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安全船体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0464991 阅读:58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3-02 12:10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安全船体,包括筏体、底板和两个护栏,所述底板置于所述筏体的上端,所述底板与所述筏体连接;两个所述护栏分别置于所述筏体上端两侧,两个所述护栏均与所述筏体固定连接;所述筏体的两侧均设置有浮力管,两个所述浮力管均与所述筏体连接。相对现有技术,本发明专利技术筏体两侧的浮力管使得竹筏航行更加平稳,减少摇晃,有效防止竹筏侧翻,减少竹筏摇晃,使得竹筏运行安全。

A Safe Hull

The invention relates to a safe hull, which comprises a raft, a bottom plate and two guardrails, the bottom plate being placed at the upper end of the raft and connected with the raft body; the two guardrails are respectively placed on both sides of the raft body, and the two guardrails are fixed connected with the raft body; the two sides of the raft body are provided with buoyancy tubes, and the two buoyancy tubes are connected with the raft body. Answer. Compared with the existing technology, the buoyancy tube on both sides of the raft body of the invention makes the navigation of the bamboo raft more stable, reduces the sway, effectively prevents the rollover of the bamboo raft, reduces the sway of the bamboo raft, and makes the operation of the bamboo raft saf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安全船体
本专利技术涉及船体
,特别涉及一种安全船体。
技术介绍
现有技术中的船体在航行过程中,遇到风浪,船体整体不平衡,容易晃动,不安全。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安全船体,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遇到风浪,船体整体不平衡,容易晃动,不安全。本专利技术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安全船体,包括筏体、底板和两个护栏,所述底板置于所述筏体的上端,所述底板与所述筏体连接;两个所述护栏分别置于所述筏体上端两侧,两个所述护栏均与所述筏体固定连接;所述筏体的两侧均设置有浮力管,两个所述浮力管均与所述筏体连接。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筏体两侧的浮力管使得竹筏航行更加平稳,减少摇晃,有效防止竹筏侧翻,减少竹筏摇晃,使得竹筏运行安全。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本专利技术还可以做如下改进。进一步,所述浮力管的底部与所述筏体底部之间的间距为80-250mm;所述浮力管的外径为150-250mm;两个所述浮力管与所述筏体之间的横向间距为0-1.5m。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浮力管的底部与筏体底部之间的间距为80-250mm,使得浮力管在竹筏下水后,正常航行时不接触水面,减少阻力,起到节能减排作用。进一步,所述筏体对应其前端部、中部和后端部的两侧对称设置有导向管,每个所述导向管内均设置有可移动的移动杆;每个所述移动杆均与其靠近的浮力管连接;所述导向管的两端部内均设置有限位腔体,两个所述限位腔体内均设置有钢珠,所述移动杆通过钢珠与所述导向管连接。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移动杆通过钢珠与导向管连接,能降低移动杆移动过程中的摩擦力,提升移动导向管的便利性。进一步,所述筏体中部的两个导向管处均设置有电动推杆,两个所述电动推杆均与所述筏体固定连接,两个所述电动推杆的伸缩端均通过缓冲配件与其靠近的浮力管连接;两个所述电动推杆的通电端均通过按压开关与电源连接。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通过电动推杆对浮力管进行自动伸出和收拢,既能实现竹筏安全稳定航行,又能减少航行阻力,降低能耗,方便停靠。进一步,所述筏体上还设置有带手把的第一转动轴和第二转动轴,所述第一转动轴和第二转动轴均可转动的与所述筏体连接;所述筏体中部的一个导向管上固定连接有第一限位轴,所述筏体中部的另一个导向管上固定连接有第二限位轴;所述第一转动轴通过钢丝绳经第一限位轴与筏体中部的一移动杆连接,所述第一转动轴还通过钢丝绳经第二限位轴与筏体中部的另一移动杆连接;所述第二转动轴通过钢丝绳经第一限位轴与筏体中部的一移动杆连接,所述第二转动轴还通过钢丝绳经第二限位轴与筏体中部的另一移动杆连接。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实现对浮力管进行伸出和收拢,既能实现竹筏安全稳定航行,又能减少航行阻力,降低能耗,还方便码头停靠。进一步,所述筏体的长度为5-12m;所述筏体的宽度为0.6-3m;所述筏体的前端部和后端部均圆弧上翘,所述筏体前端部的顶端与底部之间的高度差为200-500mm;所述筏体后端部的顶端与底部之间的高度差为50-300mm。进一步,所述筏体包括多根PVC管材和多个横梁,多根所述PVC管材依次紧贴,多个所述横梁横向排置置于多个所述PVC管材的上端,每个所述横梁均通过扎箍与多个所述PVC管材固定连接。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每个所述横梁均通过扎箍与多个所述PVC管材固定连接,使得筏体结构更加稳固。进一步,每个所述PVC管材的两端均设置有密封盖,每个所述密封盖均与所述PVC管材对应的端部螺纹密封连接;每个所述密封盖上均设置有透明观察窗,所述透明观察窗与对应的密封盖固定连接。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密封盖能对PVC管材的两端进行密封,防止水渗漏进PVC管材内,同时,透明观察窗便于对PVC管材进行观测,提升便利性。进一步,所述PVC管材的外径为150mm-250mm;所述PVC管材的壁厚大于或等于4mm;所述PVC管材内填充有泡沫。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PVC管材内填充有泡沫,即使pvc管材撞裂,也依然有原来管材同样浮力,起到安全效果。进一步,所述遮阳棚置于所述底板的上方,所述遮阳棚的两端分别通过支架与所述筏体的两端固定连接。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遮阳棚能起遮阳挡雨作用。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一种安全船体的侧视图;图2为图1的AA剖视图;图3为图2的浮力管伸出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浮力管、导向管、移动杆和钢丝绳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浮力管、导向管、移动杆和电动推杆的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专利技术导向管、移动杆和钢珠的结构示意图。附图中,各标号所代表的部件列表如下:1、筏体,2、底板,3、护栏,4、浮力管;5、导向管,5.1、移动杆,5.2、钢珠;6、电动推杆,7、第一转动轴,8、第二转动轴,9、第一限位轴,10、第二限位轴,11、钢丝绳,12、遮阳棚。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原理和特征进行描述,所举实例只用于解释本专利技术,并非用于限定本专利技术的范围。如图1至图6所示,一种安全船体,包括筏体1、底板2和两个护栏3,所述底板2置于所述筏体1的上端,所述底板2与所述筏体1连接;两个所述护栏3分别置于所述筏体1上端两侧,两个所述护栏3均与所述筏体1固定连接;所述筏体1的两侧均设置有浮力管4,两个所述浮力管4均与所述筏体1连接。筏体1两侧的浮力管4使得竹筏航行更加平稳,减少摇晃;竹筏航行过程中两个所述浮力管4没有接触水面;当遇到风浪时,竹筏整体不平衡时,竹筏摇晃过程中使得浮力管4接触水面,水面对浮力管4产生浮力,及时调整竹筏的重心,有效防止竹筏侧翻,减少竹筏摇晃,使得竹筏运行安全。上述实施例中,所述浮力管4的底部与所述筏体1底部之间的间距为80-250mm;所述浮力管4的外径为150-250mm;两个所述浮力管4与所述筏体1之间的横向间距为0-1.5m。浮力管4在竹筏下水后,正常航行时不接触水面,减少阻力,起到节能减排作用,方便停靠。上述实施例中,所述筏体1对应其前端部、中部和后端部的两侧对称设置有导向管5,每个所述导向管5内均设置有可移动的移动杆5.1;每个所述移动杆5.1均与其靠近的浮力管4连接;所述导向管5的两端部内均设置有限位腔体,两个所述限位腔体内均设置有钢珠5.2,所述移动杆5.1通过钢珠5.2与所述导向管5连接。移动杆5.1通过钢珠5.2与导向管5连接,能降低移动杆5.1移动过程中的摩擦力,提升移动导向管5的便利性。上述实施例中,所述筏体1中部的两个导向管5处均设置有电动推杆6,两个所述电动推杆6均与所述筏体1固定连接,两个所述电动推杆6的伸缩端均通过缓冲配件与其靠近的浮力管4连接;两个所述电动推杆6的通电端均通过按压开关与电源连接。通过电动推杆6对浮力管4进行自动伸出和收拢,既能实现船体安全稳定航行,又能减少航行阻力,降低能耗,也方便码头停靠。上述实施例中,所述筏体1上还设置有带手把的第一转动轴7和第二转动轴8,所述第一转动轴7和第二转动轴8均可转动的与所述筏体1连接;所述筏体1中部的一个导向管5上固定连接有第一限位轴9,所述筏体1中部的另一个导向管5上固定连接有第二限位轴10;所述第一转动轴7通过钢丝绳11经第一限位轴9与筏体1中部的一移动杆5.1A连接,所述第一转动轴7还通过钢丝绳11经第二限位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安全船体,其特征在于:包括筏体(1)、底板(2)和两个护栏(3),所述底板(2)置于所述筏体(1)的上端,所述底板(2)与所述筏体(1)连接;两个所述护栏(3)分别置于所述筏体(1)上端两侧,两个所述护栏(3)均与所述筏体(1)固定连接;所述筏体(1)的两侧均设置有浮力管(4),两个所述浮力管(4)均与所述筏体(1)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安全船体,其特征在于:包括筏体(1)、底板(2)和两个护栏(3),所述底板(2)置于所述筏体(1)的上端,所述底板(2)与所述筏体(1)连接;两个所述护栏(3)分别置于所述筏体(1)上端两侧,两个所述护栏(3)均与所述筏体(1)固定连接;所述筏体(1)的两侧均设置有浮力管(4),两个所述浮力管(4)均与所述筏体(1)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安全船体,其特征在于:所述浮力管(4)的底部与所述筏体(1)底部之间的间距为80-250mm;所述浮力管(4)的外径为150-250mm;两个所述浮力管(4)与所述筏体(1)之间的横向间距为0-1.5m。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安全船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筏体(1)对应其前端部、中部和后端部的两侧对称设置有导向管(5),每个所述导向管(5)内均设置有可移动的移动杆(5.1);每个所述移动杆(5.1)均与其靠近的浮力管(4)连接;所述导向管(5)的两端部内均设置有限位腔体,两个所述限位腔体内均设置有钢珠(5.2),所述移动杆(5.1)通过钢珠(5.2)与所述导向管(5)连接。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一种安全船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筏体(1)中部的两个导向管(5)处均设置有电动推杆(6),两个所述电动推杆(6)均与所述筏体(1)固定连接,两个所述电动推杆(6)的伸缩端均通过缓冲配件与其靠近的浮力管(4)连接;两个所述电动推杆(6)的通电端均通过按压开关与电源连接。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一种安全船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筏体(1)上还设置有带手把的第一转动轴(7)和第二转动轴(8),所述第一转动轴(7)和第二转动轴(8)均可转动的与所述筏体(1)连接;所述筏体(1)中部的一个导向管(5)上固定连接有第一限位轴(9),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秦江洪蒋晓文
申请(专利权)人:桂林九马新动力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西,4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