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硬化涂层膜和包含其的可弯折柔性屏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0478500 阅读:28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3-02 16:3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硬化涂层膜和包含其的可弯折柔性屏。所述硬化涂层膜包括透明聚酰亚胺层和设置在所述透明聚酰亚胺层表面的纳米金刚石膜。所述可弯折柔性屏包括依次贴合的背贴层、柔性屏、偏光片、第一光学胶层、触摸板、第二光学胶层和硬化涂层膜;或者包括依次贴合的背贴层、柔性屏、触摸板、第一光学胶层、偏光片、第二光学胶层和硬化涂层膜;所述第二光学胶层与所述硬化涂层膜的透明聚酰亚胺层贴合。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的硬化涂层膜兼具高硬度、高可见光区透过率、高化学稳定性和高柔韧性,能够满足可弯折柔性屏保护膜的性能要求。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硬化涂层膜和包含其的可弯折柔性屏
本技术属于柔性显示屏
,具体涉及一种硬化涂层膜和包含其的可弯折柔性屏。
技术介绍
现有技术的数码产品(手机、MP4、PSP、便携电脑等)的屏幕均为平面型,不能折叠弯曲,携带起来极为不便。随着智能电子行业的发展,数码产品(尤其是手机)将趋向于更薄、可折叠、可卷曲的方向发展,这就需要屏幕最外层的硬化涂层膜(hardcoat)同时具备高硬度、高可见光区透过率、高化学稳定性和高柔韧性,其硬度应达到7H以上,在弯折半径为1mm的条件下,弯折10万次表面无裂纹、折痕等外观不良现象。通常的屏幕保护膜,如PC(聚碳酸酯)保护膜、PET(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保护膜,其硬度不足。丙烯酸酯类的硬化保护膜对于不可折叠的屏幕的保护效果不错,但应用于可弯折型屏幕时,会出现在折叠或弯曲的过程中产生折痕、裂纹、中间拱起等不良现象,从而严重影响手机的外观和使用。CN102294862A公开了一种柔性屏幕保护膜及其制备方法,该柔性屏幕保护膜包括基材、杀菌加硬层、胶粘层及离型膜,杀菌加硬层布置于基材的第一表面,胶粘层布置于基材的第二表面,离型膜粘连于胶粘层上;其中,基材为PU(聚氨酯)膜、TPU(热塑性聚氨酯弹性体)膜、PO(聚烯烃)膜或PVC(聚氯乙烯树脂)膜,杀菌加硬层为纯铜、铜合金或铜的氧化物,通过真空蒸镀、真空离子镀或真空溅射镀于基材上;其同时具备防划伤和杀菌的功能,即使在折叠或弯曲过程中也不产生折痕。但是,该柔性屏幕保护膜的硬度在3H以下,且柔韧性也远不能达到可弯折柔性屏幕的要求。因此,如何同时提高保护膜的硬度和柔韧性,使其符合弯折显示屏的技术指标,是本领域亟待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硬化涂层膜和包含其的可弯折柔性屏。该硬化涂层膜兼具高硬度和高柔韧性,能够满足可弯折柔性屏保护膜的性能要求。为达此目的,本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方面,本技术提供一种硬化涂层膜,包括:透明聚酰亚胺层和设置在所述透明聚酰亚胺层表面的纳米金刚石膜。纳米金刚石膜具有高可见光区透过率、高硬度、高耐磨性和化学稳定性,通过将其以合适的厚度与透明聚酰亚胺层结合,能够使得到的硬化涂层膜兼具高硬度和高柔韧性,能够满足可弯折柔性屏保护膜的性能要求。本技术对于硬化涂层膜的制备方法没有特殊限制,示例性地,可以选择如下方法:先用激光或等离子体对透明聚酰亚胺膜表面进行碳化处理,然后用低温气相沉积技术在碳化处理后的透明聚酰亚胺膜表面沉积一层纳米金刚石膜,得到硬化涂层膜。作为本技术的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透明聚酰亚胺层的可见光区透过率≥90%,雾度<1%,黄度<1%。作为本技术的优选技术方案,所述透明聚酰亚胺层的厚度为10μm-100μm;例如可以是10μm、15μm、20μm、25μm、30μm、35μm、40μm、45μm、50μm、55μm、60μm、65μm、70μm、75μm、80μm、85μm、90μm、95μm或100μm等。作为本技术的优选技术方案,所述透明聚酰亚胺层的厚度为10μm-80μm。作为本技术的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纳米金刚石膜的厚度为0.5μm-5μm;例如可以是0.5μm、1μm、1.5μm、2μm、2.5μm、3μm、3.5μm、4μm、4.5μm或5μm等。作为本技术的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纳米金刚石膜的厚度为0.5μm-3μm。本技术中,硬化涂层膜的柔韧性随着纳米金刚石膜厚度的增加而下降,但纳米金刚石膜的厚度过低时,则难以起到保护作用。本技术中纳米金刚石膜的厚度优选为0.5μm-5μm,在此范围内,为了进一步提高硬化涂层膜的柔韧性,可减小纳米金刚石膜的厚度。另一方面,本技术提供一种可弯折柔性屏,在本技术一实施方式中,所述可弯折柔性屏包括依次贴合的背贴层、柔性屏、偏光片、第一光学胶层、触摸板、第二光学胶层和上述硬化涂层膜;所述第二光学胶层与所述硬化涂层膜的透明聚酰亚胺层贴合。在本技术另一实施方式中,所述可弯折柔性屏包括依次贴合的背贴层、柔性屏、触摸板、第一光学胶层、偏光片、第二光学胶层和上述硬化涂层膜;所述第二光学胶层与所述硬化涂层膜的透明聚酰亚胺层贴合。作为本技术的优选技术方案,所述背贴层为柔性高分子层或柔性金属层。作为本技术的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柔性高分子层为PET(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膜层、PI(聚酰亚胺)膜层或PU(聚氨酯)膜层。作为本技术的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柔性金属层为不锈钢膜层、钛合金膜层或Invar(铁镍合金)膜层。作为本技术的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偏光片的厚度≤66μm;例如可以是66μm、63μm、60μm、48μm、45μm、42μm、40μm、38μm、35μm、32μm、30μm、28μm或25μm等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本技术提供的硬化涂层膜的硬度≥9H,可见光区透过率≥90%,在弯折半径1mm条件下,背离显示面一侧方向或相反方向弯折10万次,表面无裂纹、折痕等不良外观,兼具高硬度、高可见光区透过率、高化学稳定性和高柔韧性,能够满足可弯折柔性屏保护膜的性能要求。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提供的硬化涂层膜的结构示意图;其中,11为透明聚酰亚胺层、12为纳米金刚石膜。图2为实施例6提供的可弯折柔性屏的结构示意图;其中,21为背贴层、22为柔性屏、23为偏光片、24为第一光学胶层、25为触摸板、26为第二光学胶层、27为硬化涂层膜。图3为实施例7提供的可弯折柔性屏的结构示意图;其中,31为背贴层、32为柔性屏、33为触摸板、34为第一光学胶层、35为偏光片、36为第二光学胶层、37为硬化涂层膜。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并通过具体实施方式来进一步说明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明了,所述具体实施方式仅仅是帮助理解本技术,不应视为对本技术的具体限制。本技术中,采用如下方法制备硬化涂层膜:选取可见光区透过率≥90%,雾度<1%,黄度<1%的透明聚酰亚胺膜,采用激光对透明聚酰亚胺膜表面进行碳化处理,然后用低温气相沉积技术在碳化处理后的透明聚酰亚胺膜表面沉积一层纳米金刚石膜,得到硬化涂层膜。实施例1本实施例提供一种硬化涂层膜,包括透明聚酰亚胺层11和设置在所述透明聚酰亚胺层11表面的纳米金刚石膜12;其中,透明聚酰亚胺层11的厚度为100μm,纳米金刚石膜12的厚度为5μm。本实施例提供的硬化涂层膜的硬度为10H,可见光区透过率为90%,在弯折半径1mm条件下,背离显示面一侧方向或相反方向弯折10万次,表面无裂纹、折痕等不良外观,其兼具高硬度、高可见光区透过率、高化学稳定性和高柔韧性,能够满足可弯折柔性屏保护膜的性能要求。实施例2本实施例提供一种硬化涂层膜,包括透明聚酰亚胺层11和设置在所述透明聚酰亚胺层11表面的纳米金刚石膜12;其中,透明聚酰亚胺层11的厚度为80μm,纳米金刚石膜12的厚度为3μm。本实施例提供的硬化涂层膜的硬度为10H,可见光区透过率为90%,在弯折半径1mm条件下,背离显示面一侧方向或相反方向弯折10万次,表面无裂纹、折痕等不良外观,其兼具高硬度、高可见光区透过率、高化学稳定性和高柔韧性,能够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硬化涂层膜,其特征在于,所述硬化涂层膜包括:透明聚酰亚胺层和设置在所述透明聚酰亚胺层表面的纳米金刚石膜。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硬化涂层膜,其特征在于,所述硬化涂层膜包括:透明聚酰亚胺层和设置在所述透明聚酰亚胺层表面的纳米金刚石膜。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硬化涂层膜,其特征在于,所述透明聚酰亚胺层的厚度为10μm-100μm。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硬化涂层膜,其特征在于,所述透明聚酰亚胺层的厚度为10μm-80μm。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硬化涂层膜,其特征在于,所述纳米金刚石膜的厚度为0.5μm-5μm。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硬化涂层膜,其特征在于,所述纳米金刚石膜的厚度为0.5μm-3μm。6.一种可弯折柔性屏,其特征在于,所述可弯折柔性屏包括依次贴合的背贴层、柔性屏、偏光片、第一光学胶层、触摸板、...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琪蔡鲜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和辉光电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