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食用菌培育实验箱的控制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0521779 阅读:27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3-08 23:51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一种食用菌培育实验箱的控制系统,包括箱体、控制系统,所述箱体包括有外壳、内壳,外壳与内壳之间形成温控腔室;外壳包括有通管、控氧管、警报器;控氧管另一端连接有抽风管,抽风管连接有抽风电机,控氧管内部设置有两个挡板,两个挡板之间形成隔开腔室,隔开腔室的两侧的控氧管上均设置有两个电磁阀,内壳的内部设置有菌类培育架以及二氧化碳检测仪,外壳的一侧设置有贯穿外壳并与温控腔室相通的进风管、出风管,进风管上连接有吹风电机,温控腔室内还设置有温度传感器;控制系统包括有监控模块以及与监控模块电连接的实施模块。本发明专利技术能适应于各种不同环境下需要不同条件的食用菌的培育实验。

A Control System for Edible Fungi Cultivation Laboratory Box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食用菌培育实验箱的控制系统
本专利技术涉及食用菌
,具体是一种食用菌培育实验箱的控制系统。
技术介绍
目前在种植食用菌类食品时,都需要在特定的环境下进行种植,因为菌类植物对环境的要求较高,比如湿度、温度、二氧化碳浓度等,目前实验室中一般都是建立一个棚架,在棚架内对菌类植物进行培育,但在棚架内温度、湿度、二氧化碳浓度难以控制,且棚架内培育由于空间较大,且难以准确的矫正棚架内温度、湿度。因此需要研制出一种适合目前要求的培育实验箱以及控制培育实验箱的控制系统来进行自动化的控制。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食用菌培育实验箱的控制系统,能够有效的解决上述背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食用菌培育实验箱的控制系统,包括箱体、控制系统,所述箱体包括有外壳、内壳,所述外壳与内壳之间形成温控腔室;所述外壳包括有通管、控氧管、警报器;所述通管的下端贯穿温控腔室并设置在内壳内,所述通管的上端设置在外壳上方,所述通管的下端连接有喷管,所述通管的上端连接有压泵,所述压泵上安装有进药管;所述控氧管一端贯穿温控腔室并设置在内壳内部,所述控氧管另一端设置在外壳的外部,所述控氧管另一端连接有抽风管,所述抽风管连接有抽风电机,所述控氧管内部设置有两个挡板,所述两个挡板之间形成隔开腔室,所述隔开腔室的两侧的控氧管上均设置有两个电磁阀,所述两个挡板上均设置有若干个通风孔,所述隔开腔室内安放有氢氧化钠,所述内壳的内部设置有菌类培育架以及二氧化碳检测仪,所述外壳的一侧设置有贯穿外壳并与温控腔室相通的进风管、出风管,所述进风管、出风管之间设置有隔风板,所述进风管上连接有吹风电机,所述警报器设置在外壳外壁,所述温控腔室内还设置有温度传感器;所述控制系统包括有监控模块以及与监控模块电连接的实施模块,所述温度传感器、二氧化碳检测仪均与监控模块电连接,所述抽风电机、吹风电机、两个电磁阀均与实施模块电连接。优选的,所述外壳与内壳之间设置有固定架。优选的,所述喷管上设置有若干个喷头。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本专利技术通过设置的温控腔室,能有效的对内壳中空气进行受热或降温;通过设置的进风管可以进入冷风或者热风,从而控制内壳的温度;通过设置的隔开腔室,能有效的对内壳中的二氧化碳的浓度进行良好的控制。本专利技术能适应于各种不同环境下需要不同条件的食用菌的培育实验。附图说明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图1:本专利技术结构示意图。图2:本专利技术控氧管结构示意图。图中:1、箱体,2、外壳,3、内壳,4、温控腔室,21、通管,22、控氧管,23、喷管,24、进药管,31、菌类培育架,32、固定架,41、进风管,42、出风管,43、隔风板,221、抽风管,222、挡板,223、隔开腔室,224、电磁阀。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但是本专利技术可以由权利要求限定和覆盖的多种不同方式实施:如图1~图2所示,一种食用菌培育实验箱的控制系统,包括箱体1、控制系统,箱体包括有外壳2、内壳3,外壳2与内壳3之间形成温控腔室4。外壳2包括有通管21、控氧管22;通管21的下端贯穿温控腔室4并设置在内壳3内,通管21的上端设置在外壳2上方,通管21的下端连接有喷管23,喷管23上设置有若干个喷头,通管21的上端连接有压泵,所述压泵上安装有进药管24,因此,通过设置若干个喷头能对内壳3内部进行喷水或者喷食用菌所需的养料。控氧管22一端贯穿温控腔室4并设置在内壳3内部,控氧管22另一端设置在外壳2外部,控氧管22另一端连接有抽风管221。抽风管221上连接有抽风电机,抽风电机对能加速内壳3中的二氧化碳流通。控氧管22内部设置有两个挡板222,两个挡板222之间形成隔开腔室223,两个挡板222上均设置有若干个通风孔,隔开腔室223内安放有氢氧化钠,在本实施例中,进一步的,隔开腔室223的两侧的控氧管22上均设置有两个电磁阀224,当需要进行释放过多二氧化碳时,打开两个电磁阀224,内壳3中的二氧化碳与隔开腔室223相通并被氢氧化钠反应消耗。内壳3的内部设置有菌类培育架31,外壳2的一侧设置有贯穿外壳2并与温控腔室4相通的进风管41、出风管42,进风管41、出风管42之间设置有隔风板43,所述进风管41上连接有吹风电机,通过吹冷空气或者热空气进入进风管41可以控制内壳3的温度。控制系统包括有监控模块以及与监控模块电连接的实施模块,所述温度传感器、二氧化碳检测仪均与监控模块电连接,所述抽风电机、吹风电机、两个电磁阀均与实施模块电连接,温度传感器、警报器、二氧化碳检测仪各自检测到的数据传入监控模块,当内壳3中的温度超标时,监控模块给实施模块发出信号,实施模块使警报器进行警报,并且控制吹风电机工作进行吹冷空气或者热空气;当内壳3中的二氧化碳浓度超标时,实施模块使警报器进行警报,并且控制抽风电机工作以及两个电磁阀224打开,加速内壳3中的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反应,从而加速控制内壳3中的二氧化碳的浓度。在本实施例中,进一步的,外壳2与内壳3之间设置有固定架32。在本实施例中,进一步的,喷管23上设置有若干个喷头。上述结合附图对专利技术进行了示例性描述,显然本专利技术具体实现并不受上述方式的限制,只要采用了本专利技术的方法构思和技术方案进行的这种非实质改进,或未经改进将专利技术的构思和技术方案直接应用于其他场合的,均在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食用菌培育实验箱的控制系统,包括箱体、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箱体包括有外壳、内壳,所述外壳与内壳之间形成温控腔室;所述外壳包括有通管、控氧管、警报器;所述通管的下端贯穿温控腔室并设置在内壳内,所述通管的上端设置在外壳上方,所述通管的下端连接有喷管,所述通管的上端连接有压泵,所述压泵上安装有进药管;所述控氧管一端贯穿温控腔室并设置在内壳内部,所述控氧管另一端设置在外壳的外部,所述控氧管另一端连接有抽风管,所述抽风管连接有抽风电机,所述控氧管内部设置有两个挡板,所述两个挡板之间形成隔开腔室,所述隔开腔室的两侧的控氧管上均设置有两个电磁阀,所述两个挡板上均设置有若干个通风孔,所述隔开腔室内安放有氢氧化钠,所述内壳的内部设置有菌类培育架以及二氧化碳检测仪,所述外壳的一侧设置有贯穿外壳并与温控腔室相通的进风管、出风管,所述进风管、出风管之间设置有隔风板,所述进风管上连接有吹风电机,所述警报器设置在外壳外壁,所述温控腔室内还设置有温度传感器;所述控制系统包括有监控模块以及与监控模块电连接的实施模块,所述温度传感器、二氧化碳检测仪均与监控模块电连接,所述抽风电机、吹风电机、两个电磁阀均与实施模块电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食用菌培育实验箱的控制系统,包括箱体、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箱体包括有外壳、内壳,所述外壳与内壳之间形成温控腔室;所述外壳包括有通管、控氧管、警报器;所述通管的下端贯穿温控腔室并设置在内壳内,所述通管的上端设置在外壳上方,所述通管的下端连接有喷管,所述通管的上端连接有压泵,所述压泵上安装有进药管;所述控氧管一端贯穿温控腔室并设置在内壳内部,所述控氧管另一端设置在外壳的外部,所述控氧管另一端连接有抽风管,所述抽风管连接有抽风电机,所述控氧管内部设置有两个挡板,所述两个挡板之间形成隔开腔室,所述隔开腔室的两侧的控氧管上均设置有两个电磁阀,所述两个挡板上均设置有若干个通风孔,所述隔开腔室内安放...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胡永陆邵秋云陈敏钱玉明张媛程叙海章彦宇汪健余建芳叶家东邵秀芳张英姿胡虹朱雅红程扶旗范风华胡在进
申请(专利权)人:绩溪县徽菜宝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安徽,3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