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机床新型气动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0484330 阅读:34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3-02 18:4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机床新型气动结构,包括残压释放阀、第一隔板、过滤减压阀、第二隔板、微雾分离器、第三隔板和四通隔板;所述残压释放阀与所述过滤减压阀通过所述第一隔板密封固定连接;所述过滤减压阀与所述微雾分离器通过所述第二隔板密封固定连接;所述微雾分离器与所述四通隔板通过所述第三隔板密封固定连接;所述残压释放阀的另一端与主气源连通。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大大提高了装配效率,该气动元气件组标准化,通用性极高,扩展性强,在满足基本的需求下,可随时扩增功能,自带密封圈,大大提高了气动元气件之间的气密性,减少能耗,减少成本。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机床新型气动结构
本技术涉及机床
,尤其涉及一种机床新型气动结构。
技术介绍
气动装置结构简单,轻便,安装维护简单。介质为空气,较之液压介质来说不易燃烧,故使用安全,且具备了防火,防爆,防潮的能力,可在高温场合使用,更可集中供应,远距离输送,气动技术在机床上已得到广泛的应用。现有技术:现有机床上的气动元气件大多为单个元气件和快速接头组合而成,装配过程中为证元气件之间的气密性,一般在连接部位增加生料带等形式。现有机床往往会根据客户需求增加相应的功能,相应的增加相关的元气件部件。现有技术的缺点在于:现有气动元气件组装过程中,单个元气件需要通过接头来组合,装配效率低;另外,接头连接时需要通过生料带来增强部件的气密性,但此操作无法确保气动元气件的气密性,导致气动功能的减弱或失效;还有,此类元气件扩展性不高,很多时候无法满足后期追加的功能要求。过滤精度低等。
技术实现思路
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本技术要解决的问题是提供一种机床新型气动结构,以克服现有技术中单个元气件需要通过接头来组合,装配效率低;另外,接头连接时需要通过生料带来增强部件的气密性,但此操作无法确保气动元气件的气密性,导致气动功能的减弱或失效;还有,此类元气件扩展性不高,很多时候无法满足后期追加的功能要求;过滤精度低等的缺陷。技术方案为解决所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机床新型气动结构,包括残压释放阀、第一隔板、过滤减压阀、第二隔板、微雾分离器、第三隔板和四通隔板;所述残压释放阀与所述过滤减压阀通过所述第一隔板密封固定连接;所述过滤减压阀与所述微雾分离器通过所述第二隔板密封固定连接;所述微雾分离器与所述四通隔板通过所述第三隔板密封固定连接;所述残压释放阀的另一端与主气源连通。优选的,所述第一隔板和第二隔板上分别设置有第一托架和第二托架,所述第一托架和第二托架另一端固定安装到箱体上。优选的,所述第一隔板、第二隔板和第三隔板上均设置有锁紧装置,所述锁紧装置包括连接块和螺母,所述螺母与所述连接块螺纹连接,所述残压释放阀的一侧、过滤减压阀的两侧、微雾分离器的两侧及四通隔板一侧均设置有与所述连接块卡紧配合的卡槽。优选的,所述第一隔板两侧分别设置有第一定位凸起和第二定位凸起;所述过滤减压阀两侧分别设置有第一凹槽和第二凹槽;所述第二隔板两侧分别设置有第三定位凸起和第四定位凸起;所述微雾分离器两侧分别设置有第三凹槽和第四凹槽;所述第三隔板两侧分别设置有第五定位凸起和第六定位凸起;所述残压释放阀卡接固定在两个所述第一定位凸起之间;两个所述第二定位凸起分别卡接固定在所述过滤减压阀的第一凹槽内;所述第二凹槽与所述第三定位凸起卡接;所述第四定位凸起与所述第三凹槽卡接;所述第四凹槽与所述第五定位凸起卡接;两个所述第六定位凸起将所述四通隔板卡接住。优选的,所述第一隔板与所述第一托架一体成型,所述第二隔板与所述第二托架一体成型。有益效果为:本技术的机床新型气动结构,本专利通过采用新型的气动元气件及安装方式,大大提高了装配效率,该气动元气件组标准化,通用性极高,扩展性强,在满足基本的需求下,可随时扩增功能。气源通过高精度的过滤减压阀及微雾分离器,过滤精度高,净化气源,延长了气动元气件的使用寿命。气动元件通过隔板连接且通用于各个元气件,自带密封圈,大大提高了气动元气件之间的气密性,减少能耗,减少成本。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一种机床新型气动结构的爆炸图;图2为本技术一种机床新型气动结构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第一隔板的立体图;图4为第一隔板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过滤减压阀的结构示意图;图6为第二隔板的结构示意图;图7为微雾分离器的结构示意图;图8为第三隔板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技术,但不用来限制本技术的范围。如图1所示,本技术的一种机床新型气动结构,包括残压释放阀1、第一隔板2、过滤减压阀4、第二隔板6、微雾分离器7、第三隔板8和四通隔板9;所述残压释放阀1与所述过滤减压阀4通过所述第一隔板2密封固定连接;所述过滤减压阀4与所述微雾分离器7通过所述第二隔板6密封固定连接;所述微雾分离器7与所述四通隔板9通过所述第三隔板8密封固定连接;所述残压释放阀1的另一端与主气源连通。如图1和图2所示,所述第一隔板2和第二隔板6上分别设置有第一托架3和第二托架5,所述第一托架3和第二托架5另一端用螺钉固定安装到箱体10上。如图1和图3所示,所述第一隔板2、第二隔板6和第三隔板8上均设置有锁紧装置,所述锁紧装置包括连接块11和螺母12,所述螺母12与所述连接块11螺纹连接,所述残压释放阀1的一侧、过滤减压阀4的两侧、微雾分离器7的两侧及四通隔板9一侧均设置有与所述连接块11卡紧配合的卡槽13。锁紧装置的工作原理是:转动螺母12,螺母12带动连接块11的两端慢慢收紧,从而咬合住两个部件。如图4至图8所示,所述第一隔板2两侧分别设置有第一定位凸起21和第二定位凸起22;所述过滤减压阀4两侧分别设置有第一凹槽41和第二凹槽42;所述第二隔板6两侧分别设置有第三定位凸起61和第四定位凸起62;所述微雾分离器7两侧分别设置有第三凹槽71和第四凹槽72;所述第三隔板8两侧分别设置有第五定位凸起81和第六定位凸起82;所述残压释放阀1卡接固定在两个所述第一定位凸起21之间;两个所述第二定位凸起22分别卡接固定在所述过滤减压阀4的第一凹槽41内;所述第二凹槽42与所述第三定位凸起61卡接;所述第四定位凸起62与所述第三凹槽71卡接;所述第四凹槽72与所述第五定位凸起81卡接;两个所述第六定位凸起82将所述四通隔板9卡接住。如图1所示,所述第一隔板2与所述第一托架3一体成型,所述第二隔板6与所述第二托架5一体成型,便于安装。四通隔板9的另一侧也是设置有卡槽13,方便扩展别的元气件,扩展性强。锁紧装置是现有技术,品牌为日本SMC。具体安装步骤:1.将所需相关气动元气件通过隔板连接(此操作可在工作台完成),2.将机床各功能所需的接头拧上(相较现有的气动的部件可直接取消生料带),3.通过带托架的隔板将气动元气件组固定在箱体10上。4.将各功能部件对应气管插上即可,即在残压释放阀1一端插入主气源,在四通隔板9另一端连接空气调压器14、电磁阀15等元气件。工作原理如下:主气源接入气动元件组后依次通过残压释放阀1,过滤减压阀4、微雾分离器7、四通隔板9后,去向各功能部件。具体的动作说明如下,主气源可通过过滤减压阀4去除气源所带的水分并且可调节至机床所需的气源压力,通过微雾分离器7去除气源中所带的风尘等颗粒物,净化气源后,最后通过四通隔板9分路。机床关机后可通过残压释放阀1将机床管路中残留的气体释放。综上所述,上述实施方式并非是本技术的限制性实施方式,凡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技术的实质内容的基础上所进行的修饰或者等效变形,均在本技术的技术范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机床新型气动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残压释放阀(1)、第一隔板(2)、过滤减压阀(4)、第二隔板(6)、微雾分离器(7)、第三隔板(8)和四通隔板(9);所述残压释放阀(1)与所述过滤减压阀(4)通过所述第一隔板(2)密封固定连接;所述过滤减压阀(4)与所述微雾分离器(7)通过所述第二隔板(6)密封固定连接;所述微雾分离器(7)与所述四通隔板(9)通过所述第三隔板(8)密封固定连接;所述残压释放阀(1)的另一端与主气源连通。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机床新型气动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残压释放阀(1)、第一隔板(2)、过滤减压阀(4)、第二隔板(6)、微雾分离器(7)、第三隔板(8)和四通隔板(9);所述残压释放阀(1)与所述过滤减压阀(4)通过所述第一隔板(2)密封固定连接;所述过滤减压阀(4)与所述微雾分离器(7)通过所述第二隔板(6)密封固定连接;所述微雾分离器(7)与所述四通隔板(9)通过所述第三隔板(8)密封固定连接;所述残压释放阀(1)的另一端与主气源连通。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机床新型气动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隔板(2)和第二隔板(6)上分别设置有第一托架(3)和第二托架(5),所述第一托架(3)和第二托架(5)另一端固定安装到箱体(10)上。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机床新型气动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隔板(2)、第二隔板(6)和第三隔板(8)上均设置有锁紧装置,所述锁紧装置包括连接块(11)和螺母(12),所述螺母(12)与所述连接块(11)螺纹连接,所述残压释放阀(1)的一侧、过滤减压阀(4)的两侧、微雾分离器(7)的两侧及四通隔板(9)一侧均设置有与所述连接块...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全林孙殿承王瑞
申请(专利权)人:宁波天瑞精工机械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