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状线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0481534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3-02 17:41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带状线装置,其包括带状线、一端固定连接带状线且另一端穿出电波暗室顶部屏蔽板的多根吊装绳,还包括集中固定吊装绳背离带状线一端的行走小车以及用于供行走小车行走的轨道,带状线保持水平状态。本发明专利技术具有调节带状线高度更为方便的特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带状线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抗扰度测试装置,特别涉及一种带状线装置。
技术介绍
在电波暗室中,对汽车整车进行抗扰度测试时,需要将测试带状线吊装到电波暗室的顶部。该带状线平时隐藏在电波暗室的顶部吸波材料中,使用的时候根据汽车尺寸大小,调整带状线的高度。传统设计均采用手摇滑轮的方式,通过电波暗室顶部波导管穿过非金属绳索,实现吊装和高度调整,使用不方便。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带状线装置,它具有使用方便的特点。本专利技术的上述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带状线装置,包括带状线、一端固定连接带状线且另一端穿出电波暗室顶部屏蔽板的多根吊装绳,还包括集中固定吊装绳背离带状线一端的行走小车以及用于供行走小车行走的轨道,带状线保持水平状态。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用时,行走小车沿着轨道运动,拉动多根吊装绳运动,行走小车运动的距离等于每一根吊装绳滑动的距离,进而使得带状线能上下平稳调节。相比手摇滑轮的拉升方式,当前的调节方式更为方便、省力。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带状线装置还包括用于引导吊装绳的引导装置。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行走小车拉动吊装绳带动带状线上升下降时需要较强的平稳性,设置引导装置可以使得带状线的上升下降更为平稳。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引导装置包括设置在电波暗室顶部屏蔽板处的前端引导组件以及设置在行走小车附近且位置高于行走小车的后端引导组件。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吊装绳直接从电波暗室顶部屏蔽板穿出连接至行走小车,其中存在两个拐点,一个在屏蔽板处,另一个在行走小车处,这两个部位的安装精度不足时都会影响带状线的平稳性,设置前端引导组件和后端引导组件可以对这两个部位着重引导,使得吊装绳的控制更为简单。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前端引导组件包括固定于电波暗室顶部屏蔽板上方的龙骨、竖直向下依次穿透龙骨和屏蔽板的金属波导管以及套设于金属波导管上端用于固定金属波导管和龙骨的圆形法兰盘。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吊装绳从下至上穿过金属波导管,受到金属波导管的引导转折,上下滑动时较为平稳。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前端引导组件还包括插装于金属波导管两端的尼龙套。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尼龙套可以避免吊装绳划伤,对吊装绳起到保护作用。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后端引导组件包括工字钢以及固定于工字钢下方的多个定滑轮,工字钢的长度方向与行走小车的移动方向垂直,定滑轮的位置高于吊装绳在行走小车上的固定位置。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吊装绳经过定滑轮的引导后与夹持槽和夹板之间的过渡更为平滑,滑动过程中更为平稳。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设置为:行走小车包括底板、对称固定于底板下方的滑筒、输出端竖直向下穿透底板且带有齿轮的电机、开口向上固定于底板上的夹持槽以及竖直向下嵌入夹持槽中的夹板,吊装绳的端部夹持在夹板和夹持槽之间。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用时,吊装绳的端部夹在夹板和夹持槽的夹缝中,实现固定。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设置为:轨道包括水平设置的钢梁、沿钢梁长度方向对称固定于钢梁上的两根滑杆以及沿钢梁长度方向固定于钢梁上两根滑杆之间的齿条,滑筒套设于滑杆上,电机输出端的齿轮与齿条啮合。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行走小车和轨道的配合方式简单,运行较为平稳,电机上还可以连接编码器,通过转化还可以获取带状线调节的具体高度,电机的控制可以连接PLC控制系统、远程控制系统,利用触屏或平板控制。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吊装绳为跳伞绳。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跳伞绳弹性小强度大,使用较为可靠。综上所述,本专利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1.使用时,行走小车沿着轨道运动,拉动多根吊装绳运动,行走小车运动的距离等于每一根吊装绳滑动的距离,进而使得带状线能上下平稳调节。相比手摇滑轮的拉升方式,当前的调节方式更为方便、省力;2.设置引导装置可以使得带状线的上升下降更为平稳。附图说明图1是带状线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前端引导组件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屏蔽板;10、吸波材料;2、带状线;3、吊装绳;4、行走小车;40、底板;41、滑筒;42、电机;43、夹持槽;44、夹板;5、轨道;50、钢梁;51、滑杆;52、齿条;6、引导装置;60、前端引导组件;600、龙骨;601、金属波导管;602、圆形法兰盘;603、尼龙套;61、后端引导组件;610、工字钢;612、定滑轮。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实施例一参照图1,一种带状线装置,包括带状线2、一端固定连接带状线2且另一端穿出电波暗室顶部屏蔽板1的多根吊装绳3、集中固定吊装绳3背离带状线2一端的行走小车4以及用于供行走小车4行走的轨道5。带状线2保持水平状态。电波暗室为了防止外界干扰,其由屏蔽板1封闭,同时在屏蔽板1内部固定有吸波材料10。带状线2上升到极限时隐藏在吸波材料10中。吊装绳3采用非金属绳,优选跳伞绳,弹性小强度大,其数量共有12根,均匀固定在带状线2上。吊装绳3处于张紧状态,背离带状线2的另一端集中固定在行走小车4上。使用时,行走小车4沿着轨道5运动,拉动12根吊装绳3运动,行走小车4运动的距离等于每一根吊装绳3滑动的距离,进而使得带状线2能上下平稳调节。相比手摇滑轮的拉升方式,当前的调节方式更为方便、省力。行走小车4包括底板40、对称固定于底板40下方的滑筒41、输出端竖直向下穿透底板40且带有齿轮的电机42、开口向上固定于底板40上的夹持槽43以及竖直向下嵌入夹持槽43中的夹板44。屏蔽室可以设置在大型彩钢房内,彩钢房内设置有桁架,桁架的高度高于屏蔽室的顶部。轨道5包括水平固定于桁架上的钢梁50、沿钢梁50长度方向对称固定于钢梁50上的两根滑杆51以及沿钢梁50长度方向固定于钢梁50上两根滑杆51之间的齿条52。使用时,吊装绳3的端部夹在夹板44和夹持槽43的夹缝中,实现固定。电机42带有的齿轮与齿条52啮合,滑筒41套在滑杆51上,当电机42工作时驱使齿轮和齿条52啮合传动,行走下车4沿轨道5平稳运动。行走小车4和轨道5的配合方式简单,运行较为平稳。电机42上还可以连接编码器,通过转化还可以获取带状线2调节的具体高度。电机42的控制可以连接PLC控制系统、远程控制系统,利用触屏或平板控制。行走下车4拉动吊装绳3带动带状线2上升下降需要较强的平稳性。吊装绳3直接从电波暗室顶部屏蔽板1穿出连接至行走小车4,其中存在两个拐点,一个在屏蔽板1处,另一个在行走小车4处,这两个部位的安装精度不足时都会影响带状线2的平稳性。为了让吊装绳3的控制更为简单,设置引导装置6用于辅助控制。引导装置6包括设置在电波暗室顶部屏蔽板1处的前端引导组件60以及设置在行走小车4附近且位置高于行走小车4的后端引导组件61。结合图2,前端引导组件60包括固定于桁架上的龙骨600、竖直向下依次穿透龙骨600和屏蔽板1的金属波导管601、套设于金属波导管601上端用于固定金属波导管601和龙骨600的圆形法兰盘602、插装于金属波导管601两端的尼龙套603。吊装绳3从下至上穿过金属波导管601,受到金属波导管601的引导转折,上下滑动时较为平稳。尼龙套603包括插入金属波导管601中的管状部以及向外翻折的折边部,尼龙套603可以避免吊装绳3划伤,对吊装绳3起到保护作用。参照图1,后端引导组件61包括固定于桁架上的工字刚610以及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带状线装置,包括带状线(2)、一端固定连接带状线(2)且另一端穿出电波暗室顶部屏蔽板(1)的多根吊装绳(3),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集中固定吊装绳(3)背离带状线(2)一端的行走小车(4)以及用于供行走小车(4)行走的轨道(5),带状线(2)保持水平状态。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带状线装置,包括带状线(2)、一端固定连接带状线(2)且另一端穿出电波暗室顶部屏蔽板(1)的多根吊装绳(3),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集中固定吊装绳(3)背离带状线(2)一端的行走小车(4)以及用于供行走小车(4)行走的轨道(5),带状线(2)保持水平状态。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带状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带状线(2)装置还包括用于引导吊装绳(3)的引导装置(6)。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带状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引导装置(6)包括设置在电波暗室顶部屏蔽板(1)处的前端引导组件(60)以及设置在行走小车(4)附近且位置高于行走小车(4)的后端引导组件(61)。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带状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前端引导组件(60)包括固定于电波暗室顶部屏蔽板(1)上方的龙骨(600)、竖直向下依次穿透龙骨(600)和屏蔽板(1)的金属波导管(601)以及套设于金属波导管(601)上端用于固定金属波导管(601)和龙骨(600)的圆形法兰盘(602)。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带状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前端引导组件(60)还包括插装于金属波导管(601)两端的尼龙套(60...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郝宏海刘雪明黄幼松赵塔庞霄鸣任红磊楚玉生
申请(专利权)人:中车长春轨道客车股份有限公司北京亿策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吉林,2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