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置针防护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0434238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2-26 22:1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留置针防护装置。该留置针防护装置包括壳体,壳体用于放置在婴幼儿的手背上,壳体具有空腔,壳体包括第一壁;第一壁上开设有第一通孔,第一通孔用于容纳留置针;壳体上开设有第二通孔,第二通孔与空腔连通;第二通孔开设在壳体的除了第一壁之外的任一壁上。第一壁覆盖婴幼儿的手背时,壳体的空腔形成一保护区域,使得壳体能够遮挡婴幼儿的手背以及留置针,使得留置针不易被触碰到,从而使得留置针不易被拉扯出血管。由于第二通孔开设在壳体的除第一壁之外的任一壁上,且第二通孔与空腔连通,可以使得婴幼儿的手背透气,并且医护人员能够通过第二通孔对婴幼儿的手背上的留置针进行操作和观察。

Retention Needle Protective Device

The utility model relates to a detaining needle protection device. The detaining needle protective device includes a shell, which is used for placing on the back of the hand of infants and young children. The shell has a cavity and the shell includes the first wall. The first through hole is arranged on the first wall to accommodate the detaining needle; the shell is provided with a second through hole, which is connected with the cavity; and the second through hole is arranged on any wall of the shell except the first wall. When the first wall covers the back of the infant's hand, the cavity of the shell forms a protective area, which makes the shell cover the back of the infant's hand and the retaining needle, making the retaining needle not easily touched, thus making the retaining needle not easy to pull the bleeding tube. Because the second through hole is arranged on any wall of the shell except the first wall, and the second through hole is connected with the cavity, the back of the hand of infants can be ventilated, and the medical staff can operate and observe the indwelling needle on the back of the hand of infants through the second through hol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留置针防护装置
本技术涉及医疗器械
,特别涉及留置针防护装置。
技术介绍
婴幼儿在患病时,如严重的呼吸道感染、胃肠道疾病、血液病以及各种重症创伤,通常需要连续数天进行静脉输液,为减轻婴幼儿输液扎针的疼痛,通常会使用留置针进行输液。留置针包括可以留置在血管内的柔软的导管以及用于穿刺引导的针芯。使用时将导管和针芯一起穿刺入血管内,当导管全部进入血管后,回撤出针芯,仅将柔软的导管留置在血管内,输液时,仅需向导管内补液,从而减轻婴幼儿的疼痛。然而,在补液过程中,患病的婴幼儿的手部动作易导致留置针被拉扯出血管,从而导致需要重新打针穿刺,增加了患儿痛苦。
技术实现思路
基于此,有必要针对传统的留置针在补液时易被拉扯出血管的问题,提供一种改进的留置针防护装置。一种留置针防护装置,用于防护婴幼儿的手背的留置针,所述留置针防护装置包括壳体,所述壳体用于放置在所述婴幼儿的手背上,所述壳体具有空腔,所述壳体包括第一壁;所述第一壁上开设有第一通孔,所述第一通孔用于容纳所述留置针;所述壳体上开设有第二通孔,所述第二通孔与所述空腔连通;所述第二通孔开设在所述壳体的除了所述第一壁之外的任一壁上。上述由于留置针防护装置的壳体放置在婴幼儿的手背上,第一壁覆盖婴幼儿的手背时,壳体的空腔形成一保护区域,使得壳体能够遮挡婴幼儿的手背以及留置针,使得留置针不易被触碰到,从而使得留置针不易被拉扯出血管。由于第二通孔开设在壳体的除第一壁之外的任一壁上,且第二通孔与空腔连通,可以使得婴幼儿的手背透气,并且医护人员能够通过第二通孔对婴幼儿的手背上的留置针进行操作和观察。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通孔开设在所述壳体的远离所述婴幼儿的手指的一端,所述第二通孔与所述第一通孔连通。在其中一个实施例,所述留置针防护装置还包括第一固定部,所述第一固定部与所述壳体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固定部用于将所述壳体与所述婴幼儿的手固定连接。在其中一个实施例,所述留置针防护装置还包括第一托部,所述第一托部用于覆盖所述婴幼儿的手掌。在其中一个实施例,所述留置针防护装置还包括第二固定部,所述第二固定部与所述第一托部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固定部与所述第一固定部连接,以致所述第一托部与所述婴幼儿的手固定连接。在其中一个实施例,所述留置针防护装置还包括第二托部,所述第二托部与所述第一托部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托部用于覆盖所述婴幼儿的手臂。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托部和所述第二托部一体成型。在其中一个实施例,所述留置针防护装置还包括第三固定部,所述第三固定部用于将所述第二托部与所述婴幼儿的手臂固定连接。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壳体所采用的材料为透明塑料。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留置针防护装置的与所述婴幼儿的皮肤接触的表面所采用的制作材料为橡胶。附图说明图1是第一实施例的留置针防护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所示的留置针防护装置的第一托部、第二托部、第二固定部和第三固定部的连接关系示意图;图3是第二实施例的留置针防护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便于理解本技术,下面将参照相关附图对本技术进行更全面的描述。附图中给出了本技术的优选实施方式。但是,本技术可以以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本文所描述的实施方式。相反的,提供这些实施方式的目的是为了对本技术的公开内容理解得更加透彻全面。需要说明的是,当部被称为“固定于”另一个部,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部上也可以存在居中的部。当一个部被认为是“连接”到另一个部,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部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部。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并不表示是唯一的实施方式。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技术的
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技术的说明书中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方式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技术。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及/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参考图1,第一实施例的留置针防护装置10,用于防护婴幼儿的手背的留置针,留置针防护装置10包括壳体100,壳体100用于放置在婴幼儿的手背上,壳体100具有空腔101。壳体100包括第一壁110,第一壁110上开设有第一通孔102,第一通孔102用于容纳留置针。壳体100上开设有第二通孔103,第二通孔103与空腔101连通,第二通孔103开设在壳体100的除了第一壁110之外的任一壁上。由于壳体100放置在婴幼儿的手背上,第一壁110覆盖婴幼儿的手背时,壳体100的空腔101形成一保护区域,使得壳体100能够遮挡婴幼儿的手背以及留置针,使得留置针不易被触碰到,从而使得留置针不易被拉扯出血管。由于第一壁110覆盖婴幼儿的手背,使得留置针限定在第一通孔102内,从而留置针不易扭曲到婴幼儿的手背上的位于第一通孔102之外的区域。由于第一壁110的第一通孔102能够容纳留置针,使得留置针免于被第一壁110压迫。由于第二通孔103开设在壳体100的除第一壁110之外的任一壁上,且第二通孔103与空腔101连通,可以使得婴幼儿的手背透气,并且医护人员能够通过第二通孔103对婴幼儿的手背上的留置针进行操作和观察。具体地,如图1所示,壳体100包括第一壁110和第二壁120,壳体100的除了第一壁110以外的任一壁均为第二壁120。在本实施例中,第二壁120的表面为曲面,第二壁120和第一壁110限定空腔101,第二通孔103开设在第二壁120的远离婴幼儿的手指的一端。由于医护人员的手通常位于远离婴幼儿的手指的一侧进行操作,因此,将第二通孔103开设在壳体100的远离婴幼儿的手指的一端,并且使得第一通孔102与第二通孔103连通,便于观察留置针,并且便于医护人员操作留置针。在其他实施例中,也可以在第一壁110的中心位置开设第一通孔102,使得留置针不易被触碰到,从而使得留置针不易被拉扯出血管。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留置针防护装置10还包括第一固定部130,第一固定部130与壳体100固定连接,第一固定部130用于将壳体100与婴幼儿的手固定连接,使得第一壁110能够覆盖婴幼儿的手背,从而壳体100能够遮挡留置针,使得留置针不易被触碰到,从而使得留置针不易被拉扯出血管。其中,第一固定部130可以是束缚带,可以通过束缚带将壳体100与婴幼儿的手固定。参考图2,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留置针防护装置10还包括第一托部140,第一托部140可以为托板,第一托部140用于覆盖婴幼儿的手掌,使得婴幼儿的手掌不易弯曲动作,从而使得婴幼儿的手背上的留置针不易扭曲。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留置针防护装置10还包括第二固定部150,第二固定部150与第一托部140固定连接,第二固定部150与第一固定部130连接,从而使得婴幼儿的手夹在第一壁110和第一托部140之间,从而使得壳体100和第一托部140分别与婴幼儿的手固定。在另一实施例中,第一固定部130也可以是绊扣组件,该绊扣组件包括第一绊扣131和第二绊扣132,第一绊扣131和第二绊扣132均安装于壳体100上,且第一绊扣131和第二绊扣132分别位于壳体100的两侧。第二固定部150可以是束缚带,壳体100与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留置针防护装置,用于防护婴幼儿的手背的留置针,其特征在于,所述留置针防护装置包括壳体,所述壳体用于放置在所述婴幼儿的手背上,所述壳体具有空腔,所述壳体包括第一壁;所述第一壁上开设有第一通孔,所述第一通孔用于容纳所述留置针;所述壳体上开设有第二通孔,所述第二通孔与所述空腔连通;所述第二通孔开设在所述壳体的除了所述第一壁之外的任一壁上。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留置针防护装置,用于防护婴幼儿的手背的留置针,其特征在于,所述留置针防护装置包括壳体,所述壳体用于放置在所述婴幼儿的手背上,所述壳体具有空腔,所述壳体包括第一壁;所述第一壁上开设有第一通孔,所述第一通孔用于容纳所述留置针;所述壳体上开设有第二通孔,所述第二通孔与所述空腔连通;所述第二通孔开设在所述壳体的除了所述第一壁之外的任一壁上。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留置针防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通孔开设在所述壳体的远离所述婴幼儿的手指的一端,所述第二通孔与所述第一通孔连通。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留置针防护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一固定部,所述第一固定部与所述壳体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固定部用于将所述壳体与所述婴幼儿的手固定连接。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留置针防护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一托部,所述第一托部用于覆盖所述婴幼儿的手掌。5.根据权利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雪梅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