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可挠性LED元件与可挠性LED显示面板
本专利技术关于发光元件的相关
,尤其具良好散热功效的一种可挠性LED元件与一种可挠性LED显示面板。
技术介绍
发光二极管(Light-EmittingDiode,LED)为目前广泛应用的发光元件,由于其具有体积小、使用寿命长等优点,因而被广泛地应用于人类的日常生活之中。图1为显示传统LED元件的侧面剖视图。如图1所示,传统的LED元件1’系于结构上包括:一蓝宝石基板11’、一N型半导体层12’、一多重量子阱结构(multiplequantumwell,MQW)13’、一P型半导体层14’、一第一电极15’、与一第二电极16’。其中,常见的该N型半导体层12’与该P型半导体层14’的材料分别为N型氮化镓(n-typegalliumnitride,n-GaN)与P型氮化镓(p-typegalliumnitride,p-GaN);并且,多重量子阱结构13’主要为InGaN/GaN的多重堆栈结构。熟悉LED元件的设计与制作的电子工程师应该知道,图1所示的传统LED元件1’为GaN系蓝光二极管(GaN-basedblueLED),其于实务制作上显示以下缺点:(1)肇因于蓝宝石基板11’与N型半导体层12’之间的晶格常数的显著差异,大量的错位差排(misfitdislocation)生成于蓝宝石基板11’与N型半导体层12’的接口,导致电子与空穴的复合效率(electron-holerecombinationrate)的大量下降。(2)蓝宝石基板11’的热传导能力极差,因此无法有效排除LED元件1’运作时所产生的热,导致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可挠性LED元件,其特征在于,包括:一可挠性基板,由一薄金属制成;一基板保护层,覆于该可挠性基板之上,或包覆该可挠性基板;一晶格匹配层,形成于该基板保护层之上;一发光结构,包括:一第一半导体材料层,形成于该晶格匹配层之上;一主动层,形成于该第一半导体材料层之上;及一第二半导体材料层,形成于该主动层之上;一第一电极,电性连接该第一半导体材料层;以及一第二电极,形成于该第二半导体材料层之上。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可挠性LED元件,其特征在于,包括:一可挠性基板,由一薄金属制成;一基板保护层,覆于该可挠性基板之上,或包覆该可挠性基板;一晶格匹配层,形成于该基板保护层之上;一发光结构,包括:一第一半导体材料层,形成于该晶格匹配层之上;一主动层,形成于该第一半导体材料层之上;及一第二半导体材料层,形成于该主动层之上;一第一电极,电性连接该第一半导体材料层;以及一第二电极,形成于该第二半导体材料层之上。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挠性LED元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薄金属的制造材料可为下列任一者:不锈钢、铜、金、镍、钼、钛、钨、前述任两者的组合、或前述任两者以上的组合;并且,所述晶格匹配层的制造材料可为下列任一者:氮化铝、未掺杂的氮化镓、或氧化锌。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挠性LED元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基板保护层的制造材料可为下列任一者:二氧化硅、二氧化钛、氧化镍、氧化铝、氧化锌、氮化物、卤化物、硅基化合物、前述任两者的组合、或前述任两者以上的组合。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挠性LED元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半导体材料层的制造材料为N型氮化镓,且所述第二半导体材料层的制造材料为P型氮化镓。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挠性LED元件,其特征在于,所述主动层于该第一半导体材料层与该第二半导体材料层形成单一量子阱结构,且该主动层的制造材料可为下列任一者:氮化镓、氮化铝镓、或氮化铟镓,氮化铝镓化学式为AlxGa1-xN,氮化铟镓化学式为InxGa1-xN。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挠性LED元件,其特征在于,所述主动层于该第一半导体材料层与该第二半导体材料层形成一个多重量子阱结构,且该多重量子阱结构可为下列任一者:氮化镓与氮化铟镓的多重堆栈结构、氮化镓与氮化铝镓的多重堆栈结构、或氮化铝镓与氮化铟镓的多重堆栈结构,氮化铝镓化学式为AlxGa1-xN,氮化铟镓化学式为InxGa1-xN。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挠性LED元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电极与所述第二电极的制造材料可为下列任一者:铝Al、银Ag、钛Ti、镍Ni、金Au、铜Cu、铬Cr、铂Pt、前述任两者的组合、或前述任两者以上的组合。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挠性LED元件,其特征在于,该可挠性基板的厚度介于25μm至150μm之间,且该基板保护层的厚度介于50nm至500nm之间。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挠性LED元件,其特征在于,更包括:一透明导电层,形成于该第一电极与该第一半导体材料层之间,并同时形成于该第二电极与该第二半导体材料层之间。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挠性LED元件,其特征在于,更包括:一底座,包括:一容置槽,用以将该可挠性基板、该基板保护层、该晶格匹配层、该发光结构、该第一电极、与该第二电极容置于其中;多个支撑柱,设置于该容置槽的槽口周围;一第一电性端子,嵌于该底座之中,并具有一第一线接合端与一第一焊接端;其中,该第一线接合端露出于该底座的表面用以电性连接至该第一电极,且该第一焊接端出于该底座的底面;及一第二电性端子,嵌于该底座之中,并具有一第二线接合端与一第二焊接端;其中,该第二线接合端露出于该底座的表面用以电性连接至该第二电极,且该第二焊接端出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耀贤,陈昇晖,
申请(专利权)人:鼎展电子股份有限公司,黄耀贤,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中国台湾,71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