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汪先海专利>正文

一种无内框推拉折叠窗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046124 阅读:209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可推拉并折叠的无内框式窗户,它由截面呈*形的上、下滑道,截面呈*形左右侧框及顶框构成的窗框,安装有上、下柱脚的矩形玻璃窗扇卡在上、下滑道内,左、右侧框上安装有开关机构、左右侧框与上滑道的接头处安装有定位块,下滑道与左右侧框的连接处安装有扇窗控制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具有安装方便,采光及通风面积大、节约原材料、可排水、具有较强的抗风压强度,并适用于高层建筑等特点。(*该技术在2004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技术涉及一种建筑门窗。目前建筑物上所用木质、钢质窗户均为传统的平开式,铝合金窗户有推拉式的,它们多采用活页、风钩、插销等附属装置固定窗户各个部位,安装玻璃后还需要用小钉、腻子条加以固定,这类窗户由于其本身的结构特点导致使用及施工中存在各种缺陷和不便。中国专利92208536.6中公开了一种“无窗框推拉平开窗”。它由在窗户两侧边墙外的矩形立柱,设置于窗户竖向中心线处的T形立柱、截面呈型的上、下滑道及窗扇构成,这种窗户虽然克服了传统窗户采光量不足,安装、制造繁琐、擦拭玻璃困难等缺点,但却存在以下问题1、开关机构复杂;2、无法整块更换窗扇上的固定玻璃;3、没有排水功能;4、窗框结构单薄,抗风压强度低,不能在高层建筑物上使用;5、无安装纱窗的结构;6、窗扇开启后没有控制结构,易损坏玻璃窗扇。本技术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不足,提供一种无内框推拉折叠窗,它无内框,具有推拉,平开和折叠的功能,采光与通风均优于现有任何一种窗户,且适应于高层建筑。本技术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一种无内框推拉折叠窗,它包括具有左右侧框、顶框、上、下滑道的外窗框,矩形玻璃窗扇,上、下柱脚,当窗宽大于两米时,可加装中柱,其中外窗框的左、右侧框及顶框的截面呈 型,上、下滑道的截面呈 型,用拉铆及螺钉连接构成外窗框,玻璃窗扇置于外窗框上、下滑道槽中,玻璃窗扇上安装有截面呈 型的上夹条,分左、右用螺丝连接有上柱脚,玻璃窗扇上还安装有截面呈 型的下夹条,分左右用螺丝连接有下柱脚,每一扇矩形玻璃窗扇的玻璃与玻璃的接触侧安装有H型铝合金条。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1、可以开启一扇或数扇窗户,且既可推拉,又可平开后折叠在一起,操作简单灵活;2、开关装置简单可靠;3、与现有铝合金窗户相比可节省铝合金材料40%以上;4、与普通平开窗相比,采光面积增加了20%,通风面积增加了20%~25%;5、安装维修方便,只需在墙框内用射钉枪装好外窗框,再装上矩形玻璃窗扇即可;6、由于滑道的特殊截面,故具有可靠的排水性能,窗扇上的铝合金和全橡塑密封条保证了窗扇关闭后的整体抗风压强度。以下结合附图,以本技术的最佳实施例详述本技术。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窗宽超过两米的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的A-A剖面示意图;图3为图1的B-B剖面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的窗扇的主视示意图;图5为图4的A-A剖面示意图;图6为本技术的窗扇的俯视示意图;图7为本技术的定位块的主视结构示意图;图8为本技术的开关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9为本技术的窗扇控制器的结构示意图;图10为本技术的玻璃固定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图2、图3所示,由截面呈 型的左侧框47、右侧框48、顶框5,截面呈 型的上滑道45、下滑道46用角连接板及螺丝拉铆连接成外窗框,矩形窗扇16置于外窗框的上下滑道45、46上,当窗宽大于2米时,在窗子的上滑道45、顶框5、下滑道46中部可加装中柱49,以增加窗框的强度,该中柱49包括截面呈凹型的内侧中柱12、截面呈 型的外中柱10,外中柱10卡在内中柱12的凹型槽内用螺钉固定,外中柱10的槽内,装有U型密封条11,定位块1用螺钉安装在上滑道45内,该定位块1与矩形窗扇16上所安装的上柱脚3的半圆定位机构相转合,以保证窗扇16可转动开启并防止其倾斜与下垂,弹簧机构7用簧套插在左右侧框4748的内侧截面,呈 型的铝质密封盒17安装在侧框48、47上,密封盒内安装有匚型的橡塑植绒密封条,以保证窗扇16关闭时的密封,弹簧机构的作用是保证密封盒17平稳运动,开关机构8用手柄套装在左右侧框48、47内,为保证窗扇上连接的下柱脚13、14顺利地出入下滑道46,在下滑道46的豁口处装有截面呈┬型的导板18,导板18用螺钉固定在下滑道46上,窗扇控制器20用螺钉固定在下滑道46与右侧框48和左侧框47的连接处,玻璃固定装置4是先将呈 型的固定框条用自攻螺钉固定在上滑道45和侧框47、48、顶框5上,在装入弹性三角夹条45及密封条44,捏手9装在靠近侧框47或48的第一个窗扇的玻璃上,以保证窗扇的顺利开关和推拉,图中9为卡在上、下滑道45、46外侧支撑上的可推拉纱窗,6为窗户的固定玻璃。本技术的矩形窗扇16的结构如图4、图5、图6所示,矩形玻璃窗扇16的上部安装有截面呈 型的上夹条21,下部安装有截面呈 型的下夹条23,上、下夹条中均装有橡胶密封条28,上柱脚2、3用螺丝安装在上夹条21上,下柱脚13、14用螺丝安装在下夹条23上,为了增加窗扇上玻璃的强度,在每一窗扇玻璃与玻璃之间的接触侧安装有铝合金H型条22,为了保证窗扇16之间关闭时的密封性,在铝合金H型条22内装有凵型橡塑密封条24,上柱脚3为柱型,上有半圆型的定位机构,它与安装在上滑道45内的定位块1相转合。本技术的定位块1的结构如图3所示。本技术的开关机构8的结构如图4所示,开关轴29、开关手柄36及手柄36上的手柄球35,通过开关轴座34与侧框47、48上装的密封盒17用垫圈31、开口销32连接,开关手柄通过侧框上的冂型滑槽实现开关运动,达到可靠的开关,并锁住窗扇16,使得从窗外无法推开窗扇16。本技术的窗扇控制器20的结构如图5所示,控制器座38为冲压件,在导套42上先拧上控制杆41,再装入销轴39,把导轴40的一端装入控制器38一侧孔内,再将导套42组件穿入导轴40,让导轴40穿过控制器座38另一端,再用螺母37紧固,用螺丝将窗扇控制器20安装在外窗框的下滑道46上,窗扇控制器20的作用是保证窗扇开启一扇或数扇时不摆动,不自转,防止损坏玻璃。本技术的玻璃固定装置4的结构如图6所示,它的作用是当窗宽小于两米无中柱时,方便地固定安装在外窗框与上滑道45之间的固定玻璃6,并使之易于更换,先将呈 型的固定框条43用自攻螺丝固定在上滑道45和外窗框的左右侧框47、48及顶框5上,再装入弹性三角夹条45及密封条44即可,该玻璃固定装置4只在窗宽小于2米无中柱时使用。本技术的外部可安装能推拉、可全闭、易拆装、其截面呈 型的纱窗框架,该纱窗框架下可安装滚轮,以使推拉轻便灵活。权利要求1.一种无内框推拉折叠窗,具有左右侧框、顶框、上下滑道的外窗框、矩形玻璃窗扇,上、下柱脚,其特征在于外窗框的左侧框(47)、右侧框(48)及顶框(5)的截面呈 型,上、下滑道截面呈 型,上述部件由拉铆及螺钉连接构成外窗框,矩形玻璃窗扇(16)置于外窗框的上、下滑道(45、46)上,矩形玻璃窗扇(16)上安装有截面呈 型的上夹条(21),分左、右由螺丝连接有两个上柱脚(2、3),矩形玻璃窗扇(16)上还安装有截面呈 型的下夹条(23),分左右用螺丝连接有两个下柱脚(13、14),每一扇矩形玻璃窗扇(16)的玻璃与玻璃的接触侧安装有H型铝合金条。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内框折叠推拉窗,其特征在于每一扇矩形玻璃窗扇(16)的玻璃与玻璃的接触侧安装有H型铝合金条(22),铝合金H型条(22)内装有匚型的密封条(24),上柱脚(3)为柱型,上有半圆的定位机构,下滑道(21)的豁口处安装有截面呈 型的导板(18)。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内框推拉折叠窗,其特征在于可在外窗框的顶框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无内框推拉折叠窗,具有左右侧框、顶框、上下滑道的外窗框、矩形玻璃窗扇,上、下柱脚,其特征在于外窗框的左侧框(47)、右侧框(48)及顶框(5)的截面呈*型,上、下滑道截面呈*型,上述部件由拉铆及螺钉连接构成外窗框,矩形玻璃窗扇(16)置于外窗框的上、下滑道(45、46)上,矩形玻璃窗扇(16)上安装有截面呈*型的上夹条(21),分左、右由螺丝连接有两个上柱脚(2、3),矩形玻璃窗扇(16)上还安装有截面呈*型的下夹条(23),分左右用螺丝连接有两个下柱脚(13、14),每一扇矩形玻璃窗扇(16)的玻璃与玻璃的接触侧安装有H型铝合金条。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汪先海
申请(专利权)人:汪先海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13[中国|河北]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