集装箱运输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运输设备包括:车体,所述车体包括基础框架,所述基础框架包括两根纵梁和多根横梁,其中:两根所述纵梁相对设置,多根所述横梁依次间隔平行设置,两根所述纵梁之间通过多根所述横梁连接,所述横梁的两端底部均设置有用于连接集装箱的锁具;转向架,所述转向架设置有多个,多个所述转向架沿所述纵梁的长度方向依次设置,每个所述转向架均包括构架和悬吊机构,每个所述转向架的所述构架均位于所述基础框架的上方,每个所述转向架的所述构架均通过所述悬吊机构和所述基础框架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集装箱运输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运输设备包括:车体,所述车体包括基础框架,所述基础框架包括两根纵梁和多根横梁,其中:两根所述纵梁相对设置,多根所述横梁依次间隔平行设置,两根所述纵梁之间通过多根所述横梁连接,所述横梁的两端底部均设置有用于连接集装箱的锁具;转向架,所述转向架设置有多个,多个所述转向架沿所述纵梁的长度方向依次设置,每个所述转向架均包括构架和悬吊机构,每个所述转向架的所述构架均位于所述基础框架的上方,每个所述转向架的所述构架均通过所述悬吊机构和所述基础框架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集装箱运输设备,其特征在于,多根所述横梁包括两根相对设置的第一横梁,两根所述第一横梁位于所述纵梁的中部,两根所述第一横梁的两端底部均设置有用于连接集装箱的第一锁具。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集装箱运输设备,其特征在于,多根所述横梁还包括两根相对设置的第二横梁,两根所述第二横梁分别位于所述纵梁的两端,两根所述第二横梁的两端底部均设置有用于连接集装箱的第二锁具,所述第二横梁端部的底部低于所述第一横梁端部的底部。4.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集装箱运输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向架还包括行走轮组、驱动电机、齿轮箱以及制动机构,所述行走轮组、所述驱动电机以及所述制动机构一一对应设置,其中:所述行走轮组设置有两个,两个行走轮组沿所述构架的长度方向相对布置,每个所述行走轮组均包括两个行走轮,每个所述行走轮组中的两个所述行走轮分别可转动地设置在所述构架的宽度方向的两侧;所述驱动电机设置有两个,两个所述驱动电机分别设置在所述构架长度方向的两端,每个所述驱动电机的输出轴均沿所述构架的长度方向设置;所述齿轮箱设置有两个,两个所述齿轮箱均固定设置在所述构架上,每个所述齿轮箱均设置在对应的所述驱动电机和行走轮组之间...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恒苏利杰刘凤伟胡跃明王全虎刘爱文侯建云沈鹏尹刚周欢徐力
申请(专利权)人:中车长江车辆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湖北,4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