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球囊扩张导管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0529386 阅读:46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3-09 02:41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新型球囊扩张导管,包括空心内导管、球囊本体、空心外导管、扩张应力管以及导管安装座,所述空心内导管的顶端穿过球囊本体,且从球囊本体中伸出;所述球囊本体的另一端与空心外导管联接;所述空心内导管上还设有至少两个显影标记点,所述空心内导管与球囊本体之间形成有空腔,本发明专利技术结构设计合理,通过以上结构不仅能够单人独自操作,人为随意交换球囊本体扩张导管,提高导管的推送性;而且不需在更换球囊本体的时候就可以抽出导引钢丝,缩短了更换球囊本体导管和病人在X线下的照射时间,操作程序更加简化,提高了球囊扩张导管的使用性能。

A new balloon dilatation catheter

The invention relates to the technical field of medical devices, in particular to a new balloon dilatation catheter, including a hollow inner catheter, a balloon body, a hollow outer catheter, a dilatation stress tube and a catheter installation seat. The top of the hollow inner catheter passes through the balloon body and extends from the balloon body; the other end of the balloon body is connected with the hollow outer catheter; and the hollow inner catheter is also connected with the hollow outer catheter. There are at least two development marker points. The hollow inner catheter and the balloon body form a cavity. The structure of the present invention is reasonable. Through the above structure, not only can the balloon body expand catheter be operated alone, and the balloon body expand catheter can be exchanged artificially at will to improve the pushing ability of the catheter, but also the guide wire can be drawn out without replacing the balloon body, thus shortening the replacement of the balloon body. The irradiation time of catheter and patient under X-ray can simplify the operation procedure and improve the performance of balloon dilatation catheter.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新型球囊扩张导管
本专利技术涉及医疗器械
,尤其涉及一种新型球囊扩张导管。
技术介绍
介入治疗是介于外科、内科治疗之间的新兴治疗方法,它不需要开刀就可暴露病灶并查看病灶的情况,它是通过在血管或皮肤上作直径为几毫米的微小通道,或经人体原有的管道,在影像设备的引导下对病灶局部进行治疗的创伤最小的治疗方法,在治疗中主要使用的器材是介入导管。球囊本体扩张术就属于介入治疗,在治疗中使用的介入导管为球囊本体扩张导管。目前所使用的经皮穿刺技术中球囊本体扩张导管由于构造的缘故,导管的推送性不佳。在交换球囊本体的时候,必须将引导钢丝首先抽出来,操作相对较复杂,并需要多人配合才可以完成。而交换球囊本体是手术中的一个重要的过程,往往在一次手术过程中需要数次更换球囊本体,因此大大增加了手术的时间,也造成了人力资源的浪费。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针对现有技术中的球囊本体扩张导管推送性不佳、操作复杂、增加手术时间、增加人力资源浪费的缺点,提供一种推送性提高、操作程序简化、更换球囊本体时不需抽出导引钢丝,缩短更换球囊导管时间、降低人力、安全实用的新型球囊扩张导管。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得以解决:一种新型球囊扩张导管,包括空心内导管、球囊本体、空心外导管、扩张应力管以及联接在扩张应力管上的导管安装座,所述空心内导管的顶端穿过球囊本体,且从球囊本体中伸出;所述球囊本体的另一端与空心外导管联接;所述空心内导管上还设有至少两个显影标记点,所述空心内导管与球囊本体之间形成有空腔,所述显影标记点与空腔配合设置。作为优选:所述空心外导管由第一导管和第二导管组成;所述的第一导管为单腔导管,其一端与扩张应力管连接;所述第二导管为双腔管,其内腔与所述的空心内导管相通,其外腔的一端与球囊本体连通,另一端连接第一导管上;在所述的第二导管和第一导管结合处的管壁上设有导引钢丝端口;所述导管安装座与扩张应力管、第一导管、第二导管的外腔和球囊本体的外腔构成一个通道。作为优选:所述空心外导管的第一导管为金属管;所述的第二导管内由锥形钢丝做支撑,并与第一导管相联接。作为优选:所述球囊本体的直径为1-3毫米。作为优选:所述球囊本体采用半柔性尼龙材料制作而成。本专利技术有益效果:本专利技术结构设计合理,通过设置的球囊扩张导管结构不仅能够单人独自操作,人为随意交换球囊本体扩张导管,提高导管的推送性;而且不需在更换球囊本体的时候就可以抽出导引钢丝,缩短了更换球囊本体导管和病人在X线下的照射时间,操作程序更加简化,提高了球囊扩张导管的使用性能。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的局部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1、空心内导管;2、球囊本体;3、空心外导管;4、扩张应力管;5、导管安装座;6、显影标记点;7、第一导管;8、第二导管;9、导引钢丝端口。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与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详细描述。如图1至图2所示,一种新型球囊扩张导管,包括空心内导管1、球囊本体2、空心外导管3、扩张应力管4以及联接在扩张应力管4上的导管安装座5,所述空心内导管1的顶端穿过球囊本体2,且从球囊本体2中伸出;所述球囊本体2的另一端与空心外导管3联接;所述空心内导管1上还设有至少两个显影标记点6,所述空心内导管1与球囊本体2之间形成有空腔,所述显影标记点6与空腔配合设置,通过以上结构不仅能够单人独自操作,节省人工,可以人为随意交换球囊本体2扩张导管,提高导管的推送性;而且不需在更换球囊本体2的时候就可以抽出导引钢丝,缩短了更换球囊本体2导管和病人在X线下的照射时间,操作程序更加简化,提高了球囊扩张导管的使用性能。本实施例中,所述空心外导管3由第一导管7和第二导管8组成;所述的第一导管7为单腔导管,其一端与扩张应力管4连接;所述第二导管8为双腔管,其内腔与所述的空心内导管1相通,其外腔的一端与球囊本体2连通,另一端连接第一导管7上;在所述的第二导管8和第一导管7结合处的管壁上设有导引钢丝端口9;所述导管安装座5与扩张应力管4、第一导管7、第二导管8的外腔和球囊本体2的外腔构成一个通道。本实施例中,所述空心外导管3的第一导管7为金属管;所述的第二导管8内由锥形钢丝做支撑,并与第一导管7相联接,第一导管7的金属材料可采用不锈钢材料制作,可改善与扩张应力管4的连接方式,增加本专利技术的外观美感,同时无须使用加强丝。本实施例中,所述球囊本体2的直径为1-3毫米,这样球囊的破裂压力可超过18个大气压。本实施例中,所述球囊本体2采用半柔性尼龙材料制作而成,采用半柔性尼龙材料制作能够保证球囊本体2的受力性能。本专利技术使用时需要给球囊本体2加压时,用于加压的液体可直接通过导管安装座5,进入扩张应力管4,并通过单腔的第一导管7和第二导管8的外腔,到达球囊本体2的外空腔,从而完成给球囊本体2的扩张过程。以上内容仅为本专利技术的较佳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依据本专利技术的思想,在具体实施方式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本说明书内容不应理解为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新型球囊扩张导管,其特征在于:包括空心内导管、球囊本体、空心外导管、扩张应力管以及联接在扩张应力管上的导管安装座,所述空心内导管的顶端穿过球囊本体,且从球囊本体中伸出;所述球囊本体的另一端与空心外导管联接;所述空心内导管上还设有至少两个显影标记点,所述空心内导管与球囊本体之间形成有空腔,所述显影标记点与空腔配合设置。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新型球囊扩张导管,其特征在于:包括空心内导管、球囊本体、空心外导管、扩张应力管以及联接在扩张应力管上的导管安装座,所述空心内导管的顶端穿过球囊本体,且从球囊本体中伸出;所述球囊本体的另一端与空心外导管联接;所述空心内导管上还设有至少两个显影标记点,所述空心内导管与球囊本体之间形成有空腔,所述显影标记点与空腔配合设置。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球囊扩张导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空心外导管由第一导管和第二导管组成;所述的第一导管为单腔导管,其一端与扩张应力管连接;所述第二导管为双腔管,其内腔与所述的空心内导管相通...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严学金保罗·斯莱特里
申请(专利权)人:宁波韦科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