显示基板及其制作方法、显示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0450440 阅读:33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2-27 03:51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显示基板及其制作方法、显示装置,属于显示技术领域,其可至少部分解决现有的显示基板不可拉伸的问题。本发明专利技术的一种显示基板,包括基底、形成在基底上的显示结构,基底具有连通其顶面和底面的多个开口,且基底由可变形的材料制成。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显示基板及其制作方法、显示装置
本专利技术属于显示
,具体涉及一种显示基板及其制作方法、显示装置。
技术介绍
随着显示技术的不断发展,出现了各种形式的显示装置,例如柔性显示装置。柔性显示装置因其自身的可弯曲、可折叠的特性,可应用于曲面显示领域或者可穿戴显示领域等,因此,柔性显示装置得到了越来越多人的关注。然而,由于显示装置中的显示结构(如发光单元或者信号线等)难以被拉伸变形,故显示装置很难实现“可拉伸”,这就限制了显示装置在一些特定领域中的运用。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至少部分解决现有的显示基板不可拉伸的问题,提供一种可拉伸的显示基板。解决本专利技术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显示基板,包括基底、形成在所述基底上的显示结构,所述基底具有连通其顶面和底面的多个开口,且所述基底由可变形的材料制成。进一步优选的是,所述基底包括:多个第一部分,呈阵列分布;多个第二部分,至少部分相邻的两个所述第一部分之间通过至少一个所述第二部分连接,以使所述第一部分之间未连接所述第二部分的位置形成所述多个开口。进一步优选的是,在行方向上,相邻的任意两个所述第一部分间通过至少一个所述第二部分连接;在列方向上,相邻的任意两个所述第一部分间通过至少一个所述第二部分连接。进一步优选的是,所述第一部分为块状,所述第二部分为弯曲的条状,当对相邻的两个所述第一部分分别施加平行于两者之间的连线且方向相反的力时,在所述受力方向上连接两个所述第一部分的所述第二部分能发生形变,使得两个受力的所述第一部分之间的距离改变。进一步优选的是,至少部分相邻的两个所述第一部分之间由两个所述第二部分连接,且两个所述第二部分是对称分布的。进一步优选的是,所述第二部分在与所述第一部分连接处的横截面积大于所述第二部分其余位置的横截面积。进一步优选的是,所述显示结构包括发光单元和连接所述发光单元的信号线,所述发光单元形成在所述第一部分上,所述信号线形成在所述第二部分上。进一步优选的是,所述基底由记忆型的可变形的材料制成。解决本专利技术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显示装置,包括上述的显示基板。解决本专利技术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上述显示基板的制作方法,包括:在基底材料上形成所述显示结构;采用构图工艺,除去所述基底材料的无显示结构的部分以形成所述开口。附图说明图1a为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的一种显示基板的基底的结构示意图;图1b为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的一种显示基板的局部结构示意图;图2a为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的一种显示基板的基底受力前的局部示意图;图2b为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的一种显示基板的基底受力后的局部放大示意图;其中,附图标记为:10基底;11第一部分;12第二部分;13开口;20发光单元;30信号线。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领域技术人员更好地理解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详细描述。在本专利技术中,“构图工艺”是指形成具有特定的图形的结构的步骤,其可为光刻工艺,光刻工艺包括形成材料层、涂布光刻胶、曝光、显影、刻蚀、光刻胶剥离等步骤中的一步或多步;当然,“构图工艺”也可为压印工艺、喷墨打印工艺等其它工艺。实施例1:如图1和图2所示,其中,图1a、图2a和图2b中均未视出发光单元20以及信号线30。本实施例提供一种显示基板,包括基底10、形成在基底10上的显示结构,基底10具有连通其顶面和底面的多个开口13,且基底10由可变形的材料制成。其中,显示结构是指用于实现显示的结构,其可包括发光单元20(即子像素,其可包括像素电极等)和连接发光单元20的信号线30,其中发光单元20在基底10上阵列分布,信号线30可以包括在行方向上连接发光单元20的栅极线以及在列方向上连接发光单元20的数据线。发光单元20以及信号线30位于基底10的顶面的非开口处。其中,应当理解,行方向与列方向只是显示基板中的两个相交方向,其并不代表在显示基板使用时必须分别为横向分布和纵向分布,例如在显示基板使用时行方向与列方向可均是斜向的。基底10由柔性的可变形的材料制成,如聚酰亚胺等有机材料,故基底10可发生一定的变形而并不会损坏。当然,基底10也可具有一定的弹性,即其材料在发生一定的拉伸变形后可依靠弹性回复为原有形状。本实施例的显示基板中,由于具有开口13,故基底10无开口的部分可利用开口13发生形变(不是基底10本身被“拉长”),从而使得显示基板整体上为可拉伸的;其中,由于基底10主要是通过形状改变而不是实际被“拉长”实现显示基板整体的变形,故基底10实际被“拉长”的程度远小于显示基板整体的“拉长”程度,故其上的显示结构实际不发生伸长(或伸长程度很小),也不会损坏。从而使得该显示基板具有可拉伸的性能,以扩大该显示基板的运用范围。优选的,基底10包括:多个第一部分11,呈阵列分布;多个第二部分12,至少部分相邻的两个第一部分11之间通过至少一个第二部分12连接,以使第一部分11之间未连接第二部分12的位置形成多个开口13。其中,也就说如果相邻的两个第一部分11之间通过一个第二部分12连接时,第一部分11与第二部分12是交替分布的。多个第一部分11由多个第二部分12的连接形成整个基底10,使得基底10受到两个方向相反的力时,更容易发生变形,从而使得显示基板显示更容易被拉伸。优选的,在行方向上,相邻的任意两个第一部分11间通过至少一个第二部分12连接;在列方向上,相邻的任意两个第一部分11间通过至少一个第二部分12连接。其中,也就是说在列方向或者列方向上的端部的每一个第一部分11至少连接两个第二部分12,位于非端部的每一个第一部分11至少连接四个第二部分12。这种结构可以与信号线30中的栅极线、数据线的分布相互匹配,在保证显示基板的显示性能的前提下,可以使得该显示基板拉伸性能更优良。优选的,第一部分11为块状,如圆柱体或者立方体等,第二部分12为弯曲的条状,当对相邻的两个第一部分11分别施加平行于两者之间的连线且方向相反的力时,在受力方向上连接两个第一部分11的第二部分12能发生形变,使得两个受力的第一部分11之间的距离改变。其中,当显示基板受到方向相反的外力时,由于第二部分12相对“较细”,容易产生应力集中,故主要是第二部分12发生形变而被“拉直”或“压弯”,而第一部分11几乎不发生形变。例如,在行方向上,当显示基板受到方向相反的外力时(如图2a中的F1、F2),连接第一部分11的第二部分12由于外力的作用,由弯曲的条状向直线型逐渐转变,使得该第二部分12连接第一部分11的两个位置的距离逐渐变大,即该第二部分12连接的第一部分11之间的距离逐渐变大(如图2a和图2b中的a),从而实现整个显示基板的拉伸。本实施的显示基板主要是通过基底10中第二部分12的变形而实现其的可拉伸性能,故第一部分11中的变形很小,故通过将主要的显示结构设于第一部分11上,可进一步减小其实际的变形。优选的,至少部分相邻的两个第一部分11之间由两个第二部分12连接,且两个第二部分12是对称分布的。其中,两个第二部分12是对称分布可以是第二部分12的凹侧面相对,也可以是第二部分12的凸侧面相对。相邻的两个第一部分11之间由两个第二部分12连接可以在保证显示基板的可拉伸性能的前提下,加强基底10的强度,以免第二部分12由于形变疲劳而发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显示基板,其特征在于,包括基底、形成在所述基底上的显示结构,所述基底具有连通其顶面和底面的多个开口,且所述基底由可变形的材料制成。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显示基板,其特征在于,包括基底、形成在所述基底上的显示结构,所述基底具有连通其顶面和底面的多个开口,且所述基底由可变形的材料制成。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基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基底包括:多个第一部分,呈阵列分布;多个第二部分,至少部分相邻的两个所述第一部分之间通过至少一个所述第二部分连接,以使所述第一部分之间未连接所述第二部分的位置形成所述多个开口。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显示基板,其特征在于,在行方向上,相邻的任意两个所述第一部分间通过至少一个所述第二部分连接;在列方向上,相邻的任意两个所述第一部分间通过至少一个所述第二部分连接。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显示基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部分为块状,所述第二部分为弯曲的条状,当对相邻的两个所述第一部分分别施加平行于两者之间的连线且方向相反的力时,在所述受力方向上连接两个所述第一部分的所述第二部分能发生形变,使得两个...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倪静凯王伟杰周翔王小芬
申请(专利权)人: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