套片管式蒸发器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0488503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3-02 20:3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套片管式蒸发器结构,包括风道及设置在风道中的套片管式蒸发器,第一风扇、第二风扇及可移动的吸湿帘;第一风扇、第二风扇分别设在套片管式蒸发器的出风口侧、进风口侧,吸湿帘设在所述套片管式蒸发器的进风口,第二风扇位于所述吸湿帘与套片管式蒸发器之间并近所述吸湿帘的位置,第二风扇及吸湿帘均设在所述风道中。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使含有水分的空气吹过吸湿帘,利用吸湿帘内的吸湿剂吸收吹过蒸发器的空气中的水分,干爽的空气再吹过蒸发器外表面的翅片间,降低蒸发器的热阻,减小传热温差,降低制冷压缩机的压力比,减少功耗,提高制冷系统的性能。

Sleeve-tube evaporator structure

The utility model discloses a sleeve tube evaporator structure, which comprises a wind channel and a sleeve tube evaporator arranged in the wind channel, a first fan, a second fan and a movable moisture absorption curtain; the first fan and a second fan are respectively arranged at the outlet side and the inlet side of the sleeve tube evaporator, and the moisture absorption curtain is arranged at the inlet of the sleeve tube evaporator, and the second fan is located at the moisture absorption curtain. The second fan and the hygroscopic curtain are both arranged in the air duct, and are close to the position of the hygroscopic curtain between the sleeve tube evaporator and the sleeve tube evaporator. The utility model makes the air containing water blow through the moisture absorption curtain, uses the moisture absorbent in the moisture absorption curtain to absorb the moisture in the air of the evaporator, and then dries the dry air through the fins on the outer surface of the evaporator, reduces the heat resistance of the evaporator, reduces the heat transfer temperature difference, reduces the pressure ratio of the refrigeration compressor, reduces the power consumption, and improves the performance of the refrigeration system.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套片管式蒸发器结构
本技术涉及制冷系统
,具体涉及一种套片管式蒸发器结构。
技术介绍
在冷链物流冷库制冷系统中,广泛应用套片管式蒸发器,当冷间内空气吹过蒸发器,空气温度低于零摄氏温度,换热管外表面结霜,随着霜层的增加,套片间被聚集的固化的霜堵塞,蒸发器风扇的阻力增大,甚至空气不能流动,同时蒸发器的热阻增大,传热温差增加,蒸发温度降低,制冷压缩机的压力比增大,功耗增加,制冷系统的性能下降,采用电加热融霜需要耗费电能,热气融霜使系统复杂。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缺陷,提供一种制冷系统用高效的套片管式蒸发器结构。本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套片管式蒸发器结构,包括:风道以及设置在风道中的套片管式蒸发器,第一风扇、第二风扇以及可移动的吸湿帘;所述第一风扇、第二风扇分别设在所述套片管式蒸发器的出风口侧、进风口侧,所述吸湿帘设在所述套片管式蒸发器的进风口侧,所述第二风扇位于所述吸湿帘与套片管式蒸发器之间并近所述吸湿帘的位置。所述风道为两端敞口的矩形状结构,由上下前后四面钢板焊接形成。所述第一风扇固定在风道的出风口侧的边缘处,所述第二风扇设在所述风道中。所述吸湿帘安装在吸湿帘滑道架上,所述吸湿帘滑道架安装于风道的进风口位置,一端径向伸入风道内,另一端径向伸出于风道外,所述吸湿帘位于所述吸湿帘滑道架内,并可在所述吸湿帘滑道架内相对滑动。所述吸湿帘有多个,其中一个吸湿帘装在所述吸湿帘滑道架伸入到风道进风口中的架体内,其余的备用吸湿帘安装在所述吸湿帘滑道架伸出于风道外的框架内。本技术的套片管式蒸发器结构,使含有水分的空气吹过吸湿帘,利用吸湿帘内的吸湿剂吸收吹过蒸发器的空气中的水分,干爽的空气再吹过蒸发器外表面的翅片间,降低蒸发器的热阻,减小传热温差,降低制冷压缩机的压力比,减少功耗,提高制冷系统的性能。本技术的套片管式蒸发器,制冷系统无需停机,不影响冷间内的气流组织与温度场分布。附图说明图1所示为本技术的套片管式蒸发器结构的示意图;图2为图1的右视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如图1和图2所示,套片管式蒸发器结构,包括:第一风扇1、换热管2、套片3、第二风扇4、吸湿帘5、吸湿帘滑道架6、风道7、备用吸湿帘8。所述风道7由上下前后四面薄钢板焊接组成,左右为敞开结构。所述套片管式蒸发器由套片3和换热管2组成,位于风道7内,结构与通常结构形式相同,此处不再过多叙述。所述第一风扇1设置在套片管式蒸发器的右侧,即在风道7的出风口侧,并通过第一风扇支架(未示出)固定在风道7的边缘。所述第二风扇4设置在套片管式蒸发器的左侧、吸湿帘5的右侧位置,在风道7的进风口侧,并通过第二风扇支架(未示出)固定在风道7中。所述吸湿帘滑道架6位于风道7的进风口位置,径向安装设置,如图2所示,所述吸湿帘滑道架6的左半部分径向伸入风道中,其边缘四周固定在风道7的边缘,所述吸湿帘5位于吸湿帘滑道架6内伸入风道中的架体内,并可相对滑动。其中,所述吸湿帘有多个,其中始终只有一个吸湿帘5位于风道7的进风口位置的吸湿帘滑道架6的架体内,其余的备用吸湿帘8在吸湿帘滑道架6内的位于风道7的外部的伸出部分的架体内。所述吸湿帘的移动更换,可以是通过湿度传感器测定吸湿帘5的含水率,自动传递信号,使吸湿帘5在吸湿帘滑道架6内移动更换。所述吸湿帘5的数量、风道的大小根据冷间的大小和贮存货物种类设计。在制冷系统运行时,启动第一风扇1和第二风扇4,第一风扇使空气经过吸湿帘5去除水分后,经第二风扇4的抽吸作用,吹过换热管表面,降温后,被吹向冷间内。当湿度传感器测定吸湿帘5的含水率超过设定值时,自动传递信号,使吸湿帘5在吸湿帘滑道架6内移动更换为备用的吸湿帘,在制冷系统停机时,更换所有用过的已经吸收水分的吸湿帘,换成干燥的吸湿帘。以上所述仅是本技术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
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技术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套片管式蒸发器结构,其特征是,包括风道以及设置在风道中的套片管式蒸发器,第一风扇、第二风扇以及可移动的吸湿帘;所述第一风扇、第二风扇分别设在所述套片管式蒸发器的出风口侧、进风口侧,所述吸湿帘设在所述套片管式蒸发器的进风口侧,所述第二风扇位于所述吸湿帘与套片管式蒸发器之间并近所述吸湿帘的位置。

【技术特征摘要】
1.套片管式蒸发器结构,其特征是,包括风道以及设置在风道中的套片管式蒸发器,第一风扇、第二风扇以及可移动的吸湿帘;所述第一风扇、第二风扇分别设在所述套片管式蒸发器的出风口侧、进风口侧,所述吸湿帘设在所述套片管式蒸发器的进风口侧,所述第二风扇位于所述吸湿帘与套片管式蒸发器之间并近所述吸湿帘的位置。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套片管式蒸发器结构,其特征是,所述风道为两端敞口的矩形状结构,由上下前后四面钢板焊接形成。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套片管式蒸发器结构,其特征是,所述第一风扇固定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宁静红
申请(专利权)人:天津商业大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天津,1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