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轨距轮对通气结构及变轨距轮对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0438277 阅读:27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2-26 23:27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变轨距车辆领域,提供了一种变轨距轮对通气结构及变轨距轮对,该通气结构包括车轮、车轴和锁紧机构;车轮可滑动地设于车轴的两端,锁紧机构分别连接在车轮的外侧且位于车轴两端的轴箱体中;车轮的内侧与设于其内侧的密封结构之间形成有第一空腔,车轮的外侧与锁紧机构之间形成有第二空腔,锁紧机构与轴箱体的内侧和外侧之间分别形成有第三空腔和第四空腔;车轮设有连通第一空腔和第二空腔的第一气路,锁紧机构设有连通第二空腔和第三空腔的第二气路,锁紧机构还设有连通第三空腔和第四空腔的第三气路。本发明专利技术能够保证轨距变换时密闭空间中气体的流通,减小气体阻力,提高车轮横向滑移的可靠性。

Ventilation Structure of Variable-gauge Wheelset and Variable-gauge Wheelset

The invention relates to the field of variable gauge vehicles, and provides a variable gauge wheelset ventilation structure and a variable gauge wheelset, which comprises wheels, axles and locking mechanisms; wheels are slidably arranged at both ends of the axles, and locking mechanisms are respectively connected to the outer side of the wheels and located in the axle box at both ends; there is a first place between the inner side of the wheels and the sealing structure arranged inside of the wheels. A second cavity is formed between the outer side of the wheel and the locking mechanism, and a third cavity and a fourth cavity are formed between the locking mechanism and the inner side and the outer side of the axle box, respectively. The wheel is provided with a first air path connecting the first cavity and the second cavity, and the locking mechanism is provided with a second air path connecting the second cavity and the third cavity, and the locking mechanism is also provided with a third and fourth cavity. The third gas way. The invention can ensure the gas flow in the closed space when the gauge is changed, reduce the gas resistance and improve the reliability of the wheel lateral slip.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变轨距轮对通气结构及变轨距轮对
本专利技术涉及变轨距车辆
,特别是涉及一种变轨距轮对通气结构及变轨距轮对。
技术介绍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飞速发展,跨国间的客货运输在近年来增长迅速,然而由于各国铁路的轨距不同,从而给跨国间的铁路运输造成严重的阻碍。为了解决各国铁路的轨距不同从而对跨国间的铁路运输造成阻碍的问题,对此提出了变轨距的列车,即当列车行驶到它国的铁路上时,通过改变自身轮对上的车轮之间的间距,来适应它国铁路的轨距。在列车变轨距的过程中,设置在车轴两端的车轮间的间距会发生调整,需要使车轮在车轴的轴线方向上进行运动。在实现横移的同时,还需采取相应的密封措施,保证滑移部件间的充分润滑,密封措施使得车轮两侧存在相对封闭的空间,然而,在变轨过程中车轮移动造成压缩密闭空间中的空气,形成一定的阻力,影响车轮的横移动作。
技术实现思路
(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或相关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变轨距轮对通气结构,以连通车轮两侧的密闭空间,保证轨距变换时密闭空间中气体的流通,减小气体阻力,提高车轮横向滑移的可靠性。(二)技术方案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第一方面,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变轨距轮对通气结构,其包括车轮、车轴和锁紧机构;所述车轮可滑动地设于所述车轴的两端,所述锁紧机构分别连接在所述车轮的外侧,且位于所述车轴两端的轴箱体中,所述车轮通过所述锁紧机构实现解锁与锁紧;所述车轮的内侧与所述车轴之间设有密封结构,所述车轮的内侧与所述密封结构之间形成有第一空腔,所述车轮的外侧与所述锁紧机构之间形成有第二空腔,所述锁紧机构与所述轴箱体的内侧之间形成有第三空腔,所述锁紧机构与所述轴箱体的外侧之间形成有第四空腔;所述车轮设有连通所述第一空腔和第二空腔的第一气路,所述锁紧机构设有连通所述第二空腔和第三空腔的第二气路,所述锁紧机构还设有连通所述第三空腔和第四空腔的第三气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所述锁紧机构包括内套筒;所述内套筒与所述车轴间隙配合,所述内套筒朝向所述车轮的一端延伸出所述轴箱体且与所述车轮紧固连接,所述内套筒的延伸端与所述车轴之间留有轨距变换空间,所述轨距变换空间形成所述第二空腔,所述车轮的轮毂周向设有沿其轴向连通的多个第一通气孔,所述多个第一通气孔形成所述第一气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所述车轴设置为中间直径大于两端直径的阶梯轴,所述车轮设于所述阶梯轴的中间轴上且分设于所述中间轴的两端,所述锁紧机构设于所述阶梯轴的两端轴上;所述内套筒与所述车轮连接的一端设置为外扩的阶梯孔,所述阶梯孔的大孔内径与所述阶梯轴的中间轴的外径相适应,所述阶梯孔的小孔内径与所述阶梯轴的两端轴的内径相适应;所述阶梯孔的大孔与所述阶梯轴的轴肩之间留有所述轨距变换空间,所述内套筒的所述大孔底面周向设有连通所述第二空腔和第三空腔的多个第二通气孔,所述多个第二通气孔形成所述第二气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所述第二通气孔从所述大孔的内侧向所述轴箱体内倾斜设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所述锁紧机构还包括滚动轴承和外套筒,所述内套筒、滚动轴承和外套筒由内向外依次紧密套接,所述外套筒与所述轴箱体的内表面间隙配合;所述轴箱体的内侧设有内端盖,所述轴箱体的外侧设有外端盖,所述外套筒的内端面与所述内端盖之间形成所述第三空腔,所述外套筒的外端面与所述外端盖之间形成所述第四空腔,所述外套筒的外周设有沿其轴向延伸的通气平面,所述通气平面与所述轴箱体之间形成连通所述第三空腔和第四空腔的所述第三气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所述通气平面位于所述外套筒的底面。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所述密封结构包括外环、内环和弹性套,所述外环的内径大于内环的外径,所述弹性套的一端与所述外环的内周固定连接,所述弹性套的另一端与所述内环的外周固定连接,所述外环可带动所述弹性套相对所述内环移动;所述外环用于固定套设在所述车轮的轮毂上,所述内环用于固定套设在所述车轴上,所述外环、弹性套、内环与所述轮毂、车轴之间形成所述第一空腔。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所述车轮的内周设有内花键,所述阶梯轴的中间轴的两端分别设有外花键,所述车轮与所述中间轴的两端通过内花键与外花键配合连接。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所述外套筒外的相对两侧分别设有沿所述外套筒轴向延伸的凸台,沿所述凸台的长度方向间隔设有多个凹槽,所述外套筒与所述轴箱体的内表面间隙配合,所述轴箱体的内壁设有与所述凹槽一一对应的内凹弧面,通过锁紧销插入所述凹槽和所述内凹弧面限定的锁紧空间中,并在外力作用下在多个所述锁紧空间之间切换,以实现车轮变换轨距。第二方面,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一种变轨距轮对,其包括上述技术方案所述的变轨距轮对通气结构。(三)有益效果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具有以下优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变轨距轮对通气结构,在变轨距轮对的结构基础上--车轮的内侧与密封结构之间形成有第一空腔,车轮的外侧与锁紧机构之间形成有第二空腔,锁紧机构与轴箱体的内侧之间形成有第三空腔,锁紧机构与所述轴箱体的外侧之间形成有第四空腔;本专利技术采用在车轮上设有连通所述第一空腔和第二空腔的第一气路,在锁紧机构上设有连通所述第二空腔和第三空腔的第二气路,还在锁紧机构设有连通所述第三空腔和第四空腔的第三气路;通过第一气路、第二气路和第三气路将四个空腔连通,保证车轮在轨距变换时空腔中气体的流通,减小了气体阻力,提高了车轮横向滑移的可靠性;确保在车轮变轨距前后,四个空腔的总体积保持不变。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一种变轨距轮对通气结构的局部轴向剖视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一种变轨距轮对通气结构中的车轮局部轴向剖视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一种变轨距轮对通气结构中的车轮立体示意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一种变轨距轮对通气结构中的内套筒轴向剖视示意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一种变轨距轮对通气结构中的内套筒立体示意图;图6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一种变轨距轮对通气结构中的外套筒立体示意图;图7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一种变轨距轮对通气结构中的外套筒侧视图;图中:1:第一空腔;2:第二空腔;3:第三空腔;4:第四空腔;5:第一通气孔;6:第二通气孔;7:通气平面;8:车轮;9:车轴;10:内套筒;11:外套筒;111:凸台;12:滚动轴承;13:轴箱体;14:内端盖;15:外端盖;16:密封结构。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专利技术,但不用来限制本专利技术的范围。在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专利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在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变轨距轮对通气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车轮、车轴和锁紧机构;所述车轮可滑动地设于所述车轴的两端,所述锁紧机构分别连接在所述车轮的外侧,且位于所述车轴两端的轴箱体中,所述车轮通过所述锁紧机构实现解锁与锁紧;所述车轮的内侧与所述车轴之间设有密封结构,所述车轮的内侧与所述密封结构之间形成有第一空腔,所述车轮的外侧与所述锁紧机构之间形成有第二空腔,所述锁紧机构与所述轴箱体的内侧之间形成有第三空腔,所述锁紧机构与所述轴箱体的外侧之间形成有第四空腔;所述车轮设有连通所述第一空腔和第二空腔的第一气路,所述锁紧机构设有连通所述第二空腔和第三空腔的第二气路,所述锁紧机构还设有连通所述第三空腔和第四空腔的第三气路。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变轨距轮对通气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车轮、车轴和锁紧机构;所述车轮可滑动地设于所述车轴的两端,所述锁紧机构分别连接在所述车轮的外侧,且位于所述车轴两端的轴箱体中,所述车轮通过所述锁紧机构实现解锁与锁紧;所述车轮的内侧与所述车轴之间设有密封结构,所述车轮的内侧与所述密封结构之间形成有第一空腔,所述车轮的外侧与所述锁紧机构之间形成有第二空腔,所述锁紧机构与所述轴箱体的内侧之间形成有第三空腔,所述锁紧机构与所述轴箱体的外侧之间形成有第四空腔;所述车轮设有连通所述第一空腔和第二空腔的第一气路,所述锁紧机构设有连通所述第二空腔和第三空腔的第二气路,所述锁紧机构还设有连通所述第三空腔和第四空腔的第三气路。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变轨距轮对通气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锁紧机构包括内套筒;所述内套筒与所述车轴间隙配合,所述内套筒朝向所述车轮的一端延伸出所述轴箱体且与所述车轮紧固连接,所述内套筒的延伸端与所述车轴之间留有轨距变换空间,所述轨距变换空间形成所述第二空腔,所述车轮的轮毂周向设有沿其轴向连通的多个第一通气孔,所述多个第一通气孔形成所述第一气路。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变轨距轮对通气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车轴设置为中间直径大于两端直径的阶梯轴,所述车轮设于所述阶梯轴的中间轴上且分设于所述中间轴的两端,所述锁紧机构设于所述阶梯轴的两端轴上;所述内套筒与所述车轮连接的一端设置为外扩的阶梯孔,所述阶梯孔的大孔内径与所述阶梯轴的中间轴的外径相适应,所述阶梯孔的小孔内径与所述阶梯轴的两端轴的内径相适应;所述阶梯孔的大孔与所述阶梯轴的轴肩之间留有所述轨距变换空间,所述内套筒的所述大孔底面周向设有连通所述第二空腔和第三空腔的多个第二通气孔,所述多个第二通气孔形成所述第二气路。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变轨距轮对通气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通气孔从所述大孔的内侧向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旭乔青峰赵长龙李明星张振先
申请(专利权)人:中车青岛四方机车车辆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