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变化蒸发器及相变化散热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0452302 阅读:66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2-27 04:57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相变化蒸发器及相变化散热装置,相变化蒸发器是于蒸发器本体中设一补强板,将具有导热鳍片的蒸发室区隔成两空间,两空间共同连通冷媒出口,蒸发器本体的侧壁设有开口面积小于冷媒出口的冷媒入口,相变化散热装置自相变化蒸发器的冷媒出口及冷媒入口分别接设冷媒输出管、冷媒回流管连接冷凝器而组成一冷媒循环回路,冷媒循环回路中装填冷媒。其中利用补强板强化相变化蒸发器的构造以及将蒸发室分隔成两个空间的构造,在相变化蒸发器接触热源而使冷媒蒸发为气态时,可使蒸发室中的内部气压提高,搭配开口大小不等的冷媒出口与冷媒入口产生的气体压力差异,使得气态冷媒能够加速朝冷媒出口方向通过,提升冷媒循环流动性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相变化蒸发器及相变化散热装置
本专利技术是关于一种散热装置,尤指一种利用冷媒相变化产生吸热与放热作用的相变化散热装置及其相变化蒸发器。
技术介绍
现有的电子产品在运作时,通常会连带产生热,为避免电子产品因温度过高而不正常运作或损坏,一般而言,在电子产品的主要发热源处,均会装设有散热装置,通过散热装置吸收发热源所产生的热,并快速地散发至外部,使电子产品维持适当的工作温度。目前常用于电子产品散热用途的散热装置,是以相变化散热装置为主,现有的相变化散热装置组成构造,其主要是于一蒸发器与一冷凝器之间以多个冷媒导管串接组成一密闭的冷媒循环回路,并于该密闭的冷媒循环回路装填冷媒,该相变化散热装置利用蒸发器的底板吸收热源产生的热,使蒸发器中的冷媒吸热转化为气态的相变化,气态冷媒通过冷媒导管流向冷凝器散热后,冷媒降温而转化为液态,液态冷媒再通通另一冷媒导管回流至蒸发器中重新再吸热,借此具备循环散热功能的相变化散热装置为电子产品的热源提供冷却功能。上述相变化散热装置虽能对电子产品的热源提供散热功能,但是,该蒸发器因是一内有蒸发室的中空体,其结构强度较差。而且当蒸发器的底板接触热源后,蒸发器中的吸热转为气态的冷媒位于单一宽阔的蒸发室而难达到较高的气压压力状态,加以连接于蒸发器相异两侧的冷媒管为相同口径的冷媒导管,彼此的流体压力相当,致气态冷媒难以朝向冷媒出口方向流动,造成冷媒的循环流动性不佳。虽现有相变化散热装置进一步利用蒸发器连接两冷媒导管的位置呈一上一下的构造,以期利用冷媒对热的相变化,气态冷媒上升的原理,导引气态冷媒流动方向,但是现有蒸发室的构造难以有效提升其内压,故仍有冷媒的循环流动性不佳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相变化蒸发器及相变化蒸发装置,解决现有相变化蒸发器的蒸发器本体强度不佳,以及难以提供气态冷媒良好的流动性等问题。为了达成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所提出的相变化蒸发器包含:一蒸发器本体,该蒸发器本体包含一导热底板、一外壳以及一导流端部,该外壳固设于该导热底板上,在该外壳与该导热底板之间形成一蒸发室,该外壳的顶部具有一连通该蒸发室的通口,该外壳的侧壁上设有一冷媒入口,该导流端部设于该外壳的顶部,该导流端部中具有一导流室,该导流室通过该通口连通该蒸发室,该导流端部的侧壁设有一连通该导流室的冷媒出口,该冷媒出口的位置高于该冷媒入口的位置,且该冷媒出口的开口面积大于该冷媒入口的开口面积;一补强板,该补强板装设于该蒸发器本体的蒸发室中,该补强板固接于该导热底板与该外壳的顶部之间,且该蒸发室通过该补强板区隔成两空间,以及该蒸发室通往该通口的部位通过该补强板区隔为两通道,该补强板中形成多个穿孔,该蒸发室内位于该补强板的两侧的两空间通过多个穿孔相互连通;以及多个导热鳍片,多个导热鳍片设置于该蒸发器本体的蒸发室中,且多个导热鳍片分布于该补强板的两侧的两空间中。如上所述的相变化蒸发器,其中,多个所述导热鳍片固接于所述导热底板的顶面,多个所述导热鳍片向上延伸,且多个所述导热鳍片的顶端与所述外壳的顶部之间具有间距。如上所述的相变化蒸发器,其中,所述导热鳍片为导热金属板弯折形成的波浪状部件。如上所述的相变化蒸发器,其中,波浪状的所述导热鳍片的波峰与波谷交替排列的方向平行或垂直于补强板的板面。如上所述的相变化蒸发器,其中,所述外壳包含一顶板以及一由所述顶板的外周缘向下延伸的环周壁,所述环周壁的底缘固接于所述导热底板,所述环周壁上设有所述冷媒入口,所述顶板上设有所述通口,所述导流端部设于所述顶板上。如上所述的相变化蒸发器,其中,所述补强板的两侧的板边与所述外壳体的所述环周壁之间具有间距。如上所述的相变化蒸发器,其中,所述外壳包含一顶板以及一由所述顶板的外周缘向下延伸的环周壁,所述环周壁的底缘固接于所述导热底板,所述环周壁上设有所述冷媒入口,所述顶板上设有所述通口,所述导流端部设于所述顶板上,所述补强板的两侧的板边与所述外壳体的所述环周壁之间具有间距。如上所述的相变化蒸发器,其中,所述冷媒入口为单一个孔洞,所述单一个孔洞同时连通所述蒸发室的两所述空间。如上所述的相变化蒸发器,其中,所述冷媒入口为两个孔洞的组合,两所述孔洞分别与所述蒸发室的两所述空间形成一对一连通。为了达成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另外提出的相变化散热装置包含:一如上所述的相变化蒸发器;一冷凝器,该冷凝器包含一第一冷凝基管、一第二冷凝基管、多个散热导管以及多个散热件,该第一冷凝基管与第二冷凝基管直立设置且间隔排列,多个散热导管上下排列地连接于该第一冷凝基管与该第二冷凝基管之间,多个散热件分布排列,且多个散热件导热性接触该多个散热导管的外表面;一冷媒输出管,该冷媒输出管连接于该第一冷凝基管上段与该相变化蒸发器的冷媒出口之间;一冷媒回流管,该冷媒回流管连接于该第二冷凝基管下段与该相变化蒸发器旳冷媒入口之间,该冷媒回流管的径向截面积小于该冷媒输出管的径向截面积,该相变化蒸发器、该冷媒输出管、该冷凝器与该冷媒回流管组成一封闭的冷媒循环回路;以及一冷媒,该冷媒装填于该冷媒循环回路中。如上所述的相变化散热装置,其中,所述冷媒入口为单一个孔洞,所述单一个孔洞同时连通所述蒸发室的两所述空间,连接所述冷媒入口的所述冷媒回流管为单一管件。如上所述的相变化散热装置,其中,所述冷媒入口为两个孔洞的组合,两所述孔洞分别与所述蒸发室的两所述空间形成一对一连通,所述冷媒回流管为两管件所组成,两所述管件分别连接所述冷媒入口的两所述孔洞。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优点如下: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上述相变化蒸发器与相变化散热装置,其主要是利用相变化蒸发器的蒸发室中设置的多个由导热底板顶面向上凸伸的导热鳍片,增加导热面积,提升冷媒蒸发的性能;该相变化蒸发器于蒸发器本体的蒸发室中设一具有多穿孔的补强板,强化相变化蒸发器的构造,且该补强板利用将具有导热鳍片的蒸发室区隔成两空间,该两空间共同连通冷媒出口,借此,相变化蒸发器接触热源,使冷媒吸热蒸发为气态时,分隔成两空间的蒸发室构造可使内部气压提高,再搭配开口大小不等的冷媒出口与冷媒入口产生的气体压力差异,使得气态冷媒能够加速朝冷媒出口方向通过,提升冷媒循环流动性能。附图说明以下附图仅旨在于对本专利技术做示意性说明和解释,并不限定本专利技术的范围。其中:图1是本专利技术相变化蒸发器的一较佳实施例的立体示意图。图2是图1所示相变化蒸发器较佳实施例的侧视剖面示意图。图3是图1所示相变化蒸发器的另一侧视剖面示意图。图4是本专利技术相变化蒸发器的另一较佳实施例的侧视剖面示意图。图5是本专利技术相变化蒸发器的另一较佳实施例的俯视剖面示意图。图6是本专利技术相变化散热装置的立体示意图。图7是图4以及图1至图3所示相变化蒸发器应用于发热源上的使用状态参考图。部分附图标号说明:10相变化蒸发器11蒸发器本体111导热底板112外壳1120顶板1121环周壁113导流端部1130导流室114蒸发室114A、114B空间115冷媒入口116通口117冷媒出口12补强板121穿孔13导热鳍片30冷媒输出管40冷媒回流管具体实施方式为了对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目的和效果有更清楚的理解,现结合附图说明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至图4所示,揭示本专利技术相变化蒸发器的多种较佳实施例,该相变化蒸发器10包含一蒸发器本体11、一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相变化蒸发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相变化蒸发器包含:一蒸发器本体,所述蒸发器本体包含一导热底板、一外壳以及一导流端部,所述外壳固设于所述导热底板上,在所述外壳与所述导热底板之间形成一蒸发室,所述外壳的顶部具有一连通所述蒸发室的通口,所述外壳的侧壁上设有一冷媒入口,所述导流端部设于所述外壳的顶部,所述导流端部中具有一导流室,所述导流室通过所述通口连通所述蒸发室,所述导流端部的侧壁设有一连通所述导流室的冷媒出口,所述冷媒出口的位置高于所述冷媒入口的位置,且所述冷媒出口的开口面积大于所述冷媒入口的开口面积;一补强板,所述补强板装设于所述蒸发器本体的所述蒸发室中,所述补强板固接于所述导热底板与所述外壳的顶部之间,所述蒸发室通过所述补强板区隔成两空间,以及所述蒸发室通往所述通口的部位通过所述补强板区隔为两通道,所述补强板上形成多个穿孔,所述蒸发室内位于所述补强板的两侧的两所述空间通过多个所述穿孔相互连通;以及多个导热鳍片,多个所述导热鳍片设置于所述蒸发器本体的所述蒸发室中,且多个所述导热鳍片分布于所述补强板的两侧的两所述空间中。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相变化蒸发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相变化蒸发器包含:一蒸发器本体,所述蒸发器本体包含一导热底板、一外壳以及一导流端部,所述外壳固设于所述导热底板上,在所述外壳与所述导热底板之间形成一蒸发室,所述外壳的顶部具有一连通所述蒸发室的通口,所述外壳的侧壁上设有一冷媒入口,所述导流端部设于所述外壳的顶部,所述导流端部中具有一导流室,所述导流室通过所述通口连通所述蒸发室,所述导流端部的侧壁设有一连通所述导流室的冷媒出口,所述冷媒出口的位置高于所述冷媒入口的位置,且所述冷媒出口的开口面积大于所述冷媒入口的开口面积;一补强板,所述补强板装设于所述蒸发器本体的所述蒸发室中,所述补强板固接于所述导热底板与所述外壳的顶部之间,所述蒸发室通过所述补强板区隔成两空间,以及所述蒸发室通往所述通口的部位通过所述补强板区隔为两通道,所述补强板上形成多个穿孔,所述蒸发室内位于所述补强板的两侧的两所述空间通过多个所述穿孔相互连通;以及多个导热鳍片,多个所述导热鳍片设置于所述蒸发器本体的所述蒸发室中,且多个所述导热鳍片分布于所述补强板的两侧的两所述空间中。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相变化蒸发器,其特征在于,多个所述导热鳍片固接于所述导热底板的顶面,多个所述导热鳍片向上延伸,且多个所述导热鳍片的顶端与所述外壳的顶部之间具有间距。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相变化蒸发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热鳍片为导热金属板弯折形成的波浪状部件。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相变化蒸发器,其特征在于,波浪状的所述导热鳍片的波峰与波谷交替排列的方向平行或垂直于补强板的板面。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相变化蒸发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包含一顶板以及一由所述顶板的外周缘向下延伸的环周壁,所述环周壁的底缘固接于所述导热底板,所述环周壁上设有所述冷媒入口,所述顶板上设有所述通口,所述导流端部设于所述顶板上。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相变化蒸发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补强板的两侧的板边与所述外壳体的所述环周壁之间具有间距。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万正乾万正丰林浩晖陈筱青萧炜哲刘东信林绍荣
申请(专利权)人:万在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中国台湾,7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