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陈红英专利>正文

防尾随联动互锁安全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045749 阅读:275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防尾随联动互锁安全门,包括外门、外门身份识别装置、外门传感器、内门、内门身份识别装置、内门传感器以及控制装置,还包括安装在所述外门上的外门电控暗栓、安装在所述内门上的内门电控暗栓,所述内/外门电控暗栓分别连接在所述控制装置的输出端,正常使用时,所述两个输出端只有在所述传感器输入端表示内外门均闭合时,有且仅有一个输出端输出控制信号控制其连接的电控暗栓打开。实施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防尾随联动互锁安全门,具有以下有益效果:由于使用一锁多栓的手动锁及电控暗栓,在加上独立的电控暗栓控制,具有较高的防破坏效果。所以其安全性较高,而集中式的同时开门按钮的使用,又使其在使用中较为方便。(*该技术在2016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门,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防尾随联动互锁安全门。技术背景目前,大多数银行或金融机构都使用防尾随安全门,用在营业间与外部 的通道上。现有的防尾随安全门采用双门联动互锁的结构,在一定程度上满足 了银行或金融机构的营业间和外界相互隔离的要求。但现有的反尾随安全门由 于只采取将门锁互锁的方式,只有一道互锁结构,有的甚至还使用机械方式互 锁,所以其安全性还不够高,其使用时不太方便。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上述安全性不高、使 用不方便的缺陷,提供一种安全性高、使用方便的防尾随联动互锁安全门。本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构造一种防尾随联动互 锁安全门,包括外门l、位于所属外门l上的外门智能锁3、外门身份识别装置6、外门传感器5、内门ll、位于所述内门11上的内门智能锁13、内门身 份识别装置16、内门传感器15以及控制所述内门智能锁13、外门智能锁3 的控制装置100,所述内门传感器15、外门传感器5、内门身份识别装置16、 外门身份识别装置6分别连接在所述控制装置100的输入端,所述内门智能锁13、外门智能锁3连接到所述控制装置100的输出端,还包括安装在所述外门 1上的外门电控暗栓4、安装在所述内门11上的内门电控暗栓14,所述内外 门电控暗栓14、门电控暗栓4分别连接在所述控制装置100的输出端,正常 使用时,所述两个输出端只有在所述传感器输入端表示内外门均闭合时,有且 仅有一个输出端输出控制信号控制其连接的电控暗栓打开。在本技术所述的防尾随联动互锁安全门中,所述内门智能锁13或外 门智能锁3损坏或被破坏时,该智能门锁将信号传送到所述控制装置100,所 述控制装置100输出控制信号,锁闭所述内门智能锁13或外门智能锁3所对 应的内门电控暗栓14或所述外门电控暗栓4。在本技术所述的防尾随联动互锁安全门中,所述控制装置100上还连 接有安装在室内的、特殊情况下将其按下使上述外门电控暗栓4和内门电控暗 栓14同时打开的紧急开门按钮101或/和使所述外门电控暗栓4和内门电控暗 栓14同时锁闭的紧急关门按钮102。在本技术所述的防尾随联动互锁安全门中,还包括分别安装在所述外 门l和内门ll上的、有多个锁栓的外门手动锁7和内门手动锁17。在本技术所述的防尾随联动互锁安全门中,所述外门身份识别装置6 或内门身份识别装置16包括密码键盘或读卡机或指纹识别设备或钥匙。在本技术所述的防尾随联动互锁安全门中,所述外门1包括外门门体 9和外门门框2;所述内门11包括内门门体19和内门门框12,所述门体与门 框通过门铰连接,另一边有覆盖部分门框的防撬边91。在本技术所述的防尾随联动互锁安全门中,所述内门传感器15或外 门传感器5包括磁性开关,所述磁性开关包括两部分, 一部分安装在所述内门 体19或外门体9上,另一部份安装在与上述部分安装位置相对应的内门框12或外门框2上。在本技术所述的防尾随联动互锁安全门中,构成所述内门ll或外门 1的材料包外层不锈钢板92和里层不锈钢板93及其之间装填的泡沬层95和 钢板94。在本技术所述的防尾随联动互锁安全门中,在所述外门门体9和外门 门框2之间以及内门门体19和内门门框12之间分别装有外门闭门器30及内 门闭门器31。实施本技术的防尾随联动互锁安全门,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由于使用一锁多拴的手动锁及电控暗栓,在加上独立的电控暗栓控制,在 所述外门门锁和内门门锁在被破坏时,外门电控暗栓、内门电控暗栓自动锁闭 所以其安全性较高,而集中式的同时开门按钮的使用,又使其在使用中较为方 便。附图说明下面将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附图中-图1是本技术防尾随联动互锁安全门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A-A向的放大剖视图;图3是本技术防尾随联动互锁安全门实施例的的逻辑框图。具体实施方式如图l所示,在本技术防尾随联动互锁安全门实施例中,该防尾随联 动互锁安全门包括两个分离的外门1、内门11,和连接在所述外门1和内门 11之间的封闭通道21,其中,在外门1有包括外门门体9和外门门框2,在所述外门门体9上装有外门身份识别装置6、外门智能锁3、外门手动锁7、外门 电控暗栓4以及外门传感器5,所述外门智能锁3、外门电控暗栓4以及外门 传感器5均有控制线引出,当所述外门身份识别装置6为读卡器或键盘等设备 时,同样有控制信号线引出;所述外门手动锁7具有多个锁栓8,这些锁栓位 于外门1的不同位置,使其关上时更加牢固,不易被损坏,从而其安全性能更 好;在内门11有包括内门门体19和内门门框12,在所述内门门体19上装有 内门身份识别装置16、内门智能锁13、内门手动锁17、内门电控暗栓14以 及内门传感器15,所述内门智能锁13、内门电控暗栓14以及内门传感器15 均有控制线引出,当所述内门身份识别装置16为读卡器或键盘等设备时,同 样有控制信号线引出;所述内门手动锁17具有多个锁栓18,这些锁栓位于内 门11的不同位置,使其关上时更加牢固,不易被损坏,从而其安全性能更好。 在上述外门1中,所述外门传感器5为一磁性传感器,该传感器分为两个 部分, 一部分安装在外门门体9的与所述外门门框2相接触的边沿上,另一部 分安装在所述外门门框2的与前述安装位置相对应的位置上,当外门闭合时, 所述外门传感器5的两部分相接触,于是,传感器5产生外门1闭合的信号, 并通过上述控帝i线输出;在上述内门11中,所述内门传感器15为一磁性传感 器,该传感器分为两个部分, 一部分安装在内门门体19的与所述内门门框12 相接触的边沿上,另一部分安装在所述内门门框12的与前述安装位置相对应 的位置上,当内门闭合时,所述内门传感器15的两部分相接触,于是,传感 器15产生内门11闭合的信号,并通过上述控制线输出。外门门体9和外门门框2上,还安装有一外门闭门器30,使外门在被打 开后能自动回复到关闭位置;同样,在内门门体19和内门门框12上,也安装 有一内门闭门器31,使内门在被打开后能自动回复到关闭位置。上述外门门体9的一条竖边通过三个铰链与所述外门门框2连接,而另一条竖边向外延伸一段,覆盖住部分外门门框2,形成防撬边,提高安全性能;同样,内门门体19和内门门框12也是如此连接及有同样的防撬边。在本实施例中,构成上述内/外门体和门框的材料均为多层结构,如图2 所示,包括外层不锈钢板92、内层不锈钢板93,以及位于其间的钢板94和泡 沫填充物95,这种结构的好处是既美观又能保证安全。如图3所示,在本实施例中,所述防尾随联动互锁安全门还包括一控制装 置100,上述的分别从外门1和内门11引出的控制线均分别与所述控制装置 100连接,其中,所述外门传感器5和内门传感器15分别连接到所述控制装 置100的外、内门传感器输入端上,外门身份识别装置6和内门身份识别装置 16分别连接在所述控制装置100的外、内门身份识别输入端上,外门智能锁3 和内门智能锁13分别连接在所述控制装置100的外、内门锁控制输出/输入端 上,夕卜门电控暗拴4和内门电控暗拴14分别连接在所述控制装置100的外、 内门暗拴控制输出端上。同时,所述控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防尾随联动互锁安全门,包括外门(1)、位于所属外门(1)上的外门智能锁(3)、外门身份识别装置(6)、外门传感器(5)、内门(11)、位于所述内门(11)上的内门智能锁(13)、内门身份识别装置(16)、内门传感器(15)以及控制所述内/外门智能锁(13,3)的控制装置(100),所述内/外门传感器(15,5)、内/外门身份识别装置(16,6)分别连接在所述控制装置(100)的输入端,所述内/外门智能锁(13,3)连接到所述控制装置(100)的输出端,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安装在所述外门(1)上的外门电控暗栓(4)、安装在所述内门(11)上的内门电控暗栓(14),所述内/外门电控暗栓(14,4)分别连接在所述控制装置(100)的输出端,正常使用时,所述两个输出端只有在所述传感器输入端表示内外门均闭合时,有且仅有一个输出端输出控制信号控制其连接的电控暗栓打开。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红英
申请(专利权)人:陈红英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9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