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杏叶提取物及其质量控制方法和用途技术

技术编号:20434878 阅读:131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2-26 22:24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银杏叶提取物及其质量控制方法和用途。本发明专利技术的银杏叶提取物中,按照干燥品计,含总黄酮醇苷24.0%~37.0%,萜类内酯6.0%~12.0%,优选其中芦丁含量不超过4.0%,游离槲皮素含量不超过0.4%,更优选其中总银杏酸含量不超过2mg/kg,进一步优选其中重金属含量为:铅不超过5mg/kg、镉不超过0.3mg/kg、砷不超过2mg/kg、汞不超过0.2mg/kg、铜不超过20mg/kg。本发明专利技术的银杏叶提取物可以用于制备食品、保健品、药品或化妆品等。

Ginkgo biloba extract and its quality control methods and uses

The present invention relates to Ginkgo biloba extract and its quality control method and use. According to the dried product, the extract of Ginkgo biloba leaves contains 24.0%-37.0% total flavonol glycosides, 6.0%-12.0% terpene lactones, and rutin content is not more than 4.0% and free quercetin content is not more than 0.4%. The content of total ginkgolic acid is not more than 2 mg/kg, and the content of heavy metals is further optimized as follows: lead does not exceed 5 mg/kg, cadmium does not exceed 0.3 mg/kg and arsenic. No more than 2 mg/kg, mercury no more than 0.2 mg/kg and copper no more than 20 mg/kg. The ginkgo leaf extract of the invention can be used for preparing food, health care products, medicines or cosmetics, etc.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银杏叶提取物及其质量控制方法和用途
本专利技术涉及银杏叶提取物及其质量控制方法。
技术介绍
我国是银杏叶资源大国,银杏提取物的制备历史悠久,但提取物的成分复杂,传统的以单一成分作为指标进行质量控制的手段越来越不能适应目前中药质量控制的要求。目前现有的中药提取物质量检测标准不能真正反映银杏叶提取物产品的内在质量,因此导致了众多产品的质量参差不齐。银杏叶提取物中的主要有效成分为黄酮类和萜类内酯,但现行质量标准只对这两类物质含量进行下限控制,尚不能完全避免人为添加等不法现象。另外,我国目前的药典标准限定的银杏叶提取物中总银杏酸的含量为10mg/kg,高于国际通用标准5mg/kg,这成为限制我国银杏叶提取物出口的一大障碍。
技术实现思路
鉴于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旨在提供质量更稳定、毒性成分更少的银杏叶提取物及其质量控制方法。具体地,本专利技术涉及:(1)银杏叶提取物,其中,按照干燥品计,含总黄酮醇苷24.0%~37.0%,萜类内酯6.0%~12.0%,所述总黄酮醇苷的含量=(槲皮素含量+山柰素含量+异鼠李素含量)×2.51,所述萜类内酯的含量以白果内酯(C15H18O8)、银杏内酯A(C20H24O9)、银杏内酯B(C20H24O10)和银杏内酯C(C20H24O11)的总量计。(2)上述(1)中所述的银杏叶提取物,其中芦丁(C27H30O16)含量不超过4.0%,游离槲皮素(C15H10O7)含量不超过0.4%、优选不超过0.2%。(3)上述(1)或(2)中所述的银杏叶提取物,其中重金属含量为:铅不超过5mg/kg、镉不超过0.3mg/kg、砷不超过2mg/kg、汞不超过0.2mg/kg、铜不超过20mg/kg。(4)上述(1)至(3)中任意一项所述的银杏叶提取物,其中总银杏酸含量不超过2mg/kg,优选不超过1mg/kg,所述总银杏酸含量以银杏酸C13:0(C20H32O3)、银杏酸C15:1(C22H34O3)、银杏酸C17:1(C24H38O3)的总量计。(5)上述(1)至(4)中任意一项所述的银杏叶提取物,在与图1所示的对照指纹图谱相同的检测条件下,该提取物具有与图1所示的对照指纹图谱相比,相似度不低于0.90、更优选不低于0.93的指纹图谱,所述相似度用《中药色谱指纹图谱相似度评价软件2.0版》评价。(6)上述(1)至(4)中任意一项所述的银杏叶提取物,在与图2所示的对照指纹图谱相同的检测条件下,该提取物具有与图2所示的对照指纹图谱相比,相似度不低于0.90、更优选不低于0.93的指纹图谱,所述相似度用《中药色谱指纹图谱相似度评价软件2.0版》评价。(7)银杏叶提取物的质量控制方法,该方法包括将银杏叶提取物中总黄酮醇苷含量控制在24.0%~37.0%,萜类内酯含量控制在6.0%~12.0%。(8)上述(7)所述的方法,该方法进一步包括在与图1所示的对照指纹图谱相同的检测条件下检测银杏叶提取物的指纹谱图,用《中药色谱指纹图谱相似度评价软件2.0版》评价相似度,该提取物的指纹图谱与图1所示对照指纹图谱的相似度不低于0.90、更优选不低于0.93。(9)上述(7)所述的方法,该方法进一步包括在与图2所示的对照指纹图谱相同的检测条件下检测银杏叶提取物的指纹谱图,用《中药色谱指纹图谱相似度评价软件2.0版》评价相似度,该提取物的指纹图谱与图1所示对照指纹图谱的相似度不低于0.90、更优选不低于0.93。(10)上述(7)至(9)中任意一项所述的方法,该方法进一步包括将银杏叶提取物中芦丁含量控制在4.0%以下,游离槲皮素含量控制在0.4%以下、更优选在0.2%以下。(11)上述(7)至(10)中任意一项所述的方法,该方法进一步包括将银杏叶提取物中的总银杏酸含量控制在2mg/kg以下,更优选在1mg/kg以下。(12)上述(7)至(11)中任意一项所述的方法,该方法进一步包括将银杏叶提取物中的重金属含量控制在:铅不超过5mg/kg、镉不超过0.3mg/kg、砷不超过2mg/kg、汞不超过0.2mg/kg、铜不超过20mg/kg。(13)上述(1)至(6)中任意一项所述的银杏叶提取物用于制备食品、保健品、药品、或化妆品的用途。(14)一种药物组合物,其含有上述(1)至(6)中任意一项所述的银杏叶提取物。(15)上述(14)所述的药物组合物,其为杏芎氯化钠注射液。附图说明图1是银杏叶提取物的对照指纹图谱1。图2是银杏叶提取物的对照指纹图谱2。图3是总黄酮醇苷含量不在本专利技术范围的银杏叶提取物的指纹图谱。图4是总黄酮醇苷含量在本专利技术范围的银杏叶提取物的指纹图谱。具体实施方式本申请中,除特别说明,“%”表示质量百分含量。本专利技术的银杏叶提取物中,按照干燥品计,含总黄酮醇苷24.0%~37.0%、萜类内酯6.0%~12.0%。其中,所述总黄酮醇苷的含量=(槲皮素含量+山柰素含量+异鼠李素含量)×2.51,所述萜类内酯的含量以白果内酯(C15H18O8)、银杏内酯A(C20H24O9)、银杏内酯B(C20H24O10)和银杏内酯C(C20H24O11)的总量计。以往一般通过测定银杏叶提取物酸水解后的槲皮素、山柰素、异鼠李素含量来评价和控制其中的总黄酮含量,但这种方法不能充分反映黄酮类成分的真实和准确含量,导致出现过人为添加芦丁、槲皮素等廉价原料来提高总黄酮含量的质量问题。目前的《中国药典》限定银杏提取物中的总黄酮醇苷含量不低于24.0%的水平即可,但本申请专利技术人在研究过程中发现,该含量并非越高越好,在达到一定水平时,该提取物的指纹图谱与对照指纹图谱的相似度出现下降趋势。换而言之,本申请专利技术人发现,总黄酮醇苷含量与指纹图谱相似度之间存在关联。指纹图谱是业界公认能整体反映提取物内在质量的有效手段。指纹图谱的相似度达不到规定水平意味着产品整体质量不合常规,可能涉及人为掺假。本申请专利技术人通过测定发现,在银杏叶提取中,总黄酮醇苷含量例如为41.04%时,其指纹图谱与对照指纹图谱的相似度已经达到0.693的低水平,远低于一般能接受的0.90以上的相似度要求。因此,银杏叶提取物中总黄酮醇苷的含量应该设定在一定水平之下。本申请专利技术人在上述相关度研究的基础上,结合考虑天然银杏叶提取物中的一般总黄酮醇苷含量范围,确定银杏叶提取物中的总黄酮醇苷含量应不超过37%的水平。本申请专利技术人通过研究指纹图谱相似度与总黄酮醇苷含量之间的相关度而确定了如上的总黄酮醇苷含量上限,该方法能够将天然产品中总黄酮醇苷含量控制在合理的范围,与人为添加的产品相区分,从而更加有效地控制和保证银杏叶提取物的质量。对于银杏叶提取物中的另一活性成分萜类内酯,目前的《中国药典》规定其含量不得低于6.0%。本申请专利技术人研究发现,银杏叶提取物用于药物注射液中时,如果其中的萜类内酯含量高于12.0%,可能引起注射剂浑浊、澄清度不达标。因此,本专利技术中,将银杏叶提取物中萜类内酯总量控制在12.0%以下。在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本专利技术的银杏叶提取物中芦丁(C27H30O16)含量在4.0%以下,游离槲皮素(C15H10O7)含量在0.4%以下、更优选在0.2%以下。本申请专利技术人在研究中发现,由于利益驱使,个别不法生产商为了追求黄酮高含量,非法添加了廉价的槲皮素或者芦丁,使得许多银杏叶提取物中,游离槲皮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银杏叶提取物,其中,按照干燥品计,含总黄酮醇苷24.0%~37.0%,萜类内酯6.0%~12.0%,所述总黄酮醇苷的含量=(槲皮素含量+山柰素含量+异鼠李素含量)×2.51,所述萜类内酯的含量以白果内酯(C15H18O8)、银杏内酯A(C20H24O9)、银杏内酯B(C20H24O10)和银杏内酯C(C20H24O11)的总量计;优选上述银杏叶提取物中,芦丁(C27H30O16)含量不超过4.0%,游离槲皮素(C15H10O7)含量不超过0.4%、优选不超过0.2%;更优选上述银杏叶提取物中,重金属含量为:铅不超过5mg/kg、镉不超过0.3mg/kg、砷不超过2mg/kg、汞不超过0.2mg/kg、铜不超过20mg/kg。进一步优选上述银杏叶提取物中,总银杏酸含量不超过2mg/kg,优选不超过1mg/kg,所述总银杏酸含量以银杏酸C13:0(C20H32O3)、银杏酸C15:1(C22H34O3)、银杏酸C17:1(C24H38O3)的总量计。

【技术特征摘要】
1.银杏叶提取物,其中,按照干燥品计,含总黄酮醇苷24.0%~37.0%,萜类内酯6.0%~12.0%,所述总黄酮醇苷的含量=(槲皮素含量+山柰素含量+异鼠李素含量)×2.51,所述萜类内酯的含量以白果内酯(C15H18O8)、银杏内酯A(C20H24O9)、银杏内酯B(C20H24O10)和银杏内酯C(C20H24O11)的总量计;优选上述银杏叶提取物中,芦丁(C27H30O16)含量不超过4.0%,游离槲皮素(C15H10O7)含量不超过0.4%、优选不超过0.2%;更优选上述银杏叶提取物中,重金属含量为:铅不超过5mg/kg、镉不超过0.3mg/kg、砷不超过2mg/kg、汞不超过0.2mg/kg、铜不超过20mg/kg。进一步优选上述银杏叶提取物中,总银杏酸含量不超过2mg/kg,优选不超过1mg/kg,所述总银杏酸含量以银杏酸C13:0(C20H32O3)、银杏酸C15:1(C22H34O3)、银杏酸C17:1(C24H38O3)的总量计。2.权利要求1所述的银杏叶提取物,在与图1所示的对照指纹图谱相同的检测条件下,该提取物具有与图1所示的对照指纹图谱相比,相似度不低于0.90、更优选不低于0.93的指纹图谱,所述相似度用《中药色谱指纹图谱相似度评价软件2.0版》评价。3.权利要求1所述的银杏叶提取物,在与图2所示的对照指纹图谱相同的检测条件下,该提取物具有与图2所示的对照指纹图谱相比,相似度不低于0.90、更优选不低于0.93的指纹图谱,所述相似度用《中药色谱指纹图谱相似度评价软件2.0版》...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郑建勇田慧龚静胡金劳芳
申请(专利权)人:弘和制药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吉林,2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