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祁海杰专利>正文

一种毛木耳栽培料配伍及此栽培料的制作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0509979 阅读:25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3-06 00:06
本发明专利技术为一种毛木耳栽培料,其特征在于以茶籽壳、茶蒲为主要原料,辅以麸皮或米糠、茶籽粕等辅料,栽培料的含水量为63%‑65%。本发明专利技术内容还包括该栽培料的制作方法。与现有的木屑栽培料相比,其优点在于:一是栽培料粗细搭配合理,菌料透气性好,毛木耳菌丝生长速度快,满袋时间缩短;二是通过自然堆积发酵,茶籽壳、茶蒲中的木质素、纤维素、半纤维素、果胶质等物质分解为有利于毛木耳菌丝吸收的简单物质,提高了产品产量和质量;三是拓宽了栽培原料渠道,大大降低了生产成本。

A Material Compatibility of Auricularia auricula and the Method of Making the Material

The invention relates to a cultivating material for Auricularia auricula, which is characterized by taking tea seed shell and tea cattail as main raw materials, supplemented by bran or rice bran, tea seed meal and other auxiliary materials, and the moisture content of the cultivating material is 63%65%. The contents of the invention also include the preparation method of the cultivating material. Compared with the existing sawdust cultivation materials, its advantages are as follows: firstly, the cultivation materials are reasonable in thickness, good permeability of fungi, fast growth of Auricularia auricula mycelium and shorter full bag time; secondly, through natural accumulation and fermentation, lignin, cellulose, hemicellulose, pectin and other substances in tea seed shell and cattail are decomposed into simple substances which are conducive to the absorption of Auricularia auricula mycelium and the yield is improved. The third is to broaden the channels of cultivation raw materials and greatly reduce production costs.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毛木耳栽培料配伍及此栽培料的制作方法

技术实现思路
包括毛木耳栽培料配伍,及该栽培料的制作方法,属于食用菌栽培

技术介绍
油茶是我国特有的木本食用油料树种,与油橄榄、油棕、椰子并称为世界四大木本油料植物。我国是世界上油茶产量最高、分布最广、品种最多的国家。我国的油茶种植面积及油茶籽产量占全球95%左右,其余5%分布于少数东南亚国家和地区。油茶果呈球形、扁圆形、橄榄形,直径3cm-4cm,果瓣厚而木质化,内含种子(1-4粒)即油茶籽,油茶籽呈茶褐色或黑色,三角状,有光泽。经检测,油茶果中茶蒲(果壳)约占60%,油茶籽约占40%;油茶籽中,茶籽壳(种壳)占1/3,茶籽仁占2/3。全国现有油茶栽培面积达到400万hm2,年产油茶果达560多万t,这将带来300多万t的油茶果壳、70多万t的茶籽壳、5万t茶籽粕,如此庞大的数量,用于加工的比例并不大,大部分的茶蒲、茶籽壳当作燃料被烧掉,或是被丢弃,茶籽粕味苦基本上都被废弃,而这些丢弃的果壳、种壳、粕饼在降解后,会对大气、水源和生态环境造成污染。茶蒲、茶籽壳其组成成分复杂,含有纤维素、半纤维素、木质素、粗蛋白和单宁(多酚)类等物质。经过堆积发酵处理后,由于去除了影响食用菌菌丝生长的有害物质,因此茶蒲、茶籽壳非常适宜木腐菌类的生长。毛木耳是一种木腐菌,具有很强的分解木质素、纤维素的能力。在食用菌主要栽培原料(棉籽壳、木屑)日趋短缺的今天,若把茶蒲、茶籽壳这些废木质资源替代林料栽培毛木耳,不仅是一项食用菌生产的降本举措,而且还是一项循环农业及环保事业举措。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有如下二方面内容:1、一种以茶蒲、茶籽壳、茶籽粕为原料的毛木耳栽培料配伍。2、栽培料的制作方法。本专利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毛木耳栽培料配伍,有如下组分及质量配比:茶籽壳屑48%-52%,茶蒲屑28%-32%,麸皮或米糠12%,茶籽粕5%,石膏粉1.5%,石灰粉1%,磷酸二氢钾0.5%,都为干物质的质量,配比之和为100%。茶籽壳屑、茶蒲屑:茶籽壳晒干、粉碎成粒径2mm-3mm的颗粒;茶蒲晒干、粉碎成粒径4mm-5mm的颗粒;将茶籽壳屑、茶蒲屑自然堆积发酵(堆高2m,保持堆料湿润,每二个月翻堆一次,堆制时间8个月以上),以消除其中的单宁、油脂等对食用菌菌丝生长有害的物质,堆制结束后,将茶籽壳屑、茶蒲屑晒干,备用。茶籽壳中木质素约占52.10%,糖类占30.60%;茶蒲中木质素约占43.35%,糖类占28.36%。麸皮:小麦在加工面粉过程中所分离的麦皮层。麸皮含有丰富的酶系、蛋白质、碳水化合物、维生素及矿物质等。米糠:是稻谷脱壳后依附在糙米上的表层物质。米糠中含有12.5%的粗蛋白和大量的生长因子。茶籽粕:油茶籽榨取茶油后剩下的渣。茶籽粕中粗纤维量约占9.4%,粗蛋白量占25.8%。石灰粉、石膏粉:均为市售品。调节、稳定栽培料酸碱度,增加钙、硫营养成分。磷酸二氢钾:为市售品。增加磷、钾营养成分。栽培料的制作方法,包括如下步骤:①预湿:将茶籽壳屑、茶蒲屑干料拌匀,用石灰水(石灰粉溶解于水里)预湿2h,使混合物的含水量保持在50%-55%;②拌料:先将麸皮或米糠、茶籽粕、石膏粉干料拌匀,然后拌入到茶籽壳屑、茶蒲屑预湿料中,接着慢慢添加磷酸二氢钾水溶液,边加边拌,充分搅拌均匀,使栽培料的含水量保持在63%-65%;③装袋:采用折幅15cm、长度60cm、厚0.05mm的高压聚乙烯袋筒,菌棒标准为料柱长度(451)cm,菌棒重量(2.30.1)kg;④灭菌、冷却:将料袋进行常压灭菌,当锅内温度达到100℃时(排放冷气后),保持10h-12h,然后自然冷却至25℃以下。采用五点打穴法(料袋平放,正反两面错开)接种,接种后进入发菌阶段,培养室温度控制在20℃-22℃,空气相对湿度控制在60%-75%,经过46d-48d的培养,菌丝长满料袋,即进入出菇管理。本专利技术以茶籽壳、茶蒲为主要原料,辅以麸皮或米糠、茶籽粕等辅料,制作毛木耳栽培料。与木屑栽培料相比,其优点在于:一是栽培料粗细搭配合理,菌料透气性好,毛木耳菌丝生长速度快,满袋时间缩短;二是通过自然堆积发酵,茶籽壳、茶蒲中的木质素、纤维素、半纤维素、果胶质等物质分解为有利于毛木耳菌丝吸收的简单物质,提高了产品产量和质量;三是拓宽了栽培原料渠道,大大降低了生产成本。具体实施方式方式1:本实施例中毛木耳栽培料包括如下组分及质量配比:茶籽壳屑48%,茶蒲屑32%,麸皮12%,茶籽粕5%,石膏粉1.5%,石灰粉1%,磷酸二氢钾0.5%,都为干物质的质量,配比之和为100%。制作方法:①预湿:将茶籽壳屑、茶蒲屑干料拌匀,用石灰水(石灰粉溶解于水里)预湿2h,使混合物的含水量保持在50%-55%;②拌料:先将麸皮或米糠、茶籽粕、石膏粉干料拌匀,然后拌入到茶籽壳屑、茶蒲屑预湿料中,接着慢慢添加磷酸二氢钾水溶液,边加边拌,充分搅拌均匀,使栽培料的含水量保持在63%-65%;③装袋:采用折幅15cm、长度60cm、厚0.05mm的高压聚乙烯袋筒,菌棒标准为料柱长度(451)cm,菌棒重量(2.30.1)kg;④灭菌、冷却:将料袋进行常压灭菌,当锅内温度达到100℃时(排放冷气后),保持12h,然后自然冷却至25℃以下。采用五点打穴法(料袋平放,正反两面错开)接种,接种后进入发菌阶段,培养室温度控制在20℃,空气相对湿度控制在65%,经过46d的培养,菌丝长满料袋,即进入出菇管理。利用本实施例的栽培料栽培毛木耳,生物学效率达171.3%。方式2:本实施例中毛木耳栽培料包括如下组分及质量配比:茶籽壳屑50%,茶蒲屑30%,麸皮6%,米糠6%,茶籽粕5%,石膏粉1.5%,石灰粉1%,磷酸二氢钾0.5%,都为干物质的质量,配比之和为100%。制作方法参考方式1。利用本实施例的栽培料栽培毛木耳,生物学效率达176.5%。方式3:本实施例中毛木耳栽培料包括如下组分及质量配比:茶籽壳屑52%,茶蒲屑28%,米糠12%,茶籽粕5%,石膏粉1.5%,石灰粉1%,磷酸二氢钾0.5%,都为干物质的质量,配比之和为100%。制作方法参考方式1。利用本实施例的栽培料栽培毛木耳,生物学效率达180.2%。方式4(对照组):木屑78%,麸皮20%,石膏1%,糖1%,生物学效率为136.7%。由下表可知,所用方式的茶籽壳屑、茶蒲屑栽培料菌丝满袋天数比对照组缩短4d-6d,其生物学效率均超过对照水平,产量提高25%-30%。这是由于栽培料基质含氮量较高,配比合理,有利于毛木耳菌丝对营养物质的利用。表不同方式的栽培料对毛木耳生物学效率的影响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毛木耳栽培料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栽培料含有如下组分及质量配比:茶籽壳屑48%‑52%,茶蒲屑28%‑32%,麸皮或米糠12%,茶籽粕5%,石膏粉1.5%,石灰粉1%,磷酸二氢钾0.5%,都为干物质的质量,配比之和为100%;所述的茶籽壳屑为茶籽壳晒干、粉碎成粒径2mm‑3mm的颗粒;所述的茶蒲屑为茶蒲晒干、粉碎成粒径4mm‑5mm的颗粒;所述的茶籽壳屑、茶蒲屑必须经过自然堆积发酵,堆高2m,保持堆料湿润,每二个月翻堆一次,堆制时间8个月以上,以消除其中的单宁、油脂对食用菌菌丝生长有害的物质,堆制结束后,将茶籽壳屑、茶蒲屑晒干;所述栽培料的制作方法在于:①预湿:将茶籽壳屑、茶蒲屑干料拌匀,先将石灰粉溶解于水里,然后拌入料中预湿2h,使混合物的含水量保持在50%‑55%;②拌料:先将麸皮或米糠、茶籽粕、石膏粉干料拌匀,然后拌入到茶籽壳屑、茶蒲屑预湿料中,接着慢慢添加磷酸二氢钾水溶液,边加边拌,充分搅拌均匀,使栽培料的含水量保持在63%‑65%;③装袋:采用折幅15cm、长度60cm、厚0.05mm的高压聚乙烯袋筒,菌棒标准为料柱长度(45±1)cm,菌棒重量(2.3±0.1)kg;④灭菌、冷却:将料袋进行常压灭菌,当排放冷气后,锅内温度达到100℃时,保持10h‑12h,然后自然冷却至25℃以下;所制作的栽培料采用正反两面错开的五点打穴法接种,接种后进入发菌阶段,培养室温度控制在20℃‑22℃,空气相对湿度控制在60%‑75%,经过46d‑48d的培养,菌丝长满料袋,便进入出菇管理。...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毛木耳栽培料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栽培料含有如下组分及质量配比:茶籽壳屑48%-52%,茶蒲屑28%-32%,麸皮或米糠12%,茶籽粕5%,石膏粉1.5%,石灰粉1%,磷酸二氢钾0.5%,都为干物质的质量,配比之和为100%;所述的茶籽壳屑为茶籽壳晒干、粉碎成粒径2mm-3mm的颗粒;所述的茶蒲屑为茶蒲晒干、粉碎成粒径4mm-5mm的颗粒;所述的茶籽壳屑、茶蒲屑必须经过自然堆积发酵,堆高2m,保持堆料湿润,每二个月翻堆一次,堆制时间8个月以上,以消除其中的单宁、油脂对食用菌菌丝生长有害的物质,堆制结束后,将茶籽壳屑、茶蒲屑晒干;所述栽培料的制作方法在于:①预湿:将茶籽壳屑、茶蒲屑干料拌匀,先将石灰粉溶解于水里,然后拌入料中预湿2h,使混合物的含水量保持在50%-55%;②拌料:先将麸皮或米糠、茶籽粕、石膏粉干料拌匀,然后拌入到茶籽壳屑、茶蒲屑预湿料中,接着慢慢添加磷酸二氢钾水溶液,边加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祁海杰
申请(专利权)人:祁海杰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陕西,6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