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智能张拉预应力筋反向紧固机构,包括工作锚组件和反向压紧板,所述工作锚组件包括相配合的工作锚环和工作夹套,所述反向压紧板包括压紧凸台,所述压紧凸台顶压所述工作夹套使其夹紧。采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压紧凸台与工作锚环上的压紧对接盲孔配合,通过压紧凸台主动顶压落在压紧对接盲孔内的工作夹套,能够使工作锚夹紧预应力筋,从而减少预应力筋的回弹,降低预应力损失,从而避免了可能的过度张拉。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智能张拉预应力筋反向紧固机构
本技术涉及建筑及桥梁施工领域的一种工具,具体涉及一种用于预应力张拉系统使用的智能张拉预应力筋反向紧固机构。
技术介绍
预应力张拉技术在建筑及桥梁施工中广泛应用,采用预应力施工能够减缓混凝土的裂纹出现和扩展进程,延长使用寿命。然而,预应力张拉施工过程对材料和施工工艺的要求很高,较易出现预应力损失的问题。预应力损失一般发生在传统预应力加载结束的时候,由于预预应力筋的回缩才使夹具与锚环之间紧固,从而导致加载的预应力发生损失。目前施工过程中为解决预应力损失的问题,往往需要使用超张拉的方法,即使张拉加载的最大应力大于设计预应力。然而超张拉方法往往不确定应力损失量,不能保证最终应力满足设计要求,且易出现拉断或损坏锚具的情形,超张拉方法并不可靠。因此,尚需要改善预应力锚具及张拉系统的结构设计,为预应力张拉施工提供方便。
技术实现思路
为解决以上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配合压紧装置使用的智能张拉预应力筋反向紧固机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智能张拉预应力筋反向紧固机构,其关键在于,包括工作锚组件和反向压紧板,所述工作锚组件包括相配合的工作锚环和工作夹套,所述反向压紧板包括压紧凸台,所述压紧凸台顶压所述工作夹套使其夹紧。采用以上设计,其优点在于通过压紧凸台主动顶压对应的工作锚上的工作夹套,能够使工作锚主动夹紧预应力筋,从而减少预应力筋的回弹,降低预应力损失,从而避免了可能的过度张拉。作为优选技术方案,上述反向压紧板还包括压紧板本体,该压紧板本体包括背向设置的施压面和安装面,所述施压面上设有所述压紧凸台,所述压紧凸台中心处设有预应力筋穿孔,该预应力筋穿孔的两端分别开口于所述压紧凸台的端面和所述安装面;所述工作锚环包括垫板面和承压面,该承压面与所述压紧板本体的施压面相对应,该承压面上设有与所述压紧凸台相对应的压紧对接盲孔,该压紧对接盲孔孔底贯穿有工作锚孔,该工作锚孔内设有所述工作夹套,该工作夹套的一端落在所述压紧对接盲孔内。采用以上设计,其优点在于压紧对接盲孔为压紧凸台提供了让位空间,方便压紧凸台主动顶压对应工作夹套。作为优选技术方案,上述工作锚孔为圆台状,所述工作锚孔内径较大的一端开口于所述压紧对接盲孔内,所述工作锚孔内径较小的一端开口于所述垫板面;所述工作夹套具有与所述工作锚孔内壁相适应的圆台状外壁,所述工作夹套设置于所述工作锚孔内,其大头端落在所述压紧对接盲孔内。采用以上设计,其优点在于圆台状工作夹套和工作锚孔相配合,起到夹紧预应力筋的作用。作为优选技术方案,上述工作夹套中心设有预应力筋锚固孔,该工作夹套由至少两瓣工作夹片环向拼装而成,该工作夹套的大头端的直径大于所述工作锚孔的最大内径且小于所述压紧对接盲孔的内径,该工作夹套的大头端伸出所述工作锚孔后落在所述压紧对接盲孔内。采用以上设计,其优点在于使用简单的夹片式工作夹套设计实现对预应力筋的夹持。作为优选技术方案,上述工作锚环上设有N个所述压紧对接盲孔,N为正整数,N个所述压紧对接盲孔围绕所述工作锚环的中心环向均匀分布,每个所述压紧对接盲孔处分别设有工作锚孔,所有所述工作锚孔内分别设有所述工作夹套;所述反向压紧板上设有N个对应所述压紧对接盲孔的所述压紧凸台。采用以上设计,其优点在于方便同步进行多根预应力筋的张拉作为优选技术方案,上述工作锚组件和反向压紧板之间设有定位机构,该定位机构包括设于所述压紧板本体上的锚环定位杆和设于所述工作锚环上的定位孔,所述锚环定位杆伸入所述定位孔内与其相配合;所述锚环定位杆垂直设置于所述压紧板本体的施压面上,所述定位孔设置于所述工作锚环的承压面上,该定位孔为盲孔。采用以上设计,其优点在于定位机构能够方便装配。作为优选技术方案,上述压紧板本体为圆形板,所述锚环定位杆和定位孔的数量均为三个,三个所述锚环定位杆依圆周方向均匀分布于所述反向压紧板的施压面上,所述锚环定位杆围设于所述压紧凸台外侧,三个所述定位孔分别对应所述锚环定位杆分布于所述工作锚环的承压面上。采用以上设计,其优点在于方便顶压过程中反向压紧板稳定抵近和顶压工作夹片。作为优选技术方案,上述工作锚环的承压面上设有环形凹槽,该环形凹槽围设在所述压紧对接盲孔外。采用以上设计,其优点在于环形凹槽与千斤顶上的支撑筒的外侧翻边相配合,方便双向千斤顶与工作锚环的可靠安装。作为优选技术方案,上述压紧板本体的安装面边缘设有环形的安装倒角。采用以上设计,其优点在于方便反向压紧板与千斤顶的安装。作为优选技术方案,上述压紧板本体的安装倒角处设有至少一个定位磁铁,该定位磁铁内设于所述压紧板本体。采用以上设计,其优点在于能够辅助反向压紧板与千斤顶之间的装配。有益效果:采用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压紧凸台与压紧对接盲孔配合,通过压紧凸台主动顶压落在压紧对接盲孔内的工作夹套,能够使工作锚夹紧预应力筋,从而减少预应力筋的回弹,降低预应力损失,从而避免了可能的过度张拉。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所适用的预应力张拉系统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工作锚组件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反向压紧板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工具锚组件的结构示意图;图6为图5中m部的放大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实施例和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如图1所示,一种智能张拉预应力筋反向紧固机构,包括工作锚组件a和反向压紧板b,所述工作锚组件a包括相配合的工作锚环a1和工作夹套a2,所述反向压紧板b包括压紧凸台b2,所述压紧凸台b2顶压所述工作夹套a2使其夹紧。为了更清楚地展示上述智能张拉预应力筋反向紧固机构,下面结合其所适用的预应力张拉系统进行介绍:如图2所示,一种预应力智能张拉系统,包括沿着张拉方向依次设置的锚垫板组件e、工作锚组件a、反向压紧板b、千斤顶c和工具锚组件d,所述千斤顶c为双向千斤顶,其包括缸体c3,该缸体c3上设有两个伸缩部,两个所述伸缩部的伸缩方向相互平行,两个所述伸缩部分别沿所述预应力筋过孔的两端伸出所述缸体c3,两个所述伸缩部分别形成张拉伸缩部和顶压伸缩部,所述张拉伸缩部上安装有所述工具锚组件d,所述顶压伸缩部上安装有所述反向压紧板b。所述锚垫板组件e固定于混凝土基体内,所述锚垫板组件e包括锚垫板e1、第一螺旋箍筋e2和第二螺旋箍筋e4,所述锚垫板e1包括锚垫板本体e11和喇叭管e12,所述锚垫板本体e11包括背向设置的承载面和抵靠面,所述锚垫板本体e11中心设置有预应力筋通孔,所述锚垫板本体e11的承载面上围绕所述预应力筋通孔设有一圈锚环卡口e6,所述工作锚环a1落在所述锚环卡口e6内。所述喇叭管e12的大头端连接在所述锚垫板本体e11的抵靠面上,为便于使用,所述喇叭管e12与所述锚垫板本体e11一体成型。所述喇叭管e12外同心套设有所述第一螺旋箍筋e2,所述喇叭管e12的小头端套接有波纹管e5,所述喇叭管e12的小头端外壁上环向设置有凸缘e3,所述凸缘e3一侧设置有所述第二螺旋箍筋e4,该第二螺旋箍筋e4位于所述凸缘e3远离所述锚垫板本体e11一侧,所述第一螺旋箍筋e2和第二螺旋箍筋e4的旋向相反,所述第一螺旋箍筋e2靠近所述锚垫板本体e11的一端与该锚垫板本体e11点焊连接,所述第二螺旋箍筋e4靠近所述凸缘e3的一端与该凸缘e3点焊连接。相较于传统组件,本方案中锚垫板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智能张拉预应力筋反向紧固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工作锚组件(a)和反向压紧板(b);所述工作锚组件(a)包括相配合的工作锚环(a1)和工作夹套(a2),所述反向压紧板(b)包括压紧凸台(b2),所述压紧凸台(b2)顶压所述工作夹套(a2)使其夹紧。
【技术特征摘要】
2018.02.01 CN 20182018288551.一种智能张拉预应力筋反向紧固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工作锚组件(a)和反向压紧板(b);所述工作锚组件(a)包括相配合的工作锚环(a1)和工作夹套(a2),所述反向压紧板(b)包括压紧凸台(b2),所述压紧凸台(b2)顶压所述工作夹套(a2)使其夹紧。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张拉预应力筋反向紧固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反向压紧板(b)还包括压紧板本体(b1),该压紧板本体(b1)包括背向设置的施压面和安装面,所述施压面上设有所述压紧凸台(b2),所述压紧凸台(b2)中心处设有预应力筋穿孔(b3),该预应力筋穿孔(b3)的两端分别开口于所述压紧凸台(b2)的端面和所述安装面;所述工作锚环(a1)包括垫板面和承压面,该承压面与所述压紧板本体(b1)的施压面相对应,该承压面上设有与所述压紧凸台(b2)相对应的压紧对接盲孔(a3),该压紧对接盲孔(a3)孔底贯穿有工作锚孔(a4),该工作锚孔(a4)内设有所述工作夹套(a2),该工作夹套(a2)的一端落在所述压紧对接盲孔(a3)内。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智能张拉预应力筋反向紧固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工作锚孔(a4)为圆台状通孔,所述工作锚孔(a4)内径较大的一端开口于所述压紧对接盲孔(a3)内,所述工作锚孔(a4)内径较小的一端开口于所述垫板面;所述工作夹套(a2)具有与所述工作锚孔(a4)内壁相适应的圆台状外壁,所述工作夹套(a2)设置于所述工作锚孔(a4)内,其大头端落在所述压紧对接盲孔(a3)内。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智能张拉预应力筋反向紧固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工作夹套(a2)中心设有预应力筋锚固孔,该工作夹套(a2)由至少两瓣工作夹片环向拼装而成,该工作夹套(a2)的大头端的直径大于所述工作锚孔(a4)的最大内径且小于所述压紧对接盲孔(a3)的内径,该工作夹套(a2)的大头端伸出所述工作锚孔(a4)后落在所述压紧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倪志军,彭勇,夏金平,杨洁,
申请(专利权)人:重庆恒佳工程技术咨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重庆,50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