液体加热容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0456636 阅读:29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3-02 09:3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液体加热容器,包括:壶身、发热管、温度保护装置和连接器,壶身具有用于盛装液体的容纳腔;发热管布置在容纳腔的底壁下方,且其两端交叉重叠设置;温度保护装置与发热管电连接;连接器与温度保护装置分开设置且电连接,并能够电连接至液体加热容器的电控板。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的液体加热容器,采用交叉型发热管,能够形成360°的周向加热,使得液体加热容器底部加热更加均匀;且采用全新的连接器和温度保护装置来配合交叉型发热管,使产品的加热性能及结构均得到优化,避免了连接器与温度保护装置一体设置因体积过大难以与交叉型发热管配合安装的情况发生。

Liquid Heating Vessel

The utility model provides a liquid heating container, which comprises a kettle body, a heating pipe, a temperature protection device and a connector. The kettle body has a holding chamber for holding liquid; the heating pipe is arranged under the bottom wall of the holding chamber, and the two ends of the heating chamber are overlapped; the temperature protection device is electrically connected with the heating pipe; the connector is separately arranged and electrically connected with the temperature protection device, and can electrically connect. An electric control board connected to a liquid heating container. The liquid heating vessel provided by the utility model can form 360 degree circumferential heating by adopting cross-type heat pipe, which makes the bottom of the liquid heating vessel heating more uniform; and adopts a new connector and temperature protection device to cooperate with the cross-type heat pipe, so that the heating performance and structure of the product are optimized, avoiding the integration of connector and temperature protection device to set the volume. It is difficult to cooperate with the installation of cross-type heat pipe when it is too larg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液体加热容器
本技术涉及家用电器
,具体而言,涉及一种液体加热容器。
技术介绍
目前,现有的电水壶、养生壶等液体加热容器,很多采用加热管进行加热,加热管呈C形或类C形布置在壶底下方。这样,加热管两端之间的区域没有热源,且加热管的两端(称为冷端)也均有一小段长度不发热,导致加热管并不能形成360°的周向加热,使得液体加热容器存在加热不均匀的现象,容易产生糊底、结垢等不良影响,降低了用户体验。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至少之一,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液体加热容器。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液体加热容器,包括:壶身,具有用于盛装液体的容纳腔;发热管,布置在所述容纳腔的底壁下方,且其两端交叉重叠设置;温度保护装置,与所述发热管电连接;和连接器,与所述温度保护装置分开设置且电连接,并能够电连接至所述液体加热容器的电控板。本技术提供的液体加热容器,取消了现有技术中的C形或类C形发热管,采用呈类螺旋线形布置的发热管,由于发热管的两个冷端交叉重叠设置,形成了交叉型发热管,因而发热管能够形成360°的周向加热,使得液体加热容器底部加热更加均匀,从而改善了现有技术中的糊底、结垢等不良状况,提高了用户体验;且采用全新的连接器和温度保护装置来配合交叉型发热管,通过将连接器与温度保护装置分开设置,使得连接器和温度保护装置的体积均相对较小,容易安装,从而降低了连接器和温度保护装置对装配空间的要求,便于将交叉型发热管布置在更加合理的位置,使产品的加热性能及结构均得到优化,避免了连接器与温度保护装置一体设置因体积过大难以与交叉型发热管配合安装的情况发生。另外,本技术提供的上述技术方案中的液体加热容器还可以具有如下附加技术特征: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温度保护装置包括突跳温控器和熔断器,所述突跳温控器、所述发热管和所述熔断器依次串联后与所述连接器的两端电连接。温度保护装置包括突跳温控器和熔断器,突跳温控器能够在达到其设定温度时及时跳断,避免液体加热容器内部的液体出现过烧的情况,起到保护作用;而在温度降低后可以重新接通电路,保证产品可以重复多次加热熔断器能够在达到其设定温度(一般高于突跳温控器的设定温度)时及时切断电路,以避免过度干烧等情况酿成火灾,起到保护作用;突跳温控器、发热管和熔断器依次串联后与连接器的两端电连接,进而连接至电控板,对液体加热容器起到保护作用。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突跳温控器和所述熔断器固定在所述发热管的内侧区域。由于连接器一般位于容纳腔下方的中部区域,故而将突跳温控器和熔断器固定在发热管的内侧区域,一方面可以合理利用发热管内侧区域的空间,另一方面能够缩短突跳温控器和熔断器与发热管及连接器之间的距离,走线较为方便,有利于线路布置。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所述发热管与所述容纳腔的底壁之间还设有导热板,所述导热板的两侧板面分别与所述容纳腔的底壁和所述发热管固定连接。在发热管与容纳腔的外底壁之间设置导热板,将导热板固定在容纳腔的外底壁上,而发热管固定在导热板上,则发热管产生的热量将通过导热板传递至容纳腔及其内部的液体,由于导热板具有优异的热传导性能,能够将发热管产生的热量快速地分散均匀,然后传递至容纳腔及其内部的液体,从而进一步提高了容纳腔的受热均匀性,进一步提高了加热效果。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发热管在所述导热板上的投影位于所述导热板内,且所述发热管与所述导热板的边缘之间的最小距离大于0;和/或,所述导热板为铝板;和/或,所述导热板与所述容纳腔的底壁为焊接成型的一体式结构;和/或,所述导热板与所述发热管为焊接成型的一体式结构;和/或,所述导热板上设有用于固定所述温度保护装置的第一连接柱,所述温度保护装置通过紧固件与所述第一连接柱固定连接。发热管在导热板上的投影位于导热板内,且发热管与导热板的边缘之间的最小距离大于0,即:发热管完全设置在导热板的基面上,这样一方面减少了发热管向四周辐射的热量,从而提高了热量的利用率,另一方面使得发热管产生的热量能够向内外两个方向传递,进而使得容纳腔中间区域和外侧区域都能够快速受热,避免了发热管过于靠外导致容纳腔底部中央区域加热速度过慢温度过低导致受热不均的情况,从而进一步提高了容纳腔的受热均匀性。导热板为铝板,铝板导热性能好,价格低廉,且具有较好的加工性能(如焊接性能较好),便于与壶身底部及发热管之间的固定连接。导热板与容纳腔的底壁通过焊接一体成型,有效保证了导热板与壶身的连接强度,进而保证了产品的使用可靠性,且工艺成熟,适于大批量推广。导热板与发热管通过焊接一体成型,有效保证了导热板与发热管的连接强度,进而也保证了产品的使用可靠性,同样具有工艺成熟、适于推广的优点。导热板上设有第一连接柱,温度保护装置通过紧固件(如螺钉、螺栓、螺柱、螺母等)与第一连接柱固定连接,即实现了温度保护装置的装配固定,结构简单,固定可靠。具体地,突跳温控器通过两个第一连接柱固定在导热板的中部区域,熔断器通过一个第一连接柱固定在导热板上,并位于突跳温控器旁边。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壶身包括壶体和安装在所述壶体下方的底盖,所述壶体具有所述容纳腔,所述底盖与所述壶体的底部之间限定出安装空间,所述发热管、所述温度保护装置和所述连接器位于所述安装空间内;其中,所述导热板上设有用于固定所述底盖的第二连接柱,所述底盖通过紧固件与所述第二连接柱固定连接。壶身包括壶体和底盖,将发热管、温度保护装置和连接器安装在底盖与壶体底部之间的安装空间内,既对这些部件起到了良好的保护作用,又优化了产品的外观;在导热板上设有第二连接柱,底盖通过紧固件(如螺钉、螺栓、螺柱、螺母等)与第二连接柱固定连接,既实现了底盖的装配固定,结构简单,固定可靠,且可以将底盖的固定结构隐藏起来,相较于将底盖与壶体直接相连的方案而言,无需在壶体上打孔,也无需设置外漏的卡扣、螺钉等连接结构,从而显著提高了产品的美观度。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第二连接柱的数量为三个,其中一个所述第二连接柱位于所述发热管的两端之间的间隙内,另外两个所述第二连接柱位于所述发热管的内侧区域,使三个所述第二连接柱能够呈等腰三角形或近似等腰三角形布置。由于至少三点确定一个平面,因此,为了提高底盖固定结构的稳定性,需至少设置三个第二连接柱;由于交叉型发热管属于异形发热管(即:形状不规则、不对称),故而安装了交叉型发热管的导热板的板面也被分隔成不规则不对称的区域;因此,将三个第二连接柱中的一个设置在发热管的两端之间的间隙内,将另外两个第二连接柱设置在发热管的内侧区域,便于三个第二连接柱形成等腰三角形或近似等腰三角形布置,且能够使三个第二连接柱之间的距离相对较远,既能够使底盖受力平衡,也有利于底盖更加稳定地支撑壶体,从而进一步提高了壶身的稳定性。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所述液体加热容器还包括:感温组件,贯穿所述容纳腔的底壁插入所述容纳腔内,并通过所述连接器与所述电控板电连接。感温组件贯穿容纳腔的底壁插入容纳腔内,进而实现了液体加热容器的感温功能;感温组件也位于安装空间内,受到了底盖的保护作用,并通过连接器与电控板电连接,保证其能够将感温结果实时反馈至电控板,使电控板合理控制液体加热容器的各项功能。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感温组件位于所述发热管的外侧区域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液体加热容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壶身,具有用于盛装液体的容纳腔;发热管,布置在所述容纳腔的底壁下方,且其两端交叉重叠设置;温度保护装置,与所述发热管电连接;和连接器,与所述温度保护装置分开设置且电连接,并能够电连接至所述液体加热容器的电控板。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液体加热容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壶身,具有用于盛装液体的容纳腔;发热管,布置在所述容纳腔的底壁下方,且其两端交叉重叠设置;温度保护装置,与所述发热管电连接;和连接器,与所述温度保护装置分开设置且电连接,并能够电连接至所述液体加热容器的电控板。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体加热容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温度保护装置包括突跳温控器和熔断器,所述突跳温控器、所述发热管和所述熔断器依次串联后与所述连接器的两端电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液体加热容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突跳温控器和所述熔断器固定在所述发热管的内侧区域。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液体加热容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发热管与所述容纳腔的底壁之间还设有导热板,所述导热板的两侧板面分别与所述容纳腔的底壁和所述发热管固定连接。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液体加热容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发热管在所述导热板上的投影位于所述导热板内,且所述发热管与所述导热板的边缘之间的最小距离大于0;和/或所述导热板为铝板;和/或所述导热板与所述容纳腔的底壁为焊接成型的一体式结构;和/或所述导热板与所述发热管为焊接成型的一体式结构;和/或所述导热板上设有用于固定所述温度保护装置的第一连接柱,所述温度保护装置通过紧固件与所述第一连接柱固定连接。...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南春来刘云祥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美的生活电器制造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