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车斗及自卸车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0439344 阅读:31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2-26 23:4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车辆部件技术领域,旨在改善现有技术中自卸车卸料不干净、工作效率低的问题,提供一种车斗及自卸车。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提供的车斗包括车斗底板、两个边板以及两个车斗侧板。两个边板分别固定连接在车斗底板的左右两侧,两个车斗侧板分别固定连接在两个边板远离车斗底板的一端。车斗底板和车斗侧板均与边板成夹角设置,形成“U”形的车斗。卸料时,物料能够顺利的在重力的作用下离开车斗,不易粘连在车斗上,卸料干净,工作效率更高。

A Bucket and Dump Truck

The utility model relates to the technical field of vehicle components, aiming at improving the problems of unclean unloading and low working efficiency of dump trucks in the prior art, and provides a hopper and dump truck. The hopper provided by the utility model comprises a hopper bottom plate, two side plates and two hopper side plates. The two side plates are respectively fixed to the left and right sides of the bucket bottom plate, and the two side plates are respectively fixed to one end of the two side plates away from the bucket bottom plate. The bottom plate and side plate of the bucket are arranged at an angle with the side plate to form a U-shaped bucket. When unloading, the material can leave the hopper smoothly under the action of gravity, and is not easy to adhere to the hopper. The unloading is clean and the work efficiency is higher.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车斗及自卸车
本技术涉及车辆部件
,具体而言,涉及一种车斗及自卸车。
技术介绍
自卸车是指通过液压或机械举升而自行卸载货物的车辆,其在土木工程中常与挖掘机、装载机、带式输送机等工程机械联合作业,构成装、运、卸生产线,进行土方、砂石、散料的装卸运输工作,另外,自卸车也广泛运用于垃圾运输车中。现有的自卸车大多为方形车斗,卸料时容易发生粘土的现象,导致卸料不干净,卸料效率低;或者采用一边前进一边卸料的方式进行,使用不方便。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车斗,以改善现有技术中的自卸车卸料不干净、工作效率低的问题。本技术的另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自卸车,其运用上述的车斗,提高卸料工作效率。本技术的实施例是这样实现的:一种车斗,其包括车斗底板、两个边板以及两个车斗侧板;两个边板分别固定连接在车斗底板的左右两侧,两个车斗侧板分别固定连接在两个边板远离车斗底板的一端;边板相对于车斗底板倾斜设置,车斗侧板相对于边板倾斜设置,形成“U”形的车斗。在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中:上述边板包括相互连接的第一边板和第二边板,且第一边板相对于第二边板倾斜设置;第一边板远离第二边板的一端与车斗底板固定连接,第二边板远离第一边板的一端与与车斗侧板固定连接。在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中:上述车斗还包括沿车斗底板的左右方向间隔设置在车斗底板底部的多个纵梁,且纵梁沿车斗底板的前后方向延伸;纵梁包括第一纵梁和第二纵梁;第一纵梁为空心梁;第二纵梁为实心梁。在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中:上述纵梁包括两个第一纵梁和两个第二纵梁;两个第一纵梁夹设在两个第二纵梁之间。在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中:上述车斗还包括沿车斗底板前后方向间隔设置的多个第一横梁和多个第二横梁,第一横梁的两端分别与两个第一纵梁固定连接,第二横梁的两端分别与相邻第一纵梁和第二纵梁固定连接。在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中:上述车斗还包括至少两个横筋,两个横筋分别固定连接在两个车斗侧板上,且沿车斗底板的前后方向延伸。在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中:上述车斗还包括两个支撑架,两个支撑架分别固定连接在两个边板上,且沿车斗底板的前后方向延伸。在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中:上述车斗还包括两个边框,两个边框分别固定连接在两个车斗侧板远离边板的一端,且边框沿车斗底板的前后方向延伸。在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中:上述车斗还包括相对设置在车斗底板前后两侧的车斗前板和车斗后板;车斗前板与车斗底板固定连接,用于将车斗前端关闭;车斗后板与车斗侧板铰接,用于使车斗后部打开或关闭。一种自卸车,包括上述任意一种车斗。本技术实施例的有益效果包括:本技术的实施例提供的车斗,其包括车斗底板、两个边板以及两个车斗侧板。两个边板分别固定连接在车斗底板的左右两侧,两个车斗侧板分别固定连接在两个边板远离车斗底板的一端。车斗底板和车侧车板均与边板成夹角设置,形成“U”形的车斗。由于车斗为“U”形,其过渡更加圆滑,卸料时,物料能够顺利的在重力的作用下离开车斗,不易粘连在车斗上,卸料干净,工作效率更高。本技术的实施例提供的自卸车,包括上述的车斗,因此也具有卸料干净、工作效率高的有益效果。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技术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1提供的车斗的剖面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1提供的车斗在第一视角下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1提供的车斗在第二视角下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图1中Ⅳ处的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实施例1提供的车斗的局部结构示意图。图标:010-车斗;100-车斗底板;110-第一纵梁;120-第二纵梁;130-第一横梁;140-第二横梁;200-边板;210-第一边板;220-第二边板;230-支撑架;231-第一支板;232-第二支板;233-支撑板;300-车斗侧板;310-横筋;320-边框;321-连接部;322-加固部;400-车斗前板;500-车斗后板;510-卡扣件。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技术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示出的本技术实施例的组件可以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技术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技术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技术的选定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定义和解释。在本技术实施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区分描述,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在本技术的描述中,还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设置”、“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实施例1图1为本实施例提供的车斗010的剖面结构示意图。请参照图1,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车斗010,其包括车斗底板100、两个边板200以及两个车斗侧板300。两个边板200分别固定连接在车斗底板100的左右两侧,两个车斗侧板300分别固定连接在两个边板200远离车斗底板100的一端。车斗底板100和车斗010车板均与边板200成夹角设置,形成“U”形的车斗010。由于车斗010为“U”形,其过渡更加圆滑,卸料时,物料能够顺利的在重力的作用下离开车斗010,不易粘连在车斗010上,卸料干净,工作效率更高。下面对本实施例提供的车斗010进行进一步说明:图2为本实施例提供的车斗010在第一视角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请结合参照图1和图2,在本实施例中,车斗底板100大致为长方形的板状件,长度方向即为车斗底板100的前后方向,宽度方向即为车斗底板100的左右方向。两个边板200固定连接在车斗底板100的宽度方向的两侧,且边板200与车斗底板100之间形成第一夹角,第一夹角大于90°。两个边板200远离车斗底板100的一端,分别与两个车斗侧板300固定连接,两个车斗侧板300均相对于车斗底板100垂直设置,且边板200与车斗侧板300之间形成第二夹角,第二夹角大于90°。如此一来形成“U”形的车斗010。进一步的,为了使“U”形车斗010的过渡更加圆滑,使卸料时物料能更加顺利的脱离,边板200包括第一边板210和第二边板220。第一边板210和第二边板220相互固定连接,且第一边板210和第二边板220之间形成第一夹角。第一边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车斗,其特征在于,包括:车斗底板、两个边板以及两个车斗侧板;两个所述边板分别固定连接在所述车斗底板的左右两侧,两个所述车斗侧板分别固定连接在两个所述边板远离所述车斗底板的一端;所述边板相对于所述车斗底板倾斜设置,所述车斗侧板相对于所述边板倾斜设置,形成“U”形的所述车斗。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车斗,其特征在于,包括:车斗底板、两个边板以及两个车斗侧板;两个所述边板分别固定连接在所述车斗底板的左右两侧,两个所述车斗侧板分别固定连接在两个所述边板远离所述车斗底板的一端;所述边板相对于所述车斗底板倾斜设置,所述车斗侧板相对于所述边板倾斜设置,形成“U”形的所述车斗。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斗,其特征在于:所述边板包括相互连接的第一边板和第二边板,且所述第一边板相对于所述第二边板倾斜设置;所述第一边板远离所述第二边板的一端与所述车斗底板固定连接,所述第二边板远离所述第一边板的一端与所述与所述车斗侧板固定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斗,其特征在于:所述车斗还包括沿所述车斗底板的左右方向间隔设置在所述车斗底板底部的多个纵梁,且所述纵梁沿所述车斗底板的前后方向延伸;所述纵梁包括第一纵梁和第二纵梁;所述第一纵梁为空心梁;所述第二纵梁为实心梁。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车斗,其特征在于:所述纵梁包括两个所述第一纵梁和两个所述第二纵梁;两个所述第一纵梁均夹设在两个所述第二纵梁之间。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车斗,其特征在于:所述车斗...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马超柯海涛张广涛姚国
申请(专利权)人:东风华神特装车辆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湖北,4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