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辆电路体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0497507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3-03 01:38
一种车辆电路体,包括多个骨干控制盒(31至33)、将骨干控制盒互相连接的骨干干线部(21至23)以及支线子线束(42)。干线包括电源线和通信线,并且控制单元包括干线连接部和支线连接部。

Vehicle Circuit Body

A vehicle circuit body includes a plurality of backbone control boxes (31 to 33), backbone lines (21 to 23) interconnected with backbone control boxes, and branch subwiring harnesses (42). The trunk line includes a power line and a communication line, and the control unit includes a trunk connection section and a branch connection section.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车辆电路体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布设在车辆中的车辆电路体。
技术介绍
在车辆中,例如,需要将电源电力从作为主电源的交流发电机(发电机)或者电池适当地供给至大量的各种电气部件。还要求用于供给这样的电源电力的系统具有根据需要在电力的供给的接通与断开之间切换的功能,或者在过电流流经电气部件的情况下切断各个系统的电流的功能。在普通的车辆中,作为多条电线的集合体的线束布设在车辆上,并且主电源经由线束连接到各个部位处的电气部件,从而向其供给电力。通常地,接线块用于将电源电力分配到多个系统,继电器盒用于控制对各个系统的电力的供给的接通与断开,或者熔断器盒用于保护线束的各条电线或者负载。例如,专利文献1中公开的线束包括网络传输路径以及用于提供电力、GND和其它信号的电路。此外,线束包括线束干线、子线束、可选子线束以及网络集线器设备。引用列表专利文献[专利文献1]:JP-A-2005-78962
技术实现思路
技术问题然而,近年来,随着安装在车身上的电气部件的数量增加,布设在车身上的线束的结构趋于复杂化。因为形成线束的各条电线的直径或者电线的数量由于安装在车辆上的电气部件的数量的增加而增大,所以存在整个线束的尺寸增大或者重量增大的趋势。由于安装有线束的车型之间的差异或者安装在车辆上的可选电气部件的类型的增加,导致要制造的线束的类型和部件编号增多,因此难以共享形成线束的部件,并且部件成本或制造成本增加。在制造线束的操作过程中,为了实现预定布设形状的线束,将形成线束的多条电线的捆束沿着预先指定的路径长距离地拖拽,因此需要大量的操作时间。由于几乎所有的电线都集中在线束的干线部,所以被捆束电线的数量增多,从而其重量增大。例如,在初始设计中未预期的新的电气部件安装在车辆上的情况下,为了确保在该电气部件与另一电气部件之间传输特定信号的路径,或者为了向其供给电源电力,需要将新的电线添加到线束。然而,线束具有复杂的结构或形状,并且将来非常难以将其它电线添加到现有的线束。因此,需要设计具有不同类型或者部件编号的新的线束,以制造为独立的产品。已经鉴于以上情况而做出本专利技术,并且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车辆电路体,其中,用于各种电气部件与车辆上的电源之间的电连接以及电气部件之间的电连接的结构,特别是干线部的构造被简化,并且可以容易地添加新的电线。解决问题的方案为了实现以上目的,根据本专利技术的车辆电路体的特征在于以下(1)至(7)。(1)一种设置在车辆中的车辆电路体,包括:多个控制单元;干线,该干线将所述多个控制单元互相连接;以及支线,该支线将所述多个控制单元中的一个控制单元直接或间接地连接到配件,其中所述干线具有电源线和通信线,并且所述控制单元具有:干线连接部,所述干线连接到所述干线连接部;和支线连接部,所述支线连接到所述支线连接部。(2)在根据以上(1)所述的车辆电路体中,所述多个控制单元均包括:第一控制单元;和第二控制单元,该第二控制单元设置为在所述车辆的前方或后方与所述第一控制单元分离,并且其中,所述干线由第一干线构成,该第一干线将所述第一控制单元与所述第二控制单元互相连接。(3)在根据以上(2)所述的车辆电路体中,所述多个控制单元中的每个控制单元还包括:第三控制单元,该第三控制单元设置为在所述车辆的车辆宽度方向上与所述第一控制单元分离;和第四控制单元,该第四控制单元设置为在所述车辆宽度方向上与所述第一控制单元分离,并且设置在与所述第三控制单元相反一侧的位置处,并且所述干线还包括:第二干线,该第二干线将所述第一控制单元与所述第三控制单元互相连接,和第三干线,该第三干线将所述第一控制单元与所述第四控制单元互相连接。(4)在根据以上(1)至(3)的任意一项所述的车辆电路体中,所述车辆具有包括车室的第一区域和与所述第一区域不同的第二区域,所述多个控制单元设置在所述第一区域中,并且所述多个控制单元中的一个控制单元具有电力输入端子,电力从电源供给到所述电力输入端子,并且所述一个控制单元将从所述电力输入端子接收到的电力供给到所述干线。(5)在根据以上(1)至(4)的任意一项所述的车辆电路体中,所述电源线具有第一电源线和用作所述第一电源线的备用的第二电源线。(6)在根据以上(5)所述的车辆电路体中,所述第一电源线和所述第二电源线分别由具有扁平截面形状的条状金属材料构成,并且所述干线具有所述第一电源线的金属材料和所述第二电源线的金属材料以在之间夹置有绝缘体的状态在厚度方向上堆叠的结构。(7)在根据以上(1)至(6)的任意一项所述的车辆电路体中,所述干线还包括地线。根据具有以上(1)的构造的车辆电路体,能够提供一种车辆电路体,其可以简化干线部的构造,并且可以容易地添加新的电线。根据具有以上(2)的构造的车辆电路体,由于第一控制单元与第二控制单元设置在车辆的前后方向上,所以通过使用连接这些控制单元的干线,易于在车辆的前后方向上供给电力以及发送和接收通信数据。根据具有以上(3)的构造的车辆电路体,由于第三控制单元与第四控制单元设置在车辆宽度方向上,所以易于将支线配置到例如设置在车辆的侧部处的配件。根据具有以上(4)的构造的车辆电路体,电源电力经由电力输入端子和控制单元供给到干线。因此,即使在连接到电力输入端子的电源电缆以及干线的形状和结构不同的情况下,也可以供给电力。从而,例如,不需要使特殊形状的干线贯通车身的前围板,并且贯通前围板的部分的安装操作变得容易。根据具有以上(5)的构造的车辆电路体,在产生一些问题并且到第一电源线的电力供给异常停止的情况下,通过使用第二电源线能够确保备用电源的路径。根据具有以上(6)的构造的车辆电路体,由于多个带状的金属材料层叠,所以即使在干线的截面积增大以使得能够流通大的电源电流的情况下,也使得厚度方向上的弯曲变得相对容易,并且沿着车身上的期望布线路径的布置操作变得容易。根据具有以上(7)的构造的车辆电路体,当控制单元通过干线连接时,能够在控制单元之间传输电源电流和通信,并且能够形成共同的地。能够经由控制单元而将电源电流、通信信号和地中的至少一者发展至各条支线。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根据本专利技术的车辆电路体,简化了各种电气部件与车辆上的电源之间的电连接以及电气部件之间的电连接的结构,特别是干线部的构造,并且添加新的电线变得容易。如上所述,已经简要描述了本专利技术。此外,通过参考附图阅读下文描述的用于实施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后文中,称为“实施例”),本专利技术的细节将更加清晰。附图说明图1是图示出包括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的车辆电路体的车载装置的主要部分的构造实例的立体图。图2是图示出图1所示的一个骨干控制盒31、32、33附近的构造的立体图。图3A、3B、3C和3D分别是图示出骨干控制盒31的俯视图、主视图、底视图和右侧视图。图4是图示出骨干控制盒及其附近的构造的主视图。图5是图示出包括图1所示的车辆电路体的车载装置的主要部分的构造实例的平面图。参考标记列表10:车辆11:发动机室12:仪表板部13:车室13a:车室地板部14:行李室16:前围板16a:贯通孔17:主电池18:交流发电机19:启动器20、20B:电气部件21、22、23:骨干干线部21a、21b:电源线21c:地线21d:通信线26:副电池31、32、33、34、35、36:骨干控制盒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设置在车辆中的车辆电路体,包括:多个控制单元;干线,该干线将所述多个控制单元互相连接;以及支线,该支线将所述多个控制单元中的一个控制单元直接或间接地连接到配件,其中,所述干线具有电源线和通信线,并且其中,所述控制单元具有:干线连接部,所述干线连接到所述干线连接部;和支线连接部,所述支线连接到所述支线连接部。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2016.06.24 JP 2016-1258961.一种设置在车辆中的车辆电路体,包括:多个控制单元;干线,该干线将所述多个控制单元互相连接;以及支线,该支线将所述多个控制单元中的一个控制单元直接或间接地连接到配件,其中,所述干线具有电源线和通信线,并且其中,所述控制单元具有:干线连接部,所述干线连接到所述干线连接部;和支线连接部,所述支线连接到所述支线连接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电路体,其中,所述多个控制单元中的每个控制单元均包括:第一控制单元;和第二控制单元,该第二控制单元设置为在所述车辆的前方或后方与所述第一控制单元分离,并且其中,所述干线由第一干线构成,该第一干线将所述第一控制单元与所述第二控制单元互相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辆电路体,其中,所述多个控制单元中的每个控制单元还包括:第三控制单元,该第三控制单元设置为在所述车辆的车辆宽度方向上与所述第一控制单元分离;和第四控制单元,该第四控制单元设置为在所述车辆宽度方向上与所述第一控制单元分离,并且设置在与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长西幸成齐藤靖之古田拓佐佐木宪明
申请(专利权)人:矢崎总业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