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多井道电梯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0509218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3-05 23:53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一种智能多井道电梯系统,包括主轨道机构、副轨道机构、切换机构、动力机构、多个轿厢以及至少两个井道,主轨道机构、副轨道机构设于不同的井道内,切换机构衔接相邻的两个井道,轿厢通过切换机构在两个井道之间切换;轿厢通过动力机构驱动做上下运动或切换运动;运行时,至少一个轿厢在主轨道机构内上行或下行,每个轿厢通过切换机构分别从主轨道机构切换到副轨道机构上、下乘客;主轨道机构和副轨道机构按楼层层数分为n个单元,每个单元设有防火隔离挡板,所述防火隔离挡板折叠滑设于井道内。本发明专利技术的智能多井道电梯系统,在一条井道内设置多个独立运行的轿厢,大幅度增加了运送效率,有效的节约了建筑空间和建筑成本。

Intelligent multi-well elevator system

The invention discloses an intelligent multi-well elevator system, which comprises a main track mechanism, a sub-track mechanism, a switching mechanism, a power mechanism, a plurality of sedan cars and at least two wells. The main track mechanism and a sub-track mechanism are located in different wells, and the switching mechanism connects two adjacent wells. The sedan car is driven between two wells by a power mechanism through a switching mechanism. When running, at least one car goes up or down in the main track mechanism, and each car switches from the main track mechanism to the passengers on and off the sub-track mechanism through the switching mechanism. The main track mechanism and the sub-track mechanism are divided into N units according to the number of floors, each unit is provided with a fire-proof isolation baffle, which is folded and slid on the shaft path. Inside. The intelligent multi-well elevator system of the present invention has a plurality of independent running sedan cars in one well, which greatly increases transportation efficiency and effectively saves building space and construction cost.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智能多井道电梯系统
本专利技术涉及电梯
,尤其涉及一种多个轿厢能够同时运行的智能多井道电梯系统。
技术介绍
传统升降电梯主要为绳轮牵引井道式电梯,每个井道只有一个轿厢,运行在至少两列垂直的或倾斜角小于15°的刚性导轨之间。这种结构的电梯在中低层建筑中尚能满足用户要求,但是对于现代城市日益增长的高层建筑,传统的电梯存在运送效率低、候梯时间长等问题,日常维护和故障维修时,整个井道无法使用,并且安全性也有待提高。在高层建筑中,通常多增设井道和轿厢来增加电梯的运送能力,满足用户需求,但是众多的电梯井道占据了大量宝贵的建筑空间,增加了建筑成本,并未从根本上解决电梯运送效率低的问题。目前已知有各种用于提供和控制在一个电梯竖井内的一部以上的电梯轿厢、用于设置电梯设备的多个平行的电梯竖井和用于将电梯轿厢从一个电梯竖井转移到另一个电梯竖井的方法。这种具有多个电梯竖井的已知的电梯的缺点在于,多个轿厢位于同一个井道内,有碰撞、速度缓慢等问题。因此在输送量剧增的情况下运载容量将受到限制。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就在于: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智能多井道电梯系统,在一条井道内设置多个独立运行的轿厢,大幅度增加了运送效率,有效的节约了建筑空间和建筑成本。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出的技术方案为:一种智能多井道电梯系统,包括主轨道机构、副轨道机构、切换机构、转移机构、通行机构、动力机构、多个轿厢以及至少两个井道,所述主轨道机构、副轨道机构设于不同的井道内,所述切换机构衔接相邻的两个井道,所述轿厢通过切换机构在两个井道之间切换;所述轿厢通过动力机构驱动做上下运动或切换运动;运行时,至少一个所述轿厢在主轨道机构内上行或下行,每个所述轿厢通过切换机构分别从主轨道机构切换到副轨道机构上、下乘客;所述主轨道机构和副轨道机构按楼层层数分为n个单元,每个单元设有防火隔离挡板,所述防火隔离挡板折叠滑设于井道内。所述切换机构包括切换轨道,所述切换轨道铰接于井道内,所述切换轨道沿井道的长度方向设有多个,每个楼层均设置切换轨道。所述切换机构还包括切换驱动,所述切换轨道成对设置,每个切换轨道设置一个切换驱动,所述切换轨道的中间铰接于井道,所述切换轨道通过切换驱动带动旋转连接或者断开相邻井道内的轨道。所述切换轨道为三折型齿条轨道。所述切换驱动为液压千斤顶,所述液压千斤顶固定于井道内。所述主轨道机构、副轨道机构的轨道和切换轨道均为齿条轨道,所述齿条轨道由钢架、固定槽和齿条构成,所述钢架一侧布设齿条,另一侧布设固定槽,所述齿条和动力机构啮合,所述固定槽和动力机构咬合。每个楼层均设置切换机构,相邻的切换轨道对称布置。每个楼层均设置切换机构,以3层楼的上、中、下的切换轨道为一循环布设,上、下的切换轨道对称布置,中间层设有两个沿井道长度方向对称设置的切换轨道。所述主轨道机构包括至少一个上行主轨道和下行主轨道,所述副轨道机构包括至少一个上行副轨道和下行副轨道,楼层进出通道位于上行副轨道和下行副轨道一侧。所述转移机构包括转移托运车和多个转移轨道,第一层设有多个电梯口,多个所述电梯口分两排布置,每个电梯口设置一个转移托运车,所述主轨道机构衔接于转移轨道的中间,所述转移托运车在转移轨道上移动,每个所述转移托运车通过转移轨道与主轨道机构连接,所述轿厢通过转移托运车运送到每个电梯口。所述通行机构包括环形轨道和两个平行设置的通行轨道,所述环形轨道位于两个通行轨道之间,且将两个通行轨道连接,所述轿厢与转移托运车在电梯口与通行轨道之间做上下运动,所述主轨道机构与通行轨道的中间连接,所述轿厢不运行时停放在通行轨道上。所述通行机构还包括维修轨道,所述维修轨道设有两个,且分别垂直于一个通行轨道设置。所述转移轨道、环形轨道、通行轨道和维修轨道均为齿条轨道,所述齿条轨道由钢架、固定槽和齿条构成,所述钢架一侧布设齿条,另一侧布设固定槽,所述齿条和动力机构啮合,所述固定槽和动力机构咬合。所述转移托运车的底部设有万向行走轮。所述动力机构包括主动力机构和切换动力机构,所述主动力机构包括电机、齿轮、爬行轴承、支撑板和安装架,所述支撑板安装于安装架上,所述电机和爬行轴承安装于支撑板上,所述齿轮通过电机驱动,所述齿轮与齿条啮合,所述爬行轴承与固定槽卡合;所述切换动力机构包括滚轴导轨、弹簧和限位装置,所述安装架固定于滚轴导轨的滑杆上,所述滚轴导轨的滑块固定于轿厢上,所述滑杆滑设于滑块中;所述弹簧的一端通过一弹簧固定板固定与轿厢上,另一端与限位装置固定连接,所述限位装置与滑杆连接,所述限位装置控制滑杆滑动或固定。所述支撑板与安装架之间设有减震器。所述齿条轨道沿长度方向设有供电槽。所述支撑板上架设有电刷,轿厢运行时,所述电刷与供电槽摩擦取电。所述限位装置包括轨道切变锁止器和推动块,所述轨道切变锁止器安装于轿厢上,所述推动块固定于滑杆上,所述弹簧的另一端固定于推动块上,所述轨道切变锁止器位于推动块与弹簧连接的一侧,所述轨道切变锁止器限制推动块移动。所述动力机构设有两个,分别安装于轿厢的对角。所述电梯还包括顶层轨道机构,所述顶层轨道机构包括椭圆形闭合的顶层轨道以及多个顶层托运车,所述顶层轨道与主轨道机构、副轨道机构连接,所述顶层托运车可滑动于顶层轨道上,所述主轨道机构、副轨道机构通过顶层托运车衔接。上述技术方案的一种实施方式为:所述井道设有四个,所述上行主轨道、下行主轨道、上行副轨道和下行副轨道分别位于一个井道内,所述楼层进出通道位于上行副轨道和下行副轨道之间,所述上行主轨道和上行副轨道相邻,所述下行主轨道和下行副轨道相邻。上述技术方案的第二种实施方式为:所述井道设有四个,相邻设置,所述上行副轨道、上行主轨道、下行主轨道、下行副轨道顺次分别位于一个井道内,楼层上行通道位于上行副轨道一侧,楼层下行通道位于下行副轨道一侧,所述上行主轨道、下行主轨道位于上行副轨道和下行副轨道之间。上述技术方案的第三种实施方式为:所述井道设有六个,相邻设置,所述主轨道机构包括上行主轨道、下行主轨道、上行快速主轨道、下行快速主轨道,所述副轨道机构包括上行副轨道和下行副轨道,所述上行副轨道、上行主轨道、上行快速主轨道、下行快速主轨道、下行主轨道、下行副轨道依次排布;楼层上行通道位于上行副轨道一侧,楼层下行通道位于下行副轨道一侧。所述电梯系统,还包括控制系统,所述控制系统包括云服务平台、数据中心、电梯总控服务器和轿厢控制单元;所述轿厢控制单元包括轿厢控制模块和轿厢检测模块,所述轿厢控制模块对轿厢的刹车、电机和轿厢门进行控制,所述轿厢检测模块用于检测轿厢的高度和位置,并将检测到的信息传送给电梯总控服务器;所述电梯总控服务器根据轿厢检测模块检测到的轿厢信息,对轿厢控制模块发出控制指令;所述数据中心通过公共网络和VPN对每套电梯的电梯总控服务器进行管理;所述云服务平台用于统一管理所有电梯生产厂家的数据中心。所述电梯总控服务器和电梯总控服务器通过有线和无线双链路连接。所述轿厢控制模块包括刹车控制、电机控制以及电源管理,轿厢检测模块包括高度感应器、重量检测器、轿厢位置感应器、临近轿厢位置感应,高度传感器、位置传感器和临近位置感应器。所述电梯总控服务器对轿厢的路径进行计算规划,轿厢路径通过以下原则规划:(1)轿厢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智能多井道电梯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主轨道机构(2)、副轨道机构(3)、切换机构(4)、转移机构(5)、通行机构(6)、动力机构(7)、多个轿厢(1)以及至少两个井道,所述主轨道机构(2)、副轨道机构(3)设于不同的井道内,所述切换机构(4)衔接相邻的两个井道,所述轿厢(1)通过切换机构(4)在两个井道之间切换;所述轿厢(1)通过动力机构(7)驱动做上下运动或切换运动;运行时,至少一个所述轿厢(1)在主轨道机构(2)内上行或下行,每个所述轿厢(1)通过切换机构(4)分别从主轨道机构(2)切换到副轨道机构(3)上、下乘客;所述主轨道机构(2)和副轨道机构(3)按楼层层数分为n个单元,每个单元设有防火隔离挡板(11),所述防火隔离挡板(11)折叠滑设于井道内。

【技术特征摘要】
2017.08.19 CN 2017107148268;2017.11.30 CN 201711231.一种智能多井道电梯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主轨道机构(2)、副轨道机构(3)、切换机构(4)、转移机构(5)、通行机构(6)、动力机构(7)、多个轿厢(1)以及至少两个井道,所述主轨道机构(2)、副轨道机构(3)设于不同的井道内,所述切换机构(4)衔接相邻的两个井道,所述轿厢(1)通过切换机构(4)在两个井道之间切换;所述轿厢(1)通过动力机构(7)驱动做上下运动或切换运动;运行时,至少一个所述轿厢(1)在主轨道机构(2)内上行或下行,每个所述轿厢(1)通过切换机构(4)分别从主轨道机构(2)切换到副轨道机构(3)上、下乘客;所述主轨道机构(2)和副轨道机构(3)按楼层层数分为n个单元,每个单元设有防火隔离挡板(11),所述防火隔离挡板(11)折叠滑设于井道内。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多轿厢电梯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切换机构(4)包括切换轨道(41),所述切换轨道(41)铰接于井道内,所述切换轨道(41)沿井道的长度方向设有多个,每个楼层均设置切换轨道(41)。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智能多轿厢电梯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切换机构(4)还包括切换驱动(42),所述切换轨道(41)成对设置,每个切换轨道(41)设置一个切换驱动(42),所述切换轨道(41)的中间铰接于井道,所述切换轨道(41)通过切换驱动(42)带动旋转连接或者断开相邻井道内的轨道。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智能多轿厢电梯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切换轨道(41)为三折型齿条轨道。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智能多轿厢电梯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切换驱动(42)为液压...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立波谭锋
申请(专利权)人:湖南大举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湖南,4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