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速机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0499185 阅读:27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3-03 02:46
一种变速机构,具备:第一齿轮(18),其与中空形状的旋转轴(17)固定于同轴;第二齿轮(20)及第三齿轮(21),其在旋转轴的外周相互对置并旋转自如地配置于同轴;齿轮选择离合器(50),其配置于第二齿轮及第三齿轮之间,并对如下状态中的任意状态进行选择:使第二齿轮及第一齿轮结合并使第三齿轮及第一齿轮非结合的状态、和使第三齿轮及第一齿轮结合并使第二齿轮及第一齿轮非结合的状态;及离合器操作部(51),其将配置于旋转轴的中空部的操作轴(40)连结于齿轮选择离合器,通过使操作轴沿轴向进退来对齿轮选择离合器进行操作。

Gearshift mechanism

A gearshift mechanism is provided with: a first gear (18), which is fixed in the same axis with a hollow rotating shaft (17); a second gear (20) and a third gear (21), which are opposite to each other and rotate freely around the rotating shaft; a gear selection clutch (50), which is arranged between the second gear and the third gear, and chooses any of the following states: The state in which the gear and the first gear are combined and the third gear and the first gear are not combined, and the state in which the third gear and the first gear are combined and the second gear and the first gear are not combined; and the clutch operating part (51), which connects the operating shaft (40) arranged in the hollow part of the rotating shaft to the gear selection clutch, and chooses the clutch for the gear by making the operating shaft move and retreat along the axis. Operat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变速机构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搭载于车辆等的变速机构。
技术介绍
作为选择一对齿轮中的任意一者将从驱动源传递至输入轴的旋转力向输出轴传递的变速机构,例如已知有专利文献1的技术。在专利文献1的变速机构中,一对齿轮旋转自如且同轴地配置于输出轴的外周,并且配置有用于使一对齿轮与输出轴结合的结合套筒。并且,通过实施使结合套筒与一对齿轮中的一方连结的变速操作,传递至输入轴的旋转力经由一对齿轮中的一方变为向输出轴被传递。现有技术文献专利文献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平7-9859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再者,在专利文献1的变速机构中,将使结合套筒与一对齿轮中的任意一者结合的杆机构配置于结合套筒的外侧。因此,由于必须在结合套筒的周围设置供杆机构动作的空间,成为大型的变速机构。因而,当将专利文献1的变速机构用作车辆用的变速机构时,在车辆搭载性的方面存在问题。因此,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实现小型化的变速机构。解决问题的手段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变速机构,具备:第一齿轮,其与中空形状的旋转轴固定于同轴;第二齿轮及第三齿轮,其在所述旋转轴的外周相互对置并旋转自如地配置于同轴;齿轮选择离合器,其配置于所述第二齿轮及所述第三齿轮之间并对如下状态中的任意状态进行选择:使所述第二齿轮及所述第一齿轮结合并使所述第三齿轮及所述第一齿轮非结合的状态、和使所述第三齿轮及所述第一齿轮结合并使所述第二齿轮及所述第一齿轮非结合的状态;及离合器操作部,其将配置于所述旋转轴的中空部的操作轴连结于所述齿轮选择离合器,使所述操作轴沿轴向进退来对所述齿轮选择离合器进行操作。专利技术效果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变速机构,齿轮选择离合器配置于第二齿轮及第三齿轮之间,对齿轮选择离合器进行操作的离合器操作部具备配置于旋转轴内的操作轴,在旋转轴、第二齿轮及第三齿轮的外侧不存在对变速进行控制的机构,因此能够获得小型且紧凑的变速机构。附图说明图1为示意地示出本专利技术所涉及的车辆的图。图2为简要地示出本专利技术所涉及的搭载于车辆的前部单元的图。图3为简化地示出本专利技术所涉及的构成前部单元的变速器的内部构造的图。图4为表示本专利技术所涉及的旋转要素列的一部分的概略图。图5为表示本专利技术所涉及的变速机构的图3的A-A线向视图。图6为图5的B-B线向视图。图7为表示图6的圆圈所示的符号C的具体的构成的图。图8为在图6的E-E线向视图中省略了引导侧花键的图。图9为表示第二齿轮的齿轮侧止动齿的图。图10为表示第三齿轮的齿轮侧止动齿的图。具体实施方式接着,参照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第一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在以下的附图的记载中,对同一或类似的部分标注相同或类似的符号。但是,附图为示意性的图示,应注意厚度与平面尺寸的关系、各层的厚度的比例等与现实不同。因而,应参照以下的说明来判断具体的厚度、尺寸。此外,当然在附图相互间也包含相互的尺寸的关系、比例不同的部分。此外,在以下所示的第一实施方式中,例示了用于使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思想具体化的装置、方法,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思想并不用于将构成部件的材质、形状、构造、配置等特定于下述的内容。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思想在保护范围所记载的权利要求限定的技术范围内能够增加各种变更。[第一实施方式的车辆]图1为示意地示出本专利技术所涉及的车辆1的图。图1的箭头F-B表示车辆1的前后方向,箭头L-R表示车辆1的左右方向。车辆1为具备对前轮(左侧的前轮2FL及右侧的前轮2FR)进行驱动的前部单元3并具备发动机及电动发电机的驱动力的混合动力车辆。如图2所示,前部单元3具有:作为电动机及发电机进行工作的第一电动发电机MG1,相同地作为电动机及发电机进行工作的第二电动发电机MG2,发动机4,与第一及第二电动发电机MG1、MG2及发动机4连结的变速器5,通过变速器5的输出被驱动的差动装置6;从差动装置6向车辆1的左右延伸的车轴7、7连结于左侧的前轮2FL及右侧的前轮2FR。[第一实施方式的变速器的内部构造]图3为表示变速器5的内部构造的图,在变速箱8中配置有与第一及第二电动发电机MG1、2、发动机4及差动装置6连结的旋转要素列9。该旋转要素列9具备:经由旋转轴10a连结于第一电动发电机MG1的第一旋转要素10,经由旋转轴11a连结于差动装置6的第二旋转要素11,经由旋转轴12a连结于发动机4的第三旋转要素12,及经由旋转轴13a连结于第二电动发电机MG2的第四旋转要素13。并且,旋转要素列9中,第一旋转要素10及第二旋转要素11经由第五旋转要素14被连结,第三旋转要素12及第四旋转要素13经由第六旋转要素15被连结,第二旋转要素11及第三旋转要素12经由变速机构16被连结。在此,图3为从侧面示出配置于变速器5的内部的旋转要素列9的图,在最下部配置有变速机构16,在比变速机构16高的位置配置有第二旋转要素11。并且,在变速箱8内填充润滑油52直至浸渍变速机构16的旋转轴40的程度的高度。另外,图3的符号L为润滑油52的油面。并且,以包围变速机构16的下侧的区域的方式配置有挡流板46。[第一实施方式的变速机构]如图4所示,在变速机构16中,在输入轴17的一端侧外周输入齿轮18与输入轴17固定于同轴,该输入齿轮18与第二旋转要素11的旋转要素输出齿轮19啮合。此外,在输入轴17的另一端侧外周第一输出齿轮20以相对于输入轴17旋转自如的方式与输入轴17配置于同轴,并且,在第一输出齿轮20及输入齿轮18之间的输入轴17的外周,齿轮直径比第一输出齿轮20大的第二输出齿轮21配置为相对于输入轴17旋转自如。在变速机构16的第一输出齿轮20啮合有第三旋转要素12的第一输入齿轮22,在第二输出齿轮21啮合有第三旋转要素12的第二输入齿轮23。并且,所述变速机构具备:齿轮选择离合器50,其对如下状态进行选择:将第一输出齿轮20及输入齿轮18设为结合状态的第一变速、将第二输出齿轮21及输入齿轮18设为结合状态的第二变速、或者将第一输出齿轮20及第二输出齿轮21中的任意一者设为与输入齿轮18非结合的空档状态;及离合器操作部51,其对齿轮选择离合器实施操作。接着,参照图5至图10对变速机构16的具体的构造详细地进行说明。如图5所示,中空圆筒形状的输入轴17的轴P方向的一端经由径向轴承25旋转自如地支承于壳体内壁8a,输入轴17的轴P方向的另一端经由径向轴承26旋转自如地支承于壳体内壁8b。如图5及图6所示,在输入轴17的轴向中央的外周形成有向径向外侧突出的圆板形状的引导部27。在引导部27形成有沿与轴P方向正交的方向贯穿至外周的轴滑动空隙部28。该轴滑动空隙部28形成为沿轴P相互平行,连续的一对滑动面28a、28b形成至引导部27的轴P方向的两端面。在引导部27的外周形成有花键齿29a沿轴P方向延伸的引导侧花键29。圆环形状的离合器套筒30的内花键齿31卡合于引导部27的引导侧花键29。如图7及图8所示,在离合器套筒30的内周形成有:具备与引导侧花键29的花键齿29a啮合的花键齿31a的离合器侧花键31,和花键齿31a的轴P方向的两端部的离合器侧止动齿32、33。如图7所示,离合器侧止动齿32、33为比离合器侧花键31的花键齿31a的形状小的宽度的齿且顶端设计为平面。此外,齿轮侧止动齿也是相同形状。如图5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变速机构,其特征在于,具备:第一齿轮,其与中空形状的旋转轴固定于同轴;第二齿轮及第三齿轮,其在所述旋转轴的外周相互对置并旋转自如地配置于同轴;齿轮选择离合器,其配置于所述第二齿轮及所述第三齿轮之间并对如下状态中的任意状态进行选择:使所述第二齿轮及所述第一齿轮结合并使所述第三齿轮及所述第一齿轮非结合的状态,和使所述第三齿轮及所述第一齿轮结合并使所述第二齿轮及所述第一齿轮非结合的状态;及离合器操作部,其将配置于所述旋转轴的中空部的操作轴连结于所述齿轮选择离合器,使所述操作轴沿轴向进退来对所述齿轮选择离合器进行操作。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2016.07.08 JP 2016-1359751.一种变速机构,其特征在于,具备:第一齿轮,其与中空形状的旋转轴固定于同轴;第二齿轮及第三齿轮,其在所述旋转轴的外周相互对置并旋转自如地配置于同轴;齿轮选择离合器,其配置于所述第二齿轮及所述第三齿轮之间并对如下状态中的任意状态进行选择:使所述第二齿轮及所述第一齿轮结合并使所述第三齿轮及所述第一齿轮非结合的状态,和使所述第三齿轮及所述第一齿轮结合并使所述第二齿轮及所述第一齿轮非结合的状态;及离合器操作部,其将配置于所述旋转轴的中空部的操作轴连结于所述齿轮选择离合器,使所述操作轴沿轴向进退来对所述齿轮选择离合器进行操作。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变速机构,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二齿轮及所述第三齿轮的相互的对置面上分别设置凹部,所述齿轮选择离合器被配置为进入所述第二齿轮及所述第三齿轮的各凹部的内部。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变速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齿轮选择离合器具备:引导部,其形成为从所述旋转轴的外周向径向外侧突出;离合器套筒,其配置于所述引导部的外周而使相对于所述引...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平野幸太郎西山康行青木都悦
申请(专利权)人:优尼邦斯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