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郑国彦专利>正文

可遮蔽视线的玻璃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050736 阅读:250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可遮蔽视线的玻璃装置,包含一框架及一由透明玻璃所制成并位于该框架中的玻璃片组,该玻璃片组包括一第一玻璃及一第二玻璃,而该第一、二玻璃表面形成多个间隔排列的非透视区,及多个位于所述非透视区之间的透视区。该第一玻璃可相对于该第二玻璃在一遮蔽位置及一透视位置之间移动,当该第一玻璃在该遮蔽位置时,该第二玻璃的透视区会被该第一玻璃的非透视区所遮蔽,使该玻璃片组呈现全遮蔽状态,室外的人完全不能看到屋内的情况。当该第一玻璃在该透视位置时,该第一、二玻璃的透视区重叠,使该玻璃片组呈现部分遮蔽状态,使得从室外远距离处观看,无法看清室内。(*该技术在2015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玻璃装置,特别是涉及一种可遮蔽视线的玻璃装置
技术介绍
现代建筑物为了兼顾防尘及采光的考量,多设置有玻璃门窗。常用玻璃可分为透明玻璃及经过雾面处理的毛玻璃。除了浴室窗户多采用毛玻璃之外,大部分住宅或办公室的窗户多采用透明玻璃,以方便看到户外的情形。但是为了保护个人隐私不让外面的人看到室内的活动,或是为了遮挡较强的阳光而在室内加装窗帘。窗帘虽可达到遮蔽外界视线及遮挡阳光的效果,却要占用室内一定的空间,对于空间较狭宰的建筑而言,会使活动空间更显局促。而且挂置一段时间后窗帘会沾染灰尘,若要清洗则须将窗帘拆卸,清洗后再挂设,手续非常繁复。且经过长时间日晒后,窗帘也容易变质老化而须更新,所以一般布帘或是百叶窗均有不易清洁维护的困扰。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遮蔽视线的玻璃装置,可以遮蔽外界视线及遮挡阳光且易于清洁维护。于是,本技术的可遮蔽视线的玻璃装置,包含一框架及一由透明玻璃所制成并位于该框架中的玻璃片组;其特征在于该玻璃片组包括一第一玻璃及一第二玻璃,而该第一、二玻璃表面形成多个间隔排列的非透视区,及多个位于所述非透视区之间的透视区;该第一玻璃可相对于该第二玻璃在一遮蔽位置及一透视位置之间移动,当该第一玻璃在该遮蔽位置时,该第二玻璃的透视区会被该第一玻璃的非透视区所遮蔽,使该玻璃片组呈现全遮蔽状态;当该第一玻璃在该透视位置时,该第一、二玻璃的透视区重叠,使该玻璃片组呈现部分遮蔽状态。所述的可遮蔽视线的玻璃装置,其特征在于该第二玻璃固定于该框架中,而该第一玻璃可移动地设置在该框架中。所述的可遮蔽视线的玻璃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可遮蔽视线的玻璃装置还包含一扳动机构,该扳动机构具有一设置于该第一玻璃的一侧缘的夹持件及一设置于该夹持件上的握把,拉动该握把可带动该第一玻璃在该遮蔽位置及该透视位置之间移动。所述的可遮蔽视线的玻璃装置,其特征在于该扳动机构位于该框架内,且该框架更相对应于该握把形成一穿槽,使该握把显露于该穿槽中。所述的可遮蔽视线的玻璃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非透视区为互相平行的线条,且各该非透视区的宽度与各该透视区的宽度相等。所述的可遮蔽视线的玻璃装置,其特征在于各该非透视区的宽度大于0.3厘米并小于3厘米。所述的可遮蔽视线的玻璃装置,其特征在于各该非透视区的宽度为0.5厘米。所述的可遮蔽视线的玻璃装置,其特征在于该第一玻璃的厚度较该第二玻璃的厚度薄。所述的可遮蔽视线的玻璃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非透视区不能透视但是能透光。所述的可遮蔽视线的玻璃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非透视区不能透视且不能透光。本技术的可遮蔽视线的玻璃装置,可以遮蔽外界视线及遮挡阳光且易于清洁维护。附图说明下面通过最佳实施例及附图对本技术的可遮蔽视线的玻璃装置进行详细说明,附图中图1是一立体分解图,说明本技术可遮蔽视线的玻璃装置的一较佳实施例。图2是一图1的组合示意图,说明该较佳实施例的一第一玻璃在一遮蔽位置。图3是一类似于图2的视图,说明该较佳实施例的该第一玻璃在一透视位置。具体实施方式参阅图1与图2,本技术可遮蔽视线的玻璃装置的较佳实施例包含一框架1、一玻璃片组2及一扳动机构3。该玻璃片组2由透明玻璃所制成并位于该框架1中,且包括一第一玻璃21及一第二玻璃22。该第一、二玻璃21、22表面形成多个间隔排列的非透视区231、232,及多个位于所述非透视区231、232之间的透视区241、242。各非透视区231、232为互相平行的线条,且各非透视区231、232的宽度与各透视区241、242的宽度相等。该第二玻璃22固定于该框架1中,而该第一玻璃21厚度较第二玻璃22的厚度薄并紧贴该第二玻璃22,且第一玻璃21可相对第二玻璃22在框架1中位移一非透视区231、232宽度的距离。在本实施例中,虽第一玻璃较第二玻璃宽,但是也可依实际需求调整其相对大小。该扳动机构3位于该框架1内,并具有一设置于该第一玻璃21的一侧缘的夹持件31,及一设置于该夹持件31上的握把32。且该框架1更相对应于该握把32形成一穿槽11,使该握把32显露于该穿槽11中,以方便使用者施力于握把32。拉动该握把32可带动第一玻璃21相对于第二玻璃22在一遮蔽位置及一透视位置之间移动。参阅图2,当第一玻璃21在该遮蔽位置时,第二玻璃22的透视区242会被第一玻璃21的非透视区231所遮蔽,使玻璃片组2呈现全遮蔽状态。参阅图3,当第一玻璃21在该透视位置时,第一、二玻璃21、22的透视区241、242重叠,且非透视区231、232也重叠,使玻璃片组2呈现部分遮蔽状态。在本实施例中,各非透视区231、232与透视区241、242的宽度可大于0.3厘米并小于3厘米,而以0.5厘米为最佳值。非透视区231、232不能透视,可阻挡外界的视线以保护屋内活动人员的隐私。但是非透视区231、232可选择地使用能透光或不能透光材质处理,若以透光材质如化学喷雾方式制造,形成类似毛玻璃般,则非透视区231、232能透光。若以喷漆或是贴遮阳纸等方式形成,则非透视区231、232不能透光。非透视区231、232的形成方式及选用的材质可依实际需求而定,并可用其他一般技艺制成,在此即不再赘述。另外,在本实施例中的框架1可为一般铝门窗的框架,且与玻璃组2组合后,其用途与常见的铝门窗无异,而其组装方式为熟习此技艺者可思及,所以不再详述。由于非透视区231、232只为0.5厘米的细条纹,整体观之不显突兀并可增添玻璃的美感。且当第一玻璃21与第二玻璃22的透视区241、242重叠时,从邻近玻璃片组2的位置眺望,可一览无遗窗外的景色,而不致于受非透视区231、232细线条的影响,但是从室外远距离处观看,则无法看清室内的动静。当第一玻璃21位于遮蔽位置时,室外的人则完全不能看到屋内的情况,充分保有屋内隐私。归纳上述,玻璃片组2与一般窗帘一样具有可遮蔽视线或阻挡光线的效果,但是却比一般窗帘容易清洁维护且不易变形,因此确实可达到本技术的目的。权利要求1.一种可遮蔽视线的玻璃装置,包含一框架及一由透明玻璃所制成并位于该框架中的玻璃片组;其特征在于该玻璃片组包括一第一玻璃及一第二玻璃,而该第一、二玻璃表面形成多个间隔排列的非透视区,及多个位于所述非透视区之间的透视区;该第一玻璃可相对于该第二玻璃在一遮蔽位置及一透视位置之间移动,当该第一玻璃在该遮蔽位置时,该第二玻璃的透视区会被该第一玻璃的非透视区所遮蔽,使该玻璃片组呈现全遮蔽状态;当该第一玻璃在该透视位置时,该第一、二玻璃的透视区重叠,使该玻璃片组呈现部分遮蔽状态。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遮蔽视线的玻璃装置,其特征在于该第二玻璃固定于该框架中,而该第一玻璃可移动地设置在该框架中。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可遮蔽视线的玻璃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可遮蔽视线的玻璃装置还包含一扳动机构,该扳动机构具有一设置于该第一玻璃的一侧缘的夹持件及一设置于该夹持件上的握把。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可遮蔽视线的玻璃装置,其特征在于该扳动机构位于该框架内,且该框架更相对应于该握把形成一穿槽,使该握把显露于该穿槽中。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遮蔽视线的玻璃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非透视区为互相平行的线条,且各该非透视区的宽度与各该透视区的宽度相等。6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可遮蔽视线的玻璃装置,包含一框架及一由透明玻璃所制成并位于该框架中的玻璃片组;其特征在于:该玻璃片组包括一第一玻璃及一第二玻璃,而该第一、二玻璃表面形成多个间隔排列的非透视区,及多个位于所述非透视区之间的透视区;该第一玻璃可相对于该第二玻璃在一遮蔽位置及一透视位置之间移动,当该第一玻璃在该遮蔽位置时,该第二玻璃的透视区会被该第一玻璃的非透视区所遮蔽,使该玻璃片组呈现全遮蔽状态;当该第一玻璃在该透视位置时,该第一、二玻璃的透视区重叠,使该玻璃片组呈现部分遮蔽状态。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郑国彦
申请(专利权)人:郑国彦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71[中国|台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